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细节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 抗日战争的细节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39954547
作者:魏风华
页数:304页

作者简介

《抗日战争的细节》内容简介:东京,靖国神社,密密麻麻的灵牌中,供奉着一个叫东宫铁男的关东军大佐;虽然只是一个中下级军官,但头号战犯东条英机、日本前首相岸信介都专程给他献过花圈。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23分,东北军大元帅张作霖的专列从北京行至皇姑屯路段,一声巨响,列车被炸上了天。
200米开外按下起爆钮的那个日本兵,就是时任关东军沈阳守备队第四中队长的东宫铁男。他身边的神田泰之助,也在爆炸的瞬间按下了快门,因紧张而表情扭曲的东宫被历史定格。
张作霖浑身鲜血地倒在铁路边,咽喉被撕开一个口子,被手忙脚乱地塞进了汽车。
大元帅虽然身负重伤,但神志很清醒,问谁干的。部下回答:是日本人!
张作霖只说了一个“打”字,就昏死过去,再也没有醒来……。这就是决定历史走向的皇姑屯事件,全过程只有几分钟。
1937年11月14日晚9时许,入侵杭州湾的东宫铁男被陈安宝将军率领的国军79师击毙于浙江平湖长泖河,左胸中弹,当场毙命。
50多年后,神田泰之助拍摄的相片被曝光,人们才看到列车腾飞在半空中的画面,前景是东宫铁男那张龇牙咧嘴的脸。得益于在东北的恶行,东宫铁男被日本人称为“满洲移民之父”。
作者以细腻的笔法,通过战场上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行为,向您讲述一场真实的抗日战争;翻开《抗日战争的细节》,查看细节,直抵真相。

海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日本人的满洲梦 (1926年12月~1936年12月) 1
第二章 烽火连三月 (1937年7月~10月) 61
第三章 沪上的秋天 (1937年8月~11月) 123
第四章 南京!南京!(1937年11月~12月) 189
第五章 南京梦魇 (1937年12月) 244

编辑推荐

《抗日战争的细节》编辑推荐:历史一旦被总结,就会被扭曲;只有翻开历史的细节,才能看到真相!《抗日战争的细节》犹如历史侦探,为您一一还原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决定性细节,将历史的真相,交还给您。作者以细腻的笔法,通过战场上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行为,向您讲述一场真实的抗日战争;翻开《抗日战争的细节》,查看细节,直抵真相。

前言

这是一部写国民政府指挥下的正面抗日战场的书。    先看一个细节:1937年12月13日凌晨,天还黑黑的,在南京城下,日军京都第16师团第20联队的中队长四方藤造,用白漆在中山门城门上写下这样的字:“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午前三时十分大野部队占领”。日本人用4天时间攻占南京,但通往南京之路,他们走了400年。    可这不是最后的历史。    当那名疯狂兴奋的少尉手舞足蹈地从废墟上下来时,踩响了中国士兵埋的地雷。    南京陷落了,但中国没有屈服,而是迁都再战。这时候中国实际上已经赢得了战争。    但也有人说:如果不是美国和苏联后来参战,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法战胜日本。即使最后胜了,也是“惨胜”,因为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我想说另外一件事:    战争结束的1945年,在这年春天,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制订着进攻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的计划,中日正面战场最后一役湖南雪峰山之战实际上就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而重庆的国民政府,做出再次迁都的预案:一旦战事不利,就把首都迁到西南边境上的西康省(今四川和西藏的一部分),在那里继续战斗。    西康省现在已经没有了,但省会的名字,很多中国人都知道:康定。好了,即使你五音不全,也一定会哼哼两句:“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就是这样一个浪漫的小城,在那个血战的年代,差点成为中国的首都。    这样一个中国,日本是打不败的。    在那个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停止了抵抗,但重庆和延安仍在战斗。至于“惨胜”的说法,只能令人苦笑:不“惨胜”,难道还能易如反掌地胜利么?如果当年中国具有顺顺当当地战胜日本的实力,日本它还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起战争么?    不是那么回事儿。    回到我居住的地方:天津,一座北方沿海城市。在当年,侵入中国的日军师团,大多是在这座城市的大沽口登陆的。1937年7月30日天津陷落。前一天,北平失守。往前推三周零一天,1937年7月7日夜,引爆中日全面战争的导火索在北平旁的宛平城外被点燃。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到1937年,已经6年了。