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传奇Ⅱ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饮食文化 > 品味传奇Ⅱ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108038043
作者:周芬娜
页数:213页

作者简介

《品味传奇2:大唐风范与民国味儿》在体味那些美食的同时,作者周芬娜也试图探幽名人的精神世界。《品味传奇2:大唐风范与民国味儿》是她又一次成功地带领读者享受一餐历史文化的盛宴。透过餐桌上一道道得气四溢的美味佳肴,提供读者一个了解这些古今风流流人物的有趣角度,比起单纯的名人传记或美食评论,更加引人入胜。
《品味传奇2:大唐风范与民国味儿》收集的都是好文章,诸如《胡雪岩与杭州药膳》、《茅盾与乌镇美食》、《呼兰河畔访萧红》、《金庸与董家菜》等,每篇都叫人爱不释手。

书籍目录

推荐序  从《品味传奇》说起——一餐可口的历史文化飨宴  未小燕自序  大唐风范与民国味儿  周芬娜林语堂与台湾小吃王永庆与台塑牛小排孙中山与中山美食寻找邓丽君金庸与董家菜茅盾与乌镇美食胡雪岩与杭州药膳胡适与徽菜唐鲁孙与淮扬菜张学良与东北菜呼兰河畔访萧红张大干与川菜玄奘与西域美食李小龙的真功夫袁世凯与天津菜林则徐与福州菜毛泽东与毛家菜慈禧太后与清宫菜周恩来与北京烤鸭梅兰芳与北京菜宋庆龄与海棠武则天与洛阳水席唐人传奇中的饮食男女金庸宴之可能与不可能

