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义德现象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理论 > 赛义德现象研究

出版社:王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11出版)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00482598
作者:王富
页数:328页

后记

本书是笔者的处女习作,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本书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导师曹顺庆教授,是他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将我引到了这个学术的前沿领域。我刚入学时,对西方文论知之甚少,对赛义德和《东方学》也只是有所耳闻。没有导师的引路和关键时刻的指点迷津,就不可能有论文的完成。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先后受到众多师长和朋友的帮助。在论文尚未完成的时候,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同事就进行了批阅,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给予批评指点,王钦锋、龚奎林、柴平等朋友的意见尤为助益。2005年12月中旬回到川大后,曹顺庆老师、师母蒋晓丽教授、徐新建教授、吴兴明教授和祝远德老师先后批阅了论文,并耳提面命、共同商榷,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师兄尹锡南多次批阅我的论文,从宏观和微观各个方面作了细致修改,使论文增色不少。尹师兄还与吴结评、马征、潘纯琳等同学为我搜集了不少资料。我还与谭佳、周春、李世新等同学多次交换看法,尽力进行学术交流和思想沟通。在这期间,李兄安斌也给予了相当及时和关键的援助。

作者简介

《赛义德现象研究》从多重研究视角,深入剖析赛义德现象的本质,全面探究赛义德现象的各种表征、深层语境及价值意义。

书籍目录

前言导论第一节 本书选题的缘起第二节 何谓赛义德现象第三节 关于本书写作的相关说明上编 赛义德现象表征研究第一章 赛义德思想的播撒和流变第一节 赛义德思想的播撒概览第二节 赛义德理论在各学术领域的渗透第三节 赛义德现象在播撒和流变中形成第二章 赛义德理论争鸣第一节 赛义德理论争鸣概览第二节 赛义德理论争鸣的视点透视第三节 赛义德现象在争鸣中形成第三章 赛义德身份认同探微第一节 原始生命赛义德:性压抑和焦虑第二节 心理实体赛义德:人格分裂及其形成过程第三节 社会化赛义德:文化混杂和多重角色第四节 赛义德人格与赛义德现象下编 赛义德现象语境研究第四章 政治语境中的赛义德现象第一节 中东政治语境概览第二节 赛义德的政治思想和活动第三节 中东政治热潮与赛义德影响第四节 从中东政治语境到“泛政治语境第五章 当代西方思想学术语境中的赛义德现象第一节 后学话语逻辑链条上的赛义德理论第二节 文化转向思潮中的赛义德理论第三节 文化帝国主义批判思潮中的赛义德第四节 左翼思潮中的赛义德第五节 当代西方思想学术语境与赛义德现象第六章 当今世界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赛义德现象第一节 后殖民一全球化语境中的赛义德现象第二节 民族主义语境中的赛义德现象第三节 文化非殖民化等与赛义德现象第四节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赛义德现象结语 赛义德现象与中国第一节 中国语境下的赛义德现象第二节 赛义德现象对中国的启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赛义德现象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前言

