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不忍成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 往事不忍成历史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9月
ISBN:9787503946578
作者:阎明
页数:293页页

作者简介

张正隆:这是一本对得起先人、同辈、后人的书!
还原战争细节,澄清历史真相,揭开复杂人性
革命不是简单脸谱,回忆并非过眼云烟
林彪的“一号政变”,是不是确有其事?
毛泽东明知“一号号令”,为何却讲从没听说过?
珍宝岛冲突背后中苏交恶,一触即发的核大战为何没打起来?
平型关大捷,中央军、晋绥军功不可没,是不是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这不是小说,而是亲身见闻经历,从朝鲜战争、林彪坠机、珍宝岛作战,到真实的红军、真实的四野,再到“一号政变”、中印自卫反击战,原副总参谋长阎仲川之子阎明,根据自身亲历,并采访了多位亲历者和当事人,对历史真相层层盘剥,对复杂人性深刻逼问,对战争细节精心梳理。
革命不是简单脸谱,回忆并非过眼云烟,阎明带你见证真实的历史血肉。

书籍目录

代序  二月河
自序
我的父亲阎仲川
——从作战参谋到副总参谋长
黄永胜开门见山地说:“林副主席有几点指示,你记一记,给部队传达一下!”
我父亲走进作战室,对记录稿稍做整理,说:“加个在编号吧!”“按什么顺序编?”值班参谋问。父亲考虑是“前指”开设后的第一个指示,就从一号编起,叫‘一号号令’吧!
就这样,被说成林彪“反革命政变预演”的“一号号令”,经我父亲和一位值班参谋之手产生了!时间是1969年10月18日21时30分。
亲临林彪坠机现场
——原驻蒙大使许文益眼中的“九•一三”
5号尸体是林彪,瘦削秃顶,头皮绽裂,头骨外露,眉毛烧光,眼睛成黑洞……
2号尸体是林立果,个子较高,面部烧成焦麻状,遗物中有空军大院0002号出入证……
中国的民航256号飞机,突然坠毁蒙古境内,艰难的外交斡旋开始了。我的岳父、驻蒙大使许文益,冒着巨大风险,启动停用多年的中苏热线,把林彪坠机的消息报告北京。
作战珍宝岛:曹建华的1969
孙玉国带领一个班引诱苏军,进入了曹建华的伏击地域。
曹建华在身边准备了三名冲锋枪手,在敌人将要开火的那一瞬间,他果断下令“开火”!
曹建华的一声命令,打响了世界闻名的珍宝岛战斗的第一枪。
珍宝岛冲突背后中苏交恶,中美苏三国角力,一触即发的核大战为何没能打起来?
我的外公孙辛
世事惊人地巧合,20年的一件事,20年后可能还在起重大作用。
20年前,我的外公孙辛担任中苏“热线”工程总队长,亲手架设了北京至莫斯科的中苏热线电话,全长12000多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陆上有线电线路。
20年后的1971年,林彪出逃,坠机蒙古温都尔汗。我的岳父、时任驻蒙大使许文益,为急于向国内报告情况,断然启用已封闭多年的中苏热线电话,及时报告了飞机坠毁情况。
京西喋血
——吴瑞林与四野五纵
那天晚上,傅作义并没走远,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当时天气很冷,他蜷缩在战车里,虽裹着一件棉大衣,还是忍不住浑身筛糠,冷汗浸透衣衫。是为侥幸逃脱而庆幸?还是被解放军的勇武所震慑?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如果活捉了傅作义,平津战役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形。
四野是怎么炼成的
——刘亚楼在四野
刘亚楼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现代化战争理念带入了四野,致四野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一路无往不胜,所向披靡。
天津战役是刘亚楼最经典的战事之一,炮兵、坦克兵之多,工兵首次大批直接参加攻坚突破,堪称解放战争之最,34万大军熟练的节拍、默契的协同一气呵成……
毛泽东点将刘亚楼当第一任空军司令,也是极为看重他的现代化军事素养。
柯柏年百年
——共产党的翻译家
他从没留过学,却自学成才,成为共产党第一代翻译家。
他翻译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些读物成为我党早期党员的马列主义启蒙。
毛泽东说:“翻译工作,要多请教柯柏年。”
延安时期,他是第一代外交人员,与美军观察组共事,与后来的美国政要成为好友。
大跃进时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痛批浮夸风,“文革”后首先提出“借贷光荣”,建议大规模缩减外援。
虽九死,犹未悔
——一个真实的红军欧阳启旭
左权后脑被炸开一个大窟窿,在他怀里停止了呼吸。
受张国焘造谣,康克清被红四方面军战士围着骂,他上前去去解围。
奇袭阳明堡机场,他曾烧了日本鬼子一架飞机。
作为白求恩的助手,他曾与之共事多年,说白求恩工作精益求精,但却脾气暴躁,常摔手术刀骂人。
他没上过学,三过雪山草地,却从一个红小鬼成长为知名野战外科专家,协和医院院长。
平型关往事:70年前的血与火
在115师痛击日寇时,崞县、代县扑来援敌1000余人,此时林彪已无兵可派。
万分危急之际,从半路杀出一彪人马,他们却是八路军总部的特务团(中央警卫团)!