如果从1928年日本关东军刺杀张作霖、谋取中国东北算起,则已整整9年!    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下,到1937年夏天,中国的局势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    那时候,在国际上,美英玩的是“孤立主义”和“绥靖主义”,只要自己的直接利益不受损,邪恶的就让它邪恶去吧。但赢弱的中国,在没有一个真正盟国的条件下,仍决心与日本一战。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顾问蒋百里写成《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结尾处,他这样说:“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它讲和!”    在那山河激荡的8年里,在无限艰苦而又充满无限希望的岁月里,中共领导了敌后战场,国民政府指挥了正面战场,在上海,在南京,在南口,在忻口,在太原,在台儿庄,在徐州,在武汉,在枣阳,在宜昌,在长沙,在南昌,在昆仑关,在石牌,在上高,在常德,在衡阳,在桂林,在龙陵、在松山,在腾冲,在雪峰山……    一寸洞山一寸血。    这确实是长期的战斗,而非一次慷慨的赴难。    我们所没经历的那个时代,决然是个伟大的时代。而且你会发现,那段历史离现在其实并不遥远。    关于正面战场,很多人都写过了。但因所涉及的是中日间的大会战,所以一些帷幄中和战场上决定烽烟走向的东西,或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或因不好捕捉而流失了。再经过岁月的风化,于是最后我们看到的,也就成了一份阵中简报。我知道这不是那场战争的全部所在。其实,历史和战争从来就没有枯燥过,它甚至比眼前的一切都更鲜活。而这种鲜活,不是来自于大树的主干,而是表现在细枝和末叶上。    只有细节,才是最生动的。    于是,我想到两个不太常见的成语:“雪泥鸿爪”和“吉光片羽”。雪泥鸿爪,指大雁在雪泥上踏过时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留下痕迹。吉光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片羽则是一片毛,吉光片羽借指残存的珍贵之物。    所以,我想用微观的视角,扒开时光的树叶,去探究那个战场前前后后的细节,寻找遗留在那里的雪泥鸿爪,发现它的吉光片羽。同时,我也确信,必能挖出一条绵延的钢铁筋骨。这就是本书的使命所在。    最后,我想用战争爆发前一年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代表该校师生前往绥远①前线看望抗日将士时发表的《告绥远将士书》作为结束:    经我们血染的山河,一定永久为我们所有。民族的生存和荣誉,只有靠自己民族的头颅和鲜血才可保持。这次我看见各位将士塞上的生活,已认识了我们民族复兴的奇葩,正孕育在枯草黄沙的堡垒中等候怒放。我深信各位不久更可以使世界认识我们中华男儿还是狮子,并非绵羊。我们全国同胞的热血,都愿意奔放到塞外的战壕里,助各位消灭寒威,激荡忠愤。我现在筹俸国币一千元,本欲供各位杀敌前一醉,但是想起这是长期斗争,并非一次的慷慨赴难,所以愿将这些小的款项,改为医药卫生设备之用,备各位壮士裹伤再战。现在整个民族的命运,抓在我们手里,我们大家都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只有我们血染过的山河,更值得我们和后世讴歌和爱护……    20l1年秋于天津

内容概要

魏风华,历史作家,居天津,2008年开始历史写作,出版有《绝版魏晋》、《唐朝的黑夜》三部曲等历史畅销书。近年专攻中日战争史,从个人视角窥视民国正面抗日战场令人惊谲的激荡史。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张作霖之死 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也是日本帝国大正十五年。 这一年圣诞之夜冷得出奇,东京的一些酒吧里,时髦青年过着西洋人的节日,但更多的市民躲在家里,茶余饭后,谈论着他们关心的事儿,比如满洲问题。 感觉有点怪,但日本人觉得一点也不怪。 满洲是中国的东北,跟日本有什么关系?他们认为有,而且关系大了。走在东京街头,你问一个小学生:知道满洲吗?他会告诉你:那是日本的生命线! 日本人的这种想法不是凭空吹来的。 1868年的明治维新让日本获得了一个连自己也没想到的机会。有时候,国运如人运,充满偶然性,一步走错,想追上来,不那么容易;反过来,就会跟变形金刚一样,身子一晃悠,就起来了。那个年代的日本,像个传说中的暴发户,一下子就成了。 与此同时,大海对面,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却像接恋人雪片般的情书一样,被列强们的一个个不平等的单子包围着,每签下一个,身子就虚弱一次;又像落水的流浪汉,虽然拖了一根辫子,但不是救命的稻草!所以,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井上馨在谈到中国时,已经是这种腔调:中国不足惧,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啦! 井上馨的师父是明治维新的“老前辈”“忧国志士”,“愤青”吉田松阴,所谓“日本放眼西方第一人”。当年,美国人佩里准将带着六七条军舰敲开日本的大门后,送给日本人一些“玩具”,除了一个超级火车模型外,还有电报机、望远镜什么的。