在20世纪西方乃至世界文论史上,《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爱德华·W.赛义德更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在三十多年中,他开拓出一条文化批评的成功之路,成为整个文化学术界的热点人物和后殖民文化批评的品牌。他的思想和著作有广大的读者群,流布深广,激起了众多学者的热烈讨论和争鸣,激发了一系列相关主题的文化论争。赛义德矛盾的人格、混杂的身份、作为知识分子所进行的政治活动等同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争鸣。据资料显示,“赛义德学”研究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显学,由赛义德所带动的“后殖民”批评者队伍越来越大,研究专著数以百计,“东方学”研究论著更是不可计数,真可谓蔚为大观。由于赛义德思想的复杂性,对赛义德的研究和评论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有纯文学研究、后殖民理论视角的研究、文化历史的观照、社会政治批评,也有心理分析、语言分析、女性意识方面的研究。这种研究现状的跨学科性、跨国性、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就展示出了一幅繁荣的学术景象。但是,赛义德其人其论作为一种现象,学术界对其关注者并不多见。“赛义德现象”,但和其他有关赛义德的研究论著比起来,这类论著可谓少之又少。虽然很多人注意到了赛义德现象的某些表征,也有不少学者注意到赛义德效应产生的某些原因,但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尚未看到。随着学术界对赛义德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究赛义德现象的表征、深层语境及价值意义便成为必然的趋势和学术研究前沿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即以上述研究现状的繁荣景象、赛义德的深远影响、复杂争鸣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呈现的各层面的矛盾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呈现这一对象的具体体现的基础上,勾画赛义德思想的接受史和效果史,即狭义的赛义德现象。本书将这一狭义的现象置于当代复杂的政治、思想学术和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和解读,将之与其同质性、共振效应的事件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并勾画广义的赛义德现象。本书所指同质性、共振效应事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与赛义德思想水乳交融、共同反思和质疑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企图摆脱西方中心话语逻辑制约的当代社会文化思潮(如后学话语,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文化研究,文化帝国主义批判,多元文化主义,第三世界的非殖民化、本土化和边缘话语建构,乃至针对西方霸权的民族主义等),与赛义德立场相近的乔姆斯基等人及左翼思潮,与赛义德同患后殖民性的张艺谋等人及后殖民化现象,与赛义德对立两极却构成同一话语场的亨廷顿等人。本书在深化认识的同时也阐释了这一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意义。因此,本书的逻辑是:这一现象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意义?基于此,本书主要由上编“表征研究”、下编“语境研究”以及结语“赛义德现象与中国”组成。需指出,上编集中论述狭义的赛义德现象,广义的赛义德现象是在论证、阐释这一狭义现象的基础上自然生发出来的,故分散于全书各章。

内容概要

王富(1975),男,河南商丘人,先后就读于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分别获得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在《求索》、《学术界》、《思想战线》、《学术论坛》、《社会科学家》等刊物上发表《论赛义德的分裂人格》、《浅议“失语症”理论与后殖民理论的关系》、《后殖民一全球化语境中的赛义德现象》、《中西文论杂语共生与中国文论的更新过程》、《理论旅行、文化杂糅与西方文论中国化》等多篇论文,主要围绕后殖民研究领域。现为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在站博士后研究员,从事后殖民翻译文化研究。

章节摘录

对于赛义德及其理论生存成长的社会、政治、学术、文化背景,对于赛义德后殖民理论走俏的原因,学术界也有触及,有不少学者做过分析论断。巴特·穆尔一吉尔伯特《后殖民批评》、朱刚《萨伊德》、张跣《不得其所:赛义德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研究》、陶东风《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都对赛义德理论或后殖民理论的政治、学术语境有所介绍。巴特·穆尔一吉尔伯特企图揭示赛义德现象的本质,认为:“由于赛义德以自己的方式提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的一些问题,并使它们继续维持于当代文化分析的前沿位置,所以不论人们对赛义德本人给出的那些答案作出了何种批评(也有赞扬),他的声望都依然是稳固的。”①论者认为,后殖民分析领域之外对后殖民理论的反对意见,其动机都和党派政治有关系。新右派及其同情者的精神继承人引起了政治上正确、肯定性行动等争论。阿赫默德(Aijaz Ahmad)把赛义德的批评归咎于后结构主义,认为赛义德的后殖民分析模式并没涉及第三世界的民众解放运动。后殖民理论之所以影响巨大,是仅因为它紧接着后结构主义、在后结构主义的带动下而出现的。论者认为,《东方学》最早并非出现在所谓的“第三世界”。该书在全球获得的权威地位实际上与宗主国知识界的主导势力的权威性分不开,因为是后者授予了这本书现代经典的地位。同时,或许有些矛盾的是,该书在宗主国赢得的最热烈的追随者是大学知识界中那些有少数民族血统,或者在意识形态上亲近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人。

图书封面


 赛义德现象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