平型关大捷,国民党中央军、阎锡山晋绥军功不可没,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沧桑平型关,“九﹒一三”之后,林彪从神变成鬼,平型关也经历了人间的世态炎凉。
鲁挺与乒乓外交内幕
坐在鲁挺身后的庄则栋小声问,我可不可以送他一件小礼物?
鲁挺认为这是运动员之间友谊的表现,便应允了。庄则栋把一件织锦送给科恩,科恩下车时,不失时机地将织锦高高举起。第二天,各大报刊都登出了中美友好的标题和大幅照片。
第三天,美国代表团团长找到鲁挺,提出赛后访问中国,鲁挺立刻请示国内。
毛泽东原不准备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接到鲁挺报告之后,毛泽东在思想上发生重大转变,同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就揭开了中美外交的序幕……
是战士,才能演好战士
——我所知道的李长华
他是新中国第一部电影《人民战士》的男一号。
他第一场演出,因观众里有中央领导,吓得他立刻筛糠,脑子里一片空白,整个人懵了。
毛主席在台下,用浓重的湘潭话说:“这个陕西娃娃忘台词了!”
坊间历有传闻,是林彪不让冼星海上他乘坐的飞机,致使其客死他乡。
真实的冼星海之死如何,且听文章一叙原委……

内容概要

阎明(阎铭),原副总参谋长阎仲川之子,现为出版工作者。

图书封面


 往事不忍成历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最近正红的一本书,是《往事不忍成历史》。原副总参谋长阎仲川之子阎明,削笔细写乃父与林彪、与四野的种种旧事,述及“一号号令”内幕,毛泽东对林彪的恩恩怨怨,以及亲历林彪坠机、珍宝岛背后的中苏冲突。有人说,《往事不忍成历史》是红色《往事并不如烟》,阎明是红色章诒和。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说,这是一本对得起先人、同辈、后代的书。而阎明则说,我只是想交代真实的历史,我不想让自己亲历的往事被变成历史,被冰封,被曲解,被一笔带过,被意识形态。阎明的父亲阎仲川,是林彪嫡系旧部,曾任副总参谋长,全程参与了“一号号令”,林彪事件之后,被打倒,被审查,被关押,一家人也因此星散天涯,各自零落。林彪,又是林彪,沧海神州,因林彪而牵连者何止千万?“九一三”之前,林彪由人变成神;“九一三”之后,林彪由神变成鬼。究竟到什么时候,他才能重新变成人?在军事上,林彪是天才,在性格上,林彪内向,倔强,好胜,孤僻,不善与人交往。是不是因为这样,林彪才是一把所向披靡的宝剑,而握剑的手,始终都是毛泽东?能打江山,是天纵英才;不能伴君,是天弃英才。而我们盖棺论定“一号号令”和林彪“反革命政变”,是不是确有其事?什么事都不能瞒得过的毛泽东,明明知道“一号号令”,为什么却从不高兴,一下子变成不知道?革命的细节和往事,到底经得起多少推敲?历史难道都是千疮百孔?