一下子就把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人给震了。他们抱着“玩具”,也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结果发现:只能送点优质大米给美国人。 那一代日本人,但凡有点脑子的,都受了刺激,所以后来开始嚷嚷“尊王攘夷”“富国强兵”,要向欧美看齐。吉田松阴昵,这哥们儿当时一度想偷渡到美国,想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但没跑成,只好在乡下非法办班——松下村塾,在那儿议论时政,并一度计划刺杀幕府高官,搞到最后被人打死,不到30岁。 吉田这小子虽然年轻,想法却非常强大。他特别焦虑日本的命运,在欧美的舰炮下,一不留神就得跟中国一样了。但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他还不忘打别人的主意,盘算着怎么对外侵略。他认为:一旦日本国力充实了,就该向海对面的大陆“发展”,让朝鲜进贡,进取满洲,占领台湾,征服整个中国,以至兵临印度! 吉田一定觉得命运不济,要不然,明治维新成功后,自己肯定会混个首相当当。因为他死后没多久,他的几个高徒就联合一些人搞掉了闭关锁国的幕府,拥着明治天皇搞起了维新。这些高徒,除井上馨外,还有“明治维新第一人”木户孝允、倒幕运动的军事统帅高杉晋作、日清甲午战争时的首相伊藤博文、“日本现代陆军之父”山县有朋! 只说这个山县,出身“倒幕”两大藩之一的长州藩,他搞了个理论:除本土主权线外,日本还该有条利益线。利益线就是“跟主权线的安全紧密相关的地方”。他认为,对日本来说,满洲是利益线最关键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线。作为一个岛国,他们没战略纵深,加上资源贫乏,经济依赖性强,一旦被卡了脖子,很快就上不来气儿了,所以得打对面大陆的主意。山县那一代军阀政客,差不多脑子里都有这么个想法。 这就是日本的“大陆政策”。 1937年初秋,京都第16师团的战船出现在天津大沽口海面,该师团第20联队士兵东史郎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昭和十二年九月十二日,船到达大沽海面……这下终于到达了中国。大陆!大陆!憧憬已久的大陆!……真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大地啊!” 兴奋又贪婪的口气。 明治维新后,这个政策被推上政府轨道。明治诏书称其为“开万里波涛,布皇威于四方”。AI'1N怕一个疯子,也不担心一个按部就班的正常人,但日本人的扩张野心疯狂而严肃,这就很可怕了。 回到1926年的圣诞节。这天发生了件事儿:天皇死了。 在那个年代的日本,可以想象,这是个什么量级的新闻。 据说,日本的第一代统治者是天照大神的后裔神武天皇,他在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国,从此天皇万世一系,未曾断过血脉。但仔细琢磨,也有疑问:这位神武不是传说中的人物嘛,是否真的存在是一个大问题。别管这些了,先说死的这位天皇吧,是明治和昭和之间的大正。 大正天皇叫嘉仁,日本天皇只有名,没姓儿。嘉仁是明治天皇睦仁唯一活下来的儿子。1912年,打败了中、俄而让日本坐上强国“过山车”的明治天皇死了,当时很多日本人都哭了,他们是真动感情了。有人没耧(16u)住,自杀殉葬了,就是那个日俄战争中的风云人物、把士兵当肉弹往俄国人的高地上送的乃木希典。等大伙平静下来后,发现已经是大正时代了。 说起来有点遗憾,这位天皇的精神状态很糟,确切地说,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病。最著名的事件是:在一次召开国会时,他把诏书卷成圆筒当望远镜,瞄向自己的大臣……这确实叫人很无语。天皇在日本人心中是活神,而这位活神如此古怪,以至每次在重要场合,尤其是接见外国使节时,大臣们都很担心,不知道自己的陛下会干些什么。所以,一着急,他们就拥戴大正之子裕仁出任“摄政”处理国家机要了,这是1921年。

图书封面


 抗日战争的细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这两天正在听《抗日战争的细节》,讲到淞沪会战,我一看,不就是这几天的事嘛!78年前的今天的上海,中日战争惨烈的战役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打响了。说实话以前对于此役我只模模糊糊地有些历史课本上的记忆,只知道输了,但起码也让日本人知道中国不是能一口吞下的肉包子。不过除此之外也就基本没啥了。对这一天也没什么想法,如果不是看到天津大爆炸的新闻,8月13日这天也就又无声无息地过去了。我自认为还不算没有心肝,但抗日神剧们已经把我的爱国神经磨大条了。我实在怀疑那些玩意儿是小日本阴谋诡计弄出来搞策反的。对于抗日的真实情况,我其实还是很有兴趣了解的,而且就像本书作者说的,也许只有历史的细节才能说明真相。真相又是什么?有什么用呢?它可能不怎么浪漫,甚至很丑陋,不合逻辑,匪夷所思。甚至可能让人开始怀疑继而颠覆形成已久的世界观。这是痛苦的,但绝对是值得的。所以我开始听这本书。有人评论只是罗列史实而已,我觉得如果能做好这点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又不是写小说!况且作者字里行间也常常表露出自己的好恶。对于一部严肃的历史书籍来说,过多的引入个人情感也许并不太好,会影响读者的判断。不过抗日战争不过百年,不带一点儿情绪才不正常。书里数据史料确实非常翔实,是不是完全符合史实我没有考究过无法判断,但作者绝对是用心做过大量数据搜集工作的。并且除了对各战役的细节描写外,对战争总的走向与国内情势分析也挺清楚。