前言

芬娜与我初次见面是数年前在台北,由当时《世界日报》副刊主编田新彬做东,在联合报大楼后方小巷内一家餐馆餐叙,只见她诚诚恳恳,十分谦虚,与许多麻辣文友不同,颇有书卷气。当时我就纳闷,这位常年住在美国的电脑硕士,不像是位在厨房里论天下的人,居然敢来到台北,与世界级大师们较量烹调,既要出书,又要讲演,若非大胆,必有过人之处。    后来拜读她的大作,相见次数虽不多,仰慕之情却渐长。或许是我在加拿大受到专业会计师训练并担任政府高级稽核多年的原因,平日我较少情感用事,从她字里行间看出她是位品德兼备的读书人。    还清楚地记得,在德国第八届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双年会上,芬娜在开会前一日才到达,却不知许多文友早已望眼欲穿,只盼她来了好请她竞选第八届大会副会长。要知道,我们的协会是只选副会长却不选会长的,会长由副会长做完两年“苦工”后升任。    那次大会,竞选激烈,两位资深会友竟为自己提名的候选人落选而失态,使大会平添遗憾,但我却为推出了芬娜而感到分外喜悦。    既与芬娜相交不深,为何对她如此信任?这又与我的专业训练有关。我觉得一位杰出的作家应当与做个好稽核的条件相似,那就是喜欢研究,喜欢看书,善于分析,并能灵活运用手中资料。    举例说,芬娜的《林语堂与台湾小吃》一文,对自小在台湾长大的人,免不了都有深厚的吸引力,因为我们都爱台湾小吃。不料在拜读文章后,最大的收获,竟是对幽默大师林语堂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原来他是福建漳州人,夫人来自鼓浪屿,大师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京华烟云》,正是让我少年时代着了迷的小说。    在文中,芬娜不仅介绍了台湾美食,还对大师丰富的情感生活有所披露。原来大师对年轻时心仪的邻居千金陈锦端,终身不曾忘情。芬娜又说起大师与夫人鹣鲽情深,三位千金各有所成。最令我惊讶的,原来她还发现大师也是位享乐主义者,他觉得吃好味道的东西最能给他带来无上的快乐,而他夫人的拿手好菜,芬娜也在书中一一提起。由于台菜源自闽菜,她就谈到我最喜爱的台湾“春饼”,从春饼的由来与做法,写到令人垂涎三尺的馅料,让我享受了一餐丰富的精神食粮。    为了研究张学良,芬娜还远走“关外”,来到沈阳,也就是儿时我常听母亲高歌“九一八,九一八”爆发的地方。她谦虚地来到这高粱肥、大豆香的遥远天地,忽然掀起研究关外大城与历史名人的愿望,而完成了另一篇感人的文章《张学良与东北菜》。    文中,芬娜提到张学良去世前说的一句话:“我活得比谁都久,就算是我赢了。”芬娜为他终身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感到遗憾,也给了我一份深沉的悲凉——人生无常,谁能与命运争长短?她又说起皇太极当年马背上的英姿,及满族文化走过的辉煌岁月,到如今沈阳帅府路上,张氏父子的故居犹在,却物是人非,而赵四小姐的香闺更是人去楼空,面对历史,怎不叫读者心头频添惆怅?    芬娜写少帅与赵四小姐的故居说:“小院落里一株高大的梧桐树正开着满树白花,衬着宽阔的绿叶,说不出的美丽。当年不知何人所植,但如今都与它无缘了。”写情写景,轻描几笔,就将人生许多无奈勾画了出来。    我爱读芬娜的文章,是因为其内容十分多元化,不单单谈论美食,更述说历史文化,即便写情写爱,也都别树一帜,美而不俗,甜而不腻,这不正是天下女性所向往的情感生活吗?在说完少帅的情感生活与政治恩怨后,她还提到沈阳的酸菜白肉以及关外汉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粗犷,还有当年帅府中的十几口酱缸与酸菜缸等往事。    芬娜早年专攻历史及东亚研究,加上她对文学的喜爱与素养,作品怎能不畅销?倒不是所有畅销作家都是我心仪的对象,而我却钦佩芬娜,因为她虽在文学界名气响当当,为人却平实谦和,努力不断地耕种着一方文学园地。    《品味传奇Ⅱ》收集的都是好文章,诸如《胡雪岩与杭州药膳》、《茅盾与乌镇美食》、《呼兰河畔访萧红》、《金庸与董家菜》等,每篇都叫人爱不释手。    这些午后,我在初次相遇时对芬娜的疑惑,终于有了解答。原来她不需要与云集台湾的世界级烹调大师们较量,她谈的不仅是鸡鸭鱼肉和调味作料;她是论古道今,从历史与地理的角度,看人生起落,自味觉旅行中找寻流失了的文化。    芬娜聪敏过人,她不断地创新,在文学的道路上,自成一格,她力求高度的文人道德,努力创作外,始终善良自律。。她的专业与才华,使我心仪。在她担任第九届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任内,忍辱负重的精神,令我想到耶稣基督。    在《品味传奇Ⅱ》出版的前夕,我在此祝贺芬娜又一次成功地带领读者享受一餐历史文化的盛宴。    朱小燕,目前定居加拿大,自由作家,作品包括《烟锁重楼》、《翠冷红斜》,《青春》、《天涯梦迥》、《追逐》、《浪中人》、《我的灵魂不在家》、《与上帝合作的人》、《住在温哥华时光飞逝》、《情凋》、《移民路上万事通》、《加拿大节税锦囊妙计》等书。

内容概要

周芬娜,台湾屏东人,现定居加州硅谷,曾荣获台湾“中国文艺协会”五四文艺奖章、《中国时报》开卷奖、文建会好书奖等。

台大历史系学士、政大东亚研究所硕士、美国Union College计算机硕士。

曾任台北“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翻译、美国长春藤名校Vassar College中文系讲师、美国IBM计算机程序设计师、“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九任会长,现为“周芬娜基金会”总监。

