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国内游 > 平遥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8
ISBN:9787203045946
作者:王长江
页数:91页

作者简介

《平遥》介绍了山西省晋中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1260平方公里,人口49万,县人民政府驻古陶镇。平遥地处汾河东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县境。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棉花,特产平遥牛肉、推光漆器等。平遥古城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书籍目录

概述(英文)
序言
平遥城墙
庙宇道观
清虚观
文庙
双林寺
镇国寺
民间神祗
城隍
灶王
土地和财神
海内首富
日升昌票号
票号文化
古城格局
市楼
明清街
县衙
民居
服务指南

编辑推荐

  平遥是山西省晋中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1260平方公里,人口49万,县人民政府驻古陶镇。平遥地处汾河东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县境。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棉花,特产平遥牛肉、推光漆器等。平遥古城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前言

  平遥古城,在明清时期,只不过是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县城。像其他所有的县城一样,突兀耸立的城墙,翘檐入云的堞楼,城外河水潺潺,芳草萋萋。蜿蜒的古道上奔波着忙碌的商贾和行人,他们风尘仆仆的脸庞闪现于时间的水面上。城内,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清苦而安详。所有的日子就像碾过青石板的马车声,一天一天地重复着。渐渐地近了,又渐渐地远了。  平遥古称平陶,后魏为避太武帝名讳,改称平遥。  平遥是一座有着4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传说公元前2100年前,帝尧初封于此。在18至19世纪的100多年间,它曾是天下财富的中心,票号林立,商贾云集,有“小北京”之称。今天,虽然世事变迁,往事如烟,繁华旧事成一梦,但古老的城墙、街巷、店铺、庙宇、道观,却依然保存着原来的风貌。“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每一个到过平遥的人都会说,平遥古城有绝对充足的理由被称为世界文化名城。  寒来暑往,岁月无常,历经风侵雨蚀,兵荒马乱,许多的县城都坍塌倒落了,有的在废墟中又耸立起高楼大厦,有的已永远归于沉寂之中:而平遥古城却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一如其往日的模样,仿佛从来都不曾改变。尽管繁华不免散去,色彩也有些剥落,但它毕竟走过漫漫的千年长路,一直走到了今天,在落日的余晖里,越发显出岁月的沧桑。也许,平遥古城就像镇国寺中那两株枝叶纷披的古木,在季节的轮回中,细数着晨夕,细数着岁月的流逝。  步入古城中,听到自己的脚步在青石板上发出的回音,看着人们依然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身影,耳边传来带着明清古韵的小贩的叫卖声,不禁恍若隔世,不知今夕何夕。想想吧,这样一座古城,静默在太行和吕梁山脉之间,太原盆地的南端。远处汾河水日夜不停地哗哗流着。山坡上,红红的日头,缓缓地滚到山的背后,又从东边冉冉升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不禁要问,那高挂树梢的一轮弯月,是残照沙场的秦时月,还是李白吟咏的唐时月?古老的城池,忽然间变得透明,一眼望过去,仿佛能看见中国几千年的岁月。  鸟瞰古城,那一座座独具特色的平遥民居,屋瓦相连地依偎在城墙的怀抱中,宛如沉睡在历史的港湾。在夕阳下、暮霭中,透出一种久远的苍凉,又蕴含着一种隽永的温暖。  抚今追昔,人们仿佛听到西晋文学家孙楚对家乡深情的赞美:“其山崔嵬而嵯峨,其水□泄而扬波,其人磊落而英多……”  巍峨的城墙依然耸立着,把古城的沧桑诉说。  古旧的店铺依然林立着,把古城的光荣诉说。