其实只要细节真实了,事情的真相就摆在眼前了。就像我们现在看到被遮遮掩掩的天津爆炸案真实情况会感到恶心一样,没人真的愿意被美化了的历史糊住双眼。现在若重新仔细审视这段历史,很多以前高大的身影变得矮小甚至猥琐了,很多脸谱化的人物复杂而丰满了。而更多无名英雄进入了我的视野。时间真是无比奇异的轴线,想想就在78年前的今天,我们生活的这座城陷入的腥风血雨,头顶上是飞机呼啸,石库门外炮火隆隆,上海市民坐在天井里就可以看到士兵们从房顶越过。我无法想象我们的祖辈是怎样经历这一切的,尤其是,我军从一开始的攻势到防守以致最后撤退。我无法想象被日军占领后人民是怎样的痛苦。我妈妈说外婆的弟弟在日本人实行宵禁后没有及时回家,被用枪指着把人吓傻了。那时候谁都能随便欺负你,国都快灭亡了,尊严又上哪里去找!我还记得很久以前同一位法国朋友聊起八国联军侵华,开玩笑地对他说你看看你们国家那时候干的好事来抢我们东西!他若无其事地耸耸肩说,谁让你们国家那个时候那么弱呢。看在是好朋友的面子上我没有发作但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后来想想,话糙理不糙。本来么,窃钩者诛窃国者候,况弱国无外交,政府把自己国家祸害成那样,难道还指望其他国家无动于衷?不灭国已是万幸了!淞沪会战的重大意义确在于牵制了日军侵华的步伐。当时日本主战派气势汹汹,预备三个月灭亡中国,但本国内的政治斗争和决策失误让他们没有能够实现妄想中的速战速决,确被拖入了持久战的泥淖。非是如此,战争结局还真不好说,我们现在怎样,也真不好说。也许日本成了大清第二,也许列强将中国分而食之,也许根本就没我。无论胜败如何,淞沪会战以及所有抗日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此役中国军队伤亡30万!日军伤亡4万。当时中国军队人数总体上虽是敌军两倍,但作战能力远远比不上当时骄横跋扈志在必得的日军。30万血肉之躯啊!我看着天津爆炸的视频都觉着心疼,实在无法想象如果眼看着自己的家乡,熟悉的街巷被炮火化为焦土,自己或家人受伤痛苦地死去,本国的军队节节败退,日夜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会是怎样的心如刀绞!所以,在78年后的今天我能挤在上下班的地铁上带着耳机听这本书,即使只是平凡的度过这一天,我真的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在此无上的敬意祭所有的抗日英魂!!!P.S. 书写得不错,朗读者也功不可没!感谢!下章就是南京了,只怕自己会不忍卒听。唉~
  •     历史学家田余庆先生在他的著作《拓跋史探》的前言中这样写道:“拓跋史研究还有一点特殊情况,就是有些可疑而不可决的问题,所需直接史料证据大多都可视为“不典”、“国恶”,作为史讳而为当时史臣有意裁剪涂抹,要完全靠实证来解决几乎是不可能的。拓跋史实上的这一‘模糊区域’,明知辨识之难,为什么还要去探一探呢?其实一部中国古史,有很多“模糊区域”,如果都丢弃不去探究,会永远是一片混沌。”千余年以前拓跋史如此,细思之,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又何尝不是一片“模糊区域”呢?造成模糊的原因,盖因人们对这段历史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与拓跋史沧海遗珠般的历史线索大不相同的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史料可谓纷繁芜杂,各方观点可谓莫衷一是,要从这段历史中拨云见日,实非易事;而要付梓刊行,更属难上加难。魏风华老师的《抗日战争的细节》就是这么一部难能可贵的作品。这本书我已经读过大半,它使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关于抗战的传统论著中不常见到的。它更使我深受震动,尤其读到淞沪会战中的罗店、月浦战役时,想到我现在的蜗居之所正好是当年中国将士誓死抗击日寇的沙场,恍然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之感。我相信其他的读者也会有这个感受。我想无论立场如何,无论党派如何,民族大义面前,那些曾经为抵御外侮而付出的鲜血都不应该被人们忘记。
  •     本书被评为新浪中国好书榜2012年度十佳人文社科好书。谢谢大家,唯有继续努力【转】《渤海早报》有温度的抗战细节——读魏风华《抗日战争的细节》文/顾斐     1937年12月13日凌晨,日军京都第16师团第20联队(联队长大野宣明)的中队长四方藤造,用白漆在南京中山门上写下一行字:“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午前三时十分大野部队占领”。在最新出版的《抗日战争的细节》(第一部)中,谈到这个细节时,作者魏风华用了这样一个判断:日本人用4天的时间攻占了民国首都南京,但通往南京之路他们走了将近400年。   近几年写抗战的书并不算少,无论是写敌后战场的,还是写正面战场的。书虽然不少,但写作追求似乎贫瘠,写着写着就把一段精彩的历史写成枯燥的“战斗详报”了。魏风华显然有意规避了这一点,而且有着自己的写作野心:想用细节打通战争的全景。说到细节,对后人来说,它是历史生动和鲜活的所在;对当事人来说,它在很多时候决定着历史的走向。在《抗日战争的细节》的自序中,魏风华说:“我想扒开时光的树叶去探究那个战场前前后后的细节,寻找遗留在那里的雪泥鸿爪并发现它的吉光片羽。同时,我也确信必能由此挖出一条绵延的钢铁筋骨。”   作为该书的第一部,讲述了从“皇姑屯事件”到“七七事变”的台前幕后,重点描写了空前激烈的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在书中,魏风华提到一个场景:1937年冬天的南京围城中,一名参谋蹲在路边对战友说:“假如你幸而还活着,可不要忘记我。