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游(第四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理论与实务 > 人文旅游(第四辑)

出版社:浙江大学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308053303
作者:潘立勇
页数:463页

作者简介

人文旅游(第4辑),ISBN:9787308053303,作者:潘立勇 傅建祥

书籍目录

人文旅游绍兴共识一代序/首届中国人文旅游高峰论坛
人文旅游的宗旨
用人文旅游的理念来推动旅游业更高层次的提升/李悦中
人文旅游的本质特征就是“和”/纪根立
用人文学术为地方文化旅游建设服务/胡建淼
古城绍兴,人文先进/修晓波
赞赏“人文旅游”/陈桥驿
人文旅游的宗旨/潘立勇
历史名城与人文旅游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旅游发展的变革——以苏州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为例/何建民
人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苏州为例/魏向东 顾小光
对上海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楼嘉军 张媛
绍兴旅游形象文化本底研究/唐代剑 翟媛
绍兴人文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沈洋 傅文伟
“绍兴酱缸文化”旅游资源应当受到重视/赵荣光
人文旅游看绍兴/傅建祥 刘晖
从人文资源到旅游产品——关于“跟着课本游绍兴”产品的开发与思考/仲丽华
文化名人与人文旅游
绍兴历史名人名胜的人文旅游价值/黄健
“造域穷奥”——论徐霞客求真的旅游观/朱义禄
“点化同志,多得之登游山水间”——略说王阳明及其弟子的游学特色/李明友
林语堂的旅游观及其对现代旅游者的启示/孙天胜
文化遗存与人文旅游
中国三千年遗产保护传统的初步研究/喻学才
关于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探讨/冯学钢 刘小燕
论旅游过程中的文化生态保护问题/姚昆遗
绍兴民俗旅游的人文思考/关童
长江三角洲景观风格论/陈建勤
旅游社区“他向一我向”发展的探讨——以北京什刹海社区为研究个案/周尚意 赵婧
城市文化的存在状态与城市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刘旭光
颓败的风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电影中的江南影像/胡志毅
宗教资源与人文旅游
浙江的禅宗祖庭和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杨曾文
宗教旅游的多维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黄细嘉 陈志军
宗教的旅游市场效应与宗教主题公园开发——以无锡灵山大佛景区为例/吴相利
绍兴市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初探/孔令宏
绍兴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与现状/张家成 张文霞
休闲时代杭州国际旅游“禅都”品牌的文化背景初探/周永广
入世度生,深度开发佛教旅游资源/潘宝明 潘远孝
中国哲学中的心灵环保思想/孙利
人文旅游与文化创意
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李明德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邵春
新文化旅游及其发展攻略/沈祖祥
当你在大地上漫步的时候——旅游人文精神再解读/郑■
人文旅游的四重境界与人文景点的理性开发/章尚正 张丹
论导游讲解的人文自觉/於贤德
人文旅游的国际视野
关于节假日制度改革的思考/魏小安 吕宁
国际化背景下的旅游强国战略与地方响应/汪宇明
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业与景观文化/王紫雯
旅游国际化过程中的人文保全/崔凤军
中俄美旅游发展的对比研究/杨达源
中国“最美的地方”在何处——《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所暗藏的中西文化之争/刘悦笛
基于游客体验机会的城市本土文化产品化模式探讨/吴必虎
黄潇婷
我国旅游服务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对策/陈云川 李智
从人文关怀视角审视都市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与创新——以上海市为例/吴国清 李书剑
浙江省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实证研究/王婉飞 周丹 王敏娴
人文旅游与美学境界
人文旅游与审美境界/聂振斌
试论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中的“家园意识”与城市休闲
文化建设/曾繁仁
审美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张玉能
旅游的美学表述/万书元
环境美与旅游/陈望衡
主体问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杨春时
自然旅游:沉默与回归——自然旅游的美学析义/肖鹰
逍遥游——人文旅游高端的审美追求/王建疆
书法遗产、书法文脉、书法景观与书法旅游发展模式——兼议全球化时代中国及绍兴旅游发展的一种战略/张捷
东周青铜器的审美特征/朱志荣
旅游文化的美育功能/王毅
人文旅游与实践美学/张弓
附录
与会代表名单
会议主题和议题
会议议程

