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亲子关系 >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802037038
作者:何怀宏
页数:170页

育儿的至善之境

一部我非常敬重的哲学教授写的育儿书,没有引经据典的学究气,没有居高临下的大视野,更没有实用至上的功利心。简单、平实、真诚,这本书为读者提供的,不是人生的标准答案ABC,而是基于人性的情理启蒙。育儿的至善之境,何尝不是自我修身的成长旅程呢?

每个孩子天生就是哲学家

这是一位父亲对一个女儿的叮咛,字字句句,都是刻骨的关爱。这是一位父亲对一个女儿的教诲,句句字字,都是生命的秘密。这本图文版的《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是何怀宏教授送给女儿的礼物。在书中,他写了自己想要对女儿说的一些话,而其中的一些问题,正是她向他提出来的。当然,这些问题,也有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因为当我们告别无忧无虑的童年,慢慢长大的时候,便会开始陷入一种深深的苦闷甚至恐惧之中;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心里开始出现了有关人生的一些根本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涉及到生死与自然,比如:我们的生命来自何处,它又去向何处?每个人的生命是否都是一个偶然的幸运?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究竟是怎样或应当怎样?有的涉及到苦乐与目标,比如说:人是否都追求快乐和幸福?生命中是否就自然而然地包含着痛苦?我们渴望激动人心的快乐,但我们所过的生活却是平凡而又单调的,怎么办?还有的是关于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比如说:谁是“我”?或者“我”是谁?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确实,生命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满满的都是爱。一直幼稚地以为,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是爱,无时无刻的嘘寒问暖是爱,顺从包容我们的任性骄纵是爱。未曾想,他们对我们精神上的远离、人格上的塑造帮助,更是爱。可曾想过:那些大人们一直避而不谈的东西,恰是孩子们最愿意探索的奥妙?比如生命的本源,比如死亡的突至,比如困苦的境遇。其实,每个孩子天生就是哲学家,当父母给予无限关爱时,孩子更愿意做的,便是追问生命。这种追问,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接近于一种哲学的探索。哲学这个词,在很多人看来,是很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似乎只有那些端坐于书桌之旁、执教于大学讲堂的教授,才有资格谈论此道。殊不知,任何一个人的生存之道,便是自己的哲学依据。当然,这里所说的哲学,并非那些形而上的理论和概念,而是一种与心契合、有所了悟的境界。所以,当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向每一位父母提出种种匪夷所思的疑问时,便是在进行他们自己的哲学探索。只可惜,现如今的父母们,不是怒颜呵斥,便是敷衍了事,如此一来,孩子们便逐渐丧失了其作为哲学家的追问精神,而日益沦为庸碌的众生之一。《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中,何教授并未回避孩子的种种奇谈怪论,即便她说“爸爸,我可以永远活着吗?我不想死”的时候,他也是以一种朋友的姿态,与其共同探讨,直面死亡这个黑色话题。确实,哲学并非是只可远观的高深学术,它仅仅是用于培养人类思考的工具而已。正如何教授在书中序言所写:“也许,这些思考和体验能有助于正像我的孩子一样成长着的你们。”当孩子以一种探索的姿态立于我们面前时,我们所能做的,似乎只需引导其思考。除此之外,最好的帮助,便是袖手旁观。

傻傻地长大,也未必不好

这本书,对于生命和处世,某种程度上是非常有裨益的。      有些问题,兴许我们小时候也是想过的,但那时却没有人来给我们一个解答。而这本书,真的从一个非常现实而哲学的层面,给了一些答案。有些答案的出发点甚是有意思。看到那个点,自己会突然觉得,啊,真是这样子呢,怎么自己从来没想过。    只是,有些问题的答案,却也透着历尽沧桑的意味,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心智是否早熟到愿意静静地坐下来提早接受这样的一些道理和建议——我只是,做为一个成年人,会觉得即便是真理,但作为一个放在适合六岁以上孩子的读物里的东西,有些方面是否显得过于沉重?成长到了今天,我当然知道现实如此,可是童年的美好不正是因为某种程度上我们尚未对世界有太过于深刻的了解吗?    是否真的有必要将生命的进程缩短到这种程度呢?让自己怀抱希望的时刻更长一点,即使是只是“傻傻地成长”呢,那也是我们整个生命里难得的纯粹的时光啊。    我觉得,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由父母陪伴进行选读吧。有些东西以后再了解吧,不用书本来告诉你,你也会知道的,傻傻地长大,未必不好,因为你有希望。