请把我死的消息告诉我的家人和友人;反之,我也会和你一样,负起同样的责任。”当时南京陷落在即,卫戍司令部的两个参谋忙里偷闲,一边抽烟一边交谈。这个细节确实叫人震撼。12月12日夜,南京弃城后,两个人的命运如何?是否冲出了即将成为血狱的孤城?这样叫人感到一激灵的细节在书中有很多。不过,这并非该书的全部特点所在。   历史写作中的语体相当重要。《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畅销?语体的胜利。在它出现前历史书基本上没那样写的。《抗日战争的细节》2012年10月甫一出版,在“开卷”的历史图书销售排行榜上就超过了《明朝那些事》和《南渡北归》等“老面孔”,用神探狄仁杰的话说“其中必有蹊跷”。读过该书后,会发现:这种蹊跷除了前面提到的细节理念外,就跟语体有关系了。很多同类书写得虽然也很繁细,但读后叫人觉得字是冷的,内容好像既跟读者没什么关系,也跟作者没什么关系。《抗日战争的细节》在处理这一点时显然下了功夫。作为一部大众历史读物,有温度有态度,激越、悲怆和诙谐间的转切拿捏得非常好,在可读性与厚重性上做到了难得的平衡。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即魏风华重拾了被很多人丢弃的“史与论”相结合的写作传统。在《抗日战争的细节》中,无论是对唐生智守南京与大屠杀的关系之论,还是有关淞沪会战于中国抗战的战略意义之论,都显得颇为中肯。这种精辟之论是建立在对史料的大量掌控、梳理和发现上的。拿日军史料来说,除比较常见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冈村宁次回忆录》、《熊本兵团战史》等之外,作者还分析了大量冷门的日军高级参谋的日记,比如宫崎周一日记、池谷半二郎日记。这种对丰富史料的占有,实际上是发现新知的重要源泉之一。中岛今朝吾的京都第16师团和第13师团的山田支队在南京大屠杀中扮演了何样的角色?小小的中佐参谋长勇在屠杀战俘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魏风华像个耐心的裁缝,用历史的熨斗把诸多真相一一烫平。  在书中,淞沪会战完全是个大熔炉,南京保卫战则是命悬一线。书的第一部只写到南京陷落。后面的富金山、万家岭、长沙、上高、常德、衡阳、石牌、松山、腾冲、龙陵这样的“凄苦之战”当陆续出现。山河激荡,寸土寸血。我们没经历过的那个年代,决然是个伟大的年代。南京在1937年冬天陷落,当那名用白油漆写完“占领”字样的日军少尉兴奋地从中山门废墟上下来时,踩响了中国士兵埋的地雷。在书中,魏风华谈到一个不易被人注意的细节:当时,日军部队里,做到师团长,通常是五十岁开外的人;而中国这边,军长、师长一级的,很多都是三十来岁的小伙子。可以说,这是一场老谋深算者跟血气方刚者的战争。顶在一线的士兵当然更为年轻。在当时,没有人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家,他们清楚的仅仅是:只有打下去,才能保住家园,中国才有救,用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在《告绥远将士书》里的说法就是:“经我们血染的山河,一定永久为我们所有。民族的生存和荣誉,只有靠自己民族的头颅和鲜血才可保持……”而这,大约就是《抗日战争的细节》最想说的吧。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从大帅遇刺到淞沪,再到南京,好想一直都没那谁什么事……
  •     写的比较浅,一些细节呈现还不错,尤其是南京大屠杀
  •     绝对开拓视野,颠覆小时候的认知,尽可能地还原历史,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正面抗日战场。
  •     历史的细节总是由小人物的各种登场来推动。面对南京的陷落,侵略者的屠杀,心生愤恨,历史总会记录下那一刻不论它如何掩盖真相。坚信民族的力量无分党派,日本的所作所为终会付出代价
  •     很好看的历史小说,还原了当时的历史状况。对抗日正面战场的分析很到位。对日本人的决策分析也很到位。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内容很详实。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很真实。让我一下就感觉到了穿越。看着同胞的惨死,我的心不断的被触动,甚至疯狂,恨不能将日本人食其肉,碎其骨。勿忘国耻,勿忘国难呀!
  •     有点搞笑的文字描述,但却是真实的历史细节!
  •     读过的第一本客观描写抗日战争的历史书,资料非常丰富,所有人物的经历、言行都写得很详细。抗战的启蒙书,水平还没法评价。
  •     历史一旦被总结,就必然会扭曲。
  •     论日本是怎样疯掉的。。。
  •     以细节来展现恢弘壮大的战争!
  •     此书写的非常细,中间一段还有流水账的感觉,但是开头和结尾交待的还是不错的,如果能配上一些图,那读起来就有画面感了,本来读到中段都不打算买第二本了,但是看到南京陷落,还是决定把后面的两本买了吧,估计还能有第4和第5本
  •     历史一旦被总结就会被扭曲,我要看真相~~~
  •     我靠!竟然没看到武工队还有手撕鬼子!
  •     看清细节才能看清历史,不去总结才能不被迷惑
  •     翻开重重迷雾的历史,重新凝望抗日战争。多少历史被人忽视,多少历史被人遗忘?回顾那段历史,看到更多的真相!
  •     民不知兵久矣,军未经战久矣。又有几人真正记下这比血债,又要待到何时才能以血还血?
