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地方史志 >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6
ISBN:9787208055896
作者:[美] 林达·约翰逊 编
页数:270页

作者简介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的作者们对中华帝国晚期江南地区城市形态长期稳定的根源、导致城市地位升降的原因、区域发展与中心城市的关系,以及中国传统城市的特点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诠释,对我们了解前现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区域的发展和传统中国城市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有极大的帮助。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序言

导言:长江下游的城市与区域
第一章 人间天堂:苏州的崛起,1127―1550
第二章 晚明杭州的城市改革和民变
第三章 帝国晚期的苏州城市社会
第四章 扬州:清帝国的一座中心城市
第五章 上海:一个正在崛起的江南港口城市,1683―1840

附录
参考文献

前言

  本书是来自四个国家的六位学者努力耕耘的结果,他们搜集了“江南”这一单一核心区域中某些与城市历史相关的资料。“江南”照字面意思,指的是“长江以南”,而近代更多地被认为是长江下游宏观区域的主要组成部分。“江南”一词起源于唐代,不过当时它所涵盖的地域很大,主要包括今天江苏、江西、安徽和浙江省在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这一用语从唐代到清代,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到清前期,它成为江南省的省名,不过江南省存在的时间不长。康熙统治时期,江南省被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并沿用至今。但是“江南”一词仍作为常用的口语在使用,用来指代“长江以南”的地区。本书中,尽管江苏省的扬州位于长江的北岸,这一地区有时被称为“江北”(长江以北),或者被称为“苏北”(江苏北部),但是在社会和文化方面,该地区和苏州、杭州、南京以及上海一样被认为是江南的一部分。

章节摘录

  当然,苏州和很多小的纺织中心得益于纺织生产领域内不断增强的专业化。苏州,除了成为最大的丝绸生产中心之外,还成为来自松江府和其他省份的纺织品商人汇集的主要中心之一。它同时成为最重要的棉布织染和踹布中心,棉布织染和踹布是两个典型的城市工业活动。建立在纺织品生产上的城市化趋势为苏州府所辖的小城镇带来了利益。吴江县盛泽镇的历史是众所周知的。当地的历史学家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故儿女自十岁以外,皆早暮拮据,以糊其口。而丝之丰歉、绫绸价之低昂,即小民有岁无岁之分。在有关的各种小故事中,冯梦龙描述了盛泽镇一个机户迅速发家的历史。

