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亲子关系 > 卡尔·威特的教育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
ISBN:9787806005903
作者:卡尔·威特
页数:261页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第一次看这本书,当时十分惊讶,甚至相见恨晚后来,在网上搜到信息,成年后的卡尔过得并不如意,性情沉闷,生活无乐趣。而其父的教育方法在德国本土居然是遭到批评。但是不得不说,其中的一些方法仍然是值得借鉴的:如:通过游戏学习,通过旅行认识世界,善良教育等。

首先要聪明、有道德、健康

孩子生下来以后怎么教育,一直是我没想明白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直接导致我对生孩子这件事情的担忧。我想,以目前的教育技巧和社会资源,几乎你希望他(她)怎样就能让他成为怎样。而这个世界上林林种种的人群中,我还没有发现哪种人是我特别向往的。所以,这件事情变得很恐怖,我不想对一个人一辈子负如此重大的责任,而又无法将来只会对他说:嘿,宝贝,你将来想怎样就怎样吧,老妈老爸都无所谓。所以到最后就变成:我希望他独立自主,自由快乐。但获得自由快乐的前提,肯定不仅仅是独立自主。。肚里宝宝五个月了,我想了很久,大概形成了这样一个思路:-小孩如何教育?这取决于你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反过来说,你如何教育,他就如何成长。-那么你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都可以,只要他自由快乐幸福。补充说明:许多行业都有有趣、值得尊重、值得努力的地方,也都有无聊、可以指责、抱怨放弃的条件。关键在于“事在人为”。-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自由快乐幸福?只要拥有智慧和健康。-那么什么是智慧?先从智商开始,然后是眼界、道德、态度、行为。经过五个月的思考,我终于在几位先知的指引下,决定了一件事情:无论将来他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我首先要他在五岁左右成为一个聪明的、有普适道德的、健康小朋友。至于以后,等我再慢慢琢磨。很多人不主张让小孩子过度疲倦于学习,我也不乐意。不过我深刻的了解到,在这个社会摸爬滚打,不聪明会比较艰难。他可以不上各种特长班,但起码不能傻吧,回头那些聪明的小朋友都来欺负咱也不行啊。如果想要小孩子脑瓜子转得快一点,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基本上会有谱了。老卡尔写书比较啰嗦(实际上这也不是他写的书,而是根据他的笔记进行的修订本,卡尔是19世纪的德国牧师,可称为史上最早的幼儿教育家),根据他的经验,简单地说,如果想要一个天才,只需尽早开发他的潜能,教他读图、说话、写字、算数,让他了解音乐、美术、自然。只要这一切他都乐意学,并且不构成压力。卡尔·威特的儿子刚出生时有些智力障碍,不过后来变成了一代天才,如果你不想要天才,只要个正常智商的小朋友,那可以延迟这本书里提到的教育时间点,同样具有可操作性。相信我,老卡尔绝对不是恐怖严厉的老先生。至于普适道德,就是最基本的道德,比如诚实勇敢、具有同情心、尊重并帮助他人,至于涉及到社会多样性的八卦准则,等他大了些再说。如此一来这件事情就简单多了。附,书摘:1早期智力开发1.1关键:潜力开发,一般只开发了4成,适当的培养可以达到九成;全面发展,艺术修养与社科学习同样重要;正常心态,戒骄戒躁。1.2时间:从出生开始,至四周岁期间,都非常重要1.3方法:要有乐趣,不能强迫,多用游戏;具体形象、实物与动作相联系;看、听、说、做、尝试;让孩子提问题;做记录;鼓励创造兴趣,兴趣创造成绩;不随意、过多表扬。1.4学习习惯:专心致志;敏捷灵巧(阅读或解答速度);坚持不懈。1.5学习内容:1.5.1感官开发:1)听力及语言:出生以后起,聆听歌曲、朗诵、讲故事、灌输词汇,一岁即可自主背诵,之后让其复述听到看到的内容。三岁(也说五岁)前是语言发展最佳期。2)视力及观察:两三个月起,看各色图画、各种玩具,学会辨别颜色。例:图画的不同处、桌子上什么不见了。3)触觉及用手:经常让其抚摸东西、拍手掌,观察他人手势,八九个月可学涂鸦,之后可动手自己制作游戏的道具或玩具。1.5.2基本知识:1)音乐:打击节奏开始,慢慢学习音阶2)写字:只要发现有写字的欲望时(约三岁起),便可教写字。3)数学:数字游戏。例:模仿商店买卖东西4)外语:多说多读多用1.5.3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怀疑精神、首创精神):复述、续编故事、做游戏1.5.4眼界:与更多的人(包括各种年龄各种背景的人)见面交流,参观各种场馆园林(参观前要阅读资料),到更多更远的地方,让其记日记、写信。2品德教育2.1对家长的要求:让其了解真实世界,而非营造完美天堂;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平等对待;纠正错误: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其从内心明白道理,避免长篇大论,尽量简单明了、要求明确、大度和气。不体罚。2.2个人内心:同情心:与动物相处等;诚实勇敢:包括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尽量争取、果断放弃;控制情绪。2.3与人相处:尊重他人,当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时,就让他尝试劳动;助人为乐,分担家务等;谦虚,倾听他人,例如家庭会议;2.4社会道德:对待金钱,当其对金钱有感知后,开始尝试让其靠劳动或成绩获得少量金钱,并正确使用它;独立意识,让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组织能力,让其组织家庭外出。3健康养育(这方面书中提到的不多,可以参考《斯波克育儿经》)3.1经常呼吸新鲜空气、自由运动。例:两个月之前,垂臂运动;两个月后,爬行训练;3.2常洗澡,促进血液循环、肢体灵活度,一岁起,自己洗脸刷牙。3.3避免贪吃,管教与食物分开。3.4不用鬼怪故事吓唬孩子。

天才宝贝的培养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来得挺有趣。前段时间眼睛一直酸痛,害怕得很,路过一所学校旁时看到有一家眼部理疗工作室,病急乱投医,办了一张年卡。小店是一名中年妇女开的,挺有理想的老板娘,理想是开创台州的儿童早教培训产业。可能是聊天时发现我喜欢看书,孩子正在成长期,就将这本书送我了。看完后再还给她,让这本好书可以一直传递下去。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吧,作者卡尔。威特是德国的一名牧师,博学多才,通晓德语、拉丁语、英语、意大利语、法语,五十多岁时才有了一个儿子。所以竭力培养,使儿子五岁多时就能有近三万的德语词汇量,在九岁时已经能应用五门语言,十二岁时发表了学术论文,十四岁时大学毕业。而且身体强健,天真活泼,品格高尚,个性坚毅,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孩子。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个天才孩子被培养的秘诀。不要理解错了,不是天才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普通孩子被培养成天才孩子的过程。看完这本书后,感觉是这个天才儿童无法复制。卡尔的教育可操作的部分很是有限。卡尔本人不仅精通多国语言,而且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知识都很精通,而且品德高尚。可以说,这是一名修炼了一辈子的牧师。是高人啊,这样一个接近完美的人,才可能知道如何才是一个完美的人,而且也有足够的智慧知道如何才能将孩子引导到完美的路上来。他完全是以自己为模型,在铸造孩子,孩子可塑性这么强,培养出一个天才儿童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好厉害的武侠小说中的情节,大侠都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这样说,你也许就能理解了,为人父母的我们一般都是在二、三十岁的年纪,是不太可能拥有卡尔这样高的修养和人生智慧的。所以,也就不可能培养得出这样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孩子。虽说培养天才宝贝无望,但是还是有许多教育理念值得学习,培养出杰出的孩子还是一个可以期望实现的目标的。让我回忆一下,没有太多条理,想到哪里就说哪里吧。第一,对孩子的教育要有信心,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教育不好孩子的家长。第二,平等对待孩子,不用家长的身份威逼孩子屈从,要以理服人。第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在游戏中教育孩子,在游戏中灌输知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是最重要的事情。第四,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多给孩子以肯定。不在外面当众批评孩子,对孩子的赞扬要具体到某件事,表扬其行为而不是宽泛的表扬。第五,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注意孩子品格的培养。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情就放手让孩子去做。第六,锻炼孩子的体魄。第七,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学会欣赏艺术、文学的美。第八,全面、均衡地让孩子发展,尽量让孩子完美。第九,让孩子和好孩子玩,远离有恶习的坏孩子。第十,其实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让自己完美,身教重于言传,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先就这么多吧。这是一本能让我们知道孩子极限在哪里的说。但是说到具体的操作,个人感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更具操作性,更容易为国人接受的好书。还有,我得惊叹卡尔成书的年代是1818年,是二百年前。你惊叹了吗?在两百年前的德国,科学文化、人文素养能有这样的水准,实在是可怕,可叹。卡尔12岁进大学时,德国的一座城市发邀请函,给巨额奖学金请这位天才儿童来读大学。得到国王的接见,得到社会上诸如爵士等名流的资助。可以想见,科学文化在德国是怎样的地位,教育是怎样地被重视。