  •     核心提示:阎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在史料的采证上主要是根据当事人口述,也有些资料,还有林彪的秘书写的东西。关于“一号号令”,他一开始很含糊地把过程写出来,后来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央党史办的人给他提了两点意见:第一是提到作伪证的人,可以点事儿,但是不要点人名;第二要引用一些书证,作为旁证。于是,阎明找了很多资料,“把该书丰满起来。感谢新闻出版总署和党史办对历史采取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他介绍,《往事不忍成历史》一书自己前后写了十年,出版过程中一共审了一年。文章摘自《时代周报》2010年10月21日第101期 作者:李怀宇 原题为《“四野”后代书写特殊历史:我岳父亲临林彪坠机现场》阎明的《往事不忍成历史》一书在2010年9月出版后,引起颇多反响。阎明的父亲阎仲川曾任军委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1971年“九一三”林彪出逃后随即被关押审查。林彪坠机蒙古温都尔汗,亲临坠机现场的是阎明的岳父许文益。在处理坠机事件中由于蒙方通讯不畅,许文益冒着受处分的风险断然决定启用停用多年的“中苏热线”,这条“热线”又是阎明的姥爷孙继述在20年前任东北邮电总局副局长时亲率工人架设的。这些历史巧合集中在阎明身上,使他的叙述更具历史细节。2007年8月30日,两名画家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扩建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半景画馆中描绘《平型关大捷图》对林彪只描述不评价阎明1952年出生后一直在部队里生活。由于父亲的特殊经历,1975年阎明被部队处理在广州当工人,境遇非常差。1980年调回北京,后来到一家出版社当副社长12年。他自称这两年比较清闲,因此才有时间写这本书。书中《我的父亲阎仲川—从作战参谋到副总参谋长》、《亲临林彪坠机现场—原驻蒙大使许文益眼中的“九一三”》、《我的姥爷孙继述》三篇,从一个后代的眼光,讲述和反思历史。他对林彪描述,只记录从父辈口述中所知的事实,不作任何评价。阎仲川长期在林彪领导的“四野”工作,1969年5月调军委总参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1970年4月作战部长由王夫之接任)。阎明写道:“父亲深知京官难当,采取了一种自我封闭的方式对待工作以外的事物。对总参内部‘文革’中发生的一切事情概不介入、不表态,而且不串门、不走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连林彪、黄永胜家放电影时诚邀老部下参加,他不仅自己从来不去,也不让母亲和妹妹参加。为此,一些父亲过去的老上级很有意见,认为父亲不近人情,人都到了北京,也不去看看老领导。”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阎仲川开始了漫长的隔离审查生活。他在总参工作了2年零4个月,隔离审查时间是7年零6个月。阎仲川认为自己和林彪、黄永胜等完全是正常的工作关系,执行公务均有据可查。而他被审查的重点就是关于“一号号令”的问题。阎明运用各种史料来证明此事,其中重要的旁证是汪东兴的回忆著作。阎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在史料的采证上主要是根据当事人口述,也有些资料,还有林彪的秘书写的东西。关于“一号号令”,他一开始很含糊地把过程写出来,后来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央党史办的人给他提了两点意见:第一是提到作伪证的人,可以点事儿,但是不要点人名;第二要引用一些书证,作为旁证。于是,阎明找了很多资料,“把该书丰满起来。感谢新闻出版总署和党史办对历史采取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他介绍,《往事不忍成历史》一书自己前后写了十年,出版过程中一共审了一年。白求恩骂得他狗血喷头除了写自己的父亲、岳父、姥爷之外,阎明的《虽九死,犹未悔—记红军战士欧阳启旭》一文是应欧阳启旭的子女要求而写的。