图书封面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美国人林达·约翰逊主编,成一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本书汇集了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等多国学者对中国城市历史地理的若干最新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案例为江南地区的苏州、杭州、扬州和上海四座城市。扬州虽地处江北,但由于其在经济、文化方面均近于江南,所以列入了研究范畴。研究对象中缺少了南京,是为一大缺憾。本书研究的主要时间跨度为1127至1840年,即南宋至清中晚期。当时的江南已为中国的经济重心,城市形态也显现出长期的超稳定。作者广泛搜集史料及地方志,展示出“前现代中国”的城市社会图景。在讨论苏州时,作者尤重税收与经济,从发达的纺织业来看已具资本主义萌芽。在研究杭州时,则描述了历史上的城市民变与平息。扬州的盐商势力庞大。上海的地位也非开埠之后骤然得来,而是有其历史渊源。此外还可以看出古代城市的社会治安亦是问题,奸宄之人为非作歹,始终不绝。从外国人的视角中,既可以看出江南的富庶,也可以看到繁华背后所隐藏的不为人所重视的社会现实。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叙述编排上,此书都与一般国内著作颇有不同,可资参考。(蔡舰 2011年3月18日)
  •     寻找另一个江南--关于《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   区域城市研究是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美国学者林达·约翰逊(Linda Cooke Johnson)主编的《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一书以江南地区的主要城市(苏州、杭州、扬州、上海)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江南区域内城市历史的不同方面,探讨了中国前近代城市发展的诸方面问题。该书起因于马默教授(Michael Marme)为亚洲研究协会的会议而组织的江南城市历史研究小组。参与这一研究的学者有来自美国的约翰逊、马默、罗威廉(William T.Rowe),来自意大利的保罗·圣安杰洛(Paolo Santangelo),来自澳大利亚的安东尼娅(Antonia Finnane),和来自日本的夫马进(Susumu Fuma)。这些学者将城市研究的视野界定于“江南”这一地理和经济区域,通过五篇关于城市历史个案研究的论文,以及罗威廉教授的导言对中华帝国晚期江南地区城市形态长期稳定的根源、导致城市地位升降的原因、区域发展与中心城市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诠释。
  •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是美国学者林达•约翰逊(Linda Cooke Johnson)主编,1993年纽约州立大学出版。2005年6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一农翻译。帝国,特指中华帝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社会的国家政体。晚期,这些城市的发生在本书中上溯宋,止于晚清。江南,中国长江下游苏州、杭州、扬州和上海,其中杨州实际在长江以北,却因文化与经济特质,在地理空间和历史空间上,仍旧归于江南。台湾城市研究学者李孝聪在“中文版序”里说:“该书汇集了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和日本学者对中国长江下游苏州、杭州、扬州和上海等城市的研究,可以说至少体现了当前国外中国区域城市研究的最新方法和视角。”因此,在《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的研究视域,属于西方的。城市学、人口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等等,其中以工商业与人口构成为剖析重点。参考的文献多为地方志、明清笔记和现在的城市研究专著与论文。城市是一个矛盾集合体。皇权行政与工商地位,区域经济与社会文化,城市市民与工商及城市管理者之间关系演绎趋势,为研究者津津乐道。研究的城市的文化特质因迥异于西方,也令研究者充满兴趣。意大利学者保罗•圣安杰洛在研究〈帝国晚期的苏州城市社会〉时写道:“我们关于帝国晚期士绅生活方面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苏州上层社会活动,这个城市高雅的文化被所有人所敬仰。当地人顾炎武,在他的著作《肇域志》中记载:苏州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书画之临摹,鼎彝之冶淬,能令真赝不辨之。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其赏识品第本精,故物莫能违。又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至于寸竹片石,摩弄成物,动辄千文百缗,如陆子冈之玉,马小官之扇,赵良经之缎。部分得益于这一地区的繁荣与经济、文化的发展,苏州府是帝国中考取进士最多的地区之一,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特征,因为苏州大部分人口都从事贸易和制造业。”(《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帝国晚期的苏州城市社会〉》P102)苏州、杭州和扬州——江南三州,不仅领引江南城市的时尚,甚至于作为先进文化,领引整个帝国晚期城市的时尚,其辐射在空间上远达内陆的成都,在时间一直延续到民国。成都方言中有“苏气”、“杭式”,便是例证。当然,苏杭的文化时尚,还可以上溯到“衣冠南渡”的南北朝时期,及南宋时期,中原文化与江南自然风物的交融产生现来的江南文化特质。最重要的是,苏州、杭州及扬州文化价值取向,正好代表中华文化的精髓:重精神与情感,不似西方重物质的价值观。优雅的生活为整座城市的时尚。“社会生活十分繁忙,迎来送往之中,穿插着诗歌的朗诵和学者的聚会。在苏州不会缺少娱乐,这个城市以享乐主义闻名。”《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帝国晚期的苏州城市社会〉》P104)与之相比,在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15世纪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记述的,欧洲的城市是显得过分物质化与城市生活的酒精弥漫。因此,江南三州作为城市文化,最特别处是推崇士绅的生活。这样的士绅生活是江南城市园林——人类居住文化最高典范——为生活场所的,以琴棋书画的为生活所必须的精致的日常生活。如此的诗意栖止,也影响着城市一般知识平民,如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的日常生活的描述。在明清时期,江南三州的富裕的士绅修建了很多新园林,这些园林增加最了自宋元以来苏州园林的数量。这些“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即让人居住在城市,又让享受着大自然的风趣。园林为帝国晚期江南城市最重要房地产项目,它即是物质的居住,又是文化精神情感的享受,以此而带动的江南三州的饮食业、纺织业、手工业等等成为江南三州城市的经济特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的特质,不仅在于它的地理空间上水乡美丽,历史文化的富集,经济的发达,而在于江南三州文化的本身特质。《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美]林达•约翰逊(Linda Cooke Johnson)主编,成一农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1版。20•00元。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内容太老,刚翻译过来就过时了。
  •     汉学者笔下的江南。7月1日读完
  •     虽然是一本论文集,但是框架搭得很好。
  •     翻译不好。罗威廉的导言写得很好,极见功力,导言就该这样写。
  •     不合口味,无需多言
  •     经典
  •     不得不说,为着作业而读……不过什么安东尼娅、艾尔文马克这种翻译真是……
  •     宝石山上的小书屋
  •     在枫园食堂的小书店买的~只是想知道别人眼中的扬州而已
  •     2011.08.07——2011.08.11
  •     ……还行……杭州那篇感觉有点牵强
  •     虽然是海外学者的城市史学术论文集,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很好读的。所谓的明朝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只不过是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特有形态而已,行政与观念的束缚使之与资本主义相差甚远。
  •     可读。
  •     [还是觉得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变种…]
  •     其实想给7分,奈何没有这个选项,五篇论文的合集,还是海外汉学分析中国的那种风格方法,可以了解一下思路和逻辑,似乎西方学者总是致力于找出一个普天皆准的规律模式出来?
  •     城市是活的,她有各方面的血脉。 西人的细节关注和深入分析值得学习。 最后,从历史中看到今天,很多问题依然没有变,如阶层冲突、如移民问题、如精英阶层的存在。
  •     唔。观点有点老了。翻的还不错哈
  •     真心……看不太懂……
  •     前现代化的城市
  •     这本书数据很翔实,对相关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     读完以后发现自己竟然没看懂,叙述的逻辑有点乱
  •     含糊
  •     太喜欢这种研究具体问题的小书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