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地方史志 > 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2
ISBN:9787541118531
作者:冉云飞
页数:218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老成都系列》之一,作者对正史只注重大事件的呆板写法没有多少好感,因此想以鲜活有趣的细节,从传闻、笔记、笑话、民间故事、私家史乘、方志谱谍中,切入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内部,复活先人们哀乐沉浮的生活面貌,进而从独一无二的山川土地、民俗风物里所凝聚的人气。

书籍目录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传说隧道通向城市童年
想像的部分人马
不能完全勘验的地图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冬天
第一章 审查时光的秘密
农业社会的作息时间
游乐与工作
诗词中的成都市场
一个名叫大慈寺的地方
第三章 左冲右突的道路
几千年来的突围
在蜀道上狭路相逢
生活要我们跑多快
第四章 先人们生活中的水
真正的世界奇迹
水无党执
水泥之城
第五章 难以忘怀的时代
我们的书香
出奇不意的贡献
织布机上的锦官城
第六章 暗藏在帝国的边缘
对朝廷的小范围模仿
抚平创伤
让人慨叹的温柔乡
第七章 探访民间生活
谁是二百五
老百姓的天空
竹枝词中的消息
第八章 口福与欢乐指南
美食的道路
宴饮的风俗观察
话语的盛宴
第九章 城市从这里突围
古迹流传与人文记忆
街道上曾经住着的人民
谱谍方吉里的秘密
参考文献书目

