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国:两宋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盛世中国:两宋卷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02520493
作者:张博
页数:311页

后记

最初接到“盛世中国”丛书约稿时,找并没有体会到这套丛书的难度。受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等栏目的影响,“历史热”遍及华夏大地。前些年在报社工作的时候,曾接到一些通俗类读物的约稿,稿件完成后,得到了出版界朋友的认可。于是,借助前些年读书的底子,就贸然接下了《盛世中国·两宋卷》一书的写作。然而,当我把提纲列出来后,却发现,对两宋王朝的定位没有那么简单。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何谈“盛世”啊?在人们固化的概念中,军事上的鼎盛、版图上的扩大,才是王朝崛起的标志。当我再次阅读数部当代编修的宋史,并参照阅读《宋史》以及其他原始文献后,这才发现,对两宋王朝的偏见,掩盖了我们对这个朝代真实的认识。其中,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片面认识,也有对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那么,如何能够用今天的眼光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并用我们的语言将它讲述给广大读者,是我们几个策划者和作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记得当时策划这套丛书的李子迟先生在约稿之初,就把丛书定位在既要有学术性,文字上又要通俗易懂,这个要求对我们来说颇有些难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总算按照预期的要求交出了书稿。完成这样一部既能面向大众、又要带有一定学术色彩的图书,对于我和几位合作者来说,都是一种尝试。所幸,几位在高校古代史任教的老师和中国古代史的研究生,在翻阅了诸多古典文献后,又参考了大量前人先贤的研究成果,与我共同完成了这部书稿。本书的序言和全书框架由张博完成,陈官跃撰写第一章 、第二章 ,冯雪飞撰写第四章 、第五章 ,孙振丽撰写第七章 、第八章 ,胡烨撰写第三章 、第六章 。全书最后由张博、李子迟润色定稿。由于本书自身的要求,在行文中,并没有采取一般学术著作的引文注释格式;但在参考文献中,我们尽量将已阅读的书目列入。应该说,正是有了很多学术前辈的严谨考证,这部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通俗的《盛世中国·两宋卷》才能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完成。古人向来有“文章千古事”的说法,更何况是著书立说。虽然我们只是找到了学术殿堂方向的初学者,但也有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于是,既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要发出我们的一家之言,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希望这部小书能够让读者朋友对两宋王朝的印象有所改变,希望书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有关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够让您耳目一新。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我们近两年的写作时间就没有浪费。作为本书的最后定稿人之一,我深知自己的文字功底还不算太厚实,希望在行文中对其他几位作者文字的改动没有出现硬伤。写这类图书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尝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也欢迎广大读者就其内容与我们交流。

作者简介

《盛世中国(两宋卷)》:解读任何一个王朝的崛起,都要细述开国帝王的精彩亮相。与历史上其他封建王朝开国君主不同的是。赵宋王朝的开拓者,在一出“黄袍加身”的演出中闪亮登场。宣告着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封建王朝的诞生。此后的“杯酒释兵权”,让其多少解除了自唐朝中叶开始的武将干涉朝政甚至篡位的可能,因为赵匡胤不想让前朝的悲剧在自己后人身上再现。
品味赵宋王朝,一样地需要重新解读这个王朝所发生的许许多多故事,透过这一个个历史故事,能够演绎出一个王朝崛起和衰落的历史进程。两宋帝国正是在太祖爷黄袍加身的故事中开始,又在末代帝王投海的悲剧中结束。

