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2
ISBN:9787208096783
作者:许纪霖,宋宏 编
页数:749页

作者简介

《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为编选本思想史论著作,系统地汇集了国内思想史学界关于20世纪中国思想研究的重要成果。书中论文均出自国内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和学者。该书分四辑,第一辑为五四专辑,从经济伦理、自由与保守等多个角度解析力五四这个复杂而矛盾的大时代,探讨了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变化的根本原因。第二、三辑重点讨论了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风起云涌的各种观念与论战,第四辑梳理了五四以来激荡中国的各种思潮。

书籍目录

一、时代、公理与进化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
公理世界观及其自我瓦解
清末民初中国认知和理解世界秩序的方式一一以“强权”与“公理”的两极性思维为中心
进步与乐观主义
生存斗争学说的中国演绎与兴替一近代中国思想世界核心观念通检之一
现代性的歧路?清末民初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
二、个人与自我
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
群己之间一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两个循环
大我的消解:现代中国个人主义思潮的变迁
从新民到新人——近代思想中的“自我”与“政治”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个人主义的诠释
三、民族、国民与国家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几点省思
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现代中国两种民族国家认同观
国权与民权:晚清的“国民”论述,—
理想与现实:清季民初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联互动
清末的国家观:君权、民权与正当性
道德、正当性与近代国家:五四前后陈独秀的思想转变及其意涵
四、自由与民主
“国家”与“个人”之间一略论晚清中国对“自由”的阐述
自由与自治——梁启超政治思想中的转折
近代中国转型时代的民主观念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民主”观念——一个以李大钊为主要文本的讨论
五、民间社会与公共领域
从“群”到“社会”、“社会主义”一中国近代公共领域变迁的思想史研究
傅斯年早期的“造社会”论——从两份未刊残稿谈起
中国历史上“公”的观念及其现代变形——一个类型的与整体的考察
从追求正道到认同国族——明末至清末中国公私观念的重整
六、意识形态与革命
扮演上帝:世纪中国激进思想中人的神化
论现代中国“革命”话语之源——世纪初“革命”、“□”和“Revolution”的翻译过程
鲁迅思想的特质及其政治观的困境
宇宙革命论:试论章太炎、毛泽东、朱谦之和马克思四人的历史与政治思想
七、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史?慈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初探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如何诠释“中国”及其“现代”?
编后记

编辑推荐

  汇集思想界二十四位一流学者之力作,聚焦现代中国思想领域核心之观念。  海外:余英时、张灏、林毓生、林同奇  港台:金观涛、刘青峰、王汎森、黄克武、陈弱水、周昌龙、沙培德、沈松侨、陈建华、杨贞德、王远义、杨芳燕  大陆:姜义华、罗志田、高瑞泉、童世骏、许纪霖、汪晖、章清、王中江  现代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以往多从个别精英人物的思想着眼,或从社会思潮的起伏入手,描绘思想史的绚丽风景,如今围绕影响时代的核心观念展开考察,彰显出中国现代思想的另一番景色。使得我们能够透过岁月的尘埃,穿越历史的风云,反思左右我们头脑的重要观念,原来渊源有自。

内容概要

《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汇集思想界二十四位一流学者之力作,聚焦现代中国思想领域核心之观念。
海外学者:余英时、张灏、林毓生、林同奇
港台学者:金观涛、刘青峰、王汎森、黄克武、陈弱水、周昌龙、沙培德、沈松侨、陈建华、杨贞德、王远义、杨芳燕
大陆学者:姜义华、罗志田、高瑞泉、童世骏、许纪霖、汪晖、章清、王中江
现代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以往多从个别精英人物的思想着眼,或从社会思潮的起伏入手,描绘思想史的绚丽风景,如今围绕影响时代的核心观念展开考察,彰显出中国现代思想的另一番景色。使得我们能够透过岁月的尘埃,穿越历史的风云,反思左右我们头脑的重要观念,原来渊源有自。