早教的始祖

这是一部关于孩子教育的书。因为我的孩子才一岁,所以很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但是,我给这本书以“较差”的评价。我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它不适合我,不适合现在的中国父母们。这本书很老,距今200年,横跨3个世纪。早在工业革命时代,这本书确实会给“天赋”论教育时代以巨大的冲击。然而,200年后,的今天,这种观念早就置于我们的观念中。对我们的教育不大。这是一部外国书,产生于德国。我不讨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因为读这本书就是体会西方教育理念的。我想说的是,地理环境不同,历史进程不同。比如说,从小教授孩子外语,到各国去旅行等等。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者现在西方人来说,没有必要学习拉丁文,因为大学教育早已采用本国语言了。出国旅行,对于签证较难的中国人来说更是不可行。现在的中文译本,是由英语翻译过来的,经过转译,其语言和行文都已发生变化,能否体会作者的真实意思,我表示怀疑。无论如何,本书是一部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里程碑式的书。对于理解现在教育的发源,还是可以参考的。如果是一位急功近利的家长,建议先不要读了。

结婚送礼物的首选——一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

最近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卡尔•威特著,刘恒新译,京华出版社,这是上《家庭教育学》的老师推荐的。我对此书的评价:假如我的哪位朋友结婚,要送他礼物,我的首选是送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本书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碰到的种种问题及其原因都有给予论述,并且给出种种具有建设性的做法,绝大多数的建议都具有可操作性,按照他的建议去做都会有不错的效果的。我看书的表现,要么边看边笑,因为那孩子实在是太聪明可爱了,要么边看边摇头,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父亲,太不可思议了,这个父亲做到了所有他能做的一切。看这本书的时候,虽然我已经进入青年时期了,但是我真真切切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孩子,老卡尔就在我身边教着我一切。假如我是老卡尔的孩子,我肯定也会是个天才!假如我有这样的父亲,那么我肯定也是百分之百的天才!我并无埋怨父母之意,但我希望我将来的孩子能够接受或者得到类似于老卡尔的教育方法,关键就看我了!小卡尔长大后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成就,这都要归功于他父母对他的早期教育,尤其是他父亲——老卡尔。老卡尔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他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的眼里,他是音乐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画家,演讲家、模仿家、书法家、钢琴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生物学家……几乎在所有的科学领域都有建树!要教孩子成为多国语言大师,首先父亲必须先为多国语言大师,老卡尔做到了!老卡尔做父亲的责任感让我感动:“我尽管很悲伤,可是没有绝望。上帝怎样去安排这孩子谁都无能为力,但我却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他最好的教育。”老卡尔的想法非常简单:“我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之中度过,仅此而已。”老卡尔的动机是那么的单纯而美丽,那么执着而生动!从小到大,老卡尔都把小卡尔当成一个完整的人看待,从不把他当成私有财产,更没有当成炫耀的资本或者是摇钱树!“我只想他生活幸福!”简单但极具震撼力,又有多少父母能够这样无愧地说出这句话:“我做到了!”我怀疑老卡尔是学过心理学的,他把很多发展心理学的结论,都直接应用到儿子的教育之中,但是他出书的时间(1818年)早于科学心理学的成立(1879年)。其实,老卡尔应该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学家。老卡尔认为小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是有根据的:因为小孩子从出生到10岁左右,脑重量的增加是最快的,给早期教育提供依据。书中也有提到类似“关键期”,也称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某个年龄阶段,对某种刺激最敏感,此时施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它们才能获得最佳发展,甚至形成某些特殊的能力。如果错过了这一特定时期,即使再着力培养,相应的能力仍很难获得,给发展智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另外还应用到行为主义的理论:运用行为改变疗法,对好的行为给予关注和奖励,使行为重复发生(正强化)。而对那些不良的行为则“视而不见”,因为对不良行为的斥责或者使惩罚,都是变相对这行为给予关注和奖励,所以这些不良行为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就是对那些行为的“惩罚”,我认为老卡尔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老卡尔为了孩子,做到细致入微,关注每个细节。教育一个孩子是一个非常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可以用种庄稼来形容:首先先“选种”:找一个优秀的配偶;然后“育苗”:对怀孕期间的母子小心呵护;接着“培训管理员”: 历史上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因此对母亲的培训至关重要!下一步“田间管理”:由父亲和母亲共同教育小孩;最后“收获”:把小卡尔培养成一个健康、多才多艺并且幸福的孩子!在“田间管理”期间,老卡尔非常细心,洞察到孩子每一个内心活动,理解孩子的行为,细心体会孩子的需要和变化,以致小卡尔这样问老卡尔:“你怎么知道我心里的想法?”至于教育的方式,无论老卡尔想做什么和教什么,首先都是先激发小卡尔的兴趣和好胜心,并且强烈反对用强迫施教,填鸭式教育:难受又学不到东西。其实,这些都是父母急于求成的表现,兵家大忌。对于孩子的早期训练,父母是非常辛苦,并且世上的父母都是疼爱孩子的,然而懂得爱孩子的人并不多,倒是验证这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http://blog.cersp.com/78359/599969.aspx。我原来对里面有点感到非常困惑,更感到非常奇怪:老卡尔对儿子既有毫无吝啬鼓舞夸奖,又不随便,不过多表扬儿子,对别人对儿子的表扬更是在意,更是不允许!在上课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刚好谈到这个:对孩子的表扬要对事不对人,表扬孩子的行为,可以强化孩子的行为,但表扬孩子这个个体,容易让孩子养成骄傲,自以为是的坏品性。老卡尔表扬的时候,自己非常小心,而别人对小卡尔的表扬,则没有想得太多,容易去表扬孩子这个个体,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这是小卡尔长大后,获得巨大成就,还能保持谦虚的重要原因,看来老卡尔早已为小卡尔设计好了后半生了。下面是我认为比较好的观点,我摘出来一起欣赏:P4、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只重视他的条件,孩子将成为四肢发达的可悲的愚人;只重视智力,孩子会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或者成为社会上的恶棍;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会成为懦夫。P2、我尽管很悲伤,可是没有绝望。上帝怎样去安排这孩子谁都无能为力,但我却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他最好的教育。(一个具有高度责任的父亲形象)对于孩子来说,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算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国民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上。虽然我不知道卡尔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但作为父亲,我有决心将我的教育观念,以及我的爱心完全实施在卡尔身上,这一切决不会白费,对此我深信不疑。(看到一位极具责任感的父亲,有投入必有产出)天才的失败来自父母的极度催逼!(急功近利)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天才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是那种只有少数人才具有的禀赋,而是人人内心都潜藏着的。给3岁以前的时期“灌输”些什么?(有道理,依据婴儿时期大脑重量的迅速增加)一、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汉字和图片等(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的模式)二、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关于孩子吃零食:胃得不到休息,血液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脑。(有点道理)父母要随时随地解除孩子的不愉快,以最敏锐的感觉去感知孩子的需要。(感情基础)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愉快是健康的关键:(已被心理学家用实验所证实)周围的气氛阴郁,孩子必然会消化不良,身体不健康。早期孩子的运动:在木棍上悬垂运动(捉握反射)洗澡,合适的水温,按摩手脚,抚摩训练五官:耳,听觉,音乐;目,听觉,颜色;口,味觉,清淡;鼻嗅觉;皮肤,触觉,手 语言:孩子能开口说话,这证明孩子真正的学习已经开始,这时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便是最重要的事,准确、缓慢,要科学地重复,再现。能正确运用语言意味着能正确地思考。成长日记:由于现今社会没有人去监督父母的培养孩子,所以即使该做的不做,计划好的事不实行,任意变更计划,也决不会有人来制约。由于父母们有绝对的自由,所以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职责。一本育儿日记能随时对父母发出忠告,要以满腔热情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老老实实地努力按照预期计划实施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自由要求更多的自律)没有任何艺术的生活,就如同荒野一样。(学音乐、文学)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和注意的对象,世上再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师。孩子不良的行为是由于孩子不知精力往何处用而造成的,这无疑是一种精力的浪费。自古以来和大自然感情融合的人都是心地善良宽厚的人,非常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P57受权威的压抑,孩子的辨别能力就会萎缩。如果不是你今天提问,爸爸至今也没有弄懂这个问题呢,所以你以后要多多提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知识。(平等)我的理想是使儿子均衡发展,在成才的同时真正感到幸福。自己喜欢的学科,能有兴趣地教这些知识,很有一套;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因而不能有兴趣地教,儿子就厌恶它。(教数学,很绝)只要有兴趣地、主动地学习,再用功也不会损害神经。P66中国教育的现状(太长了,我太懒了)P69参观之前,阅读相关书籍,再通过参加增加感性认识,直接感知,参观后,向母亲汇报。P70只要能满足儿子的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我决不吝惜体力和金钱。读万卷书远远比不上行万里路,现实世界能教给我们的永远比书本能教给我们的更多,更丰富,更生动。P73非常多彩的东西(游戏)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力,而枯燥乏味的活动容易造成它的注意力分散。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P76没有敏锐辨别能力的孩子,无论他怎么样用功学习,无论他阅读了多少书籍,也只能是一个储有知识的金库。