书籍目录

前言 小版图 大世界:解读两宋帝国
上部 北宋繁华
第一章 赵宋开国传奇
郭威建后周
柴荣兴后周
少年英侠赵大郎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斧身烛影之谜
赵光义的烦恼
第二章 北宋政治管理的进取
杯酒释兵权
文质彬彬的武将皇帝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东京繁华录
“三冗”真相(上)
“三冗”真相(下)
庆历新政
包龙图坐镇开封府
“金融沙皇”王安石变法始末
第三章 北宋军事外交的努力
六龙共华夏(上)
六龙共华夏(下)
杨家将血战边关
天子亲征,澶渊会盟
买来的和平
疆场传捷报,名将死朝堂
第四章 北宋文化科技的辉煌
欧苏文章冠天下(上)
欧苏文章冠天下(下)
文史名著《资治通鉴》
盛世长卷《清明上河图》
四大发明占一半
热兵器的萌芽
科技巨构《梦溪笔谈》
第五章 北宋的完结室塑塞堕
夸花石纲与李师师
夺各地起义风起云涌
审梁山好汉交响曲
靖康耻,何时雪(上)
靖康耻,何时雪(下)
下部 南宋偏安
第六章 江南苟安史
宗泽留守,东京巍然
昏君狼狈逃亡,幸有御敌良将
朝政动荡摇摆,奸相秦桧登台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和议,和议,还是和议
复国成了永远的泡影
第七章 南宋政治衰败背后的经济繁荣
因开放而兴旺的海外贸易
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
苏常熟,天下足
工商业的兴盛与纸币的出现
第八章 南宋军事外交上的亮点
东京保卫战
韩世忠大战黄天荡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上)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下)
令牌十三道,含冤风波亭
第九章 南宋文化科技的辉煌
程朱理学与四大书院(上)
程朱理学与四大书院(下)
婉约李清照,豪迈辛弃疾(上)
婉约李清照,豪迈辛弃疾(下)
繁盛的两宋书画
“中国的福尔摩斯”宋慈
第十章 南宋的终止
“蟋蟀宰相”贾似道
小皇帝退位
人生自古谁无死
臣心一片磁针石
附录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盛世中国:两宋卷》解读任何一个王朝的崛起,都要细述开国帝王的精彩亮相。与历史上其他封建王朝开国君主不同的是。赵宋王朝的开拓者,在一出“黄袍加身”的演出中闪亮登场。宣告着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封建王朝的诞生。此后的“杯酒释兵权”,让其多少解除了自唐朝中叶开始的武将干涉朝政甚至篡位的可能,因为赵匡胤不想让前朝的悲剧在自己后人身上再现。品味赵宋王朝,一样地需要重新解读这个王朝所发生的许许多多故事,透过这一个个历史故事,能够演绎出一个王朝崛起和衰落的历史进程。两宋帝国正是在太祖爷黄袍加身的故事中开始,又在末代帝王投海的悲剧中结束。

