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创香港科技大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同创香港科技大学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
ISBN:9787302159063
作者:吴家玮
页数:368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个香港故事,也是全球华人众多的故事之一。
是什么推动香港要在短短几年内,创办-所世界级的科技大学?向来重商的香港需要高科技吗?20世纪80年代,高科技挂帅,全球经济转型。1 991年香港科技大学提枪上马,短时间内成为著名大学,国际上视为学界奇迹。
物理学家出身的创校校长吴家玮回首前事,首先称道钟士元的远见,继而把功劳归诸胼手胝足同创科大的同事们。科大的建校过程不乏荆棘和考验,也充满了人情义气。刚柔并重的吴家玮,以细腻的文笔,追述当年。何以能舍美国大学校长之位,回港创建科大?如何连年不断地三顾草庐,礼贤下士?作为科技大学,如何看待天然美景和人文素养?如何面对时势所造成的社会风雨?许多不为外人道的趣闻逸事,一时叫你捧腹开怀,一时让你会心微笑。某些章节或许还会激发你的深虑和反思。
作者自谦这是一部片面和短暂的回忆录。大部分篇幅描述初创时期的教授和职员,也讲到自己的心路历程。但作者给予读者的,是全面的、前所未有的揭示:个人对香港体制的诚恳观察,以及一群教育界的理想主义者,回归故里,开拓新土,以团队精神试图创造奇迹的故事。兼任物理学教授。

书籍目录

引子
一·落叶归根从旧金山到香港
创办香港科技大学是谁出的主意?
与狮共舞——钟士元的故事
科大筹备委员会——张鉴泉和李国能的故事
成家立业——留美三十三年
一些办学理念的根源
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经历和启示
助建中美桥梁——走向老家
进入科大筹委会——麦法诚的故事
筹备委员会的工作——兼谈Gardner、Arima、Esaki的故事
就这样决定了回香港——兼提H-gg-nson和Birt的故事
回港前夕——告别科研生涯
一位虚拟的科大毕业生——罗永强的故事
立足于现实,放眼于未来——续讲罗永强的故事
二·初见天日创建学术框架
学术部门的体制和架构
院长、系主任和学术支持服务单位负责人
学院学系的教研方向和范围
“二十五字教研模型”的来龙去脉——义务参谋们的故事
聘请资深教授——钱致榕的故事
四出聘贤——与钱致榕同甘共苦的三年
圣约翰大厦时期的无名英雄们
公务员出身的出色女将——黎黄美玲和梁玉楣的故事
三位能干的开国英雄——彭思梅、Scott、crow的故事
分顾内外的一对夫妇——秦家德和杜家磊的故事
开创图书馆和资讯服务的大将——周敏民和Ivey的故事
学术部门的能人——George、刘信德、Jarnes等的故事
带来资源的幕后人物——WatkirIs、Macwhinnie、Gale、林李翘如的故事
三·开垦新土精诚合作的英才
创校阶段的学术副校长钱致榕和他的接班人
圣人后代的学术副校长——孔宪铎的故事
才气横溢的学术副校长——张立纲的故事
理学院的院长们——雷明德的故事
工学院的院长们——张信刚和高秉强的故事
科技大学也搞商学院——搞得成吗?
工商管理学院和U CLA的帮助——陈玉树的故事
博雅教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齐锡生和丁邦新的故事
为何建立自创的研究及发展部门?
应用研发和成果开发的萌芽期——陈介中的故事
应用研发方面的三位奇侠——施德信、沈运申和王佑曾的故事
应用研发和与内地的精诚合作——兼谈林垂宙的故事
来自天涯海角的理学院“阳春教授”
……
四·从无到有 校园、体制、实现、期望
后记
附录
铭谢

内容概要

  吴家玮,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现为荣休校长及荣休科大讲座教授。  个人简历:  1937年上海出生,1954年毕业于香港培正中学。1955年赴美留学,在乔治镇学院攻读物理与数学,获理学士学位。其后转到华盛顿大学深造,先后取得物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  教研简历  1966年加州大学(圣迭戈)(U niversity of Caifomia,San Diego)博士后  1968年西北大学(Norhwestem urivlversity)物理学助理教授  1970年伊利诺大学(LJniversitv of llinois)物理学客座副教授  1971年西北大学物理学副教授  1973年西北大学物理学教授  1974年西北大学物理及天文学系主任  1979年加州大学(圣迭戈)热斐尔学院院长,兼任物理学教授  1983年旧金山州立大学(San Francisco StateUniversity)校长,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华裔担任主要大学校长  1988年香港科技大学校长,

