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兴起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大学的兴起

出版社:北京
出版日期:2010-2
ISBN:9787200077742
作者:(美)哈斯金斯
页数:104页

作者简介

《大学的兴起》是哈斯金斯在布朗大学讲座演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一本通俗性的学术著作,它为我们详细描绘了一幅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图景,展现了大学的独特精神和魅力。

书籍目录

译者序前言第一章  最早的大学  导言  博洛尼亚大学与南方  巴黎大学与北方  中世纪的遗产第二章  中世纪的教师  学习与教科书  教学与考试  学术地位与学术自由第三章  中世纪的学生  信息来源  学生手册  学生书信  学生诗歌  总结跋

编辑推荐

  《大学的兴起》中世纪大学荣耀之处在于学问的神圣化这种影响沿袭至今。

前言

  今天大家读书时间越来越少,书怎么反而越出越厚?以往老一代学者写的“小而可贵”的书,今天为什么再也见不到了?  这个题目,也可转换成“图书该如何减肥”。现在的图书,越印越漂亮,完全“与国际接轨”了。可每当有国外或港台学者慨叹中国出版业进步神速,书出得比他们的还精美、还好看时,我都心里有点打鼓。  不否认最近十年,中国图书在书籍装帧方面有长足的进步,我担心的是,这种华丽背后,有着对高码洋的刻意追求。各出版社都在努力做大,拼的是码洋而非利润。整个是粗放式经营,跟我们的工业一样,拼原材料,看GDP,这样做隐患无穷。图书品种增加了,总印数却反而减少了。在我看来,若总阅读量不能提高——即全国人民的有效读书时间不变,那么,减少2/3的图书品种,一点都没有问题。当然,这只是比喻,不是鼓励新闻出版署管制书号。因为,那样卡下来的,说不定正是民众最需要的读物。你怎么能保证不是劣币驱逐良币呢?所以,减少出书品种,这话我不能说。  我能说的,是跟这密切相关的另一种“减肥”。在我看来,图书的过分臃肿,已成为中国出版业一大通病。现在如果评奖,评委一般倾向于“厚重”的——既然你我都没时间细读,那就只能看“分量”了。十万字的,肯定不如百万字的,人家书写那么厚,肯定下了大工夫。以致养成这么一种风气,似乎没有四五十万字,作为学术著作,根本拿不出手。

内容概要

哈斯金斯(1870-1937),美国教育家、历史学家,中世纪史权威学者。其主要著作有《欧洲历史上的诺曼人》、《12世纪文艺复兴》、《中世纪文化研究》等。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最早的大学  导言  大学与大教堂和议会一样,都是中世纪的产物。可能令人有些奇怪,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并没有我们在过去的七八个世纪里所谓的这种“大学”。它们有高等教育,但这与大学的本语不是一对同义词。虽然它们有许多在法律、修辞以及哲学上令后人难以企及的教育,但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学习制度。像苏格拉底那样伟大的导师并不向他的学生授予文凭。如果一个现代学生跟从苏格拉底学习三个月的话,他会要求一份证书,也就是能证明这段学习经历的某些确实的和客观的东西——顺便说一句,这也是适合苏格拉底对话的一个绝好的题目。只有在12世纪和13世纪,世界上才出现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有组织的教育的一些特征,即由系科、学院、课程、考试、毕业典礼和学位组成的教育体系。所以,我们所继承的这些遗产不是来自雅典和亚历山大,而是来自巴黎和博洛尼亚。  当然,早期的大学与今天的大学相比有着非常显著的和惊人的差别。在整个起源时期,中世纪的大学没有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捐赠物品,以及自己的建筑物。依现在的标准来看,它很可能不符合卡耐基基金会的要求。正如美国一所最年轻的大学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的那样——虽然它无意识地带有一点儿地方色彩,这种大学“没有任何我们认为是显而易见的物质存在的属性”。中世纪的大学正应了帕斯奎(1634-1719,法国神学家——中译者注)的那句耳熟能详的话,它是“人的组合体”。这样的大学没有董事会,不出版任何宣传手册,也没有学生社团——除非说大学自身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学生社团,也没有校刊,没有戏剧表演,没有体育活动,更没有现代美国学院“校外活动”(它们是美国学院内部不活跃的主要理由)中的任何一个。

图书封面


 大学的兴起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很有意思的小书,有干货也有花边,限于篇幅展开不够,意犹未尽。
  •     简小的书,很喜欢。
  •     看完一遍后页掉了一半。= =
  •     可以
  •     对中世纪大学的介绍简洁明了,全篇阐明了作者的历史观
  •     看到后面惊讶地发现中世纪的大学生跟现在大学生居然有不少相似之处。
  •     一小时读完!简洁易懂!赞
  •     这套小书性价比和阅读体验不错。这本翻译得挺流畅。
  •     主要就是一些资料
  •     历史的存在就是让人们将维护稳定性的范式当作常态而遮蔽摇摆不可知的本真存在状态。这本小书介绍了"是什么",却没有解释"为什么",于是它再一次缺乏了"本真" 。
  •     厚积薄发,译笔生动。
  •     这本书向你展示的不只是大学的小胚芽,更是一幅丰富斑斓的中世纪生活画卷。喜欢那句话:中世纪大学荣耀之处,在于学问的神圣化。 翻译得也相当有文采,但如果非要说一点缺陷,大概就是某些连词翻译得不太对劲,影响了文意的通顺。
  •     我觉得真正的大学是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地方,但是现在的学校,大都是高中的升级版。
  •     还是巴黎牛叉
  •     所有理想国或者乌托邦实践中最成功的一种
  •     简要介绍了欧洲中世纪时期大学的发展
  •     南方的博洛尼亚和北方的巴黎,从大学的教学内容,大学的教学制度和大学的生活三个方面,清晰地了解了中世纪的大学图景。对于大学来说,它最主要的指责——培养学生,坚持学习和研究的传统是无可取代的。拉什达曾说过,中世纪大学最值得荣耀之处在于“学问的神圣化”,并且这种荣耀和幻想至今没有从地球上消亡。有人曾说,中世纪的大学是现代精神的摇篮。
  •     其实我很想了解下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
  •     哈斯金斯在布朗大学讲座,主要关于中世纪的大学的方方面面,有蛮多有趣内容,最有趣的内容是不成器的学生怎么骗家里人要钱。很薄,可当闲书读读。
  •     一套书性价比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