  •     正在看这本书。对于不爱读历史,对战争无感的人来说,这本书却能勾起我的阅读欲,魏风华一贯的细腻、娓娓道来式的叙事风格,更能增添画面感。自序中罗家伦校长的讲演令人一时热泪盈旷:“经我们血染的山河,一定永久为我们所有……”
  •     东京,靖国神社,密密麻麻的灵牌中,供奉着一个叫东宫铁男的关东军大佐;虽然只是一个中下级军官,但头号战犯东条英机、日本前首相岸信介都专程给他献过花圈。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23分,东北军大元帅张作霖的专列从北京行至皇姑屯路段,一声巨响,列车被炸上了天。 200米开外按下起爆钮的那个日本兵,就是时任关东军沈阳守备队第四中队长的东宫铁男。他身边的神田泰之助,也在爆炸的瞬间按下了快门,因紧张而表情扭曲的东宫被历史定格。 张作霖浑身鲜血地倒在铁路边,咽喉被撕开一个口子,被手忙脚乱地塞进了汽车。 大元帅虽然身负重伤,但神志很清醒,问谁干的。 部下回答:是日本人! 张作霖只说了一个“打”字,就昏死过去,再也没有醒来……。这就是决定历史走向的皇姑屯事件,全过程只有几分钟。 1937年11月14日晚9时许,入侵杭州湾的东宫铁男被陈安宝将军率领的国军79师击毙于浙江平湖长泖河,左胸中弹,当场毙命。 50多年后,神田泰之助拍摄的相片被曝光,人们才看到列车腾飞在半空中的画面,前景是东宫铁男那张龇牙咧嘴的脸。得益于在东北的恶行,东宫铁男被日本人称为“满洲移民之父”。 作者以细腻的笔法,通过战场上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行为,向您讲述一场真实的抗日战争;翻开本书,查看细节,直抵真相。
  •     唉
  •     历史本身就是鲜活的一个个生命和事件构成的,这场战争距离我们最近,并且一直影响着我们。铭记历史,愐怀先人。当记!是我看过的有关抗战书里面最深刻最看得进的一本。
  •     历史教科书中难以看到的细节。故事性很强
  •     较为详实较为客观地叙述和还原了抗战初期几个重要事变和战役的过程,包括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告别抽象总结,还原抗战场景的细节无疑是有益的尝试。
  •     抗日战争的细节hao
  •     有幸得作者赠书
  •     我们学习的抗日战争历史,有多少真实的呢?本书还原了历史真相,语言口语化,读来既增长知识,又有趣味。
  •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详细记录。作者写得很好,毫不枯燥。
  •     序言很不错。本以为是张发财的段子细节集,还是大长篇,不适应需要。
  •     拿到书第一感觉就是精美,地图精细啊~一口气读下来,情绪波动太大了。原来那段历史,太多的细节都是我不知道的,战争年代,并不是一个人能决定战局走向的,往往是一个小兵,或者一个小排长,不经意间改变了历史。蝴蝶效应啊。
  •     历史往往有细节决定,掌握历史的真相,看透历史的本质
  •     坦率说,目前大部分的大陆人,对于抗日战争真的不是很了解.我们都是知道什么"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然后呢?抗日战争14年,难不成就是这点共产党组织的战役就把日本人打败了???真的是讲故事啊....有疑惑的人,真的可以好好看看这本书.同时可以看的还有,也是非常好的
  •     讲述了很多细节,看到了更多战争中的普通人
  •     作者是常凯申的贴心人——只有常公才懂现代战争,军阀都是土包子白痴;常公的安排都是对的,都怪军阀不听;常公有先见之明,常公坚毅果敢,常公万岁万万岁
  •     尽显抗战将士英姿与豪迈。
  •     叙事风格杂乱,很多史料来源不明。不过作者关注的点还是很有意思的,提供了很多主流叙事遗漏或忽略的信息。印象最深的是此书基本是宋哲元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     虽然书中数不清的人名和部队番号看的人眼晕,但是不少关于抗战的细节描写还是让人动容。
  •     关于抗日战争,我们似乎知道的挺多,因为每年都有大量的抗战剧在播。但貌似知道的又很不清晰,这些奇葩的抗战剧视战争如儿戏,只知道一味体现某党的贡献。 我们需要这样的书,还原细节,以正史观,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书中好多细节读来让人热泪,南京劫难,怎难忘!!
  •     生动活泼,史料扎实,很容易把人带入场景,也体现了战场智商将士们的多样性,改变了脸谱化的固有认知。
  •     不为大众关注的细节,反应了真实的抗日战争
  •     历史有很多偶然,细节决定成败。看完此书更加想穿越到民国时期解决掉所谓的“四少”,真是讨厌至极!
  •     现在的抗日剧铺天盖地,看了不但没效果,还是反效果!这本书,收集了相当多的材料,来展现给大家那一段在大陆中被扭曲的历史:谁是抗日的脊梁!!!推荐阅读!