章节摘录

  在贫瘠的土地上,人们辛勤劳作,一季一季收获着微薄的希望。在得之不易的安定生活中,他们的日子过得有了起色。他们修建庙宇道观,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情趣或隐晦或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建筑和雕塑中。防御入侵的城墙虽然必不可少,但老百姓最厌恶战争。他们在城墙上修建了三千垛口、七十二堞楼,以朴素的方式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他们在城墙的东南顶修建了魁星楼,祈求文运昌盛。还将城内的街道,仿照龟背上的花纹,一条一条精心修建。建成了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据说这是一个象征吉祥的庞大的八卦图案。他们希望在城墙的护卫和他们的祈祷之下,这里是一个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就是这样,就像在土石夹缝中生长的草木一样,尽管时有狂风暴雨的摧残,尽管时有飞禽走兽的践踏,但只要有少许的阳光,只要有几滴滋润生命的雨露,他们就能顽强地生长,为脚下的大地奉献蓬勃的绿意,在生命的枝头绽放绚丽的花瓣。  他们这种朴素的思想,还表现在对各种文化的接纳态度上,接连的战乱,这里不断上演着相聚和别离的悲喜剧,各种思想也在这里碰撞。平遥人就有这样的胸襟和本领,他们使激烈争论的各种思想最后都在这里水乳交融。他们不拒绝什么,只要能与他们朴素的思想相契合,他们便拿过来,为我所用;只要能给他们的精神以安慰,他们就信奉。他们根本不去理会这些思想是否自相矛盾,他们信奉的时候是无比虔诚的。  悠悠千年,那狂飙突进的铁骑来了又走了,挂在脸上的泪水流了又干了。日子还得过下去。生活在等级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把生活的安定祥和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王权富贵,骑鹤成仙,对他们来说,未免太虚无缥缈了,只能于想像间得之。对普通人而言,要想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艰辛的生活,要想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御灾捍患,似乎只能祈求神灵的帮助。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他们向往幸福,而幸福有时只是一种感觉。宗教思想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支柱。他们“建城墙,为抵外来的侵扰:立寺庙,以御内心的不安”。在“无为”和“无不为”中,“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古老的国家来说,宗教建筑在城市布局中的地位都不可低估,而且规模宏伟,平遥也不例外。各种各样的思想在这里传播着,平遥人并不抵触其中的哪一种,他们有很强的包容性。他们让每一种思想都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只要和他们那善良的愿望相一致,他们便予以认可和接受。哪怕只是其中的某一方面,或个别的观点,他们都兼容并蓄。  在古城的街道上漫步,你会很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体现儒家思想的文庙,崇尚道家思想的清虚观,以及城郊供奉释迦牟尼的双林寺、镇国寺,都在这座小城择地而建。在平遥12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些庙宇道观或遥遥相望,或比邻而居,却也相安无事。更为有趣的是,在崇奉佛教的双林寺里,也供奉着属于道教的关公和土地:在城隍庙里,恰如一副对联中所说的那样,更是不折不扣地“诸神共居一庙,联袂同受香火”。  坐落在东大街始建于唐高宗显庆二年(657)的清虚观,1300多年以来悠然地做着它的道场。或许“清虚以自守,卑弱以白持”的观点,很符合老百姓的思想。为他们的清贫与隐忍提供了理论根据。他们的困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善良的灵魂获得了慰藉,纷忙不息的心平静了下来。或许他们并不懂得天官、地官、水官和玉皇、北极、勾陈、后土这“三官四圣”,并不关心“四渎”、“五岳”和元始天尊,但那极具人情味的吕洞宾,却着实令人喜欢。他集“剑仙、酒仙、诗仙”于一身,得道之后,行侠仗义,扶危济困,治病救人。他似乎没有什么玄而又玄的理论,也不遵从什么清规戒律,却离老百姓的生活很近很近。  据传,乾隆十六年(1751)八月二十五日未时,忽有一道人坐在清虚观玉皇阁上,年约40岁左右,唐巾布袍,貌似纯阳子。人们拥而观之,道士悄然而去,在柱间留下五字:“一心一人仁。”字画奇绝,刮而复现,擦之不去,称为“清虚仙迹”。  这些生动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仁政”的向往,最能深入人心。因此,供奉纯阳祖师的殿宇,香火也就格外旺盛。至于处于领袖地位、“一气化三清”的老子(传说道教“三清”——玉清真人元始天尊、上清真人灵宝天尊、太清真人道德天尊都是道德天尊的化身)会不会因此而愠怒,老百姓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据史料记载,清虚观原名太平观,宋治平元年(1064)奉皇帝之命改为清虚观。元初时先后改为太平兴国观、太平崇圣宫。观内住持清和真人乃一代宗师邱处机的弟子,深得元太祖信任,使得道教在平遥兴盛一时。清时,太平崇圣宫复称清虚观。  清虚观占地面积5890.9平方米,建筑面积2210.2平方米,主要建筑10座,为县内八景之一。现已辟为平遥县博物馆,陈列室有8个,内容包括:清虚观道教文化、平遥县城史文化、历代珍品。在清虚观内,你可以看到东汉的酒具、镇墓罐等器皿,也可以欣赏到创作于明末清初、色彩如故的水陆画,还可见识一下堪称中华一绝、闻名遐迩的纱阁戏人。清虚观现存碑碣30余通,其中宋代5通,元代6通,明代6通,清代10通,弥足珍贵。  ……

图书封面


 平遥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