章节摘录

  转型时代的传播媒体,除了报纸杂志之外,还有现代出版事业的出现。它们利用现代的印刷技术与企业组织大量出版与行销书籍,对于当时思想与知识的散布以及文化的变迁也是一大动力。例如中国在20世纪的前半期,有三大书局之称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与世界书局都是在转型时代成立。当时它们广泛散布新知识、新思想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替新式学校印刷各种教科书。  新式学校  大致说来,清朝这一段时期,书院制度比起宋明时代大为衰落。19世纪以后,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以后,书院制度才有复苏的趋势。但是教育制度大规模的改变,是1895年以后的事,首先是戊戌维新运动带来兴办书院与学堂的风气,设立新学科,介绍新思想。1900年以后,继之以教育制度的普遍改革,奠定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②一方面是1905年传统考试制度的废除,同时新式学堂的普遍建立,以建立新学制与吸收新知识为主要目的。当时大学的建立,在新式学制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它们是新知识、新思想的温床与集散中心。因此,它们在转型时代的成长特别值得我们注意。  由1895年至1920年代,全国共设立87所大专院校。据估计,截至1949年为止,中国约有110所大专院校,因此可以说其中五分之四创立于转型时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87所大专院校内,有21所公私立大学,几乎包括了所有20世纪中国著名的大学及学术思想重镇,如北大、清华、燕京、东南诸大学。可见转型时代是现代教育制度兴起的关键时期。  ……