  •     了解到中日战争的真实情况,就是一些人推波助澜。但是作者的叙事风格有些杂乱无章,让人看起来找不到主线。
  •     这么好看,原来是魏风华
  •     史料很充足,语言的生动性一般。军国背景下的日本毫无理性,陷入疯狂,南京屠城一事可见一斑,根本与其迫降国民政府的战略相悖
  •     感觉和其他的抗日历史题材不一样,作者很客观的把中日双方里里外外都剥了个透。写日本内阁政变那段笑死个人了!!后面南京战的惨烈,也让我一直鼻子发酸眼眶发胀,说话声音都变掉了。。。
  •     算是补课了,但也不晚,历史的真相早晚会被公之于众。
  •     了解抗日战争细节必看!
  •     1937年8月13日午夜,正在扬州机场值班的空军人员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人说一口宁波话,开始的时候,值班人员还没听清,最后才搞明白,打电话的人要他们立即出动飞机,带上炸弹,把正沿长江往上海逃的日本舰船全给炸了。值班人员最后问了一句:您是哪位啊?对方说:蒋中正!就这样,空军随后出动18架“霍克式”驱逐机,各带500磅炸弹一枚,飞越江阴要塞,沿江寻觅日本舰船,但还是晚了,最后只在吴淞口以东白龙港找到一艘日舰。这艘日舰也就倒了霉,18架飞机轮番轰炸,没几分钟将其炸沉。
  •     几个日本下级军官、参谋的臆想和蛮干,居然引发了侵华战争;那时日本的国家体制也很奇葩,明治维新这么久了,按道理民主制度应该运行的很好了,可是它的政府和军部是分开的,而且东京军部也约束不了下面的军队。 张学良真的是民族的大罪人啊,官2代就是低能,老子被炸死不放个屁,柳条湖事发他正在泡女人听梅兰芳的戏,30w东北军对2w的关东军,飞机大炮占据优势,却一枪不放的丢了东三省!助长了日本那些少壮派参谋的嚣张气焰,让他们一步一步尝到甜头,日本国内的反对力量也就愈发式微了。
  •     当看到88.36师赶赴上海准备与鬼子死战,路旁的老百姓无不激动,往车上扔香烟饼干的时候,已不自觉热泪盈眶,我们的民族有些东西被压抑了太长时间。近代来,从没看过一个如此有血性的中国,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
  •     现在我们看历史,不能以非黑即白的角度去摸清历史,汪精卫如此,蒋介石更是如此,这本书为我们很好的揭示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战争史永远是惨烈的,这点抗日神剧应该永远都不会明白。
  •     “历史一旦被总结,就会被扭曲”说的很好,写了一些抗战中的小人物,非常真实。描写非常吸引人,很精彩。
  •     历史一段被总结,就会被扭曲;只有翻开历史的细节,才能看到真相!这话说得多好哇!过去一讲到抗日战争,好像都是共产党一家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打日本的,历史书是这样写的,文学影视作品也是这样宣传的。不错,共产党一直是坚持主张抗日的,也一直在困难的环境中坚持游击战,和敌后抗战,但国民党确在抗日的正面战场作战,尽管也对共产党进行“剿匪,”但一些重创日寇的大战,都是国民党军队,蒋介石虽坚持反共,但其部下中有不少的爱国将领还是坚持对日作战,迫使老蒋抗日。这几年开始出版了一些关于抗日正面战场的书和影视作品,使历史逐步回到了真实,我想,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应该改写,共产党人要有这个气概和胸怀面对这一历史现实,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我想,本书作者就是这个本意,只不过他没有明说,或者他还没有勇气说出来吧!
  •     写的很细,资料也很翔实
  •     这是一本从微观角度讲历史的书,大背景由细节展开,战争的描写从人物切入,喜欢这样的叙述方式,不是所有的历史书女性都看得下去,这本却很好看,感性细腻的文字间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有责任感的人,我为得到这本好书开心不已,关于历史,我们有知道真实的权利!!感谢魏风华!
  •     详细的人物描述,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抗日战争图像,了解到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细节,以及抗日英雄的方方面面,值得一读!
  •     了解到了抗日战争中很多不知道的真相,国人值得一读
  •     值得一看的抗日战争细节
  •     书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惊艳,细致的地图,还有那柄凹凸有致的放大镜,真的让人有翻开书深深挖掘抗日战争的种种细节的冲动。很喜欢作者的文风,调侃得恰到好处,让人觉得可恨之人也有可笑之处。看到南京战那章,才真正见识到战争的残酷,中国人是做了多艰难的抉择,才从南京撤离,在更加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开始与日本人周旋。以空间换时间,最终战争日本!
