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西拉(套装共3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通俗说史 > 塔克西拉(套装共3册)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01
ISBN:9787222035638
作者:约翰·马歇尔

作者简介

塔克西拉(Taxila)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西北约50公里处,东南距拉瓦尔品第35公里。这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著名古城,其佛教遗迹有2000多年的历史,覆盖了2500平方公里,是举世闻名的犍陀罗艺术的中心,也是南亚最丰富的考古遗址之一。中国高僧法显、玄奘等都到过这里。塔克西拉的古城遗址也是世界著名的考古遗址,曾是佛教中心。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塔克西拉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塔克西拉》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共三卷,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经纬交织的体系。第一卷介绍了塔克西拉的地理、历史以及各遗址的情况、在遗址各建筑中发现的重要文物;第二卷把遗物按性质分为陶器、陶塑、石器、铁器、铜器、金银首饰、指环、骨制品、象牙制品等等,详细描述了两千多件重要遗物;第三卷介绍了各遗址的平面图、立面图、照片等,还有各遗物的示意图和照片。
一、本丛书所谓“欧亚”主要指内陆欧亚(Eumsia),大致东起黑龙江、松花江流域,西抵多瑙河、伏尔加河流域,具体而言除中欧和东欧外,主要包括我国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西北印度。其核心地带即所谓欧亚草原(EurasianSteppes)。

二、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是世界历史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东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美洲历史上有许多疑难问题都必须通过加强对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将内陆欧亚历史文化视作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才能获得确解。我国作为内陆亚细亚的大国,深入开展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的研究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历史上活动于欧亚草原及其周邻地区(特别是我国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和小亚、伊朗、阿拉伯、印度、朝鲜半岛、日本、乃至西欧、北非等地)诸民族本身及其与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交流和交涉。由于内陆欧亚(尤其是核心地带)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其历史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

四、本丛书旨在将国外学术界高质量的有关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的著作介绍给中国学者。凡属内陆欧亚历史文化范畴的通史、专史、研究专著、专题论集或资料集,于我国内陆欧亚学界有重大参考价值者,均在收辑之列。学术性名著是人选本丛书的主要标准。

书籍目录

《塔克西拉1》
译者的话
前言
第一卷 建筑遗存
第1章 地形
附录:莫拉马力亚连的寺庙A和B
第2章 历史
附录A:塞人钱币上出现的据说是佛的形象
附录B:印度的大学
与塔克西拉有关的大事记
第3章 皮尔丘
第4章 斯尔卡普
第5章 斯尔卡普(续)
第6章 斯尔卡普(续)
第7章 斯尔卡普(续)
第8章 斯尔苏克
第9章 詹迪亚尔庙
第10章 达摩拉吉卡
第11章 达摩拉吉卡(续)
第12章 在达摩拉吉卡发现的人类骨骸报告
第13章 卡得尔莫拉、阿克豪利等
第14章 喀拉宛
第15章 吉里
第16章 鸠那罗佛塔和盖伊佛塔
第17章 詹迪亚尔的A丘和B丘
第18章 莫拉莫拉杜
第19章 皮帕拉
第20章 尧里安
第21章 拉尔查克
第22章 布哈马拉
第二卷 遗物
第23章 陶器
A无花纹的器皿
I.储物罐(1-7号)
II.装油和酒的器皿(8-15号)
III.细颈油膏瓶等(16-25号)
IV.圆底大水罐(26-29号)
V.圆底小罐(30-31号)
VI.梨形小器皿(32-34号)
VII.平底或底下有支座的敞口罐(35-42号)
VIII.旅行中用的水瓶(43-47号)
IX.圆底敞口饭锅(48-51)
x.平底罐,有的中等大小,有的较小(52-59号)
XI.带龙骨形突起的钟形器皿(60-63号)
xII.带喷水嘴的壶(64-75号)
xIII.带柄的罐(76-83号)
xIv.饮水杯、大水杯和高脚杯(84-91号)
XV.碗碟(92-107号)
XVI.平底锅、盘子和煎锅(108-113号)
XVII.盆和圆桶形大锅(114-119号){
XVIII.多孔的器皿(120-126号)
XIX.水凝器(127一129号)
……
《塔克西拉3》

内容概要

约翰·马歇尔,英国人,考古学家,印度考古总监,20世纪20年代负责以前不为人知的印度河文明的两座大城市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的大规模发掘。除文物保护外,还主持庞大的发掘计划。他非常重视古代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境内),尤其是该地区重要城市塔克西拉的发掘。《塔克西拉》即是他最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章节摘录

  其二是引人了一种长方形的放小塑像的塑像堂(大概是从犍陀罗引入的)。这些塑像堂要么在大佛塔右绕道四周围成一圈,要么不太规则地散落在遗址各处。随着当时犍陀罗流派的发展,佛像、菩萨像、关于佛陀最后一生和前生的浮雕,开始流行起来。塑像崇拜,开始取代佛塔的那种对非偶像物体的崇拜。至于佛塔本身,最初有一种抬高底座的趋势,因此也要加长到底座顶上去的带台阶的护坡。但后来,底座的形状更加多样,有了更多光与影的变化,其方法是把底座垂直的表面分成两个或更多个逐渐变小的平台,平台上装饰着短粗的壁柱(一般是科林斯壁柱)。这在塔克西拉也是一种新事物,大概是从犍陀罗的建筑师那里学来的。最后,就是在这个“花墙”时期,那种自成一体的、被墙围住的僧舍院子开始出现,后来它在中世纪早期的佛教遗址中特别常见。这种僧舍院子的发展情况在附近的其他遗址表现得很明显,但在达摩拉吉卡被发掘出来的遗址中,却没有它最早阶段的例子。不消说,塔克西拉的古代建筑者是很熟悉方石墙的,也深知方石墙同花墙相比有什么好处。他们之所以采用了花墙,只是因为当地的石灰岩特别坚硬,几乎象燧石一般。要把它们加工成方石块,特别艰难。因此,他们只加工大石头暴露在外的表面。大石头之间的空隙,则用加工大石头产生出来的碎石来填满,这样就节省了很多劳动。但后来,经验告诉他们,这种墙体尽管比毛石墙先进得多,但并不是真正坚固的。他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大大改进这种墙体:在大石头间塞人一层层小方石,使大石头有一个平坦的底面;同时加大空隙中小石头的尺寸,粗略地加工一下它们的表面。1~5世纪塔克西拉的石墙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想用最小的力气来模仿方石墙,也就是说,除非万不得已,人们尽可能避免使用凿子和锤子。

图书封面


 塔克西拉(套装共3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希腊文明被亚历山大远征军带到了印度,在这里,与印度本土文化,波斯文化相交汇,成就了历史上名声鹊起塔克西拉古城。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发掘出许多带有犍陀罗风格的艺术品。遥想玄奘,法显曾在这里驻足的场景,无疑是刺激想象力的源泉。此书乃发掘塔克西拉古城的考古学家所做。不仅对于发掘实物有详细介绍,关于各种推断与想象也有点意思。比干巴巴的考古学报告强得多。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对我只有放在书架里装逼的作用了。。。
  •     想起了嘉拉西亞。。
  •     一把钥匙,受益良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