P80好心人往往是往往是愚蠢的人,因为他们没有任何辨别能力。P85轻信只会让孩子变得愚蠢和无能。(没有辨别力)不要轻信任何人,哪怕是你的父亲。(有蓄谋)P91现在许多人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纯洁心灵而忽视他的社会教育,让孩子尽早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中的人,与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同等重要。P97我是在尊重儿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他进行应有的管束,让他明白他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为所欲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的最大障碍,我让儿子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我应该对儿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负责。父母应该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而不应该是他的保护神。我们每个人都受到过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随时准备着把别人的帮助转为对别人的关心。无论儿子的年龄有多小,我都把他放在和我一样的位置,从来没有因为他是孩子而忽略他,也从来没有因为他太小而纵容娇惯他,在我的家庭中,我们是平等的。性格就是能力。让他时刻处在快乐和开朗之中的。雅典时代希腊文明的伟大,是自由教育的结果;相反,拜占庭时代希腊文明的贫乏,正是清规戒律的结果。让美好的东西在儿子身上形成本性和自觉。儿子总会向他的父亲学习,父亲不仅是儿子最初的教师,还是他可以学习的榜样,对孩子要求严格,首先是自己对自己也要求严格。P109卡尔的严格要求完全来自于他内心的一种力量,作为他的义务。我想正是这一点,让一切美的、好的、崇高的东西在儿子身上都成为一种本性,一种自觉。P111道出溺爱的因果关系,精辟我对待儿子,一贯是是非分明,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一切都要认真,这会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不允许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这样对孩子就没有什么痛苦。我对孩子的惩罚一定要让他心服口服,否则惩罚便失去了教育的作用。惩罚之前,我总会给他警告,他犯错之后,我一定言出必行,并且要对他讲清原因,告诉他我为什么要惩罚他。但孩子犯错误,或做一件事没有成功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用语言和行为向他们证明他们的失败。我们应该清楚,做一件事失败了只能说明孩子缺乏经验和技巧,并不能证明他本身的无能或是他不愿意做的,父母有责任耐心地指导他们。我对儿子的严格完全取决于道理。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们。在不伤他自尊的前提下给他讲某些他能理解的道理。我时刻都让儿子感到“爸爸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卡尔,你要记住,人们犯下错误,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有意的,但错误已经犯下,你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你的错误,别人已经受到了伤害。你应该去道歉,人不能伤害了别人就逃之夭夭。”不蒙蔽孩子的理性,不破坏孩子的判断力。(只要态度上不专制)P122经典的教育我从未错误地批评过他,每一次都会让他心服口服。之所以有成绩,关键在于他们求知欲和拥有在学习中体会到的幸福感。P128反面教材,典型的中国式教育。(可能的结果)严格的限度:无论怎样都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P129典型的中国式家长的做法。让餐桌一塌糊涂也比把用餐变成死沉沉的坟墓要好得多。我不仅不戏弄儿子,而且连随便应付他的情况都没有。对于儿子的一切,我都是认真对待的。孩子们在游戏中受到伤害来源于他们的无知。天下没有什么比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仇恨更加可怕的事。“我的那个孩子坏透了,简直不好学,怎么教都没有用。”你自己都不相信孩子,弱小的孩子还会有什么好的发展呢?多数情况只有坏孩子的坏习惯非常快地传给好孩子,因为好习惯需要努力和自我控制,而坏习惯却无须任何努力即会染上。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就是孩子最好的娱乐。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但是孩子的潜力是父母诱发出来的,发现孩子的个性是父母的素质。其实每个人只要认真对待自己,坏习惯自然会消失。有些父母把玩具交给孩子就再也不理会他们,那更是错上加错,这是一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让玩具陪伴孩子度过童年是很可悲的。让孩子接受自然就是最重要的教育,培养对大自然的感情。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要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孩子相信自己。我在为卡尔安排某件事时都会征求他本人的意见。P157为什么要夸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的闪光之处给予夸奖。只要孩子有一点可取的地方,就应该毫不吝惜地给予夸奖。孩子的潜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而不在孩子。只要父母及时发现并夸奖他的天赋,孩子定会扬帆前进的。我不主张只把孩子学习知识作为目的,而是主张学习知识只是手段,让孩子通过学习知识去开发他们的各种能力,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之所以不自信是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败的心理。在孩子遇到困难或在某一件事上失败之时,能够宽容地对待他,能够帮助他找回自信事父母应尽的责任。在一定的时候允许孩子的失败。良好行为在得到不断夸奖时,这一行为就会不断重复而形成习惯。(行为主义:强化行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引起父母的注意,他们往往在这些行为上的印象更深,因为孩子往往会选择引起父母注意的行为,而不愿选择父母毫不理会的行为。父母关注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形成孩子的习惯。对孩子的夸奖,应针对的时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他的情感(情绪),而是具体行为,对事不对人。柏拉图:任何坏人都不是出于本人意愿成为坏人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种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种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惩罚:只是在父母的权威下暂时不敢做坏事,不可能使孩子从内心深处铲除不良行为的发生。学习为我们带来现世的幸福,善行则给我带来上帝的嘉奖。学习的快乐,学到知识带来的喜悦。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减轻他人痛苦,替他人分忧的纯真情感。教会他如何使用钱,这是一种素质。对孩子在使用钱的教育,可以把它看成一种工具和手段。我激励他在面对生活真正艰难的选择时,做到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在金钱面前保持自尊。当一个孩子发现自身的价值时,他会感到无比喜悦,有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父母是孩子的范本。无论在教卡尔学习知识还是培养他的善行时,我都从不斥责他,而是耐心地讲道理,我认为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其实,孩子做坏事,罪过在大人身上,而不在孩子。孩子做坏事是由于父母不把孩子的精力引向好的方面,是放任不管的结果。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做父母的,在管教孩子之前,必须首先学会管好自己。从无害的说谎,到欺骗他人的撒谎,他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书本中的知识和道理能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指导,而劳动可以让他感到一切都来之不易。我决不允许他在学习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又担心学习跟不上。由于他在学习知识时专心致志,效率极高,才使他赢得了很多时间去从事运动,休息和参加各种交往。做事力图精益求精是一种美德。注意力持久是行为持久的前提。(先训练注意力持久性)对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的喜悦,是上帝的嘉奖。(有个上帝非常重要)没有经过早期教育而靠天赋产生的神童,只不过是一种病态的暂时现象,这样的神童,往往容易夭折。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不仅自己不过多地表扬他,同时也决不让别人表扬他。喜欢听人表扬的人必然得忍受别人的中伤,仅仅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或喜或忧的人是最蠢的。被人中伤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但稍受表扬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的。几乎任何一种不良行为,孩子都会凭着自己的理解去获得某种自认为的“奖励”,我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去发现和取消这种“奖励”。在卡尔的成长过程中,我非常注意他内心世界的变化,目的在于养成他良好的性格。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自尊心的基础上。一个失去了自尊心和荣誉感的孩子是很可怕也是最难教育的。教育孩子是一个最需要耐心的工作。P214对于孩子来说,食物不应该是一种款待,也不应是一种义务,千万不能用食物贿赂他,也不要用不让他吃来惩罚他。通过训练和培养而产生。替孩子做太多的事,会使孩子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更严重的是过分地为孩子做事,实际上等于告诉孩子他什么也不会做,是个低能儿,他必须依靠父母,否则就不能生活。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一个碰伤的膝盖是容易治愈的,而受伤的自信心和没有开发出来的勇气却永远无法弥补。安全感是建立在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对付要处理的问题的基础上。P222论述精彩伟大的人们立定志向来满足他们自己,而不是满足别人。家庭之外是找不到父母式的照顾。为了避免失败而逃避工作,是那些劣等性格中最顽固不化的东西。(态度问题)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能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控制的成功。从小就在痛苦中学习,他们怎么能够热爱学习呢?培养全面的人才并不等于造就无所不能的超人。我建议那些愚蠢的父母应该抛弃处事哲学和赚钱术,而把精力放在协助孩子发展追求真理的精神上,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尽量发展智力和品质。除了医学,教育就是拯救人类的主要手段。积极的沟通不仅是父母与孩子对话,教育孩子的重要途径,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P235倾听的艺术P236为什么会“说谎”通过协商的方式,最容易让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也最容易让孩子养成理解他人的习惯。能够理解他人是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素质。我的教育理想:我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之中度过,仅此而已。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抒情性和非功利性。从小就享受到真理滋味的儿子,比任何一个儿童都要幸福。