进入文坛15年,作品融合文学、历史、山水、美食。已出版《绕着地球吃》、《品味传奇》、《饮馔中国》、《花之宴》、《带着舌头去旅行》等20本作品。

章节摘录

版权页:自从《品味传奇》于2002年、2003年分别在海峡两岸出版后,获得许多读者热烈的回响和正面的评价。他们都喜欢这种有创意的写法——亲访名人故居,亲尝他们酷爱的美食, 以他们独特的饮食品味,透视他们的内心幽微,验证西方心理学家“人如其食”  (You're what you eat)的理论。这不但提供了审识这些古今风流人物的有趣角度,也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味觉旅游方式。我也喜欢这种富于挑战性的写法,决定再写续集。虽然耗时费力,却也充满了难言的乐趣。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踏遍中国的土地.只因为广大的读者希望我可以像书写《品味传奇》般的,热情地书写中国各地的美食、美景、才子、佳人,而不只偏颇于花红柳绿的江南。续集《品味传奇II》花了我五年的时间才完稿。书中所谈到的这二十几位名人,都经过精心选取,他们的故居遍布大江南北.我亲自一一探访,亲尝他们酷爱的美食.阅读大f相关的数据,加以消化、沉淀、吸收,化为精练的文字,那艰苦漫长的过程像是春蚕吐丝。但我毕竟破茧而出,将粗糙的原丝织成了光华的锦缎。每一篇短短几千字的散文。都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结果.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历练和学习!它在满足我饥渴的味蓄之余,也大大地增加了我的学养和阅历。我初中时就拜读过林语堂先生的名著《生活的艺术》,对这位幽默大师的文章及为人,充满了景仰。三年前我游厦门鼓浪屿时,无意中发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故居。今夏又专程去阳明山瞻仰了他晚年在台北的寓所,感触良深。林语堂(1895—1976)是福建漳州人,夫人廖翠凤的娘家在鼓浪屿,他们在岛上住过一段时日。鼓浪屿是个极美的小岛,离厦门市只有十分钟的船程。岛上红花绿树,鸟语花香,昔日的西洋领事馆与富商别墅相映成趣,五花八门的中西建筑赢来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令名。街道依山而筑,我安步当车地慢慢欣赏一路上的繁华与苍凉。许多当年的闽式豪宅倾颓废弃了,翠绿的琉璃瓦中偶尔伸出一枝孤零零的小黄花,令人顿生前世今生之感。林语堂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留学欧美,廖翠凤同行,两人还曾长居美国纽约。1966年(时年71岁)时落叶归根返台定居,故居为台湾“政府”所赠,地点选在貌似福建故乡山景的阳明山上,每天可以听到邻居亲切的闽南话。房子由林语堂亲自设计:白墙蓝瓦,石径花窗,种着几竿翠竹,结合了中国四合院的幽深与西班牙建筑的典雅。我细看着他的遗物:手稿、书信、他发明的中文打字机,深感他多才多艺,不但是位与纪晓岚、马克·吐温齐名的幽默大师,也是位与袁枚、李渔、梁实秋一脉相承的生活艺术家。林语堂常说:“生活的目的是要真正享受人生。”因此无论环境如何困苦,总能苦中作乐,并将经验心得形诸于文字,与世人分享。他的小品文幽默精辟,发人深省;他也热爱美食、旅游,善于享受人生。他因翻译“幽默”(Humor)一词,以及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本杂志,提倡幽默文学,因而被称为“幽默大师”。此外,他还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赖柏英》等经典名著。《生活的艺术》畅销全球,《京华烟云》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他的长篇小说《赖柏英》,就是以初恋情人赖柏英为主角的半自传性作品。他与赖柏英青梅竹马,但成年后因求学而离乡,只好忍痛分手。之后他追求过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好友之妹——厦门鼓浪屿一位医生的千金陈锦端。陈锦端貌美善画,也对他有情,但陈父却因他非虔诚基督徒而加以干涉,使他饱受失恋之苦。