前言

小版图 大世界:解读两宋帝国在中国统一的封建王朝中,两宋帝国给人感觉有点尴尬。与其他封建帝国相比,两宋缺少了秦汉帝国开拓疆土、勇击异族入侵的显赫武功。也不见了隋唐帝国万邦来仪的盛世恢宏,更没有明王朝日月耀华夏的夺目光芒。而历史上两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帝国,蒙元帝国疆域广阔。一度横跨亚欧大陆;清王朝则以一幅秋海棠奠基了中国版图。在隋唐帝国和元帝国之间,两宋帝国显得有点局促,因为它的疆域和版图确实有些狭小。两宋帝国军事上的弱小,更让它在其他帝国面前无法抬头。西北的西夏政权,北方的辽、金、蒙古等政权轮番攻击两宋帝国。终于,在金朝的攻击下,北宋王朝灭亡;在蒙古族的攻击下,南宋王朝消失。一个早已逝去的王朝背影,在积贫积弱中定格。后世的史家多以此诟病两宋。而在民间,更是流传着多种两宋帝国的齐东野语。杨家将血战金沙滩,让我们对北宋初期的历史定格在了悲壮上:狸猫换太子、包龙图陈州放粮、怒铡陈世美,一个清官的形象在百姓心中渐渐清晰;“少不读水浒”的说法,让很多人在少年时代偷偷领略了梁山好汉的风采;智截生辰纲,让我们看出了北宋王朝覆亡前的腐朽;而梁山英雄们被招安的结局,也多少能看出农民起义军的局限。这个时代的演义小说还不止于此。听惯了评书《说岳全传》,我们由衷地从心底涌出对岳飞直捣黄龙府的钦佩,对昏君赵构、奸臣秦桧苟延一隅的愤怒。同样,看过了电视剧《大宋提刑官》,我们领略了中国古代法医技术的高超绝伦,了解了一位“中国的福尔摩斯”的刚直不阿。熟识了文天祥后,我们感受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与凄凉。品读宋朝历史时,我们还不应该忘记金庸大侠。在他妙笔生花的描述下,民间的武侠人物成了王朝更替之际的主导力量。熟读文史的金庸先生,更是勾勒出了五龙共华夏的奇妙历史景观。在他的笔下,我们更加感性和直观地认识到西北和西南两个政权的特质。毕竟,无论是对西夏王朝,还是对西南的大理国,我们都缺少更多的知识。于是,大理段氏、西夏李姓成了两个政权的代名词。至于辽朝、金朝,更是宋朝北方的大患:西藏的吐蕃也不时来到中原,更多的是文化和经济上的交流。历史小说和演义故事不能代替历史的真实,但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认识产生影响。两宋帝国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面对少数民族政权的频频入侵,缺少必要的应对手段,即便一时取得胜利,也在奸臣误国的定义下,以悲剧告终。这一切早已成为人们头脑中固化的概念。今天我们回味历史,解读不同王朝崛起和衰落的历史意蕴时,却发现,演义小说和民间传说,让我们对两宋王朝有了太多的误解。且不说杨门女将的故事纯属虚构、陈世美冤枉地背负了数百年的骂名;也不必说水浒英雄的形象得到了粉饰、神话岳飞形象时妖化了钟相杨么农民起义,就连我们认为已成定论的很多问题都存在误差。今天,我们解读两宋王朝的崛起,就是要重新审读帝国的所有内涵,对赵宋王朝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公允的评价。此外,对于正史中以讹传讹的问题,更要重新诠释。在梳理两宋王朝发展脉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人们头脑中关于赵宋王朝固有的概念,与历史的真实相去甚远。这个看起来积贫积弱的宋王朝,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两宋帝国的版图虽然不大,却在文化、经济和科技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版图虽为有限,却赢得了一个无限的大世界。论及任何封建王朝的崛起,一般都会论及这个帝国的军事强盛、政治开明、文化鼎盛、经济繁荣和科技发达,而军事上的强盛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毕竟,拓土之功,不仅尽显帝国风范,而且后世多以此来作为帝国崛起的标志。而两宋帝国偏偏在军事方面甚是弱小,掩盖了她在科技、文化和经济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解读任何一个王朝的崛起,都要细述开国帝王的精彩亮相。与历史上其他封建王朝开国君主不同的是。