前言

  人文旅游绍兴共识  编者按:“首届中国人文旅游学术高峰论坛”的举行是中国旅游学界和人文学界共同瞩目的学术盛事,为了更有成效地留下论坛遗产,扩大论坛的社会和学术影响,在论坛筹备初始就准备发布“人文旅游绍兴共识”。共识的基本理念已酝酿了两三年之久,由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潘立勇教授起草,在会议期间广泛征求了与会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再由潘立勇执笔修改,并在2006年11月26日论坛闭幕式上宣读。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司长李悦中先生从提出重要建议到亲自动笔润色,对“共识”倾注了很大的心血,特致谢忱。  面对21世纪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态势,如何提高中国旅游建设、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旅游与文化的全面融合与互动,真正在旅游业中做到“以人为本”,深层次地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旅游和休闲需求,已是旅游和人文学界共同关注的世纪性的课题。为此,旅游业界和人文学界近百位专家学者,于2006年11月下旬共聚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举行“首届中国人文旅游学术高峰论坛”,并达成如下共识:  论坛认为,“人文旅游”是对“旅游”深层涵义的诠释。“人文旅游”不仅指作为旅游重要载体的文化遗存资源及其产品,而且指旅游与文化全面契合,以人文理念主导所有旅游活动的一种旅游精神和行为。研究“人文旅游”旨在使旅游超越单纯的经济产业层面,成为满足人性需求、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活动或方式。  论坛提倡“人文旅游”的宗旨是:以人为旅游服务之本体,以文化为旅游产业之灵魂,以人文理论充实旅游内涵,以人文素养提升旅游境界,以人文介入促进旅游发展;树立人文旅游的理念,弘扬人文旅游的精神,开启人文旅游的境界,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层次、高品位的融合与互动,实现中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旅游和休闲的身心需求。  论坛肯定这样一个基础:旅游是人作为文化存在的高级需求。从根本上说,旅游也是人的文化活动,旅游活动处处贯穿着文化:规划境界的底蕴是文化,营销谋略的灵魂是文化,服务行为的内涵是文化,管理方式的基础是文化,观赏游乐的体验也是文化。因此,旅游必须以人为本,以人性的需求为本,从人的文化特性、文化需求的发展变化出发,实现经营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论坛现实地看到,中国人文旅游的现状还不容乐观。人文精神和文化品位的缺失或淡漠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游的发展,我们有责任改变这种不足的现状;我们也呼吁学术各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为改变这种不足而共同努力。  论坛主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不是无限的,人文历史遗存更是不可重复的。旅游开发不应以损害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遗存为代价,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文旅游的重要使命。  论坛强调,旅游需要文明的素质、休闲的情趣和审美的境界。提升旅游景观的审美设计品位,提高旅游服务者的审美文化素质,引导旅游者的审美休闲情趣,满足旅游活动的真、善、美需求,是人文旅游极为重要的任务。  论坛关注旅游的服务质量。提倡旅游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倡导旅游的文明、高尚、优雅行为,追求旅游的高质量、高品位境界。让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让生活因旅游而获得更高的品质,让社会因旅游而变得更加和谐。  发展人文旅游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我们愿意竭尽全力,为之作出共同的贡献。  首届中国人文旅游学术高峰论坛  中国绍兴  2006年11月26日