天才是怎样练成的

 (一)       对于家长来说,在教育的问题上,只有一个真正尖锐的问题:你是否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当前的教育?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重新思考教育的边界和责任,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教育是为谁服务的,它的目标是什么?       【2】教育的目标满足了什么,有哪些不足?       【3】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接受怎样的教育?       【4】在现在的条件下,我能做些什么?         (二)       作为最伟大的资源,教育为人服务,主体是学生,它的目标应该是为人提供两种基本的社会准备: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       素质教育不是弹钢琴、学奥数、当体育特长生。这些都是属于知识教育里的专才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那些在人的一生的各个时期,都能持续加强的基础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观察和综合能力、自学能力、团队组织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面对问题,可以自己下手找解决方案的能力。       毫无疑问,现在的学校教育,无论从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包括高考的应试方面,都主要偏重知识教育。       显然,两种教育层面,要求的东西和内容组织的方式会截然不同。       素质教育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老师组织项目,配合学生分组实施、讨论,给以多种可能性的选择,而非给出标准答案。       在这样的教育中,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挑战,他必须学习新的知识,不再局限在自己过去的专业知识领域里。他自己就必须适应甘当绿叶的方式,而不需要一个人从头讲到尾,唱独角戏。       或许这是艰难的,但是,并非不可能,而且,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对于现在的知识教育方式,不论是灌输,还是强制记忆的方式,有一种说法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基础会比较扎实。       这种说法,不敢苟同,这要看是哪些方面的知识,如果是学文的,可能是读老文章的好,如果是学理科,扎实的结果就是笑话:       据说我们高校的计算机教材20年都没变过了,这也太扎实了。这样的知识学得越扎实,祸害越大。       我从来就跟学生说,看不懂的东西就不要看,放一边,以后自然就懂了,完整性、系统性,对初学者,没有想像得那么重要。老师从来没有告诉过你们吗?知识在变的,昨天的知识,不合理,就被今天的知识给更新了。       你只要理解知识为什么要变,想清它变的理由,你就可以自己去梳理出一个关联的结构,并且可以预言和发现新的改变趋势。       这样,你就不会象个跟屁虫一样,成天累死累活,刚学了新东西,又来了新东西,学个不停,而自己不但累,而且没有真正的长进。       不要动不动就先翻书,先动手做做看,自己想,有了实践基础,再看书不迟。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动手能力强的人,知识学的不扎实的。       学习到最后,不是比知识多,而是是否能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和能力,用于创造。       这才是教育应该到达的一种效果。         (三)       想想我们过去如何受教育,想想我们工作后,如何重新在社会中锻造,弥补基本能力的不足。       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这两者的鸿沟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是这样走过的,我们也看到了问题。但是,作为家长,好像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可以是教育的主要部分。       且不说情感教育,只是素质教育而言,最好的教育场所,是家庭,而非学校。       就目前而言,穷于应付高考的学校,对升学率感兴趣的程度,远远大于学生自身的成长。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家长们应该自我觉醒。       这种觉悟的心态,在于:看清,而非简单抱怨外界条件的不足,同时,把孩子教育的问题,当作是自己的问题。       优良的家庭教育,并不在于教育者需要多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而是在于:建立良好的教育对话环境。       我们可以想到的细节如下:       【1】跟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模式;       任何情况下,向孩子承诺永远不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建立相互信任和沟通的亲子关系;父母双方都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2】不要把自己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爱不是控制,也不是权力。锻炼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但不是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不顾实际地转嫁到孩子身上。       自己要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3】象园丁一样,对孩子的成长,施肥、剪枝、剔除杂草;       用心在孩子身上,就是要对其环境给以注意,帮助他辨识不安全和不健康的因素,保障其顺利成长。       在狂风来临的时候,需要遮挡就要遮挡;当它需要阳光的时候,就不要把它包得太紧;当它有点随意生长,东倒西歪的时候,需要及时地干预、扶正。       你不能等到问题出来了,就把孩子送行走学校。不要等孩子都已经染上了,才送去戒除网瘾。       多一点时间陪伴孩子,你和孩子今后的路都会好很多。       【4】建立长远的心态,支持孩子的成长,主动放弃那些成功的窄门;       成长的路有千万条,为什么要逼迫孩子去走那些成功的窄门?而且,只要我们想到教育的最后结果和目标,我们更应该变得有耐心和爱心。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就当什么都不知道,也不去想,不去心烦。       就按现在这样?谁又会说你呢?       最后,扪心自问,还是又回到那个尖锐的问题上:你是否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当前的教育?         (四)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我有一种相见很晚的感觉。也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因为我自己就是在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       在这本伟大的家庭教育著作里,强调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比起学校的教育来,有价值的多。       在整个8月,我读了这样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朱成在哈佛》、《我的事业是父亲》等等。       在这些中国式精英成才的背后,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合理地开发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孩子不但发展全面,反而总是能轻松越过那些成功的窄门。       这些书的作者,都提到他们的教育理念的来源:卡尔威特的教育。       如果说你只读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那我推荐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横跨三个世纪的经典,当之无愧。       在这本书读完后,我做出了一个决定,今后这类的书不需要再看了。我只需要把这本书,当作实习手册,反复地阅读、理解和消化,最终转换成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融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家庭如何培养天才的故事:只要有合理的方式,任何孩子都可以成为天才。        首发:喷嚏网 www.dapenti.com

回归常识

在动车上草草浏览了这本大名鼎鼎的关于儿童教育的书,作为一个新妈妈,阅读这类书籍我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任何理论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反思和辨别才能试着使用,否则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是难以弥补的。首先,不管这本书是不是伪书,就单纯从内容而言,作者是作为牧师的老卡尔·威尔,他生了一个貌似不太聪明的儿子,但他坚信孩子是否能成为一个健全优秀的人是靠后天的培养。这一点虽然有点绝对,但作者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也还是可以接受。总体来讲,我不能接受的是作者那种武断的态度,作为一个牧师,一个基督徒,作者经常提到上帝,但书中却丝毫没有表现谦卑的态度,不管对自己的妻子还是对其他朋友,都是一副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姿态,这很难给孩子一个从内而外顺服的榜样。我没有看得特别仔细,但也注意到两个细节,让我非常厌恶。第一,作者提到为了让小卡尔·威特从小适应有规则的生活,定时喂奶过后不管他怎么哭,都不理睬,甚至有一次他妈妈忍不住给他喂奶,老卡尔·威特立即抢走了奶瓶,任由孩子哭,还谴责自己妻子。这个理论一点也不陌生,就是被很多国人奉行的”不哭才抱,哭了不抱“认为哭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要挟手段,只要一日三餐喂饱,尿片换好,就决不理会孩子的哭声,殊不知,孩子的哭泣有时是一种心理上需求,是需要父母的拥抱来回应,有时甚至是通过喝奶的过程来得到满足,家长不理会,孩子的确会渐渐少哭,好像是变乖了,其实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小就伴随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和安全感的确实缺失,是很多孩子成年后的抑郁,睡眠障碍的根源。其实,作为一个信仰上帝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要用训练动物的方式来训练人,上帝造人就把一切能力放在其中,包括哭泣也是婴儿正常诉求的管道,人却生生要去改变它,这也是改变了神的道,把人摆在了神的位置。第二个细节,老卡特·威尔为了教育孩子不能轻信人,有一次很久没见孩子再次相见时,孩子跑来想大大的拥抱父亲,老卡特·威尔伸出手,却在孩子要碰到的时候缩开了,扑了个空,老卡特·威尔想通过这个事情,教育孩子不要轻信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亲,并且得意洋洋的宣称,孩子似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的天啊!有什么比长期和自己父亲建立起来的信任轰然倒塌更残酷的事情,老卡特·威尔一边自以为是的教孩子真善美,一边残酷的摧毁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在一个孩子意志力和理解力都还不足的时候做这种事情,我认为不会让孩子成熟懂事,而是让他无所适从,让他安全感大大确失,看了有网友发的文章,说小卡尔·威特成年后变成了一个自闭懦弱的人,我觉得一点也不奇怪。另外还有其他读者提到的什么老卡特·威尔很挑剔孩子的朋友,后来干脆不要他和小伙伴玩,还认为这没什么,简直匪夷所思。总的来说,我认为家长在看待各种教育理论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一点,就是回归常识,违反人性的教育理论,再标新立异,再宣称有多大的效果,都要警惕,不要被神马神童,哈佛,天才,这些字眼蒙蔽了。当然,此书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里面提到的培养孩子兴趣、不厌其烦回答孩子问题,帮孩子一起探索未知,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这些都很好,很好的原因也只是因为,这些都是常识。

我的收获看完这本书

感觉很罗嗦,没看到什么具体的教育实施方法看了一点,实在读不下去了这本书的收获,对我来说就是他的孩子得了先天性缺陷是因为他们养了宠物,值得借鉴,准妈妈千万不要接触动物啊