赵宋王朝的开拓者,在一出“黄袍加身”的演出中闪亮登场。宣告着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封建王朝的诞生。此后的“杯酒释兵权”,让其多少解除了自唐朝中叶开始的武将干涉朝政甚至篡位的可能,因为赵匡胤不想让前朝的悲剧在自己后人身上再现。与许多封建王朝一样,赵宋王朝围绕皇位的宫廷斗争似乎没有减少。一个“斧声烛影”,给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死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赵光义轼兄篡位似乎已经无法翻案。更有学者勾勒种种宋代史料,也仅仅是为赵光义轼兄多做几个注脚。其实,细读两宋王朝的世系表,就能发现一个问题,赵家有家族病史,赵氏家族几乎是一个短命的家族,家族遗传基因使得赵匡胤暴病身亡。如今,人们评论王安石,多称其为北宋乃至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改革家之一。应该说,进入北宋中期的时候,冗兵、冗员已经成为政府运行的沉重负担,这个时候,需要对王朝的内部进行大的手术。于是,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开始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如果按照今天人们的看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举措,具有极强的现代经济学意蕴,称其为“经济沙皇”丝毫不过分。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情况和结果,人们都已经熟知。但是。王安石在当时和身后并没有得到今天的声誉,甚至还被指为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这一骂名一直背负了800多年。800年间,王安石除了在自己的老家得到了追捧外,在其他地区一直饱受指责。直到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为他翻案。才得以解脱。也许历史的趣味就在于此。说起来,王安石比雍正的境遇要差得多,起码背负骂名的时间更久。如果当时的赵宋王朝能够按照王安石的变法轨道运行,那么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华帝国将屹立于东方。但历史不能假设,毕竟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伴随着变法的夭折,王安石失去了政治上的权威。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失去了让后世儒生顶礼膜拜的机会。王安石的“王学”、理学和苏轼的“蜀学”曾并称儒家3大学说。随着变法的夭折,王学也一同殉葬了。北宋灭亡、南宋初立的时候,一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英雄出现了,他就是岳飞。“精忠报国”是岳母刺字传出的佳话,岳飞更把这种佳话变成了现实。虽然以身死的悲剧结束了一个抗金英雄的神话,然而,岳飞抗金却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一直以来,人们以为,岳飞的悲剧在于他直捣黄龙府的目的是迎接“徽钦二帝”回归,他忽视了赵构的感受。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回来后,赵构还哪能坐在皇帝宝座上?贪恋帝位的他,和奸臣秦桧一道,密谋杀害岳飞。于是,在十三道金牌令下后,岳飞被迫班师,遭遇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其实,历史的真实远不止于此。在赵构看来,岳飞之过还不在于他奋勇抗金,毕竟这是南宋王朝能够偏安一隅的保障。至于徽、钦二帝回来。能否如愿重登大宝,也还是个变数。岳飞之过,在于他是个武将,手握重兵。