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现代性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理论 > 反思现代性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6-10
ISBN:9787108025449
作者:(以)S.N.艾森斯塔特
页数:443页

作者简介

收在本书中的论文,集中分析了现代性和现代文明的几个关键方面。这些分析的共同核心,是多元现代性观念——也就是这样一种观点:一方面强调现代性作为一种独特文明的特殊性,一方面强调其中的具体制度和文化模式的巨大可变性和易变性。
据此本书分为三编。第一编是对现代性文明及其可变性的某些独特特征的分析。第二编是本书篇幅较长的一编,是对现代性在现代性的古典时期(也就是民族国家和革命国家时期)在不同社会中发展模式的分析。收在最后一编中的各章,讨论的是当代舞台所有现代性模式的巨变——超越了民族国家和革命国家——其基本特征之一是宗教维度作为现代性构成中的一个中心成分重新复苏。

书籍目录

中详本前言
导言比较进化观框架中的多元现代性概念
第一部分 现代性的文明
第一章 全球化时代的多元现代性
第二章 多元现代性
第三章 野蛮主义与现代性:现代性的破坏因素
第四章 迈向21世纪的轴心
第二部分 多元现代性
第五章 最初的多元现代性:美洲文明
第六章 日本和现代性文化方案的多元性
第七章 镜像现代性:日本和美国现代性宗教前提之比较
第八章 印度民主之谜的文明框架
第九章 中国历史经验和中国现代性的某些方面
第十章 原始原教旨主义运动建构中的异端、宗派主义和乌托邦主义
第十一章 有关穆斯林社会公共领域现代转型的一些观察
第三部分 当代舞台
第十二章 现代性的文明架构、历史经验和文化方案
——现代社会中抗议的构建
第十三章 超越民族国家和革命国家模型的霸权
第十四章 宗教领域的重建:超越“历史的终结”和“文明的冲突”
译后记

编辑推荐

  《反思现代性》在宏观的历史比较中分析了现代性在西方社会和非西方社会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模式。并对现代化的“经典”理论和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的古典社会学分析以及当代的“文明的冲突”论与“历史的终结”论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作为现代化理论“修正派”的代表性人物,艾森斯塔特力主“多元现代性”概念。他认为多元现代性的一个共同核心是“高度的反思性”,理解当代世界——实际上是解释现代性的历史——的最好方法,是将其视为文化方案多样性不断构建和重构的一个故事。

前言

  收在本书中的论文,集中分析了现代性和现代文明的几个关键方面。这些分析的共同核心,是多元现代性观念——也就是这样一种观点:一方面强调现代性作为一种独特文明的特殊性,一方面强调其中的具体制度和文化模式的巨大可变性和易变性。  据此本书分为三编。第一编是对现代性文明及其可变性的某些独特特征的分析。第二编是本书篇幅较长的一编,是对现代性在现代性的古典时期(也就是民族国家和革命国家时期)在不同社会中发展模式的分析。收在最后一编中的各章,讨论的是当代舞台所有现代性模式的巨变——超越了民族国家和革命国家——其基本特征之一是宗教维度作为现代性构成中的一个中心成分重新复苏。  S.N.艾森斯塔特(Shmuel N.Eisenstadt)

内容概要

S.N.艾森斯塔特(1923-),当代以色列社会学家,新功能主义和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先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苏黎世大学,在国际社会学界享有较高的声望。1991年9月曾到中国访问。主要著作有:《帝国的政治体制》(1963)、《现代化:社会的分析和分层》(1966)、《政治社会学》(1970)、《社会的分析和分层》(1971)、《传统·变迁·现代性》(1970)、《革命与社会转变:文明的比较研究》(1978)等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为现代化理论“修正派”的代表性人物,艾森斯塔特力主“多元现代性”概念。他认为多元现代性的一个共同核心是“高度的反思性”,理解当代世界——实际上是解释现代性的历史——的最好方法,是将其视为文化方案多样性不断构建和重构的一个故事。  本书在宏观的历史比较中分析了现代性在西方社会和非西方社会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模式。并对现代化的“经典”理论和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的古典社会学分析以及当代的“文明的冲突”论与“历史的终结”论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章节摘录