图书封面


 同创香港科技大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是一本讲述香港科技大学如何创立的故事以及创业中的人们的书,全书朴实无华。正因为它的朴素,因此你不能怀着以下几种心态来阅读:希望从书中抄出许多至理名言或者高深的理论;希望从书中看到偶像般的人物;希望从中得到复制一所成功大学的经验和模式。相反的,读完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教授在生活和理想之间的选择;校长在学术和行政之间的考量;创业时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差异;能够知道创立一所大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虽然已经是在政策和体制更加灵活宽松的香港。假如在内地,一所高校自创立起就能够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那无异于痴人说梦!这也是一本令人动容的书。书中的描述方式虽然是片段式的,但不妨碍你了解一位大学校长在创业过程中的感悟。办一所好大学的要素,简单的说可以归纳为两个字:“人”和“钱”。香港科技大学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时间内创立并在更短的时间内跻身世界五十名校之列,这两点至关重要。因此在书中,吴老先生感慨的说,校长就是24(小时)乘以7(天)的岗位,作为校长,包括重要的行政管理岗位的领导人,要能有放弃学术研究的觉悟,也要有寻找资源的技巧。如果让我看完这本书来总结,好的大学需要什么,我想可以这么说:1. 有合理、透明和实用的制度来促进学校在学术和各项资源上的管理,并留住有用的人才。2. 有符合学校办学理念,认同学校办学原则的领导团队和教职人员。3. 有足够的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支持学校办学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资金和发展上的支持。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动容的细节,比如学生宿舍被加长的书桌台面。最令我感慨的是,在全书最后附的《校长报告》中,香港科技大学想的是“我们将如何进一步掌握自己的命运?”答案是“科大使命清晰、结构简单,包袱轻,疾患少,应该是比较容易私营化的大学”,“私营化后的大学必须有权与原来一样按时向政府申请基建开支;在这方面,政府必须对私营和公营大学一视同仁。”我认为这是对国内办高等教育的警醒。办大学不是搞基建,办大学办的是“教育”。只是,我们的高等教育离这一初衷已渐行渐远。
  •     所谓“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吴校长此书100%投射了此一信念。他眼中的大师,并不仅仅是功成名就者,更是奋斗在科研与教学一线的中坚力量,而且包括具有远见卓识的决策者,务实的顾问,乃至高效率的行政行家。古语曰教学相长。但令人奇怪的是,吴校长在“大师”与“大楼”之后,“学生”只在结尾几页一笔带过,也不涉及新生的甄别与选拔,更别说到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了。他的眼中为何全然没有学生?是头几批的生源不怎么理想,与他在美国研究型大学所见相差甚远,故而不入其法眼?还是早期毕业生尚未在社会上显露出潜力,无法描述?不得其解。其实,如果创始生源不理想,才更能体现“大师”们的功力呀!吴校长不在这一突破口上挥洒笔墨娓娓道来,着实令人遗憾啊!全书都是大白话,文采与张信刚不可相比,但处处透露着教育管理上的真知灼见。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可管窥做成一件事情的经过
  •     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有规章制度,众人才能尽心尽力;少说多想多做才能办好大学; 想到以前的学校,周期性的喊要建成国际一流的大学,可是呢,都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一潭死水。而科大却只用了这么短的时间。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优秀的人呢?
  •     大白话里有真知灼见
  •     HKUST是一個傳奇
  •     科大精神啊~~~
  •     同一新兴大学中另一位管理者的经历
  •     语言朴素但情真意切,仍然动人。
  •     HKUST...oriental MIT...
  •     香港科大,不该忘记的目标
  •     专业精神 愿景
  •     單純用來記錄HKUST的歷程
  •     群星闪耀
  •     徐泓原来还担任过HKUST的人文学部主任。
  •     大概是在在大陆受了太久的教育 真是没想到校长原来有着这么多的职责和辛苦,当一位好校长确实不易。所幸还有个英国人治后的香港让华人教育家落叶归根
  •     行文流畅,通俗易懂
  •     同创大连理工大学
  •     只有19年历史的港科大如今能排到亚洲第二不能不说离开不了一群归国教授的努力——这其实就包括港科大第一届校长吴家玮。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