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概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理论与实务 > 旅游文化学概论

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811345728
作者:李玉华 编
页数:215页

作者简介

《旅游文化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旅游管理(会展管理、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导游等专业而设置,同时也可作为非旅游专业的公选课。《旅游文化学概论》内容包括:旅游山水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建筑文化;名人故居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休闲文化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涵义与构成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功能和特征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形成发展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第二章 旅游山水文化第一节 自然山水的认知与审美第二节 自然山水的文化特征第三节 山水旅游文化类型举要第三章 旅游建筑文化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取向与审美第三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特征第四节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第四章 旅游园林文化第一节 古典园林概述第二节 园林的艺术欣赏第三节 西方园林文化及中西方园林对比第五章 名城村镇旅游文化第一节 名城旅游文化第二节 名镇旅游文化第三节 古村落旅游文化第四节 世界名城村镇文化第六章 名人故居文化第一节 名人故居概述第二节 中国名人故居第三节 世界名人故居第七章 旅游宗教文化第一节 宗教文化概述第二节 佛教文化第三节 基督教文化第四节 伊斯兰教文化第五节 道教文化第八章 旅游民俗文化第一节 民俗文化概述第二节 民俗旅游文化第九章 旅游饮食文化第一节 素雅清高的茶文化第二节 热情温馨的酒文化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食文化第十章 旅游与文学艺术第一节 文学作品与旅游第二节 绘画与旅游第三节 碑刻与旅游第四节 戏曲歌舞文化与旅游第十一章 旅游休闲文化第一节 休闲文化概述第二节 休闲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第三节 休闲与旅游第十二章 旅游生态文化第一节 旅游生态文化的概念与研究内容第二节 旅游生态文化的开放和开发第三节 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第十三章 旅游制度文化第一节 旅游行业标准第二节 旅游管理模式第三节 旅游法第十四章 旅游企业文化第一节 旅游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功能第二节 旅游企业文化的构建第十五章 世界遗产旅游文化第一节 世界遗产的产生背景和类别第二节 世界遗产组织及申报评定第三节 我国的世界遗产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前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此文件精神,《旅游文化学概论》的编写力求贯彻“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特色,尽可能贴近业务实际及学生特点,做到准确精练、深入浅出,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  《旅游文化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旅游管理(会展管理、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导游等专业而设置,同时也可作为非旅游专业的公选课。该课程是一门涉及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广阔领域的综合学科,它兼具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时刻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在高职院校“重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指导下,其教学应与高职院校“重基础、宽知识面、重实践性”的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  从“重基础、宽知识面”的角度讲,旅游文化是综合的文化现象,它是由与旅游相关的不同形态文化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一般按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将它分为三大类,即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媒介文化。其中旅游客体文化是与旅游资源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应该是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同时,在中国旅游文化中:历史、建筑、园林、饮食、民俗、旅游景观与山水文化、旅游文学艺术、宗教等是客体文化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内容。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他们是未来旅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其知识更广博,涵盖政治、经济、科学、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艺术,应该具有较高的旅游文化修养,为将来认识、理解、欣赏、介绍、开发文化景观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重实践性”的角度讲,《旅游文化学概论》的难易度,大致与本学科专科水平看齐或略低于专科水平;在内容安排上,力求内容排列上的系统性、逻辑性及各部分的层次关系。基本理论尽可能简明通俗、准确精练、详略得当,重点和难点突出,并尽可能使理论贴近实际及学生特点,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淡化学科体系,少讲“为什么”,多讲“怎么做”。在相关的教学方法上,尽量体现实用性和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根据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多数毕业生从事导游和酒店服务的实际,在内容上尽可能与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相联系,增加了相关的案例、范例、思考题、技能训练的比重,并用“图表”或“知识链接”栏,以帮助理解、巩固和深化所述内容,达到训练技术能力的目标。同时,本书力求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力求文字通俗、简练、准确,在此基础上也有生动的要求,以合乎旅游行业的特点。  对于教师而言,为解决好教材的转化问题,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一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旅游文化的最新发展成果,将新颖的内容、信息、有关旅游文化的热点、焦点问题渗透到教学中。二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素质教育。

章节摘录

  五、中国古建筑反映包容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积淀深厚、无所不包的文化系统。以农耕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开放精神。汉魏以来,它不断接触外来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吸收其中的优秀成果,成为自己文化系统新的因子。这种博大的胸襟在唐朝表现得尤为强烈。唐代不是一个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朝代,它广泛地从事国际交流,可谓百无禁忌。这时,儒、释、道三教并行不悖,其融合的程度达到了一个历史新水平。宋代以后,这种融合逐渐走向成熟,三教显示出一统的发展态势。中华文化这种开放与包容的特征对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中国古典建筑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以宗教建筑为例,它既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其自身的布局、装饰、主题等又鲜明地表现出中国建筑对各种优秀文化的吸收与综合。庭院式是中国建筑的国粹,原本是一种典型的民居建制,但是佛教传人中国之后,它成为寺院建筑的主要形制。因此有人说,宗教建筑与世俗文化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恐怕只有在中国文化系统中才得以一见。当然其间难免存在冲突碰撞的过程,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进而产生出一种新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本土文化的内核并没有被异化,建筑文化的本质也没有发生改变。  第三节中国古代建筑的  主要类型及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多种多样,建筑风格千差万别,它们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中国建筑体系,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些古代建筑不但具有一定的历史纪念意义,而且对于现今社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一、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当时社会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和最高体现。

图书封面


 旅游文化学概论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