【原创】从卡尔•威特想到男孩的培养

【原创】从卡尔•威特想到男孩的培养 绿林飞鸽华灵子 2015-1-21光明日报已经曝光,《卡尔•威特的教育》竟然是彻头彻尾的伪造书,里面大量的抄袭其他书,伪造历史,不可信。卡尔•威特这个小男孩,怎样取得早教的成功?我猜想,一是爸爸是牧师 妈妈是基督徒,基督文化对男孩产生影响,二是德国理性 纪律性强的民族氛围影响,三是方法对头。前两者是极有利于男孩的定力,而中国家庭并不具备前两者的条件(有条件 全家移民到德国,才增加可能性)。前两者也培养出孩子有利于学习的生活习惯。成功肯定是方法对头,而书是伪造的,也就不知道方法,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在中国小学,女孩成绩更好,女孩更顺从,男孩更顽皮,叛逆,欠缺定力。定力,也就是中国男孩小学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怎样增强定力?(其实,另外还要考虑付出的代价,在中国教育体制,要成绩好,付出代价也就是必然。而家长要知道目标是什么,自己选择)增强定力,一是学国学,父母首先要学,去做好身教,否则效果不大,代价是孩子增加很多框框。二是,妈妈孩子加入基督教,每周去教堂,虔诚成为信徒,接受基督文化的熏陶,妈妈做好身教,代价是代替孩子做选择,或者还有其他。三是去象棋 围棋的培训班,在环境下培养定力,如果是孩子兴趣,那还好,可能这种代价是少些,资质差的,可能常输有挫败感,是对方的陪练。小孩年少气盛,好胜,叛逆,输棋或者会有情绪 发脾气,也有没培养出很好的定力的可能。四是育儿书总结的,孩子专注进行一项感兴趣的活动时候,不要轻易打断他,否则容易破坏专注力。网上查到,卡尔•威特仅仅在但丁研究方面有些成绩,其他方面平庸,成年后平庸。但丁著作是神曲,说到地狱,炼狱,作者将教皇甚至他痛恨的一些人全打入地狱。卡尔•威特,关注这个,可能也有这样的心理。李天一,早年获得很多奖,表面上是很成功,心理专家武志红认为,李天一父母重视荣耀,忽略孩子的需要、真实存在。李天一,与卡尔•威特不同的一些地方是,他没有基督教家庭 社会氛围,痛苦没有宗教的出路,没有德国理性 纪律性强的民族氛围,而走上犯罪道路。注:《卡尔•威特的教育》不是伟书 而是彻头彻尾的伪书http://www.xixik.com/content/b51e7315cf999530

父母倾注的心血,只要方法得当,会在孩子身上得到回报

这本书似乎是家庭教育的始祖,很多后来的育儿书籍都从中吸收了理念。老卡尔威特在当时提出了早期教育的理念,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全面培养小威特的体、才、德各方面成长,虽然现在不再是新奇不已了,但还是有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早教的重要性,或者以为早教就是学习早一点,书背多一点,忽略了早教的本质:在儿童能快速汲取知识、技能这个强学习力模仿力的阶段,既能快乐成长,又能学到这个社会积累下的知识。老卡尔的一些观点在现在看来也很雷人的:儿童可以没有同龄的玩伴,他只要有人好好陪伴他即可。通过洗冷水的方式,来锻炼体能……有一些疑问就是老卡尔本身的知识水平如何,那么多国的语言作爸爸的一定会才能教会儿子吗?

感觉书不错

感觉书不错,不是因为作者写的有多么多么的实用.因为小卡尔会那么多语言,都是老卡尔教的或启发的.像家长不会那么多语言的人来说,这个操作起来就很困难拉.但他书中写的理念很不错.比如要耐心教孩子;用游戏的方式教孩子学习,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父母意见要统一等等.家长可以借鉴一下,再结合实际总结出一套 自己教孩子的方法!

天才之路掌握在父母手中

最伟大的不是天才,而是培养天才的人!这是读此书后最大的感触,虽然尚未有小孩子,却从此书中看到卡尔父亲的伟大。会以此书作为教育的指南,当然——希望工程要努力啊……

汉译往往靠不住,这本更是摆明了骗

读的时候就不太是滋味,为什么两百多年前的书写得象国内的教学参考书一样;自述的语气也不象位虔信而谦逊的牧师,那有老在书里夸自己和夸自己孩子的,广告气扑鼻。于是上网查了原书内容,这才发现内容完全牛头不对马嘴。以下是原书的章节,我直接按字面上的意思作了翻译。这才象在众口交诋之下写成的自辨的文字。EDITOR'S INTRODUCTION .... . v编者的介绍I. FOR WHOM THIS BOOK is WRITTEN . . 1第一章,此书写给谁看II. WAS MY SON BORN WITH EXTRAORDINARY APTITUDES? 8第二章,我儿子是天生异禀吗?III. DID MY EDUCATIONAL WORK. PROCEED SUCCESSFULLY? 15第三章,我的教育工作成功地进行了吗?IV. Is MY SON'S EDUCATION FINISHED? ... 21第四章,我儿子的教育现在完成了吗?V. EVERY ORDINARILY ORGANIZED CHILD MAY BECOME A SUPERIOR MAN, IF HE is PROPERLY EDUCATED 25第五章,每个普通的孩子都能成为优秀的人,如果他受到适当的教育。VI. DID I INTEND TO MAKE A PRECOCIOUS SCHOLAR OUT OF MY SON? .... 63第六章,我是想把我儿子造就成一个早熟的学者吗?VII. How CAME MY SON TO BE A PRECOCIOUS SCHOLAR? 69第七章,我儿子是怎样成为一个早熟的学者的?VIII. DID I PRETEND TO HAVE THE NECESSARY SKILL FOR MAKING A SCHOLAR OF MY SON? 87第八章,我假装自己具有把我儿子造就成学者的必要的技能了吗?IX. OBJECTIONS TO THE EARLY EDUCATION OF MY SON 104第九章,对我儿子的早期教育的反对意见X. DID MY SON PROFIT FROM HIS EARLY EDUCATION? . . 113第十章,我儿子从他的早期教育受益了吗?XI. SHOULD CHILDREN BE LEFT TO THEMSELVES UP TO THEIR SEVENTH OR EIGHTH YEAR? 123第十一章,儿童在七或八岁前应该放任自流吗?XII. WHAT WE DID TO GUARD KARL AGAINST FLATTERY, OR, AT LEAST, TO WEAKEN ITS VENOM 135第十二章,我们为保护卡尔免于奉承所做的,或者至少,为减轻它的恶果XIII. KARL'S TOYS AND THE FIRST STEPS IN His MENTAL EDUCATION 158第十三章,卡尔的玩具和他的心理教育的第一步XIV. MUST CHILDREN PLAY MUCH WITH OTHER CHILDREN? 183第十四章,儿童必须跟其他儿童多在一起玩吗?XV. KARL'S DIET 190第十五章,卡尔的饮食XVI. WHAT WE DID FOR KARL'S MORAL EDUCATION 213第十六章,我们为卡尔的道德教育所做的XVII. How KARL LEARNED TO READ AND WRITE 223第十七章,卡尔怎样学习阅读和书写XVIII. ON THE SEPARATION OF WORK AND PLAY 235第十八章,关于把工作和玩耍分开XIX. CONCERNING REWARDS 239第十九章,考虑到回报XX. How KARL LEARNED THE LANGUAGES . 247第二十章,卡尔怎样学习语言XXI. KARL'S EDUCATION IN THE SCIENCES . . 280第二十一章,卡尔在科学方面的教育XXII. THE CULTIVATION OF TASTE .... 284第二十二章,品味的培养XXIII. KARL GOES TO COLLEGE. . 287第二十四章,卡尔去上大学

神秘的天才

千里迢迢从国内买来的书。我才看了前言部分,就对这个天才无比的好奇,可是一番搜索之后,惊讶得发现,这个天才的资料,只存在于中文网页。不管是wiki还是google不管是德语,英语,法语,我都找不到他的任何资料,我重新试着找他的父亲,也就是本书作者的情况,也是除了中文网页以外,一无所获。我只是好奇天才14岁以后怎么样,毕竟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活过很多个14岁。我想要看看这个标本的今后,可是标本神秘消失。虽然这样,这本书里面有一些观点,还是说得不错的。不过不管什么事情,都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更何况,本文主要例子人物还消失了。。。。

不错的教育

06年就买了这本书,但只是偶尔翻一翻。现在儿子一岁半,觉得应该认真地读一读这本书了。从昨天晚上开始,睡觉前看了两章,感觉是一本不错的书。如果已有小孩或将要有小孩的,真的应该找来读一读。

功夫里的《如来神掌》

这是一本传奇,确实让我惊讶,早教先行者的伟大。这是一本伪译,就像周星驰《功夫》里的《如来神掌》武林秘笈,不真但真的给予了我很多。

伪著???!!!本书可以选择和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和天才一书一起看,你就会明白了!