编辑推荐

  本书目录简介:第一章传说隧道通向城市童年;第二章审查时光的秘密;第三章左冲右突的道路;第四章先人们生活中的水;第五章难以忘怀的时代等。                                                                                                                                                                                                                                                                                                                                                                                                                                                                                                                                                                                                                                                                                                                                                                                                                                                                                                                                                                                                                                                                                                                                                                                                                                                                                                                                                                                                                                                                                                                                                                                                                                                                                                                                                                                                                                                                                                                                                                                                             

章节摘录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牵白  拿破仑的行军速度与尤利鸟斯·凯撒同样缓慢。  ——保尔·瓦勒里  几千年来的突围  成都平原虽然有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物产丰饶的优势,但这只是从它小范围内的情形来讲。倘若成都平原一旦延展到其边缘地带,虽有丘陵过渡,但最终要受到北有秦岭,西有青藏高原,南有云贵高原,东有长江三峡之险的封闭。如此一来,成为四塞之地,就是它必然的宿命,而此等状况,对成都的发展必然有相当深长久远的负面影响。就是于今看来,这样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存于成都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形成一种相当内闭的自以为是的观念;另一方面,又确实存在于成都周边远程的交通状况,始终不可能像江南那些大城市一样,做到真正远程意义上的四通八达。其僻处西南一隅,无论是文明进步观念播种的欠缺,还是真正现代化意义上的工业化、商业化程度的不够,而这一切都是交通对成都进行大发展限制的必然结果。  诚然,四川人包括成都人都不甘心于这样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他们生存与发展的束缚,为了打破此种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几千年来他们进行了不懈的突围。而倾注在交通上巨大的心力,不停的修桥补路,扩大自己的交往空间,便是此种不懈突围最具体的显例。而在开辟成都通往各地的道路的劳作中,民众出力甚巨,自然不可能是一家一族之力所能完成。但有的家族在其中成就了相当的功业,这是为扩大与外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为消除几千来的空间阻隔的四川人理当永记,铭感五内的。  公元前130年,中郎将唐蒙奉汉武帝之命打通夜郎、中通道,由于开道工程艰巨,凿石开阁,加之征调民众过急,进展甚微。在此等进退危难之际,唐蒙拿出强硬手段,强起军制,诛杀在其看来拖延工程的巴蜀土著首领,一时民众惊恐骚动。由于彼时西汉政权正与匈奴交战,兵力及军资耗费甚大,若同时两处作战,势必不能兼顾,于是汉武帝果断派遣成都人司马相如以特使身份,紧急回川救难,解决开发西南夷道的诸问题。这位成都人,由于遭遇了在后人看来是千古绝唱的、有滋有味的爱情“历险”,其寒微的身份及家境令其岳家卓氏大家族特别鄙视,且有文君新寡与其私奔的不合时宜,自然他颇感压抑。于是在前往长安任职过成都升仙桥送客观时,便于桥柱题写了“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之类“自绝后路”的表决心的话。自断后路,果然有成,这不,成都的百官们似乎都知道他的心意,就立于升仙桥旁迎接“钦差”司马相如的高车驷马,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以先驱,实在荣备之至。这盛大的迎接场面,前呼后拥的阵势,想必我们现代人不缺乏这个想像力。虽然司马相如过分夸张了些,不免  有点收不住的得意洋洋,但从他对巴蜀长久深远的贡献,这点过火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他这次衣锦还乡,的确解决了唐蒙无法解决的开发西南夷的重大问题。  我们的文学史,总是爱说司马相如是才压两汉之人,但坦率地讲,我对他写的汉大赋没有  多少兴趣,文章中铺张扬厉,谀词竞作,没有多少特别使人心动的地方。相反倒是汉武帝派他来处理通西夷、西南夷的棘手问题,显示了他给巴蜀人民乃至西南人民所带来的好处。事实上,我们的历史评价经常提到的是他的文学成就,而对他经世致用这方面的成就却鲜有深入的评说。我个人认为,他的历史贡献,主要在打通西夷及西南夷方面,破除巴蜀人民一些固有的陈旧观念上,从而压倒了他文学方面的功绩。固然,在汉开西南夷,通西夷之前,民间贸易的商道早巳沿着民族迁徙的故道辗转相通,但自从汉开西南夷之后,中央王朝才越滇蜀之交界地,继续向西发展以至通达永昌(保山)、滇越(腾冲)等地,进而开辟了由蜀到缅甸、身毒(印度)的官道,成为西南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之一。而西南丝绸之路主要路段的连接及其官道的开通,司马迁居功至伟,其功劳应不在出使西域的张骞之下。公元前130年,司马相如拜为中郎将,主办邛笮等部落归附及招抚数以百计的“君长”的任务,率众新设边关,打通灵关(今四川峨边县以南)道,架桥于孙水(今四川I安宁河)之上,筑成通往邛部(今四川西昌)的道路。在此之后,在即将开通西南夷尤其是夜郎之前,司马相如代汉武帝作了一篇《谕巴蜀檄》的文章,以晓谕巴蜀父老,由太守转布各县道,阐明朝廷以文化统一的方针开发西南夷的重大意义,希望大家深明大义,理解并支持。  更为难得的是,当开西南夷道历久未成,引得蜀中父老怨恨,加之中央也有不少反对意见时,司马相如力排众议,又作一篇名重一时,意义深远的《难巴蜀父老书》。其内容是以蜀中耆老大夫缙绅为代表的二十七名蜀中父老,向司马相如言说开辟西南夷劳民伤财,对于蜀中人民以及西南诸夷民众,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更为要命的是,蜀中父老的这种观点,获得了朝中一些大臣的支持。而司马相如站在社会变迁,文明进步的大立场来谈论这个问题,虽然开西南夷的确用的是民众的血汗之财,弄得不好,也确会使“百姓力屈”、“士卒劳倦”,但从长远来看,却对蜀中父老、西南人民有相当多的好处。司马相如于是以高屋建瓴的气势,不可辩驳的口吻说道:“世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因为他认为“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而且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你们说开西南夷道将是得不偿失的话,那么,倘若“蜀不变服”、“巴不化俗”,那么巴蜀的发展与进步从何而来?司马相如这种观念正可以拿来对当今四川人包括成都人的自足封闭观念作一针砭,因为四川人的这种观念实在根深蒂固——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预设了现存秩序不可置疑的合理性——成了四川人不易根治之病症,影响了四川乃至成都的快速发展。  在司马相如指导各路人马开通西夷、西南夷的道路之前,这些道在秦代已然有所开通,即秦所开五尺道,但现在路线已很难详考。汉初由于新得国鼎,尚无暇顾及边地远邑,因而汉初已废。经司马相如的经营且写《难巴蜀父老书》一文,终于在公元前129年,开通了从宜宾溯南广河而南,经大关或叙永或镇雄到毕节的道路。而对于通西南的临邛道,是以临邛为首的,而那里正是司马相如岳丈家卓氏大家族的大本营,而卓氏大家族是赵国豪门,秦并六国后强迁入蜀。“至临邛,即山鼓铸,富至僮千人”(《史记·货殖列传》)。现在云南丽江、昭通等地均发生有“蜀郡”字样的汉代铁器,即可证明卓氏与程郑大家族通过以临邛道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与西南诸夷进行商业往来。为后来中央王朝勘验、修建官道打下了坚实的道路基础,以至于最终远通印度。这就说明整个与司马相如有关的家族,都对开发整个巴蜀尤其是成都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商道、官道)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卓氏大家族的功劳在于从自己经商的利益出发,与西南诸夷做生意,使以前尚有的商道不废,客观上加强了与诸西南夷之往来,可以说这是对西南丝绸之路保持一定通畅的自发性维持。而司马相如则不同,他是站在中央王朝的战略观点及整体利益出发,还有巴蜀应接受先进观念并努力变革的前提条件下,坚决接受中央王朝的指派来指导开辟西夷道及西南夷道的。像他这样对开发西蜀有功的人,我们不应因其文学成就——对他的文学成就,我再重申一遍,我评价不高——而使其功劳湮没不彰。