“多元现代性”的观念,指的是与长期流行于学术话语和普通话语中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有关当代世界(实际上是现代时期的历史和特征)的某些观点。它与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现代化“经典”理论和工业社会趋同观相左,并且实际上与马克思、涂尔干的古典社会学分析相左,(很大程度上)甚至与韦伯的古典社会学分析——至少是对他著作的一种解读——相左。它们都假定,即使只是含蓄地假定:现代欧洲发展起来的现代性文化方案和那里出现的基本制度格局,将最终为所有正在现代化的社会和现代社会照单全收;随着现代性的扩张,它们将在全世界流行开来。  在所谓现代性的开端之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现实,并没有证明这些假设。正在现代化的社会的实际发展,驳斥了现代性的西方方案将走向趋同和称王称霸的假设。大多数社会的广泛制度领域,即家庭生活、经济政治结构、都市化、现代教育、大众传播和个人主义取向中,产生了一种趋向结构分化的普遍趋势,与此同时,界定和组织这些领域的方式在它们的不同发展阶段则大相径庭,从而引发出了多元的制度模式和意识形态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模式并不是它们各自社会的传统在现代的简单延续。尽管受到特殊的文化前提、传统和历史经验的巨大影响,这类模式显而易见还是现代的。所有这些,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现代动态和阐释方式,对这些现代动态和阐释方式来说,最初的西方规划构成了关键的(并且经常是模棱两可的)参照点。在非西方社会产生的运动,许多都明确表达出了强烈的反西方或甚至反现代的主题,然而,所有这些运动显然易见都是现代的。不仅这些社会从大约19世纪中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各种民族主义和传统主义运动是这样,而且像我们将要提到的更近的原教旨主义运动也是这样。  多元现代性的观念假定,理解当代世界——实际上是解释现代性的历史——的最好方法,是将它视为文化方案多样性不断构建和重构的一个故事。  多元的制度模式和意识形态模式的这类与时俱进的重建,是由与社会、政治、知识的激进分子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社会角色来推进的,也是由追求不同的现代性方案、在是什么使社会变得现代方面持有不同观点的社会运动来推进的。通过这些角色与他们各自社会的更广泛群体间的约定,现代性的独一无二的陈述得以付诸现实。这些活动不局限于任何单一的社会或国家,尽管某些社会和国家被证明是社会的激进分子能够实施他们的方案、追求他们的目标的主要领域。尽管在不同的民族一国家内部和不同的种族、文化群体内部,产生了对多元现代性的不同理解,可是在各种激进运动和原教旨主义运动中,无论它们相互间的差别有多大,但在许多方面,每一种运动都是国际性的。“多元现代性”这一名词的最重要含义之一,是现代性不等同西化;现代性的西方模式不是唯一“真正的”现代性,尽管现代性的西方模式享有历史上的优先地位,并且将继续作为其他现代性的一个基本参照点。  在承认持续进化的现代性的多样性时,便面临到底是什么构成了现代性的共同核心这一问题。随着民族国家和革命国家的“经典”模型的许多成分在当前被解构或解体(特别是作为全球化的一种后果),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恼人,并且实际上发生了转型。当代话语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至少就其持续占主导地位达两个世纪的古典阐述而言,现代性规划已经枯竭。当前的一种观点宣称,这种枯竭在“历史的终结”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另一种得到最佳表达的观点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观,按这一“文明的冲突”观,西方文明(看似现代性的缩影)面临着与这样一个世界的对抗:在这一世界中,传统的、原教旨主义的、反现代和反西方的文明——某些对西方抱敌视和藐视看法的文明(最明显的是伊斯兰和所谓儒教圈)——占主导地位。  ……

