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理论 > 生育制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99-07-20
ISBN:9787100026505
作者:费孝通
页数:235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作者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本书所论述的不止是生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其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作者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剖析的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目录
派与汇(代序)
第一章 种族绵续的保障
第二章 双系抚育
第三章 婚姻的确立
第四章 内婚和外婚
第五章 夫妇的配合
第六章 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
第七章 居处的聚散
第八章 父母的权力
第九章 世代间的隔膜
第十章 社会性的断乳
第十一章 社会继替
第十二章 世代参差
第十三章 单系偏重
第十四章 以多继少
第十五章 续绝
第十六章 亲属扩展

书籍目录

  派与汇(代序)  第一章 种族绵续的保障  第二章 双系抚育  第三章 婚姻的确立  第四章 内婚和外婚  第五章 夫妇的配合  第六章 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  第七章 居处的聚散  第八章 父母的权力  第九章 世代间的隔膜  第十章 社会性的断乳  第十一章 社会继替  第十二章 世代参差  第十三章 单系偏重  第十四章 以多继少  第十五章 续绝  第十六章 亲属扩展

前言

  对于孝通的作品,借了作序之名,我又取得一次先睹为快的机会。  这是孝通六七年来在西南联合大学与云南大学开授的一个学程,就叫做“生育制度”。其实所论的不止是生育,凡属因种族绵延的需要而引伸或孝通所称“派生”出来的一切足以满足此基本需要、卫护此重大功能的事物,都讨论到了。它实在是一门“家庭制度”,不过以生育制度为名,特别从孝通所讲求的学派的立场来看,确更有点睛一笔之妙。这也是他关于此学程的全部讲稿,历年以来,不断地补充修正,才告完成;只有最后的一两章是最近补写的,因为刚从西南避地归来,旅途困顿,行止不常,又值天气闷热,与西南的大相悬殊,文思汗汁,同其挥洒,极感不能畅所欲言的苦痛,孝通自己颇有因此而将全稿搁置的意思,后来还是经我的劝告,才决定姑先付印。人生几见玉无瑕,何况瑕之所在是很有几分主观的呢?又何况此瑕不比彼瑕,前途是尽有补正的机会的呢?

章节摘录

  六 社会思想与哲学概念  上文叙述各学派的时候,我们始终称它们为社会思想,其实根据刚才的讨论,可知任何思想的派别一离开了解释的岗位,而自觉的想以解释所得,来影响未来的社会生活时,它就成为一个理想的派别;而事实上大部分的派别,在解释的工作自以为大体完成,羽毛大致丰满的时候,都有一种超现实与超空间的企求,第一步的表现是来一个历史哲学,来个所谓“史观”,第二步就是过问到未来的社会了。  不过这并不是说除了上文所已叙述的派别而外,社会理想便没有别的派别,或别的派别的分法。这当然是有的。如果上面的分法是从科学与科学的级层产生出来,则另一个分法可能推溯到哲学方面,而以若干主要而相对的哲学概念做出发点,例如,唯心论对待唯物论,机械的宇宙观或原子的宇宙观对待有机的宇宙观,理性主义对待经验主义,神召对待人为,命定论对待自由意志论,全体对待部分,或社会主义对待个人主义,渐进的历史观对待革命的历史观,法治对待人治,竞争对待合作,平等对待差异,保守对待进取,道义对待功利,文质的对待,体用的对待,等等。有的概念当然不属于纯粹的哲学,而属于专派的哲学,例如历史哲学、生物哲学、以至于社会哲学自身,但其为一些基本的哲学概念,有非科学所能盘诘的,则一。

