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崖湾的秘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通俗说史 > 红崖湾的秘密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226039045
页数:314页

作者简介

《红崖湾的秘密:1978年陇西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实录》一书的出版发行,将开启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展露30年前红崖湾实行包产到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我国改革是从农村取得突破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故事,几乎是无人不晓。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与小岗村同时期的甘肃省陇西县碧岩公社的红崖湾,同样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先河。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左”倾指导思想仍在全国延续,广大农村生产落后,绝大多数人生活极度困难,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已实行了二十年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产生普遍怀疑和不满。定西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为严重。穷则思变,在国家政策明令禁止包产到户的情况下,陇西县委以极大的政治胆略和创新勇气,冲破政策禁锢,顺应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支持碧岩公社党委指导红崖湾秘密试办包产到户,使这个“烂包”生产队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仿佛在一夜之间沸腾了起来。之后,陇西县委又在全县31个生产队试办包产到户,随即在全县迅速全面推行,陇西县由此成为全国实行包产到户最早的地方之一。
红崖湾实行包产到户,虽然是在几乎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作出的选择,然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实行包产到户,表面上是对管得过死的农民和农村生产模式的一次松绑,其实质是对脱离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僵化的人民公社体制的否定,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反映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红崖湾及陇西县的实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长期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群众吃饭问题,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为全市农村改革创造了经验,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毋庸置疑,红崖湾是我市早期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

书籍目录

亲历者的回忆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碧岩红崖湾生产队试行包产到户的回忆陇西县最早在红崖湾试办包产到户包产到户带给庄户人家的好处多陇西县实行群众更喜欢的大包干到户的过程县委在实行包产到户中敏锐、坚定、放手多为群众做些事总不会出大问题红崖湾是1978年秋季搞土地承包的当年的红崖湾是一块地分一户人家的我曾目睹的陇西群众生活困难情景土地承包是东巷村发生巨变的关键1973年陇西火车站有大批农民扒火车外出讨饭背粮一位新华社资深记者三十多年前采访到的陇西困难情景一位地委书记和两位省委书记对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指示改革初的新闻不失时机地集中劳力消灭草荒夺丰收东铺大队因地制宜扎扎实实搞播种陇西县宏伟公社农田基本建设搞得扎扎实实充分发动群众加强计划用粮在春耕生产中探索建立责任制三台公社狠抓清退兑现减轻农民负担房前屋后植树谁种谁有梁家营大队组织专业队常年搞农建认真补好真理标准讨论这一课社员喜欢“大包干”包产到户的由来和今后的发展变化与效果农民赞美这项利民便民富民的措施“烂包队”一年翻身记包干到户责任制收效良好从一个鸡蛋、一棵树人手,广开生财之道“老没治”的新生机生产队长王奠基包干到户后工作出色贫穷落后的山区也能发展多种经营陇西县农村双代店全部包给个人经营坚持年年植树走上致富之路陇西县社员个人造林猛增陇西县多点繁育良种效果好县长讲授农技课回家坪生产队平田整地户均两亩六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新发展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后如何当生产队长?政策到一家调动千百户_农业包干到户副业统一经营陇西县包产到户后改变蔬菜收购办法陇西县社员养鸡发展快政策上放宽经营上扶持陇西县个体饮食业发展较快陇西县为专业户重点户开展科技服务科学技术使多种经营效益提高新时代的评说有关农村改革起步的三则史料陇西实行包产到户带给我们的震撼红崖湾的包产到户与小岗村的区别一篇有助于正确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回忆文章寻找吃饱饭的出路1978年秋:红崖湾搞起了包产到户红崖湾的实践也表明:包产到户在基层得到率先探索陇西县农村改革的启示包产到户不是权宜之计《包产到户的由来和今后的发展》一文的作用《未定稿》与刊登陇西包产到户事件的始末甘肃最早货真价实的包产到户《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是一篇历史文献陇西行包产到户30年后的陇西农村诗一首——读《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感怀张自强同志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具有敢开新风气之先的精神弘扬率先包产到户精神加快陇西和谐科学发展世道人心的见证危难更显爱民心一篇真实可贵的党史资料不能忘却的历史“包产到户”给予我们什么启示?浓浓故地情陇西县农村改革的兴起当年有名的“烂包队”如今发生的新变化红崖湾的路程红崖湾的变迁勇敢红崖湾及碧岩镇的变迁网上博客热议陇西实行包产到户勇敢的第一步《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一文发表的前前后后陇西实行包产到户的四个阶段红崖湾及陇西全县实行包产到户的特点、意义和启示大背景的链接抗灾和要粮款分粮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定西地县两级的主要工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全国农村改革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1978年1月至1982年12月定西农村改革大事记伟大的创造——杜润生访谈录附录:张自强和袁志茂简历张自强同志1979年2月在陇西县四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参加四干会议的干部热烈讨论张自强讲话中共陇西县委《大包干作业组生产责任制管理办法(试行草案)》中共陇西县委《关于落实包产到户责任制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补充意见》诗二首——重访陇南词一首——满江红诗一首——老书记来陇南诗一首——忆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诗四首——自强先生八十华诞志庆用人爱才是能够干成事情的一个决定性因素_父亲与老县委书记张自强的交往“全国十杰教师”的父亲与原陇西县委书记张自强爷爷的一份情缘研究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一事让我有缘与沈宝祥教授交往对张自强同志的印象张全有写作年谱后记