一个能用孩子看得懂的语言说事的哲学教授不容易

女儿今年10岁,正是对生命有着诸多思考和探寻的年纪。过年的时候,带她回了趟老家,祭祀了老人,结果回到北京之后,她夜不成寐,总是担心自己会突然死亡。死亡这个黑色沉重的话题,一夜之间,就成为她思考的绝对重心。她的焦虑让我非常担心,可是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排解她的这种情绪。对于死亡和生命这个话题,可以说,连我自己都还是处于懵懂的状态,又如何去帮助我的孩子呢? 之前看《沉思录》对我的生活很有启发,听说何老师出了这本《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只听题目,便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灵--此刻的我,正是需要这样的一本书来加以引导和帮助。我毫不犹豫地下了单子。 拿到书后,漂亮亲切的装帧,让人很有阅读的欲望,水彩的插图一下子就将生命这个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简单起来了。我在阅读的时候,女儿刚好跑到我身边,一看到我手里的书,立马被吸引住了。我抱起她,让她坐在我的膝盖上,给她朗读“面对死亡”一节。女儿听得入神极了,随后,若有所思地跑开。那天晚上,她很安稳地睡了一觉。没在追问我什么,我不能说读一段就解决问题了, 但我发现她平静了很多,或许觉得这事大家都会遇到,这就让她不焦虑了,心里非常感谢这本书,感谢何老师。

哲学小童书

重要的是把握住自己,好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优点,只要他有意识、不气馁地去善加发现。(P10)——人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天赋。22.8元,88千字,5.75印张,彩印。小开本,写给孩子们看的哲学书。感谢《新读写》,让我知道了作者。120108晚1306

和孩子谈谈

自从孩子奶奶去世起,我们就在思考如何和孩子谈有关生命的生死.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观点和生活经历以及生活环境,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观.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但是,我们可以互相分享.现在国内城市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从孩子小就担心孩子受惊吓往往把孩子拒绝在负面信息之下保护起来,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有利.让孩子们从小就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世界,有何不可?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当家长的要先正确认识世界,凡事必有利弊,就看我们如何去引导.

fasfs

safsdafsddfsfsfsdfssafsdafsddfsfsfsdfssafsdafsddfsfsfsdfssafsdafsddfsfsfsdfssafsdafsddfsfsfsdfssafsdafsddfsfsfsdfs

你会把这本书给孩子读吗——我们怎么跟孩子谈生命

看在《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的时候,我联想到小时读的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与之不同的是,后者是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在故事中启发人的思考;而本书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在道理中糅杂着自己的经历和感悟。看似故事更轻松,但是这种功力确实常人难以企及的;而讲道理,似乎很多人都会,而且都能讲的像那么回事。但我并不是说,这本书不好,只是称不上经典。事实上,能成为经典的毕竟是极少数。虽然这本书经常以跟孩子交谈的口吻叙述,但我依然觉得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书,或者是写给父母与孩子一起读的书。因为人生经历是不可替代的,虽然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我的父亲对我说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的,我们不能以自己的经历去替代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只能启发他们。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自己在还是孩子的时候,没有太多与父母交心的机会,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爱我,而是他们爱的方式不同,而后来,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所有的困惑和问题都变成了那时的叛逆和痛苦。这是一种不可弥补的缺失,但它也教会了我更多独自去发现自己的能力。那么我们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孩子呢?我觉得一起去启发和探索,去重温童稚年代的好奇,这不是我们教会了孩子什么,而是孩子给我们的恩赐。也许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牛顿,什么是南极,但他们最大的财富或者智慧正是如此,他们从来不觉得什么东西就该是这样的,他们可以对一切问题问为什么。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法布尔在《昆虫记》里说,当他坐在自己舒适的长椅里,倾听耳畔虫子们的合唱,远处传来迷迭香的阵阵香味,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星空的魅力便黯然失色,因为在哪里缺少一个宇宙中最美的也是最大的秘密——生命。生命是一个永恒的秘密,我想这是吸引他为之付出一生的永恒动力。保罗高更在失去了自己钟爱的女儿之后,自杀未遂,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之后,创作了那幅著名的《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我想这是对生命的终极追问,但仍是无解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跟孩子谈一个无解的问题呢?我想这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不要让孩子过早的接触“知识闭合”,用一个个结论和观念扼杀孩子的好奇心。而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是否还在关心那些没有答案的问题呢?保罗 高更——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我不会把这本书丢给我的孩子去读,这并不是说我将是多么伟大而智慧的父亲,而是我有一个私心,那就是我不想错过一个曾经错过的美好过程。

推荐一下

偶然 看到了这本书 ,翻了几篇感觉不错,就给孩子买了一本,内文的小故事很好玩,宝宝很感兴趣,也有不少的问题自己在书中找到了解答。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