对于宋王朝而言,最忌讳的就是武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的就是不让武将干涉皇帝的家事,“兵不知将,将不带兵”已经是成例了,而岳飞竟然能够拥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岳家军”,实在是“皇恩浩荡”。对帝位敏感,不希望武将过问家事,更是赵宋王朝的惯例;但岳飞偏偏请赵构早日立太子,犯了忌讳,这才是赵构杀岳的真实原因。赵宋王朝不管是崛起还是衰落,总有一批文臣武将在为之赴汤蹈火。从北宋初年的杨业到北宋中期的王安石:从南宋初年的岳飞到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同样地,哪个时期都有奸佞当道,蔡京、秦桧、贾似道等权臣误国,让人唾弃。北宋亡国,输在了一场意外的失利上;南宋亡国,则是它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军事上的悬殊差异,导致赵宋王朝结束了300多年的统治。而赵宋王朝的灭亡,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强大帝国——元。这是赵宋王朝政治、军事方面的发展脉络。说起来,两宋帝国是中国封建王朝经济上非常辉煌的时期。有人曾做过统计,宋朝时,中国的GDP占到全球一半左右。而它的科技和文化方面的成就,更是令世人瞩目。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除了造纸是汉代蔡伦发明的之外,活字印刷术发明者为北宋的毕舁,这项发明让人类可以更加持久地传承文明;指南针的发明,让世界航海家实现环球航海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则让古人开山找矿成为可能。赵宋王朝在科技上的另一个贡献,是《梦溪笔谈》的问世。这部著作,凝结着北宋军事家、百科型学者沈括的毕生心血。这部书充分体现了沈括在科技领域的贡献,其中物理学方面集中在声学、磁学和光学方面,并解读了指南针、小孔成像和声音共振原理。当代人生活中离不开的石油,而这个词的发明者就是沈括,这也可以说是沈括在化学方面的贡献。而在地理学方面,他的成就集中在流水侵蚀学说和海陆变迁的科学解释上。总之,这部以笔记体裁写成的典籍,尽管书中只有三分之一与自然科学有关,但涉及了天文、历法、气象、数学、地质、地理、物理、化学、医药、生物、建筑、冶金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至今依然受到中外学者的推崇,堪称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两宋在经济上,中外经贸交流的频繁,纸币的出现、商业城镇的繁荣、江南地区的发展,农业上新品种的引进、农业用具的改良等,无一不说明两宋的繁华。市、坊分离是宋代商业城镇发展的特色。而宋代的首都开封,成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号称人口百万。街区两侧开设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以开封为背景,突出描绘了北宋都城水陆运输和市面繁荣的景象。从这幅精美的画卷上,我们可以看到东京汴梁城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一一重现。江南市镇也在这个时期逐渐繁荣。杭州成为南宋首都后,这里的商业繁华不亚于东京汴梁。而这还只是两宋经济繁荣的冰山一角。要说到文化上的繁荣,两宋王朝完全可以傲视整个古代中国。唐宋散文八大家,6位出自宋朝。宋代更是将词的艺术发扬到极致,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光辉夺目的一页,无数词人于此倾注深情。在宋词中,既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词人代表李清照、柳永,也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在思想领域,儒释道在长期论争后,于北宋年间逐渐融合,加之当时的争鸣探讨风气浓厚,最终形成程朱理学,对后世影响深远。品味赵宋王朝,一样地需要重新解读这个王朝所发生的许许多多故事,透过这一个个历史故事,能够演绎出一个王朝崛起和衰落的历史进程。两宋帝国正是在太祖爷黄袍加身的故事中开始,又在末代帝王投海的悲剧中结束。