“白求恩刚到八路军晋察冀总部的时候,第一次巡诊就是欧阳启旭陪着去的。聂荣臻老婆生孩子难产,他跟白求恩一块儿走了一夜,去搞接生。平常白求恩做手术,他打下手。”阎明介绍,“有一次,欧阳启旭消毒的时候不小心把一个注射器的针管打碎了。白求恩差点揍他,骂得他狗血淋头。那时候八路军很困难,这些东西很少,他跟我讲那时候制式手术器械简直是宝贝一样。所以白求恩有时候发脾气也是对的,他对技术还是精益求精的,但是脾气不是太好。”阎明也写一些跟自己有相当交往的前辈。在《柯柏年百年》中,他描绘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前辈。阎明说:“柯柏年没有留过洋,但是英语非常好。毛泽东都很信任他了。老头生活上很低调。他虽然是跟革命部队工作,毕竟还是个文人。我跟他接触很多,我对这个老头非常喜欢。他也很喜欢我们这些孩子,没大没小。嘻嘻哈哈开开玩笑,像个大孩子。老头身体非常不好,但是活到84岁。他的子女,也就是我的亲戚说了:关键是老头心态好。他要是心态不好,天天怨气满天,早都不在了。”阎明自认有“四野情结”,关于“四野”的资料,很多都是他父亲提供的,“因为他亲历了‘四野’史,包括机关的一些经历,我会看,去挖掘。”而在写《平型关往事—70年前的血与火》时,阎明专程去了一次平型关,没有找任何人接待,坐了慢车,到平型关站下车,从庄稼地走到老乡家里,在那里待了两三天,每天花一百块钱请向导带他到平型关四处走,分别体会八路军和日本鬼子当时的感觉。回来后,阎明把当时参加平型关战役的主要领导人的子女都采访了,在一手资料上下了大功夫。阎明说:“我父亲是没有参加平型关战役的。还是我的军人情结吧,觉得经过70年了,后人还是要写一点东西的。70年前的平型关首战,打出了八路军的威信。刚开始我说不一定要写,是根据采访的资料掌握情况,有一种厚重感了,我才能写。”“林彪会打仗,老打胜仗”时代周报:你父亲阎仲川生前,如何跟你谈起他在“四野”的往事?阎明:我们家兄弟四人,在父亲身边,就是我一个。所以,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机会吧,我就和我父亲接触得比较多。但是我父亲有一个特点,因为他长期搞作战,他的嘴是比较严的。父亲在作战部门,涉及很多机密的东西,许多事不愿意说,他可能怕泄密。但是晚年有一些“一号号令”、“四野”的一些领导的情况,偶尔跟我们说说。父亲过去很少跟我们讲他的经历,所以他南下到广州以后,我们家里孩子就很自觉地形成一种习惯,不随便去问,因为我们知道他工作在身,很多东西不便。我们就觉得他是一个比较严厉的父亲,平常话很少。以前在广州,他真的非常忙,很少有什么交流。时代周报:你父亲有没有专门谈过林彪呢?阎明:林彪作为“四野”的主要领导,对他的指挥能力,我父亲是非常敬佩的。因为从辽沈战役开始,我父亲已经是作战科的副科长,张正隆写了这么一段,是说当时“四野”刚到东北,那时候叫东北民主联军,当时情况是非常糟糕的,兵不多,枪不多,而且很散,被国民党追得到处跑,非常困难。林彪的作战科长也叛变了。我父亲外出没及时归队还受了审查。当时我父亲就在作战科,他是属于林彪核心指挥机构里的成员。他经常被刘亚楼派到林彪秘书那里值班。我父亲对林彪的指挥艺术,那是非常佩服的。不仅我父亲,凡是在“四野”的老一辈都非常佩服,林彪会打仗,老打胜仗。给林彪三鞠躬的人时代周报:有时候人的命运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你父亲跟林彪是在工作上的关系,后来因为“九一三”林彪事件,被隔离审查。他在离休之后有没有对自己的历史作申诉,或者要求进一步平反?阎明:中国的政治太复杂而且太害人了。我父亲当初绝对没有想到,因为调到北京工作,而且是在听命于上级交给的工作的情况下,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当时作为部属,作为子女一点不受牵连是不可能的。咱们经历了好多次所谓“路线斗争”,大部分属于党内不同意见。赶上这么一个大的“路线斗争”,任何辩解都是很脆弱的,没有办法的。就像彭德怀,包括在“文化大革命”中,广州军区很多老同志,这些年一直在申诉,因为工作关系,跟林彪有关系,但是最后这个结论都是搞得不清不楚的。因为他跟大的政治事件联系,任何申诉都显得苍白无力。他们一直到死都在申诉,但是没有用。所以,我父亲就采取一种很淡然的态度,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我父亲在后面的结局比他们稍微好一点,就没有开除党籍,离休,还降职了。