编辑推荐

  《贵州日报》在1978年11月11日鲜明提出姓“社”姓“资”的命题并明确表态。  甘肃省陇西县红崖湾在1 978年秋实行了“大包干”。  1978年12月,安徽小岗村秘密签订“大包干”文书。

前言

  我国改革是从农村取得突破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故事,几乎是无人不晓。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与小岗村同时期的甘肃省陇西县碧岩公社的红崖湾,同样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先河。《红崖湾的秘密——1978年陇西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实录》一书的出版发行,将开启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展露30年前红崖湾实行包产到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左”倾指导思想仍在全国延续,广大农村生产落后,绝大多数人生活极度困难,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已实行了二十年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产生普遍怀疑和不满。定西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为严重。穷则思变,在国家政策明令禁止包产到户的情况下,陇西县委以极大的政治胆略和创新勇气,冲破政策禁锢,顺应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支持碧岩公社党委指导红崖湾秘密试办包产到户,使这个“烂包”生产队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仿佛在一夜之间沸腾了起来。之后,陇西县委又在全县31个生产队试办包产到户,随即在全县迅速全面推行,陇西县由此成为全国实行包产到户最早的地方之一。  红崖湾实行包产到户,虽然是在几乎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作出的选择,然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实行包产到户,表面上是对管得过死的农民和农村生产模式的一次松绑,其实质是对脱离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僵化的人民公社体制的否定,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反映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红崖湾及陇西县的实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长期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群众吃饭问题,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为全市农村改革创造了经验,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毋庸置疑,红崖湾是我市早期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

内容概要

  张全有,汉族,1964年出生于甘肃省通渭县,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后参加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先后在定西教育学院任教、定西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在《观察研究试验》、《中国共产党》、《百年潮》、《学习时报》、《历史学习》、《地理知识》、《甘肃社会科学》、《廿肃日报》、《廿肃经济日报》、《组织人事学研究》、《调查与研究》等报刊发表50多篇文章,编著了《定西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西农业产业化及区域协调发展》等书。

媒体关注与评论

  《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原原本本地讲述了陇西农村改革起步的历史情况,使人感到真实、生动,很有价值,可以说是一篇历史文献。这篇文稿通过生动的事实告诉人们,中国的改革是怎样起步的,为什么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什么叫解放思想,怎样解放思想,怎样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作为一个领导于部怎样对待群众,怎样把对下级负责与对上级负责统一起来?  ——沈宝祥

章节摘录

  1954年正当初级社在全县范围内刚刚发展起来、尚未巩固提高的情况下,中央很快就开始试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时候,我在县委当了生产合作部部长,又参加试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工作。这一试办就有了变化,生产资料,如牲口、土地等折价、人股、分红。在试办未取得什么成熟经验的情况下,就全面推开高级社。此时,群众和干部对办高级社开始有了想法,开展工作已经有困难了,因为群众不像办互助组、初级社时有那么高的热情。更严重的是,在高级社未取得成功经验,尚未得到广大群众认可的情况下,又开始试点人民公社。1958年8月,中央号召全国搞人民公社。搞人民公社的方式方法,不同于搞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不再深人发动群众,只是以普遍号召的方式让农民群众入社。这一下,在很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全县全省都人民公社化了。简单地说,人民公社就是宣布一切归公所有,群众一无所有了。这一下严重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这就导致了以后几十年劳动组织的混乱。社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一年不如一年,群众的生活水平一年不如一年。到了1959年、1960年,全省范围内就出现了人口外流、死亡等极其严重的事件。我是1959年10月至1963年7月先后任武山县委书记处书记、甘谷县委副书记的,那时候,我才是个29岁的年轻人,整天解决人没饭吃、饿死人的事,那真让人惊心动魄,终生难忘。那时候,干部作风很好,县委书记、中央工作组与群众都一样,都在挨饿,都有浮肿。1961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了兰州会议,开始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要抢救人命。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又开始恢复,“左”的政策开始放松。我们赶紧趁开展抢救人命工作这个机会,在划小生产队、生产大队规模的同时,试着给老百姓一点自由,搞放宽小自由,允许社员开荒地,还给社员增加自留地,给社员借地。这些政策一落实,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到了1963年、1964年,农民就一下子翻身了,收成一下子就好得很了,老百姓又有吃有喝了,政府的日子也好过了,党的威信又高了。  1963年恢复了生产以后,大概是夏收的时候,我从甘谷县委副书记的岗位上调到省委农村工作部当处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因1962年搞过放宽小自由的工作,我被说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被送进了“牛棚”,一坐就是三年。政治审查结束以后,1969年10月,我被安排去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指挥部工作。这一去就是五年。这五年时间里,我干了一些实事,也干得非常有意思。和工人农民吃住在地窝子,不分白天黑夜,共同把黄河水引上了草窝滩,把荒滩变成了良田,现在想起来,为民办了实事好事,心里很舒服。

图书封面


 红崖湾的秘密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