  •     了解历史的细节,掌握真正的历史。推荐大家都来看吧,这是一本好书。
  •     接触的第一本抗战普及读本,了解到中国历史课本外的历史细节。不管本书文笔好差或者史料来源真实与否,至少看完了,中国军民抗日的画面第一次如此真实直观的展现。让我萌生了全面了解中日战争历史的想法,能有这个效果,也是值得一读了。
  •     一寸山河一寸血,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     这些细节都不是从小的历史教科书中提到,也不可能提到,但是很有看头。
  •     抗日战争的细节,历史可以很让人感动。
  •     那是一段被刻意扭曲的历史,真相需要我们去慢慢翻找
  •     细节决定成败。此书的细节恰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推荐此书
  •     从细节处读真实的历史,期待2
  •     第一卷讲了抗日前期至1937年12月南京陷落的历史,描述的其实很生动,无奈对战争兴趣实在不大各种部署,各式军队人名看的晕晕乎乎,后期战争的血腥也引起阅读的不适,拖着许久,跳跃着看完算是完成任务。
  •     抗日战争中有很多宏观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何必不从细节去探究奥秘呢 视角很独特,也许我们记住了太原淞沪会战等但历史往往被总结所扭曲,可能石原莞尔是一个典型的缩写,内容越品越有味道 期待第二部上市
  •     本书是《细节之一》,看完才发现后面还有《细节之二》等册。比一般抗日题材书又挖掘下去一层,有具体事件的具体人名,和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和身处其中的具体个人的所作所为。
  •     有必要了解历史的真相。。研究中。。。。。。。
  •     抗战的历史书籍很多很多,但是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上面却少有。
  •     出场人物太多,实在看不下去。
  •     读的第一天就梦了一夜的日子鬼子,还梦见了一个很奇怪的爱情故事 看完了,心里酸酸的
  •     有點誇張
  •     了解抗日的细节,了解历史的真像。如果叙述能更凝练就好了。
  •     确实写得非常好看,生动磅礴这词适合该书,国军确实有够悲怆。。。。觉得最大的特点是既有全景描写又有细节放大,结合得很好地说~~~有一种不同以往的同类书的娓娓道来的特色,感觉“度”掌握得很好,很少有历史热以来流行的“调侃”写法,但又不平面呆板,有作者自己的语言风格。看到书中罗家伦的一段话,流泪了。。。~还有南京保卫战时那位没有姓名的参谋的话也记忆深刻:“假如你幸而还活着,可不要忘记我,请把我战死的消息告诉我的家人和友人;反之我也会和你一样负起同样的责任。”我想,这才是历史温热的原因所在吧!淞沪大战写得非常生动,还有南京保卫战的残酷和撤退之夜的动人心魄,叫人把心提到嗓子眼。。。对攻占和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部队有了全面的了解,这方面作者写得太细了,以前只是认为是谷寿夫第6师团干的,原来没有那么简单。总之一气呵成地读了下来,期待第2部
  •     深度还原历史,叙述生动,语言动人,就是不知是否完全参照历史写就?
  •     (2016-44)(历史故事-08)
  •     内容让人震撼!对历史的许多细节不加任何政治色彩的还原!难得!
  •     渣渣
  •     我觉得特别好看。内容严谨,笔调风趣通俗,深入浅出。仿佛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在眼前再次鲜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话说为什么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说史呢?网帖水准是什么水准?你知道多少畅销书获奖书最初都是网帖么?谁规定历史必须是枯燥晦涩高高在上不能接地气的?看评论区一帮子学究语气在那里洋洋得意,简直忍不住一颗嘲讽的心,大约就是你们这样的人,需要为中国失败的爱国主义教育负责吧。
  •     读完之后久久不能睡,望不再积贫积弱。
  •     正面抗战,写人物有血有肉,突出细节
  •     这个系列的第一部,感觉作者想尽量把沉重的历史写得轻松一些,但是没有把握好度,有些地方略显轻佻。在具体的叙事上,感觉对整体结构的把握不太到位,东一笔西一笔的感觉有点凌乱,读起来不够畅快淋漓。不过能把那段历史细节生动的再现出来,也算是不错的作品了。整体来说,比较适合用来作为入门读物建立对抗战史的兴趣。
  •     好书不厌百回读,铁骨铮铮民国史。blue sky and white sun.
  •     历史是细节组成的。
  •     翻开历史的细节,讲述那些没历史埋没的人和事。很让人感动。
  •     论叙述有些无聊,论细节参考的史料又不够
  •     内容很好,可惜是个流水账
  •     差
  •     抗日战争的英雄们,不管怎么被扭曲,历史还是会记住他们的。
  •     这些年来对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描述逐渐多了起来,本书更是从细节方面描述了抗战初期的历史,只是只写到了南京保卫战,期待后面的续写。
  •     值得一读,反映正面战场的细节确实挺清楚。
  •     诚如书中的标题所写,历史一旦被总结,就会被扭曲,只有翻开历史的细节,才能看到真相,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到松沪会战,到南京战,到后面震惊世界,永远把日本帝国主义钉进耻辱柱的南京大屠杀,作者的确在用一个个细节在梳理着历史,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将士的英雄事迹,几次看的我热泪盈眶,如果说英法的百年战争是法兰西帝国的催产士,那么抗日战争则是中国大国崛起的强心针,国难当头,同仇敌忾,中国人的心自此拧成一股麻花,在亚洲这块版图上闪闪发光。
  •     了解到以前不知道的历史细节。
  •     挺不错的!
  •     真不错 不单独写抗战全局 大部分的细节描写才显得历史的真实可靠 向国军致敬
  •     历史走向的改变往往缘于诸多的细节
  •     讲述了正面抗日战场,很棒!
  •     很好的历史读物,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历史的细节!
  •     震撼,缅怀,卑微~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