时代周报:你岳父许文益在当驻蒙大使时去处理林彪的坠机事件。他在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完全不知情?阎明:对,不知情。我岳父去了蒙古20天,就碰到了林彪撞机事件。我在跟我岳父接触过程中了解到,他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是不知情的,他不知道是林彪,他们把林彪埋了以后,还怀着悲痛的心情给他们三鞠躬。我们还开玩笑地说:你是唯一在林彪死了以后给林彪三鞠躬的人。他自己也笑,说:我不知情嘛!他们就觉得蹊跷,原来以为一个民航飞机出事,处理处理就完了。可是国内催得很紧,他们感觉蹊跷,但是他们不知情。时代周报: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你有很深的“军人情结”,或者说“四野情结”。你自己有没有这种感觉?阎明:你说对了。尽管我现在是老百姓,我当兵时间也不长,可是我血液里面有这种元素,所以对部队很有感情。比如说,我们现在一般老百姓以为,北京是和平解放的,其实北京打仗也打得很厉害,就是天安门没挨炮,连东单体育场都挨了炮,我的那个部队在丰台打得很惨烈,牺牲了不少同志。这个部队曾经处理了我,但我并不因为这个就记恨,因为这个部队还是有传统的。而且我的血液里还是流动的一些军人的血液,从小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下熏陶出来的,所以一旦觉得这些东西有价值,我还是要写的。因为我尊重的不是部队对我的影响,而是尊重一个军人的立场,一个部队的立场。
  •     一 《往事不忍成历史》,为什么是“不忍”?二 历史中到底有多少细枝末节不为我们所知?三 经过时间沉淀后的真相又有多少能够浮现在现世人的眼前?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本书的阅读。随笔而写,不算书评,且说个人感受而已。首先要说我是女性,因为性别的关系,对于战争、政治类的书籍、电影、话题都少有关注。更甚至是有意回避。其一,觉得那是男人们的事情,其二,觉得厌恶,对任何原因、任何形式的战争都很厌恶。满心都是对和平安宁的热爱……近两日听友人说起这本书,便读起来。心想,若是能让我这个极少看这类题材书籍的女生感兴趣的话,那倒是本好书。该怎么说呢,从阅读的开始我的脑子里就是带着问题的。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在多年之后有多少能够还原在世人面前?作者从自己的视角讲述了父亲当年经历过的历史事件,语言质朴平和,文字并没有写惯文章的那些作家的卖弄辞藻的习气。能感到笔者生长在军人家庭所受侵染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和踏实做人道出实情的心思。在他娓娓道来之下,让我常常忆起年少时家中老人讲述的那些战火纷飞年代的事情。那个时候姥爷也在带兵打仗,是搞侦查,和日本人打游击,危险常常有,生命频频在一吸之间。以至在几十年后的和平的年代,讲给晚辈们听时绘声绘色,显然当年的情景是惊心动魄的……爷爷呢,那时的爷爷在做医生,外科,动刀子,从延安到后方,从战场到医院,一路下来都在救死扶伤,多年间见得都是些生生死死的人。以至于后来家中的子孙、晚辈没有一人学医,因为爷爷不允许。原因只有一个,他说“战争年代医生动刀子是救命,死马当活马医。而和平年代不同,动刀子责任重大。”爷爷这话和想法貌似是过于小心了,可其实道理是没错的。说到底,其实还是对经历过的战争的残酷情景心有余悸……作者的父亲所经过的那段历史,那些其中不为人知的点滴被作者平缓的讲述,逐一的还原。在战争和政治局面紧张的情况下,有多少原本不经意的小事却引发了大事,生出不堪想象的后果,又落下复杂而沉痛的结果。个中真相实情或许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明白而已,一旦诉说便有被旁人曲解的可能。所幸历史是有据可查的,至少那些鲜为人知的史料是存在的,至少愿意说实话、敢于讲实情的人还是存在的。言即到此,书尚未读完,续读之……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隔这么久才来回复,但却想不起它的内容了,这是否说明此书不怎么样?