陈父心生不忍,便将邻居廖悦发(豫丰钱庄老板)的二千金廖翠凤介绍给他,成就了他们的美好姻缘,但他终身对陈锦端难以忘情。廖翠凤贤惠能干,是位烹饪高手,大大满足了他对美食的需求。两人琴瑟和鸣,白头偕老,共同养育了三位千金。次女林太乙是位享誉华人文坛的名作家,曾任香港英文版《读者文摘》主编,最近刚过世。三女林相如是哈佛大学的生化博士,也是位优秀的烹调家,曾与其母廖翠凤合著《中国烹饪大全》,在1960年获法兰克福的“德国烹调协会”颁赠奖状。我觉得这张奖状其实应颁给林语堂,因他对食谱极有研究,因此影响了妻女,产生“夫唱妇随”和“父唱女随”的效应。林语堂自命为伊壁鸠鲁的信徒,是个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他觉得:“吃好味道的东西最能给我无上的快乐”,但他的美梦其实到跟廖翠凤结婚后才实现。他出身清寒的牧师之家,一碗素面已是无上的美食。廖翠凤则是钱庄老板的千金,鲍参燕翅对她是家常便饭。她又富烹饪天才,一手美味的厦门菜令人叫绝,最后林语堂竟因此迷上了廖翠凤,对她亦步亦趋,唯命是从。廖翠凤的拿手好菜有清蒸鳗鱼、清蒸螃蟹、厦门卤面、厦门薄饼等。林语堂住在台湾的那几年,据说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日子之一。因为台菜源自闽菜,很合他的口味。他喜欢用早晨刚从山上砍下来的笋尖煮汤,也喜欢喝新鲜的蛤蜊汤。目前他的故居设了一个餐厅,供应几道他爱吃的菜。我尝了厦门蒸鱼,那片鱼排只加了姜、酒清蒸,浇上薄薄的勾芡,撒着绿葱丝与红椒丝。虽非鳗鱼所制,但炎炎夏日中能在宁静氛围中品尝那清淡鲜嫩的滋味,俯瞰山下喧嚣的大台北,真为浮生一大享受。厦门卤面,我最早在泉州吃到过,原以为出自泉州,没想到竟出于漳州芗城,迄今已有千年历史。那是种由各种配料做成卤汤,再和面条混起来的小吃。香甜、滑润、浓郁,像是四川担担面与台式炒面的混合。面码有香菇、虾肉、猪肉、鱿鱼、牡蛎、笋丝、黄花菜,作料则为鳊鱼、沙虫、芫荽、韭菜、豆芽、胡椒粉、沙茶酱、蒜香、蛋丝,卤汤是骨汤或肉汤。食用时先放些韭菜、豆芽垫底,上放烫好的面条,再与卤汤调匀,随意撒下芫荽、蛋丝、胡椒粉或沙茶酱,风味独特。厦门薄饼是林家人最爱吃的点心,但廖翠凤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有贵宾上门时才制作。薄饼又名“春饼”,由福建同安(清朝属厦门府)人氏蔡复一所创。据说蔡在外为官主管云、贵、湖、广军务时,整天批阅公文,无暇进食。蔡夫人怕他饿坏了身子,便发明了这种用面皮包着菜肴进食的餐点,让他可以边吃饭边工作,像是一种“中式三明治”。因简洁美味,广为流传,变成了厦门名点。后来厦门薄饼又渡海来台,成为台湾人清明节的点心。我就是福建同安人,幼时每逢清明祭祖,便跟家人一起吃厦门薄饼。薄饼皮是用面粉加水烙成的,薄韧而有弹性,家里没有那种制饼皮的平底铁锅,妈妈便派我去菜市场购买。那五花八门的薄饼馅料,一律是自制的。先将各式食材洗净,切丝切粒,再加油盐略炒,或加酱油调味,厨房里火光冲天,飘满了炒芹菜、炒韭菜、磨花生粉的香气。其他菜式,还有炒猪肉丝、炒荷兰豆、炒冬笋、炒香菇丝、蛋皮丝、鲜黄瓜丝、炒绿豆芽、炒油豆腐等,不下十几样。炒好后每人将饼皮摊开,随意放入自己喜欢的馅料卷起来吃。食前方丈,任取所需,颇有点吃自助餐的豪奢之乐。我喜欢包炒芹菜、炒猪肉丝,最后再包大量的花生粉、白糖、芫荽调味,吃来又香又甜。据说林家人的调味料除了这三样外,还有鳊鱼酥、辣椒、甜酱、虎苔、葱段等,滋味更加繁复。我有时也喜欢吃得简单些,只包炒油豆腐皮、炒绿豆芽,取其清爽脆嫩;或只包炒韭菜、炒蛋皮丝,像在吃韭菜合子似的。据说林家人在制作这些馅料时,将它们各自炒熟后还放在一起大锅煮,再包饼食用。但这些馅料大多是蔬菜,熬过后会出水,把饼皮撑破,口感也不爽脆了。但或许这才是厦门薄饼地道的做法,却被我娘家给改良简化了。据说林语堂住阳明山时,还喜欢下山去圆环吃蚵仔煎,那也是源于漳州的一道名点。漳州芗城的蚝仔煎素具特色,由牡蛎、鲜蒜苗、番薯粉浆、鸭蛋搅拌后,再进锅煎油至两面酥脆。进食时佐以甜辣酱、萝卜酸菜。起锅时,厨师必用锅铲在铁锅上敲打数下,跑堂伙计再吆喝几声,气氛非常热烈。然而台北圆环的蚵仔煎,早将漳州蚝仔煎中的鲜蒜苗,改成茼蒿或小白菜了。蘸料虽还是甜辣酱,萝卜酸菜却早已不见了。至于出锅时那清脆的敲锅声,和跑堂伙计的吆喝,当然也都成为广陵绝响了。不知他当时是否一边吃,一边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呢?