图书封面


 生育制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开篇潘光旦先生的序很酷。文强调社会结构对生育,抚养的决定作用,性本身是完成这一过程的工具,当然其也是天性的一部分。再者较详细的分析了中国农业社会下,子女的社会作用,家庭作用。父母子三角结构的内容,亲疏,分歧,重构等。此小书的对错不予评价,而其提供的分析角度,实例剖析,有理论证都是对后来人有所启发借鉴的。力荐!
  •     最近看《水浒》,金圣叹评的那个,看完序言就又打破一个幻想——我以前听说金的逸事时对才子怀着莫明的好感,没想到。真是不忍口出脏话啊!那些满脑子愚人愚已的想法,真让人不堪忍受。什么圣人不该作书,但为了布道呢做了也可,但其它非圣人的也跟着作书,就是混乱天下视听,其罪可诛。所以呢,始皇帝烧书也不为过,把那些教坏人的东西付之一炬。他还不是当权者,就这么愚民政策,尤其讨厌。最近看一本非常牛逼的书《生育制度》,费孝通先生的。以前王小波说如果只读一本中国学者的书,他哥推荐费的《江村经济》,现在这本《生育制度》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他讨论婚姻制度的起源,真正有意思,也是看得人瞎激动那种。老先生在几十年前就能自觉摆脱文化的影响,跳脱出来看事物,真正是开眼看世界的人。他说了一句话:当然,我们也有理由去预言说,人类总有一天,不必用自然方法去怀孕和抚育胎儿,这终究是一种痛苦的事,人类有责任去为妇女免除这痛苦,以人工的方法使生殖细胞结合,在机器里把胎儿养大。单单这句话就够让我爱上他。虽然我作为个体未必会为了免除痛苦而选择机器养育的方式,他这种不拘泥的视野和对人的真正悲悯,极让我动容。我又想起前两天天涯上一个帖子,一个男医生说以后一定要让自己老婆顺产,不让她剖腹,并盛气凌人地说如果老婆这点痛都受不了的话还有什么资格当妈。看了我就忍无可忍想问候他们全家及先人板板。这种畜生有本事自己肠子里生一个去,他居然敢代别人做这种决定,而且还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义务。他女朋友也是贱,要和这种人在一起,活该被当成生育机器。看了费先生的《生育制度》,不得不感叹,有些开眼界的话,老先生几十年前就说出来了,有些宝贵的经验,那些在先的思考者们已经有所得了,可几十几百年后出生的人还要满脑浆糊地大言不惭地干着蠢事,我都无语了。人类就是这样进三步退两步地向前发展着。
  •     《生育制度》完稿于1946年,共计16章,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本书探讨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生育制度”,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家庭,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考察生育制度,论述了与种族延续相关的一整套活动体系,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各方面。大半个世纪以后,费老当时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理解社会建构,省视家庭关系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思考,肤浅疏漏之处,有待进一步研讨。第一,生育制度的功能是什么?费老认为生育制度不是为了满足性,恰恰相反,起到的是限制人类性生活的作用,而其真正的目的则在于种族延续。传统一般认为种族延续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男女在性欲的推动下结合,母亲因本能进行抚育,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但事实上人类早已突破了生物发展的既定轨迹(比如避孕措施的产生),因而种族延续不得不寻求另外的保障——即生育制度。第二,什么决定了人类延续种族的必要性?费老认为社会提供了人类现有的生活水平,因而个人的生存要以社会的稳定为基础;另一方面,基于社会分工的社会运行必然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口来维持,也就是说社会稳定要以种族绵续为基础。经过一番演绎推理,费老充分证明人类为了生存,必得确保种族的观点。第三,生育制度的内容有哪些?显而易见,生育制度的一大表现就是“婚姻”。这里费老将婚姻视作人为的确立双系抚育的手段,以保证建立在两性分工之上的社会结构的稳定;结婚的行为与其说是情之所至,不如说是社会迫使个人承担抚育责任的手段。基于以上观点,费老又解释了“内婚”、“外婚”和“乱伦”背后的社会作用机制,这里就不细谈了。生育制度的第二大表现是“家庭”。由夫妇和孩子组成的三角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型结构。孩子为夫妇创造了“一个共同的将来的展望”,夫妇则将社会要求与人的生物本能之间的冲突内化、消解在了家庭结构之中。很多社会的安排,比如父系、母系、父居、母居、父权、母权,以及时代隔膜、社会继替、世代参差、续绝、亲属扩展等问题,都必须从这种家庭的需要出发来认识。读到此,我不禁联想起这些日子接触到的一些女权主义观念。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开始选择过“单身贵族”的生活,然而这种看似个人的行为如果范围程度不断扩大加深,势必影响社会未来的组织结构等方方面面。作为一名深感择偶压力的现代女性,我个人表示很有兴趣探讨一下在未来社会实践单身主义的可能性。首先,我们来考察一下单身主义对社会继替的影响。事实上单身主义并不等同于无儿无女,不少单身女性可能选择领养或者试管婴儿的形式来承担抚育责任。但我要指出的是这种抚养责任很难说是完全的,很容易想到的一点就是男性榜样的缺失所造成的孩子认知、情感、行为上的偏差,因而导致社会继替过程受阻,一部分基于性别的社会分工角色无人承担。虽然抚育责任的社会化(如学校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这种不利,但婴幼儿时期的习得很难交由社会完成。至于终身不承担抚育责任的方式,虽然在人口膨胀的现代社会中尚不成问题,但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单身主义对男性地位的影响。根据费老的观点,三角结构之所以最稳定,很大的一个方面是基于社会分工需要男女合作,也就是说部分工作需要男性利用其体能上的优势来完成。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大部分体力劳动已经能够由脑力劳动替代,现代女性从能力到经济都越来越独立,一种离开男性的生活模式已经变得可接受了。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趋势还将延续,显然男性地位还将随之进一步降低。再次,我们来看看单身主义对传统家庭结构的影响。就像独生子女政策一样,单身主义也会导致家庭关系的简单化,很多亲属称谓都将丧失其意义。说得激进一点,几代人如果都实行单身主义,那么未来社会中可能连“父亲”这一基础称谓都不复存在。以上只是读书过程中的一点想法而已,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我也没什么结论,主要还是看完《生育制度》后,很受费孝通先生社会功能主义视角的冲击,感觉视野又宽了一点,故而尝试着从新的角度来省视旧有问题,期待获得一些新的认知。总的来说,《生育制度》一书对我而言是具有相当启发意义的,未来有时间我还会再精读几遍,相信到时还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精彩短评 (总计51条)