  •     比较客观。
  •     历史是人民写的
  •     往事不忍成历史
  •     很好的书,值得一看,学习了。
  •     珍宝岛战事是中方主动发起的报复行动,为此差点打核战争,美国不允许还把消息泄密了,没打起来。但中方备战意识很高的,国庆苏联代表团来访等有备战方案。一号指示是敏感的。。。
  •     这书确实一般,内容应该是可以更深刻的,但是作者没有那种深度
  •     历史背后的故事
  •     追忆历史,了解那一些不为人所熟知的历史点滴,回首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     装13的炒作,不推荐
  •     购买的是签名版, 收到却没有, 不过没时间换.
  •     仅仅是作者的叙述,配几张人物照片而已,自己的父亲被周恩来整,还说是受到周的关怀,不知道是真傻还是想装太子党圈子人物的逼?
  •     P140,提到的五纵39团1营1连马连喜就是《建国伟业》中那个那个叫谁的那个把北京城当成地主庄子……另某页提到日本在长春电话局的装机量1980年才满荷……勘误:P48,巳——已;P99,元师——元帅;P277,“未名湖”——未名湖;P269,荐——茬;P280,什么样的傻X是对党中央、毛主席绝对拥护,却不知道各种运动的始作俑者是谁……
  •     所看的即是呢知的,无新内容示人。 或许更多的在字面以外。
  •     不知道内容怎样
  •     2011.9.16想读,10.3购于京东。十一长假读完。
  •     高级将领后代汇编的几个小故事,随便看看,还行吧
  •     也是一本别人推荐的书。现在历史人物的后代出书越来越多了,增加了一些历史细节的描述,也提供了看待历史的另一个角度。本书是作者若干历史回忆文章的汇编,前几篇尚可,后几篇不太感兴趣!
  •     多个小故事组成,回忆录的性质,不过内容没有宣传的那么好
  •     欲言又止
  •     作者是阎仲川的儿子,和文中提到的一些人物都颇有些渊源,但这本书仍然很平淡,读过就算了……
  •     对于个人的,社会的悲剧一点像样的有深度的反思也看不到。看到的只是无聊的辩解和不甘心。
  •     立场问题
  •     此书是看到推荐而购买的,还没看细看,不好评论哈。。。
  •     曾经的“红小鬼们”,仍健在的也都已是耄耋老人,书中记录了他们经历过的历史细节。
  •     写得很不错,很真实!!
  •     官方的读物
  •     一股子御用文人八股的味道, 莫名的自豪感, 从头到尾都能感觉出作者出生于大院的自命不凡和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溢于言表. 只想说, 傻逼, 换个写作方式再来吧.
  •     印象最深的还是珍宝岛战役。
  •     内容详实,是一本好书,我很喜欢
  •     以回忆录合集的形式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补充,可以翻翻。最好奇是对9.13坠机的成因分析,文中并未涉及,反而用大量篇幅记录了中蒙谈判过程,深度不够,但也可以理解。
  •     书写的不错 但是很不喜欢如此花哨的封面 没品位
  •     也许是对那段历史没什么经历所以对他写的流水帐真的不感兴趣 不知道作者想写什么 只是看的所有和他家认识人的流水帐
  •     听书。当事者的访谈录,可以一听。
  •     3.75星。因为不懂毛主席的好恶,作者的父亲从副总长变成阶下囚,作者也从高干子弟的圈子中被清除了出来,成为了庶民。有时候觉得,上位了,风险也跟着加大了,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
  •     一家之言,姑且看之~
  •     马马虎虎地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