章节摘录

  人文旅游的宗旨  用人文旅游的理念来推动旅游业更高层次的提升  李悦中  尊敬的纪局长、胡校长、修书记和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各位教授,朋友们、女士们,大家好!  今天我有机会来参加首届人文旅游学术高峰论坛,感到非常荣幸。绍兴是一个名扬海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举办这样一个论坛,我感到有其特别意义。大家都知道在距今1600多年前的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会聚了当时41位名人贤士在兰亭举行笔会,他们轮流赋诗,各抒情怀,这就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次有文字记载的非常典型的人文旅游活动。今天有这么多专家来到绍兴共谈人文旅游这个话题,也可以说是“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我对这个研究感到非常有兴趣,也非常赞赏,因此对这个论坛表示热烈的祝贺。人文旅游这个命题,听起来很简单,也很好理解,但实际上我认为它就像围棋一样,规则简单,要研究透彻非常复杂,要研究出成果来更难。要用理论来指导旅游的发展,用人文旅游的理念来推动旅游业向更高层次的提升,需要我们社会各界,需要我们旅游界的各位朋友们积极的努力才可能实现。  为了表示对人文旅游研究的支持,我从望文问义的层面上,对这次论坛讲一个自己的意见。我感到人文旅游可以理解为旅游的人文性,这个理解可不可以这么说也没有进行理论上的论证,也就是说旅游一定蕴涵着人文性,换句话说没有不含人文性的旅游,也没有旅游不含人文性,旅游之所以叫旅游,就因为它有人文性的本质含义。研究人文旅游也就是对旅游人文性本质的深化认识,也就是研究提升旅游的品位、层次的核心问题。  旅游是消费者所进行的特定消费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消费形式。对旅游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也可以说是个多解题。研究人文旅游就是研究如何提高旅游的人文性,如何提高旅游的品位、层次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通过加强对旅游人文性的认识,促进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的真谛有一个新的理解,使中国旅游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旅游管理者,包括决策者层面来说,充分认识旅游的人文性,确立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对于认清旅游在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军事外交方面存在的功能将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人文旅游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旅游各种作用的认识,比如旅游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旅游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旅游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旅游在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旅游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以及旅游在对外开放、商品贸易、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事实上,许多城市的管理者们,对城市建设、环境的规划,对城市功能的趋向已经作出了很深的研究,都在紧跟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商量着对策。比如说上海市,他们大力地选择人文旅游作为都市旅游品牌,浙江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一个思路,广东从文化经济中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北京市推出了打造六大基地;再比如说文化演出基地、出版发行基地、影视制作基地、动漫旅游基地、社会文化会展基地和古玩艺术交流基地的建设,这些都是围绕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人们消费需求和人文旅游的需求所构想的建设蓝图。  从旅游经营者来说,树立人文旅游的观念,对于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提高服务质量,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以旅游业为主的经济实体所开展的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为前提,为游客提供优质、周到、个性化的服务,这就必须体现以人为本,要贯穿在旅游的规划、旅游的产品开发、旅游的设施建设、旅游的线路、旅游的产品美化各个环节中。从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看,经营者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他提供给游客的人文性的含量上。比如饭店业,它就是为游客提供吃、住、娱的重要场所,其人文性的含量多少,直接反映了饭店、酒店的品位和层次,饭店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外观形象、建筑风格、装潢设计、功能发挥、厅堂格调、客房布置等,都无不反映出饭店的档次。在江浙一带的酒店、饭店里,人们就可以感受到文化气息都比较浓,有一些关键的部位,可以看到能比较引人注意的名画、名字、名句,包括有的包间的命名、有的厕所里的布置,这样就显得非常雅气,很有文化含量,特别能够体现人文旅游的特点。再比如在景区园林,这种人文性的体现就要求更高。我们的古人说,画图是窗口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画图;也有人说假山假水是小园林,真山真水是大园林。许多山山水水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在开发中如果按照人文理念、人文意识去指导工作,那就可以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比如有的景区在一块石头上刻上一个字,这块石头就活了,就有了生命力;有的在亭台楼阁上挂上匾额,挂上楹联,游客到了那里以后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有一个地方一个亭子上写着“闲看秋水心无事,近听虫声兴致浓”,秋天去的时候看那里的水静悄悄的,再听听草丛中虫的叫声,游客欣赏的兴趣就非常浓郁。有个公园里的牌坊上写着这样两句话,“爱闻鸟声都在树,贪看天光不筑墙”,他们把墙都打掉,让老百姓都能在公园里看到美好的景观。到花鸟市场,到卖花的盆景地方去看,有了文化就不一样,有些盆子上写着“昌化古藤”,把花点出来了,有的说是“润和春雨”,有的说“落花不归为留香”等等,这些都是人文性的体现,文化底蕴的体现。作为旅游的经营者,如果有人文旅游的观念和水平,就可以为旅游者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外国人喜欢到中国来旅游,喜欢到中国的民间乡土中去体会,就是因为有中国的文化,有中国的人文性。许多旅游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就是因为我们对人文旅游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人文旅游的修养还没有到一定的程度。  再说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我感觉到如果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如果我们的游客有这种人文旅游的自觉性,那我们的旅游活动就可以更上一个高的层次;我们的旅游的形象、游客的形象就会给人一种很高品位的感觉。前不久,我们中央领导同志在重要内部批阅中提到,中国人到国外去很多,一定要注意中国的形象教育。在这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旅游者还缺乏人文旅游的观念。我们老人有一句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旅游也是这样,会游的游门道,不会游的就是看热闹,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英国的一个思想家讲过一句话,“能否聪明地用闲是对文明最终的考验”,这个闲就是休闲的闲。我所理解的能够聪明地用闲,就是聪明的旅游,就是用人文的观念,从欣赏的理念去参加旅游,从这个层面上讲可以理解为人文旅游、高层次的旅游、高品位的旅游,把旅游作为一种观赏、审美、感受、领悟、体味等精神层面的消费活动,达到对自然风光、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的欣赏和享受。像我们一些杰出的代表,他们每到一地,每到一个旅游景区景点,就有自己的感受,就有自己的创造,就有自己的体会。我曾经看到一个介绍,说郭沫若1964年到广东白云山旅游,一天早上去山上看到对联,只有下联没有上联,他就让人们思考,上联是怎么写的?下联是“天风海水白云间”,他觉得游到那个地方旭日东升漫天泛红的时候落花是最美的,就填了句上联,“旭日朝霞红雨乱”,并把前面写的“白云间”改成“白云闲”,于是这副对联就变成了“旭日朝霞红雨乱,天风海水白云闲”。他就是一个相当高水平的旅游者,用人文旅游观念去观赏。现在旅游消费已经有走向大众化、民间化的趋势,在城市的居民旅游都渴望重返大自然,返璞归真,广大农村的农民朋友又渴望享受城市里现代的生活,了解现代文明和古文化历史的真谛,因此加强旅游消费者人文旅游的观念,提倡文明旅游、人文旅游,对引导我们提高水平,提升层次,是有非常实质的意义的,也就是提高了国民素质。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转型提升的战略的时期,加强旅游的研究,提升旅游产业的素质,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形象,正需要社会各界广大的专家、学者、知识分子、全社会的力量来对人文旅游理论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为新世纪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理论知识。  最后,我祝人文旅游的理论研究取得广泛的成果,祝这次人文旅游学术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也祝在座的来自外地的许多朋友在绍兴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作者简介:李悦中,男,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司长。本文据作者在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录音整理,题目为编者所加。  ……

图书封面


 人文旅游(第四辑)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