  •     费孝通论的家庭制度属于摩尔根所说的个体婚制下的家庭,借此并不能驳倒恩格斯关于个体婚制下的家庭是氏族制度的对立体的结论。潘光旦的序是亮点。
  •     精彩绝伦,这是费老的真正代表作,比《江村经济》强太多了。重要的是看他的逻辑和论证。有这套逻辑和论证,无往不利。
  •     人的社会性
  •     全书读下来,只有一个印象,即是“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婚姻和家庭的组成,是为了生育孩子,以维持社会的新陈代谢。亲属和氏族也都是为了保障每个孩子能得到生存、社会化的机会。全书逻辑清晰,论证完全没有半点学术架子,却真真让人受益匪浅,得到知识。
  •     果然振聋发聩!
  •     很发人深省。婚姻是为了生殖和抚育,社会要求的组织。生育损己利人。父母的社会抚育和生理抚育任务。亲子、婆媳、争遗产、过继等各种矛盾的本质和根源。世代的社会继替。社会为结构完整才要求生育抚育,技术的作用。 后记很精彩,跟乡土中国的后记一样,讲学术思想的变化。可以找他的杂文章来看。
  •     还是喜欢费老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婚姻不过是个合作,不能期待太多。【好几处流露出的对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看不上也是各我心意………】
  •     费老从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绵续方面来考察生育制度,家庭的建立在于承担抚育事务,维持社会结构的完整,亲属关系则是作为社会继替的有序规则而成立。亲代与子代的冲突关系同样来源于社会结构期望与人的矛盾,代际之间社会标准变化的矛盾。社会在书中是一个结构有序,继替有序,更新升级的有机体,而家庭则是维持社会结构完整和生长的重要细胞。
  •     生育不仅仅是生理性的,更是社会与文化决定的,因此是一种制度。生育损己利人,因此需要社会的力量维持。
  •     费老的书通俗易懂
  •     终于听完了……
  •     非常流畅读下来的书,应照自己的生活,很有启发。
  •     蛮有意思的。除了鲜明有趣的观点,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值得借鉴。
  •     后代是人最重要的财产。如此冰冷的事实,却如此生动地娓娓道来,还从文学和西方理论中旁征博引,简直接近文化评论了。动人的一点是读到关于男女之间近似基因性的分工时,想起小时候爸爸做过一次菜,做得挺好吃的,但是他就做过那么一次,之前之后都再没做过饭,就算妈妈不在也是带我去单身食堂。“不做饭”,这可能比许多我们今天称为“传统”的东西要更加可以算作一种传统了。
  •     颠覆你对世界的看法
  •     看完以后,似乎对于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多了一份理解,对于亲缘关系多了一份理性,对整个社会的形成也多了一份认识。
  •     社会学看东西,果然别致。
  •     社会进步了 结婚就不是确立双系抚育的文化手段了 不过对于家庭基本三角的关系还有很多借鉴意义嘿嘿
  •     对于理解家庭、亲子关系有了更深一点的了解和参悟
  •     有意思哦
  •     很好看的一本书,推荐婚前看。
  •     费孝通先生视这本书为自己前半生的代表作。大家之作!
  •     啊,对松散又有足够整合力的组织原则与其一万种精巧的变体,即“捉襟见肘文化观”,我可能只有点赞的份..但同样重要的可能是对用清晰的现代汉语做贯通的学问的可能性的崇敬,比如,“相互猜测和捉摸别人痛痒的象征体系”这种...
  •     讲得好清楚!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扰( ´_>`)
  •     文字内容都很出彩。
  •     看完乡土中国,很受启发,再来看生育制度
  •     以更加系统和科学化的角度阐释了婚姻、生育、抚育、亲属等各种常见社会状态。于我而言最大的收益在于两点: 一是费老先生说最好的婚姻关系是生活默契合作和精神高度契合,当然常态情况下二者只能择其一。这解释了为什么如今的高学历分子更注重找个情投意合的伴侣——因为从能力上来讲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实现自我生活独立,于是婚姻/伴侣关系对于这一群体而言精神的契合更为重要。 二是某一章提到了夫妇的相处取决于二者对彼此过往历史的了解程度和共同生活互相融合的意愿。所以说白了感觉只能决定两个人能都在一起,至于能走多久,更看重的是彼此的意愿和互相包容程度——由此看来那些自称自己老了爱不动的人,大概是更不愿意改变,也更难找到一段长久的关系吧