图书封面


 品味传奇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小32开的小册子,可能比单行本的日漫还能小一圈儿?定价这么高的书,就外面弄了个套封,可内页里,黑白图配上小到伤眼的字码,实在是不知所云的装帧设计。这些也还算了,关键是该书那令人无法苟同的内容,难怪当当上的评价栏里,对这本书的观感大都不怎么样。有些内容实在是装逼过甚,有种小资到不知自己是谁了的味道;还有些内容,不免让人质疑这个作者,是否是看琼瑶看伤了脑子——反正这本书里,只要是小三能上位的,都得是真爱啊,下位的原配呢,都会是活该。面对着小三渣男的组合,她只会站在胜利者的角度去高歌。实在是无法理解她的这种心态,究竟是出于对成功者的崇拜与敬畏,还是基于那种日本人鼓吹出来的‘唯胜利论’呢?像张学良那篇里,虽然她依旧力挺成功者赵四小姐,但对张学良不免有些讥诮。反观她对王永庆和张大千、金庸的力捧,实在是让人很无语。就此看来,只能说,她瞧得上眼的都是胜利者,就算是为了胜利者舔臭脚都无所谓。其实,我只是想说,既然作者你认为,人是不需要讲究什么对家庭的责任的,那么,等到哪天你的丈夫带个‘真爱’回家,也请你麻溜爽快的让位腾地儿~!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介绍了与名人有关的多种菜品,很好看
  •     品味传奇1很好,看到2不犹豫就买了,结果二个版不一样,一大一小,书的内容不错,就是....
  •     闲来读读很打发时间,若论写的有哪里好,放下书就忘了
  •     薄薄的一本书,闲来打发时间很快就看完了,也收获了一些美食指南。书中的各位传奇人物都热爱生活,不是“君子远庖厨”之流。个中生活情趣,令人向往。只是作者的爱情观让人不敢苟同。
  •     美味总是让人心心念念的
  •     即分享了美食,也分享了名人的故事
  •     美食文化
  •     买过这本书的第一部,很大一本,厚厚的,里面很多照片,图文并茂,非常好看!
    看见第二部出版,以为会和第一部一样,买回一看,好小的一本啊,比口袋书大不了多少。里面一张图片都没有,还卖20多元,坑人啊!还不如我从网上下载了自己打印呢,起码字还能大点!
  •     适合等飞机时间阅读
  •     12.12.17 续本延续了第一本的风格,写的仍是名人和美食的关系,借美食道出名人的生平掌故,读来俨然趣味十足。
  •     枉费了这些话题了,太怀念唐鲁孙的美文了
  •     仿古谈今,看饮食传奇
  •     品味传奇,好书
  •     美食2字就可以令人垂涎欲滴。买此书是因贪美食,学点择食学问。
  •     八卦和吃
  •     去过马祥兴,吃过美人肝,如果去之前看过这本书就好了。
  •     以前买过“品味传奇1”,很开心。
  •     从名人那里了解饮食文化。吃,真不简单。