图书封面


 反思现代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对当代世界的性质问题历来有不同的回答,Eisenstadt认为其中两种主要的解释分别是福山宣扬的“历史终结论”,即同质化,和亨廷顿强调的文明的冲突。而他自己所肯定的则是多元现代性的观念,即把现代性的扩张看作是一种新型文明在持续的文化互动中的成型。因为无论是在西方社会还是非西方社会,现代性发展的维度都与其最初模型大不相同。韦伯对现代性的解释是肯定世界是有意义的(“伦理公设”),因此现代社会是可以通过自觉的人类认识活动加以改造的。多元现代性的观念假定,理解当代世界,或说解释现代性历史的最好方法,是把它视为文化方案多样性在不断构建和重构的故事。在Eisenstadt看来,多元现代性的一个共同核心是高度的反思性,最重要的含义之一是现代化不等同于西方化。但无可否则西方享有【历史】上的优先地位,并将继续成为其他现代性的基本参照点。一开始竟没发现它是论文集,看了前几篇发觉好多句子段落来来回回的用,弄得晕晕乎乎的。一回神终于发现了,罪过罪过....
  •     有些章节的翻译实在是有点差劲啊!好多专有名词怎么不好好查查再翻译出来呢.伊本·卡尔登??????p319 mujaddid》》》》 穆贾迪迪贝尔纳·刘易斯?????????p336 新昂巴勒派?????》》》》罕百里派p338伊本·沙乌德?????》》》》》伊本·沙特只是翻看了那么几页就找出来了这么几个,o(︶︿︶)o 唉晦涩难懂啊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翻译得实在太烂了。
  •        对当代世界的性质问题历来有不同的回答,Eisenstadt认为其中两种主要的解释分别是福山宣扬的“历史终结论”,即同质化,和亨廷顿强调的文明的冲突。而他自己所肯定的则是多元现代性的观念,即把现代性的扩张看作是一种新型文明在持续的文化互动中的成型。因为无论是在西方社会还是非西方社会,现代性发展的维度都与其最初模型大不相同。
      
       韦伯对现代性的解释是肯定世界是有意义的(“伦理公设”),因此现代社会是可以通过自觉的人类认识活动加以改造的。多元现代性的观念假定,理解当代世界,或说解释现代性历史的最好方法,是把它视为文化方案多样性在不断构建和重构的故事。在Eisenstadt看来,多元现代性的一个共同核心是高度的反思性,最重要的含义之一是现代化不等同于西方化。但无可否则西方享有【历史】上的优先地位,并将继续成为其他现代性的基本参照点。
      
      
       一开始竟没发现它是论文集,看了前几篇发觉好多句子段落来来回回的用,弄得晕晕乎乎的。一回神终于发现了,罪过罪过....
  •     我想说的是,写得也不好,译得也不好。里面的很多内容是完全“不可验证”型的,理论的对接也有问题
  •     现代性不等于西方化,但是现代性源自于西方。现代化的标准也是欧洲国家的历史经验与标准。
  •     读过挺早的了,艾森斯塔特作为李强的老师,言及其极度博学。属于社会学研究思想史的路数
  •     我不明白明明为啥推荐他的书。要么是我道行还不够,并且是在看了雷迅马再读得他。我实在觉得他在意淫。
  •     现代性是什么?西方国家的现代性自不待言,而由西方国家通过殖民和侵略开启的非西方国家的现代性会是什么模样?这些现代性有没有共同的内核?这本书就要回答这些问题。
  •     翻译有点问题?
  •     美欧日对比那个点之前的确从来没有想过,“天命”与“忠”的紧张被暗示的很好,让我想起吴飞之前那篇《养生与政治》结尾所未明言的;但我总觉得对于美国似乎没有彻底的说透,就像写中国的那一篇一样
  •     福山与亨廷顿..哪里都会出现的人..广告时间:关注现代性,关注发展经济学以及新古典超边际分析和阿玛蒂亚森的复合发展理论...话说根据林德伯格—费勒中心极限定理,多元性观念的假定必然会导致正态性——谁能告诉我为啥子总有个模式呢..
  •     靠 让中文系的来翻译怎么搞的清 扣分全扣翻译
  •     翻译真是。。。不过做了好几个国家的对比~还OK~~
  •     可以难读,但不能这么难读吧!!不是说这书不好,我承认我认知能力有限,但这个也太……
  •     翻译得让人无语 真的没读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