  •     大师大师 但是看的时候总有一种冷冰冰的感觉 在普通人看来 周围亲子亲属之类的是第一时间就和自己绑在一起的 亲密无间 从社会学结构来说其实这是为了特定的目的 ………大概演化到今天 情已大于目的 我有些语言逻辑混乱
  •     推荐的人说:看过后都不想结婚了。我很认真的看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难道是因为这些理论观点太冰冷?
  •     “人的性格的融合是要培养的,是一个长期而且不断的过程;人人固然都可以培养,但是很多人忘怀了这培养的工夫。旧式婚姻因为承认夫妇的关系是痛苦的所以要设法克服,所以肯下功夫,现代婚姻开头是一见倾心,接着是如胶似漆,一到结了婚,碰着真正现实的试验,发现了婚姻的痛苦,心理上既无准备,感情又好像受了欺骗,结果反而不在力求和洽上用工夫了。这是新不如旧的地方。” 从小畜生变成人,就得经过这十万八千个磨劫。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就是一个担子,孩子们怎能不受罪? 我们长大了的人觉得在这世界上做事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须知这是从十多年种种布置有种挣得的自由。社会的桎枯并不是取消了,只是我们熟习了。
  •     人情练达即文章。
  •     实在应该列为青年必读书。
  •     觉得一点也不枯燥
  •     所有讲婚姻家庭育儿亲子的都没有费老这一本小书深刻通透。活着的我要依赖于活着的他人生存,因为有死所以需要有生,因为要生育所以需要结婚,怎么这么精辟啊
  •     费老先生的社会学, 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厚的爱。
  •     后半本有点灵性不够了?
  •     有点冷酷啊
  •     刚有宝宝的时候看这本书,感觉略微妙。费老很多理论现在来看略显过时,但仍不失为一部社科类好书。
  •     生育制度 所以婚姻这种制度就是为了共同抚育下一代而已。现代人类的文化强调婚姻中的感情,不仅仅是文明开化,也不只是因为女权运动,更多是人类寿命增加,抚育工作结束后,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面面相觑。 社会性和生物性就是完全的对立,我们有那么多规矩,礼仪,阶层分化,道德,就是为了压制生物性,维持社会秩序。 我们避免谈及遗产,是因为它与死亡有关。而人类为什么又对继承如此理所当然?我们损己利人地为社会培养了接替人员,ta一定要离我们而去,而在在脱离我们的时候要求得到一部分财产,我们还把自己一生的劳动所得留给ta。 我不明白重男轻女的家庭如何看待嫁出去的女儿,而母舅的地位解释了这一点:女儿也非常重要。
  •     生物学角度略少
  •     费老在本书中给我们了一个质朴真实的生育制度‘。从功能学派的角度来看,生育制度的出现是维持社会的完整性,它不是个体的行为,乃是事关整个社会的行为。
  •     在书柜里搁了十年,这两天终于能把这本书读完了。以前读第一章:种族绵续的保障,就把我击退了。现在,我依然没有经历生育,婚姻,但是,我能读懂了。
  •     第九章在我看來真是文學性與學術性兼備的一章,我的最愛2333~我覺得學術性就該如此,簡單明白又確有理有据。
  •     功能主义学派的有些观点还真没有过时。比如,当大众认为后代是财产时,制度的安排也会以此为目标了。现行的政策导向也是一个好例子,特别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分配也在改变着经济模式。
  •     读到心坎里去了,从生殖到父居 母居到抚育到断乳到继替等各方面都讲到了,以前想不明白的好多事情都在这里讨论过了
  •     有趣,读起来清爽
  •     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剖析中国生育制度的一些具体问题,而是以学理性的眼光来分析,但是一是不够客观,二是缺乏足够的例证,全书也缺乏清晰的脉络,跟这个时代有些脱节了。但是里面很多观点还是有道理的,可以参考
  •     对婚姻和家庭的讨论值得一看。文化是为人类方便而建构的,有孩子才有婚姻,从意义上去看前后,不要从事实程序中去看前后。
  •     今年迄今最轻松的严肃阅读。精辟清爽,一气呵成,虽因时代发展的关系,个别处已需更新。想说社会学是常识类科学,又觉得轻浮了。自从在某点某处落地这个星球,我们时刻被植入各种’共识‘,常不自知地’天经地义‘之。虽不必逢’植入必’反叛之,但系统化地梳理有助自我察觉,总有个可能跳出来看事看人看自己。
  •     好吧,缺乏社会调查的自我意淫。
  •     好容易看完。继承制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