图书封面


 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国家主义的历史渊源    刊《南风窗》2011年第18期(8月24日出刊)·南书房  文|张洪彬    当下中国的国家主义思潮对国家权力、国家能力、国家理性推崇备至,对国家权力危及个人权利的危险却视而不见,颇可担忧。国家主义反对自由主义把国家作为保障公民权益的工具,认为国家自成目的,国家有其自身的理由,特别强调国家的强盛和国家能力的提升。国家主义由民族主义发展而来。因而,返观晚清以来的民族主义,颇有助于理解这种思潮的历史渊源。许纪霖、宋宏选编的《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一书所收录余英时、张灏、沈松侨等学者的文章,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观察和阐释,对理解当下中国的国家主义思潮颇具启发意义。  尽管有学者把民族主义追溯到明清乃至宋代,然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为旨归的民族主义,还是源于对西人入侵的回应,“建国”是近代中国赓续不绝的时代基调。至于要建立怎样一个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中个人被置放于何等地位,国民以何理由获得自己的角色等关键问题上,虽随时代和具体倡导者而有所不同,然就整体而言,还是偏向于集体,偏向于国家,个体自主、国民权利相对受到忽视,极少像在英美思想中那样,处于本体地位。  余英时先生曾指出,近代中国个体自主的要求事实上由集体的危机引起。沈松侨先生也指出,近代中国“国民”概念的引进,其历史背景和动机在于铸造强有力的国家组织,从而救亡图存,也就是说引进“国民”概念的根本目的在于群体目标。梁启超从德国学者伯伦知理那里借来的“国民”概念本身是一个集体名词,与“国家”实为一体之两面,因而其重心落在国家认同层面上的。在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citizenship概念兼具“公民身份”和“公民权”的双重意味,换言之,国民身份既意味着一个政治社群的成员身份,又意味着其所应享有的各项平等权利。然而,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所关怀的并不是像穆勒、洛克那样,企图藉由缔造一套相对完善的政治机制,来保障个人的自我发展”。在近代中国的国民论述中,真正占据核心位置的绝非国民本身,而是他们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国家,他们真正关怀的不是任何实质的个人解放,而是超脱于个人之上的“国家”的解放。之所以要倡导独立、自由的现代公民,是因为其对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巩固国家权力、保障群体生存具有工具性效用。因而,“公民权”相较于“公民身份”,在价值序列上永远处在次级地位,一旦公民权利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绌己以伸群”“舍小我为大我”“人人牺牲一点自由,为国家多争一点自由”就是相当普遍的回答。作为抽象整体的“国民”乃是掌握统治权的“主体”,而个别具体的“国民”成为被支配、被宰制的“客体”。  张灏先生则认为民族主义分为两种:一种是公民式的民族主义,比较强调个人价值和个性;一种是族群式的民族主义,具有较强的集体主义性格,民族国家近于有机体,个人则如细胞,没有独立价值。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倾向于后者,其危险性在于通过大我、小我之分,把民族国家放置到一个过高的位置,个人的自由人权则轻易被压倒。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际地位上升,中国人追逐近两百年的强国梦的实现似乎指日可待,国人对此热烈欢呼,此种心情颇可理解。然而,我们不可忘记,一个强大的国家,固然可以更强势地面对外部,也可更强势地摧折内部,若无充分的宪政措置,国民权利就只能是统治者的恩赐。1949年后台湾以及1978年后大陆的新古典自由主义,对个人自由、国民权利的捍卫和张扬,都是在个人权利惨遭国家摧残之后,痛定思痛的声音。上百年的困厄顿挫,至少应该给后人一个清醒的教训:片面追求国家强盛,对国家权力缺乏应有的警惕,公民权利缺乏可靠的保障,人间惨剧仍可重演!      《现代中国的核心观念》,许纪霖、宋宏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版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随着晚清政治崩溃与颠覆式的西洋文化冲击,当依附了数千年的天人宇宙观全面溃退,如何原地建立起新的世界观,从各种主义中摸索出对个人、社会与国家等全新概念的定义。草草翻阅,学术文章集,比较难啃,但确实是本好书。
  •     华东师范历史系的许纪霖先生主编 严重推荐 这本书整合了很多两岸三地和海外的中国史学者经典文章
  •     思想再多元,一个核心。开卷有益
  •     思想史研究真是太艰深太高端洋气太高贵冷艳了,怪不得一些学历史的喜欢孤芳自赏地鄙视某些学科。这书看得我想吐,这课上得我想吐,这作业写得我更想吐!!!
  •     虽然书中的大部分文章以前都读过,还是决定买下,主要是为了方便翻阅。
    给许先生一个建议:今后选编这类文集时,最好以收集海外或国外学者的文章为主,毕竟您接触的机会多,这样可以方便接触不到的学人。
  •     除了汪晖的文字依旧看的云里雾里,别的诸位先生还是可以看看。
  •     用汇编的方式,汇集最优秀成果,很好。
  •     断断续续读了半年终于读完。。。余英时、张灏、王汎森。。。听到这些名字就鸡冻!
  •     内容不错,有启发性。
  •     一直在当当上买书。当当上书质量好。内容就要靠自己选择了。
  •     全书共分“时代、公理与进化”、“个人与自我”、“民族、国民与国家”、“自由与民主”、“民间社会与公共领域”、“意识形态与革命”、“思想史研究方法”等七章,选取论文三十二篇。其“进化”、“个人”、“自我”、“国家”、“自由”、“民主”等主题词,着重梳 理了影响时代的核心观念,立论严谨,很有冲击力。
  •     本书内容丰富,对关注中国思想史的学生和研究者而言,阅读完即可对现代中国思想概貌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值得推荐。
  •     不是我会看的书。。。才刚开始看几页就看不下去了。。
  •     这个集子的论文都很经典,观念史最精彩的近作不可错过。
  •     跳过汪晖的文章后顿时海阔天空
  •     题目很畅销,价格也很贵,折后还55元!期望很高,但打开一看,是一篇篇独立的论文,有点儿觉得不值
  •     感谢许纪霖先生的工作,让我们和这么多的学者对话!
  •     本书所选论文(除个别外)均属经典之作,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史极具参考意义。美中不足的是,本书的章节编排不算太过严谨,散在不同章节中的论文有时却是在讨论同一主题(看来如何提取“关键词”如何编排确实是一门大学问)。
  •     质量很高
  •     对于国家、社会、公民任何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都会觉得值得
  •     清季民初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联互动;略论晚清中国对自由的阐述;近代中国转型时代的民主观念;论现代中国革命话语之源;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     除了汪晖的,其他都很好。我觉得汪晖的文章实在是坑爹,此人专门以写此种晦涩难读半通不通的文章以为乐。
  •     这本书一些文章看过了。还没有看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