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掇采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随笔 > 民族掇采

出版社:成都地图
出版日期:2006-6
ISBN:9787807040668
作者:谢光辉
页数:219页

作者简介

《中国旅游》把多年来刊登于这本杂志和书刊上的一些故事。分门别类地汇编为“民族掇采”,“历史回声”,“生态感悟”,“乡村故事”本小书。这些故事已经不是原版,经过重新编辑,图片和文字都改动得更加充实。风情并貌的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习俗,景色。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地文化,做一次书面旅游。

书籍目录

梅里雪山大朝圣我和侗乡的约会山坡上飘的花儿遥远的额尔古纳在长角苗的部落里无定河走马觅匈奴丽江石头城还俗的小和尚驯鹿之乡苦旅刀郎舞旋风滇缅越跨境游

编辑推荐

胸怀徐霞客之志的旅游记者们,深谙“读书万卷,行万里路”的道理,在旅行中阅览山川、古迹、人情、风物。有如在读一本宏大无际的巨卷,它包罗万象,它变换莫测,它绚丽多彩,它情趣无穷。这巨卷就是“天涯”,当我们体会到天涯的真谛时,也终于有了自己的书。    《中国旅游》把多年来刊登于这本杂志和书刊上的一些故事。分门别类地汇编为“民族掇采”,“历史回声”,“生态感悟”,“乡村故事”本小书。本书为《中国旅游记者走天涯系列》之《民族掇采》。用旅行家的笔调、摄影家的眼光,编织出一套图文并茂的游记精选集。

章节摘录

书摘半岁婴儿也转山    昨天,我把竹杖留在了多克拉卡山顶。清晨起来,阿布发现我没了竹杖,便用藏刀削了一节铅笔粗的竹子,替我做了一个“桑多”挂在脖子上。藏语“桑”是保护的意思,“多”是指一节节。桑多与竹杖一样,都是转经路上的护身符。    出发前,我用水壶扑灭营地火堆。平措说,火不能用水扑灭。我说,如果引起森林火灾怎么办?他也犹豫了。最后把残存的火堆拨开,加速熄灭。吃午饭时,我们遇上60多名来自西藏八宿的转山人,其中一名妇女带了刚出生6个月的婴儿。酥油茶还没煮好,她靠着树根坐在地上给婴儿喂奶,婴儿脸膛红彤彤的,健康可爱极了。这是转山路上我遇见年龄最小的人。    一路上,转山人很多,又没有厕所,遇上内急都是就近解决。因此稍不留意,难免会踩到大粪。藏民认为牲口吃草粪便不脏,只有人的粪便才是脏的。这可能与他们平时用牛粪晒于当燃料有关。藏民最忌讳的是女人的卫生棉,尤其马帮见了更是害怕。据说,一旦马吃了就会生病,最后慢慢死去。不过,马帮有一个土方,取女人的阴毛烧成灰给马吃,说是很灵。    下午,我们到了海拔3,840米的卢阿森拉,除了四周挂满经幡之外,树枝还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服、帽子、围巾,地上玛尼堆旁撒了厚厚一层糌粑,上面放了很多搪瓷小碗,附近有不少用石块如儿童玩具般搭建的小屋,这些都是为去世人准备的,愿他们在天之灵安宁,来生好于今世。    忽然,迎面走来10多名朝圣者,逆时针方向而行。在佛教朝觐圣地,竞如此胆人妄为,难道是苯教信徒?上前询问,果真是从昌都丁青来的苯教信徒。苯教是西藏古老的本土宗教,在佛教进入之前,火多人信奉苯教。藏传佛教兴盛于赤松德赞(公元762~797年)统治时期。相传,785年,苯教高僧占巴南喀与佛教莲花生大师辩论,赤松德赞最终宣布佛教获胜,命令所有苯教徒要么皈依佛教,要么离开西藏中心地区,从此苯教元气大伤。直至今天,大约只有3%的西藏居民信奉苯教,主要集中在丁青、巴青、贡布等地区。    一些老人从包里拿出农服抛上树枝,一些妇女摘下佛珠、手镯、发夹……挂上树一枝与岩石,又不辞辛劳地继续赶路。太阳西斜,我们沿陡峭的山径下山,天黑前赶到营地。       P13

图书封面


 民族掇采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没看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