推荐还行是因为书中的内容还有些许值得参考的地方,但是如果你把此书和所谓的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一同看了,你就会发现什么叫拼凑杜撰的伪著。还未看完此书的时候,就觉得此书写作手法简直和小学生某类日记一样幼稚,都是采用“今天用什么方法教育了孩子,孩子从此以后再也没犯过此类错误了”这种句子来表达早期教育中的某种方法值得实施。这种书就和吸引力法则这样的书令有些人无法对它说不,甚至当成经典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真的经得起推敲吗,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我只会把这本书当做休闲杂志来看。

已经证明是伪作。

卡尔威特的书充斥市场。《卡尔威特的教育》较早由“刘恒新 编译”,已经证明是伪作。其它译者编者的假托之作就更多了。该书内容的主要来源是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早期教育与天才》很大篇幅介绍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刘恒新编译”的《卡尔威特的教育》,主要采纳了《早》一书的材料,加上其它资料或杜撰拼凑而成。-拼凑出来的教育理念很多可取之处,然而夸大其词,凭空捏造的成分也很多,虽然该书的大方向还是对的,但编者行为本身就与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伪作《卡尔威特的教育》由京华出版社出版。也许是出于对伪作带来影响的补救,该出版社重新出了一本由“丽红”翻译的《卡尔威特的教育》,该书附带了哈佛馆藏的原文。似乎是市面上唯一比较靠谱的版本。请大家去芜存青,不要被误导了,贻害后代。

家长和老师都值得看

只要想想这是两个世纪前的一位牧师父亲对自己儿子早期教育的总结,就让人感慨. 其中许多想法到今天都是有道理的,也是很值得学习的. 虽然可能现在城市生活的条件不允许家长有那么多的时间关注自己的孩子的一点一滴, 但是他的基本主张是我完全赞同的,为了孩子的幸福的人生,有责任做一些基本的事情.

彻头彻尾的伪书

  以前有朋友是做畅销书的,这书的制造一看就知道是批量制造出来唬人的那种畅销书,虽然我很鄙视畅销书,但总觉得里面的内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受是,小卡尔威特之所以能成才是因为他老爸老卡尔威特本身就是个博学多才,懂得非常多知识的人,这一点本身就非很多父母能及。再然后因为小卡尔威特的幼年成才那么显著,就很好奇地去搜索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很遗憾还么找到小卡尔威特的事迹却找到了另一篇打假这本书的文章,看完真是失望了,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所以粘到豆瓣上来。读者投诉:《哈佛女孩刘亦婷》涉嫌造假?原文地址:http://www.bookb2b.com/news/detail.php?id=193来源: 外滩画报   ●几经炒作,卡尔·威特在中国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了早期教育的代名词。  ●然而,所谓卡尔·威特式的一些教育方法,没有科学根据,不符婴幼儿成长的规律,甚至误人子弟。  ●真相大白,《卡尔·威特的教育》竟然是伪造译著。  有一本这样的“奇书”:一版再版,至2002年10月,作家出版社的印数已达150多万册。  书中说,刘亦婷的妈妈刘卫华(也是该书的作者)在怀孕期间得到了一本功德无量的书《早期教育与天才》,这本书介绍了19世纪初德国“神童”卡尔·威特的培养过程,作者就是按照培养卡尔·威特的方法培养刘亦婷的。结果,女孩刘亦婷被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几经炒作,卡尔·威特在中国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了早期教育的代名词。  专门介绍卡尔·威特早期成长过程的翻译作品《卡尔·威特的教育》也就理所当然成了畅销书。而这本由京华出版社出版的译著,最近遭到了读者质疑,有读者给本报编辑部写信说:“这是一本彻头彻尾的伪造译著,我们被欺骗了!”  这位读者在来信中说,图书是人类知识文化的载体,书商与作者应当遵循基本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伪造译著、粗制滥造的图书误人子弟。  对《哈佛女孩刘亦婷》,读者也提出了怀疑:刘亦婷真的是用“卡尔·威特”方法培养出来的吗?卡尔·威特这个人是否真的存在?联想到由卡尔·威特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图书,读者有理由怀疑,这是商人打着早期教育的招牌而进行的一系列商业炒作。  哈佛大学:没有收藏《卡尔·威特的教育》孤本  孤本对图书馆来说,应当是炫耀的资本,但哈佛大学图书馆检索不到《卡尔·威特的教育》。当《哈佛女孩刘亦婷》作者刘卫华知道这个消息后,指责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伪造译著。  刘卫华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说,《卡尔·威特的教育》最早的版本藏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是世界上唯一的孤本。  刘恒新翻译、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卡尔·威特的教育》,封面语是:“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其德文原版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据说是美国唯一的珍本。”  哈佛大学图书馆是世界著名图书馆之一,记者在其网站查询系统输入“Carl Weter's Education Law”(卡尔·威特的教育)和“Carl Weter”(卡尔·威特),结果没有检索到任何资料。  记者和哈佛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Deborah Kelley-Milburn联系,希望得到她的帮助。针对记者的提问,她感到非常奇怪:“我查了我们的书目,也查了因特网和另外几种数据库,除了一本参考文献外,没有找到任何一本单独的书籍。”  Deborah Kelley-Milburn所说的关于卡尔·威特的那本藏书,是2001年由台湾县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哈佛天才:用卡尔·维特法则培养出的哈佛孩子》。奇怪的是,该书讲述的竟然是刘亦婷的故事。  记者将调查情况通过E-mail告诉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作者刘卫华和刘亦婷本人,希望听听她们的说法。  不久,她们回信了,信都是刘亦婷的父母回的。他们说,刘亦婷正在忙着学业,所有与外界的联络均由她代转。  他们在回信中说:“卡尔·威特确有其人,《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英译本是美国学者布鲁斯和哈佛大学的斯拉夫语教授维纳共同翻译的,他们没有必要搞假。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陶行知、郑宗海和陈鹤琴都看过英文版《卡尔·威特的教育》。但中文版《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伪造译著,主要是剽窃《早期教育和天才》。”  记者和京华出版社联系,找到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的责任编辑何小姐。何小姐说:“我没有见过译者刘恒新本人。书稿有可能是从英文译过来的,但我没有见到英文原文。”当记者提出要和译者刘恒新联系时,何小姐说,刘恒新出国了,她手头没有他的联系方式。  “唯一的珍本”不合情理  作为早期教育最早的文本,在德国的教育史及世界教育史上却没留下痕迹,仅美国哈佛大学保存“唯一的珍本”,这岂不是怪事  按照《哈佛女孩刘亦婷》和《卡尔·威特的教育》所说,卡尔·威特八九岁的时候,就能自如运用德、法、意、英、拉丁和希腊语6种语言,而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古典文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那年,他考上了莱比锡大学,不到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法学博士。  这些惊人之举经各地的报纸报道后,卡尔·威特的事迹顷刻之间轰动了整个德国,连国王都关心他的入学,三个公国的国王资助他上大学。那么,卡尔·威特的事迹应当家喻户晓,为什么《卡尔·威特的教育》书写出后,当时竟无人相信?而且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正是德国教育家提出的早期教育风靡一时的年代,幼儿园就是那时创办的。作为早期教育最早的文本,在德国的教育史及世界教育史上却没留下痕迹,仅美国哈佛大学保存“唯一的珍本”,这岂不是怪事?  “弓形虫”之说初露端倪  弓形虫是1908年由法国学者发现的,而卡尔·威特生于1800年7月,怎么可能感染弓形虫呢?这明显是杜撰的,只有现在的育儿书上才会出现预防这种寄生虫的话  在卡尔·威特的成长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卡尔·威特有些痴呆,原因是母亲怀孕的时候感染了弓形虫。在怀孕期间,老卡尔·威特除了把自己家的猫,还把邻居的小狗抱来供妻子解闷,因而卡尔·威特可能在胎儿时期感染了弓形虫,这种寄生虫常常出现在猫狗的粪便及其他动物的生肉中,而且对胎儿的危害特别严重,所以使小卡尔生下来不太健康。然而这是假的。  卡尔·威特生于1800年7月,而感染的这种寄生虫的学名叫刚地弓形虫,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虫,1908年才由法国学者从北非刚地梳趾鼠(Ctenodactylus gondi)脾涂片中发现,所以叫刚地弓形虫。1800年,老卡尔·威特怎么可能知道这种寄生虫叫弓形虫呢?即使是卡尔·威特也只活到1883年,也不可能知道。这明显是杜撰的,只有现在的育儿书上才会出现预防这种寄生虫的话。  “彩色气球”暴露了杜撰者的无知  1851年5月1日维多利亚女王召开的大型展览会中,在伦敦海伦公园,展览了氢气球。气球最早出现的时候,卡尔·威特已经是40多岁了,在他6周大的时候,老卡尔·威特在哪里给他买的气球呢  鉴于婴儿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在卡尔·威特出生后第六周起,老卡尔·威特先后买来各种彩色汽球绑在小卡尔手腕上,训练他的视觉,并通过这些鲜活的物品教会卡尔·威特各种形容词。  这里的气球应该是我们现在的那种玩具气球,这一细节显然也是杜撰的。因为制造气球的原料来自橡胶,而橡胶最早用于工业生产是在1791年,此时的工业也只是制作防水衣,而不能生产气球。现代橡胶工业始于1820年,英国商人发明家托马斯汉考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橡胶工厂,直到1939年,橡胶硫化的发现,橡胶才成为一种真正的工业原料。1841年制造出了橡胶薄片,然后才利用橡胶逐渐制造出一些物品。1851年5月1日维多利亚女王召开的大型展览会中,在伦敦海伦公园,展览了氢气球。因此,气球最早出现的时候,卡尔·威特已经是40多岁了,在他6周大的时候,老卡尔·威特是在哪里给他买的气球呢?  谁给卡尔·威特打针  卡尔·威特生病了,妈妈带他去打针,卡尔·威特非常害怕。这类似于秦始皇使用五四式手枪一样滑稽  卡尔·威特生病了,妈妈带他去打针,卡尔·威特非常害怕。这类似于秦始皇使用五四式手枪一样滑稽,卡尔·威特生病的时候怎么会打针!虽然早在15世纪,意大利人卡蒂内尔就提出过注射器的原理。但直到1657年英国人博伊尔和雷恩才进行了第一次人体试验。法国国王路易十六(1774-1792年在位)军队的外科医生阿贝尔也曾设想出一种活塞式注射器。但是一般认为法国的普拉沃兹才是注射器的发明者,他于1853年监制的注射器是用白银制作的,容量只有1毫升,并有一根车有螺纹的活塞棒。此时,注射器才被普遍使用。1800年出生的卡尔·威特童年时代是不可能打过针的,老卡尔·威特也不可能有这个概念。  残酷体罚违背常理  从一岁到五六岁,婴儿从母体出世所带来的先天免疫功能已经耗尽,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这时应当注意保暖,以免感冒,而且幼儿还没有意志,强迫婴儿洗冷水,是一种残酷的体罚,对儿童的心理有害无益  老卡尔·威特说,在卡尔·威特出生15天后,就对他进行词汇输入;20天后,将其反悬在棍子上锻炼身体;从一岁起开始洗冷水脚、冷水浴。这样残酷的体罚显然违背常理。作者与书商这样不负责任的乱写,对读者是一个不负责的严重误导。  我们知道,婴儿阶段的神经器官还处于一种无条件反射阶段,与之交谈,好比对牛弹琴,因此,出生15天后,就对他进行词汇输入,对幼儿不适宜。  对刚刚出生20天的婴儿,将其反悬在棍子上锻炼身体,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刚出身的婴儿骨骼与内脏器官十分娇嫩,很容易受到伤害。  从一岁到五六岁,婴儿从母体出世所带来的先天免疫功能已经耗尽,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这时应当注意保暖,以免感冒,而且幼儿还没有意志,强迫婴儿洗冷水,是一种残酷的体罚,对儿童的心理有害无益。  一些教育观念与方法误人子弟  所谓卡尔·威特式的一些教育方法,没有科学根据,不符合婴幼儿成长规律,甚至误人子弟  “神童”卡尔·威特的培养方式提倡的是天才教育,而将早期教育目标定位于天才教育是错误的。过高的早期教育期望值害多益少,它给孩子与父母增添不必要的压力,妨碍孩子的正常成长。早期教育虽然重要,但操之过急,就成了拔苗助长。多一点平常之心,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快乐的成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与健全的人格,这比什么都重要。  所谓卡尔·威特式的一些教育方法,也没有科学根据,不符婴幼儿成长的规律。譬如,五岁前参观工厂、博物馆、美术馆,旅游名胜,没多大必要,因为这些场所及参观对象与孩子的理解力和兴趣不相适应,还不如多带孩子到动物园、儿童公园会对孩子更有益处。  对于幼儿学外语,也要有一种理智的态度,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卡尔·威特是不是有语言天赋姑且不论,欧洲人学母语之外的西方语言,比东方人有很大的优势。他们同属印欧语系,有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词源与语法结构。象德语与英语都属日尔曼语族,意大利语就是现代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与意大利语缘于同一“父亲”——古拉丁语。因此,他们学起来容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不能与之攀比。  卡尔·威特的成才很可疑  父亲是一个小村庄贫穷的牧师,连每年4个马克的学费都负担不起,家中如何有男女仆人?如何有条件在马车时代带儿子周游德国  从卡尔·威特的家庭背景来看,他的成才也是可疑的。父亲老卡尔·威特是一个小村庄贫穷的牧师,连每年4个马克的学费都负担不起,他家中如何有男女仆人?老卡尔·威特如何有条件在马车时代带儿子周游德国?他如何有条件像按照“卡尔·威特”模式培养他的儿子?他儿子学了五门外语,还学了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古典文学,谁是教师?如果是老卡尔·威特本人,那他的学问就非常了得,当时全国恐怕也难找得出几个。何至于屈居为小山村牧师?  译著粗制滥造误导读者  现代澳大利亚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成长的事迹,竟然出现在1917年著的《早期天才与教育》的全译本中  卡尔·威特的名字走红书坛,是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一炮打响之后。  在《卡尔·威特的教育》带动下,与之相类似的关于天才教育译书纷纷跟进。粗略统计一下,有《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俗物与天才》、《不要为孩子烦恼》、《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一生忠告》、《早期教育与天才》(全译本)、《用卡尔·威特法则培养出来的哈佛孩子》等十多种。  其中一些所谓外国原著,就象《围城》中的克莱顿大学文凭,只是“译者”的幌子。现代澳大利亚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成长的事迹,竟然出现在1917年著的《早期天才与教育》的全译本中;至于1920年发生的印度狼孩的故事,这样生动的素材,“译者”是不会放过的,自然也是要收入书中的。(杨晓杰许凯邓曙华)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王丰对此文亦有贡献。)