内容概要

张博,1973年生于辽宁,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代表作有《天津老烧锅》(独著)、《奥运会与近代中国》(独著)、《名居天津》(合著)、《城市细节与言行——天津600年》(卷一至卷六)(合著)等,另外在报刊上发表了各类文体的文章百余万字。

章节摘录

郭威建后周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两个南北朝,一个是两晋帝国与隋唐帝国之间的南北朝时期,另一个则是隋唐帝国与两宋帝国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不过,这第二个南北朝时间非常短暂。虽然如此,它却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抹的一笔。公元907年,盛极一时的唐朝大帝国,在长期的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中,终于在历史的舞台上退场了。然而,历史这个大舞台从来就不乏演出,你方唱罢我登场。千古儿皇,权臣宿将,明哲保身长乐老,锐意进取改革家,忠的奸的美的丑的善的恶的,大家纷纷粉墨登场,演绎着战乱纷纭的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开始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至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短短50多年的时间,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5个朝代,此外还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和北汉10个割据政权。在这些政权的更替过程中,依旧可以看出唐代藩镇割据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武将们依旧扮演了朝代更替的主角。当后汉从后晋手中接过政权后,却并没有避开武将篡权的结果。郭威(公元904年~954年),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其父郭简曾任顺州刺史,后被刘仁恭所杀。3岁的郭威就成为孤儿,由其姨母抚养。少年的郭威虽然生于官宦之家,但特殊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刚毅、任侠,体恤下情的性格。18岁时郭威投军到李继韬军中,经常有犯禁的事情,受到李继韬庇护。有一次郭威醉酒后在街市上游逛,时有一屠向其叫板,敞胸露腹纹,问郭威是否敢杀他。郭威即取刀将其刺死,也是在得到李继韬的帮助下才得以逃脱。其后,李存勖杀李继韬,并将其部下编入自己亲军,21岁的郭威也在其中。这时的郭威,已经是一个较低级的军吏,而不再是那个只会好勇斗狠的莽撞少年了,他略知兵法,处事谨慎小心。刘知远在后晋任侍卫亲军都虞侯时,郭威主动归隶其下,很受器重,不久就成为刘知远心腹。契丹灭晋后,郭威、苏逢吉、杨王章、史弘肇等历劝刘知远建号,成为后汉开国元勋。后汉主刘知远在临终前托郭威等4位心腹为辅弼大臣,共辅18岁的刘承祜。刘承祐初即位,授以郭蔚为枢密使。不久后汉发生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馆、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的叛乱。刘承祐几次派兵征讨都无功而返,遂征求郭威意见,请求他出兵讨伐。皇帝亲询郭威以征伐事,可见他此时在后汉朝廷中的地位。郭威于是亲自领兵征讨,于军中迎见宾客时宽衣大裳,风度儒雅;打仗时却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关心士兵时躬身下问,接受意见时和颜悦色,不拒人言;论功行赏时又能匿己身之功,彰他人之优。因此,郭威深受部下爱戴,不久叛乱就被平息下去。此后郭威的声誉如日冲天。公元950年郭威被任命为邺都(今河北大名北)留守、天雄军节度使镇邺都,且以枢密使名义节制河北各州军事,可谓权倾一时。然而,此时的刘承祐已不再愿受辅弼大臣的控制,就与其舅父定计斩杀了史弘肇、杨王章等人,紧接着又把屠刀指向了郭威。郭威深知功高震主之理,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奋戈一击,于是与其亲信魏仁辅商议对策。后者劝郭威举反,用留守印制诏书,号召军士。众军士平日里就素善郭威,听此消息,群情激奋,骤聚旗下。于是郭威就以“清君侧”为名,举起了反抗大旗。几天后,郭威的兵锋直抵开封城下,刘承祐被乱兵杀死。郭威兵入京师纵兵大掠。为稳定局面,郭威并没有立即登上皇帝宝座,而是迫太后下诏,立刘知远的侄子以继大统,派大臣到徐州去迎请,却阴使人将其杀害。而他自己则以北伐契丹为名,带兵北上至澶州(今河北濮阳)。郭威的将士群情激昂,直冲他住所,有甚者门不得入就翻墙而过,请郭威即天子位。郭威闭门以拒。然乱军山积,争先恐后,部下裂黄旗披郭威身以代赭袍。就这样,呼山震地地拥着郭威返回了开封,迫使太后下诏由他监国。看似一场闹剧,其中却隐藏着多少人的功名利禄。也可见黄袍加身并不是宋太祖一人之专利。有人会说郭威是乱臣贼子,然而五代事,拥兵自重权军者篡位登基比比皆是,又非郭威一人,时势造也。郭威就任监国不到几个月,就于次年(公元951年)登基称帝,庙号太祖。他认为自己是周朝虢叔的后代,所以定国号为周,即五代后周;又改当年为广顺元年,都城仍旧是开封。郭威虽家世显赫,但幼年时孤贫,长期的下层生活,使他深知民间的疾苦,因而刚即位不久就着手废除前朝弊政。即位当日,他下诏掌管仓库的官吏不得收斗、称耗、羡余等额外税收,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该诏又说,对盗窃及奸者废除连坐的惩罚。这比后汉时窃盗一钱即死,且连其族的刑罚,有了明显的减轻。公元952年,又下诏对贩私盐、私牛者的刑罚也给予减轻。在处理营田出卖的问题上,郭威更显出一个明主的典范。他说:“利在于民,犹在国也,朕用钱何为?”郭威在整顿朝廷、加强皇权方面也颇有些作为,对于震主之人坚决予以打击,一改五代权臣飞扬跋扈的风气。他的这些改革与整顿,为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奠定了基础。郭威还是历史上较为节俭的皇帝。他即位之初就对近臣说:吾起于寒微之间,备尝人生苦难。于是悉罢四方所供珍美食物。在其临终前更是下诏薄葬,厉行节俭。公元954年郭威病死,事业未竟,留给了历史上又一个较英明的皇帝。

图书封面


 盛世中国:两宋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对两宋了解比较少,正好可以看一下
  •     我读了<盛世中国>全套,该套书对了解中国历史很有帮助,该套书每册都是以时间为序,讲述该朝代起始至结束,并对该朝代的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加以总结,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都写得很客观,不夹杂个人观点及感情,可以当作正史,值得一读.
  •     好书哦 纸张也很好 内容也不错
  •     很好!值得買!更值得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