  •     第二本感觉平平,还是因为大了不好糊弄了
  •     图文并茂,可读性好
  •     读了几篇了,写的很好,推荐阅读
  •     越看越饿
  •     一如既往喜欢。看图时代插图很漂亮
  •     第一本买了多年、第二本太小和一有点不成套、书不错要能和一一样版式就完美了。
  •     说人说食,浅尝即止。
  •     一篇一篇的文章都是写一些名人和他喜欢吃的东西,不知道是名人轶事多一点呢还是美食多一点,太像杂志的文章了,不过知道了些原来不知道的故事,偶尔看看还不错的样子,你看完一篇很容易就停的下来,不会让你着迷似的想一口气看完。这算优点还是缺点?!
  •     追逐前人脚印觅食
  •     在作者心目中,民国也是一个英才辈出的时代。包括我们共和国的领导人也是出生成长于民国时期。也是范儿。但是跟久远的大唐盛世相比,我觉得有点落后了。
  •     望梅止渴,止渴望梅
  •     因为传奇,所以品味。
  •     将食物与人,尤其是名人的生死爱欲联系在一起,怎能不让人产生窥视的欲望?
  •     包装和书的图片都很不错
  •     小32开的小册子,可能比漫画书还能小点儿?难怪评价栏里对这本书的观感大都不怎么样,有些内容实在是装逼过甚,有种小资到不知自己是谁了的味道;还有些内容,不免让人质疑这个作者,是否是看琼瑶看伤了脑子?面对着小三渣男的组合,她只会站在胜利者的角度去高歌,她的阐述……究竟是出于对成功者的崇拜与敬畏,还是,那种日本人鼓吹出来的‘唯胜利论’?
    像张学良那篇里,虽然她依旧力挺成功者赵四小姐,但对张学良不免有些讥诮,反观她对王永庆和金庸的力捧,不能不令人怀疑她的人格底限何在~!
  •     只能说作者是吃过不少、看过不少,但是个人感觉在写吃这件事上完全不如二毛,内容非常浮于表面,另外多次提及参加什么什么协会去哪里哪里被人用怎样的食物招待巴拉巴拉,就让人反感了……
  •     有点传奇,故事很多,不错。
  •     冲着林语堂买的!一定会有意思!
  •     深深觉得自己还是不够文化味。。。。
  •     其實吧我想給一顆半.覺得寫人像百度百科抄的 寫食尚不如百度百科和大眾點評,文字讀來覺得鮑鯨鯨形容作者這樣的台灣大姐好貼切:台湾的大姐团,最大的特点就是吵,而且不管她们的度假地是哪儿,都要打扮成一副去毛里求斯晒太阳的样子。全程相机不离手,一刻不停的照相,照相时是一脸的淡定,扶着花儿看着天面带微笑小腹收紧,但照完以后就要立刻抓起相机查看一遍,而且查看完就要立刻重照一遍:哎呀!这张照片我脑袋后面有柱子挡到了啦!”照相——检查——重照一遍——寻找下一个照相景点,这就是台湾大姐团。 .
  •     周芬娜的美食专辑非常好看
  •     内客还可.可惜书太小了.像小人书一样.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