一本一百年以前的德国人写的书能告诉我们什么?

教育理念的的个性与共性归根到底是哲学观(包括信仰)的,柏拉图说人的灵魂包括理性,精神和欲望。我认为,所谓教育,无非是一个用道德和理性疏导精神,约束欲望的过程。所以教育最有意义的讨论之处在于如何在人性和道德之间取得一个合适的度,让孩子在天性不被束缚的前提下取得作为一个人尽可能高的成就。在作者的理念上,我很赞成,但在一些教育孩子的技巧和细节之处我觉得作者的做法未必可取,而教育的难处也恰恰在于如何因材施教和教育方法的具体实施。好了,这是开头,下面是正文:我到我小表弟家玩,看到了这本书。他已经七岁了,是个很机灵但脾气很坏的小孩,一生气就会打他爸爸。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猜,作者肯定没有讲如何教育孩子怎么孝顺父母,看完后发现果然没有。虽然有些观念是普世和人类所共有的,但是老卡尔肯定不会觉得孝顺父母这种东方国家的传统道德是不是有那么重要。事实上,经过了这么长时间文化全球化和中国教育改革的冲击,书中的教育理念大多数中国父母已经耳熟能详了,就连我这个刚二十岁的愣头青都感觉到似曾相识。好像我出生之时,这些话语已经开始陆续刊登到各种教育类文献和报纸上告诉老师和家长该怎么按照西方这一套教育儿子了。最近考研复习马哲有点走火入魔,秉承着去伪存真,结合实际的理念我开始阅读了这本书。书的作者是天才的父亲,自然就要从父母的角度论证如何去教育儿童。倘若他转而讲自己的童年经历恐怕这本书就未必这么畅销了,谁想让自己的儿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平凡的牧师呢?尤其在一百年后的东方,这个缺乏信仰物质泛滥的社会。黑格尔告诉我们看问题需要多方面多角度辩证着来。教育也是如此,不管多么富于教育经验的人利用多么先进的教育理论去教育一个孩子,如果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感受,那必定对儿童成长不利,对一个天才养成计划更是不可容忍的错误。如果有一个孩子能够用流利清晰的语言告诉父母他如何看待这种教育,那就更完美了。如果小天才卡尔在生前能够留下一本书,甚至一篇文章讲述自己对父亲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意见,也肯定会被世界上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示视若珍宝。遗憾的是,人们只是根据一个天才的事实来肯定了这样一本书的重要性,而当事人的“呈堂证据”却被无意间忽略了。如果缺少了天才本身的肯定,那所有的理念和方法恐怕都只能算作父亲自以为是自鸣得意的一面之辞。纵然作者的语气和举例让自己显得再客观再完善,也终究跳不出作为父亲这样一个角色固有的局限。我父母都是教师,小时候算得上聪明,成绩也很好,除了好动,各方面都算得上出类拔萃,于是有个年轻的老师问我爸则么教育得我,我爸就从胎教开始讲起,一直讲到我高中毕业。听的人感觉很对,我爸也很自豪。而在当时的我看来那些教育方式根本狗屁不是,现在没那么偏激了,开始意识到有些方式的可行之处,但客观讲还是有很多弊端的。比如他讲 要严,甚至体罚也是可以的,他会讲到有一次用棍子打我屁股把棍子都打折了。虽然现在体罚已经被明令禁止了。但是当时谁会想到这样的不好呢,在一个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时代。我觉得现在大多数父母都对这本书都陷入了盲信的误区,就像当时那个年轻老师,这除了出版商的炒作,更主要的是对天才无条件的崇拜和王子成龙心切导致的。所以虽然总体讲这是一本好书,但我还是想从批判的角度来谈下我对这本书的看法:1,关于培养孩子的同情心:2,关于应不应该相信人:3,关于该不该让孩子成为天才:4,难道一张莱比锡大学的通知书和人们的赞誉就说明了天才吗?嗯,先列出提纲,等有空再写,很多。。。

强烈推荐

这本书写在几百年前,但经久不衰。这本书在事实上证明是好的,因为老卡尔教育出来的小卡尔是一个著名的博士,在历史上颇有名气。不过,西方人的教育观念与国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老卡尔经常要求孩子有自控能力、理性、向优秀的人物学习。在很小的时候,就使孩子掌握了几门外语,学了不少学科知识,而孩子兴致盎然。有一次,人家请小孩吃东西,小孩的自制力很强,就是不吃。还有许多精彩的情节,值得推荐。

事业之心不可无

设想书中描述的每个情景在眼前发生,或者设想卡尔神父“语无伦次”的(书中有些总结不够条理)给我讲述他教育小孩的观念,被感触的并不是因卡尔神父对教育小孩的理论多系统,以及对待各种养育过程中的多有技巧。阅毕全书,给我的感慨是将面对一个教育小孩的大事业,那些错过的和小孩相处日子的教育过错成为鸣响的警钟,一些展望未来还能掌握自己行动的对生命感激,再剩下的就是幸会自己读过这本书,思量教育不如思量一下自己的父亲形象。。。时隔近两个世纪后,〈〈卡尔威特的教育〉〉里的很多理念其实已经在被大家知悉,市面上无数教育小孩的书籍杂志,技巧和理论也许都在重复和延伸,但是很少有书能感染你-----一个孩子的家长----在教育自己小孩上如何获得足够的耐心。在这个以快节奏生活,急功近利追求速效的时代,获得家庭教育问题上的耐心是很艰难的一件事,而没有这种耐心,就无法把对小孩的教育像卡尔神父那样当作一项事业,也更不可能把教育小孩的问题看成对自己性格的一次自我检视的救援。所以当没有这个做事业的眼光,家长施加的教育下更多呈现不知因的手拿着问题的果实;没有这样的对家长性格的自我诚实确认,家长也会南辕北辙而无法真正的改变教育手段。也许我们也可以像卡尔威特一样寓教于与小孩的嬉戏中,也许也能在被弄得杂乱的餐桌上保持一家人谈话的轻松活泼;也可以对4岁的小孩讲述做人怎么才叫高尚。。。这是一幕幕非常动人的与小孩相处的情境,作为读者,我更看到卡尔威特教育思想的根基,是把小孩视为独立的个体,一种平视的引导,而非自上而下的教导。这对我来说是说之容易而行之难。我不确定是封建文化使然,但我想我一定有的“家长制“意识是绝对在的,”权威“的欲望导致的家教不和谐在我自己的家庭里是摧毁那些平等看待小孩的根基;我不确定赞同卡尔威特教育的每一个好处,但我一定会从书里察觉,卡尔威特的教育是有目标的,本书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事业过程,仿佛你看见了他对自己小孩性格锻造的过程,所以那就可接近使他的小孩接近完美的目标。按他所说性格就是能力。那么孩子有了能力,而且是全方面的能力,那么小孩自己的未来有什么不能依靠自己呢?像卡尔威特去教育自己的小孩,可能容易学习的是生活点滴情境的皮毛收获,因为家长可能错过的问题是“为什么有卡尔威特这样的家长,似乎他没有痛苦过自己能力的局限,呈现自己的错误经验”,他老人家似乎从不枯竭教育的能力。所以,在我看来,确实《卡尔威特的教育》可以解决家长教育的自我内心需要,并可以触发对教育的深思,读本书的收获是获得一种让人向往未来立即行动的“事业心”,感染对这个事业的智慧和耐心,但要剖析教育中的家长问题,本书是绝对不够的,如果存在阻碍着学习不到他的教育方法和精髓的东西,那么就一定是阻碍成人走向心智成熟的东西。我觉得市面上一本名《.少有人走的路》的书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延续,帮助思考家长的教育。该书说成人需要心理治疗而实现自律,这个自律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在卡尔威特提到的那些他所不赞同的教育列子,我们可以从《少有人的路》看出成人所需要的”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带来的问题,看到不愿承担责任的忽视问题的麻烦,看到不尊重事实的缺少更新勇气的痛苦,看到失去平衡的家长在寻找一本又一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样的书以期获得心理治疗。。。改造我们自己就是教育首要完成的任务。电影《和平战士》(深夜加油站遇到苏格拉底)说到我们不是缺少知识,我们缺少的是丢弃一些“知识”的智慧。读一本书是心理治疗的过程, 也是我们渐渐丢下那些脑海里的关于教育的垃圾思想使得我们内心强大的机会,当一个成人解决他自己的问题,当成人的行动称得上智慧,我们才会体验有一种事业成功是在自己的家庭中,通过教育小孩让自我和他人真正的不负生命时光的正在成长。我还没有像卡尔威特那样有把小孩教育得“接近完美”的雄心,我也认识到教育的无作为实际上不仅是放弃小孩还更是放弃自己,但让我面对这个教育小孩的事业的时候,一种更能有力触动去改变,去行动的是一种负罪感的可能性,就像正对小孩扬起头用玉石一般纯净的眼神给自己一种生命的喜悦和颤抖-----若不为他们未来做些什么,无疑是暴殓天物。PS: 本书给人一些难受的是,在卡神父教育时他那宝贝都很配合似的。我最想知道的关键问题就在这里: 建立这种教育默契又靠什么?

孩子能有多大能耐,关键是家长有多大本事

这本书一度被赋予了很多传奇的色彩,前些年很火的一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很推崇这本书,甚至把他形容为一本奇书,藏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而且属于秘藏,不轻易示人,照上面方法去培养都能把孩子培养为成就很高的天才。这是个亲子教育的日志,讲了一个父亲如何通过严格的教育,把出生看起来很不健康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的过程。现代研究一直试图去搞清楚一个基本问题,一个人的成长,先天后天个起到什么作用,现在比较认同折中的说法,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听起来很正确,但是却很粗糙,遗传起到什么作用,环境起到什么作用,两者是如何交互发生作用的?遗憾的是,现在的研究都是在一个细小的点上进行,还没有一个整体的理论将所有的研究成果包含。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视角,核心是:后天培养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所在。老查尔在培养孩子上,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并且严格执行,他控制了周围所有能控制的环境,目的只有一个,保证这个孩子在严格塑造过的环境中,去发展他的天分,智慧和人格。比如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从婴儿期间,进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的训练,开发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育方式上,避免填鸭,采用游戏方式,让孩子快乐学习。他其中有一些限制可能在我们看来会很不可思议,比如限制孩子交朋友的数量,限制孩子交朋友的对象,限制孩子和朋友玩耍的时间等。从结果上看,小卡尔当然是后天教育的完美产物,刚刚9岁就具备了十八、九岁的青年们所不及的智力和学力,11岁就能熟练地翻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以及希腊语的诗词和文章,而且在人格方面也表现非常健全和完美,而不是傲慢和无礼。在阅读中,我时常会产生一种感觉,孩子的成长与其说是后天教育的成果,不如说是家长能力的表现。老卡尔在培养孩子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育儿的智慧,付出的心血,投入的精力,是绝大多数家长所不具备的,单单就说老卡尔投入的心血,我想也是今天的大部分家长做不到的,而且,在今天,能够严格控制环境的条件已经大大受到限制,我们不可能像老卡尔那样严格限制孩子周围的环境,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今天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给与孩子更好地教育。亲子教育在今天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父母受限于工作等原因,不可能给予孩子完善充足的早期教育。老卡尔的能力和投入是小卡尔成长的关键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讲,孩子的成长水平和家长的能力水平是成显著相关的,再按照这几个往下推论的话,一个有能力的家长才能在后天给予孩子更好的培养和教育,发挥孩子最大的潜能。而这又绕回到了最初的结论,有能力的家长培养出的聪明孩子是不是也是因为他们携带了父母的“聪明基因”?


 卡尔·威特的教育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