图书封面


 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普通人不被记录,这样的历史遗憾,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得到一定的修正。现代城市里的人几乎是没有故乡的,一座大得连街道名字都难以知晓的城市,一座能容纳无数但大多数没有干系的人、能吞吐成千上万吨垃圾却无处倾诉与寄托情感的大都市,到底是谁的故乡,只有天知道。万物随时令兴衰荣枯的本性不变。成都平原虽然只有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物产丰富的优势,但这只是从它小范围的情形来讲。其边缘地带,虽有丘陵过渡,但倘若还要向外延展,则最终要受到北有秦岭,西有青藏高原,南有云贵高原,东有长江三峡之险的封闭。如此一来,成为四塞之地,就是它的宿命,而此等状况,对成都的发展必然有相当深远的负面负面影响。成都从来就没有作为帝国文化中心这样超凡的实力,这不只是因为中国的城市不管是首都还是地方性府、州、郡的城市格局,都是中央集权下高度集中的。城市的功能不像英美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功能出现某种分工与合作,而是将多种功能容纳于一座城市,使这座城市的功能看上去庞大,实则每一个功能都处于相互制约而萎缩的状态。抗战时大批的高校及作家、学者、教授内迁至蜀地,但抗战一结束,鲜有留下来的。蜀地的文化虽因他们的到来有一定的建设和积累,但毕竟时日较短,而且由于站后一窝蜂地迅速撤离,反而造成新文化延续上的伤害,无法弥补,因为文化的发展仰赖于它的创造性和绵延性。成都在农业社会中的作用更多是守成型而非进取型,更不是具有敢为天下先精神的先锋型,这一点颇像儒家思想在中国现实社会运行中的境遇。作为一个时代的探路者-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成都都是不幸的,其保守闭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远离海洋的内陆城市,在一个庞大的专职帝国易于守城而非开拓,似乎也是必然的。对国家对个人而言,成都都像是一剂止痛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止痛。但要完全治好病根,除非大动手术不可,不可能指望止痛药去抢头彩,率先将根深蒂固的病灶清除,毕竟它的药效是有限的。在没有义务教育以前,宗族祠堂在一定意义上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小学免费),正是祠堂族产族田亦即义田对教育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是废除了科举制建立新的学校,立刻就能够在各地得以实现的真正原因。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可以用比较凝练的笔法,写出立体的历史美感
  •     看不懂
  •     娓娓道来的写法,看得非常过瘾,看了这书之后,去把李劼人的三部曲又翻出来看了
  •     作者貌似想放个大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系《老成都》系列,特别安逸的是,序言是流沙河手写体的“为成都喊魂”。也许是对一个地方或某种特殊文化味道的喜欢,对于成都的流沙河、冉云飞、龚明德等人,特别喜欢,这批书中,就有龚明德的《昨日书香——六朝松随笔文库》、流沙河的《书鱼知小》,谢谦教授的《国学词典》,以及王*怡的影评集《载满鹅的火车——我看电影》——王*怡的《不服从的江湖》于我太多会意欣喜。我常常想,目力所及,我所在的城市,除了王康、除了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刘小枫,还能有多少像成都那样让人服膺的老中青梯队的文化人队伍?
  •     看着有点儿累,不过能了解很多成都掌故。作者如能少些书生文字,读者说不定更轻松。
  •     真正走在这座城的大街小巷时,就能读进去那种天府之民的优越感与从容生活的韵致。无非是耍耍嘛。
  •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解不开的情结--对自己的家乡的眷恋。离得越远,爱得越深。可以说成都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喜欢冉云飞的文字,既有深度广度又极具个性。这本书从历史的角度来解说成都,让我了解了另一个陌生的成都。我爱的成都,还有多少秘密是我不知道的!
  •     通俗易懂的考据书,好看,冉老师的Discover
  •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城市犹如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其抱负与目标。广都,华阳,大慈寺,龙潭,鹤山书院,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成都城址千年未变,历史的沧桑感和代入感扑面而来。可惜,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如今,二十里中霾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     只有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才有可能真正生活在其中,而不是一种旁观者的姿态.一直在看冉云飞的文字,感谢他俯身向下,挖掘记录普通人.
  •     书的印刷不错 值得一读的书
  •     冉云飞的文风总是平实近人,不浮夸。文史资料运用自如且加入个人独到的分析,不偏不颇。
  •     想系统了解自己居住的城市买了此书,书名很费解。
  •     断断续续一年看完了,读的有点闷,能记住的东西不多。不过参考书目里好多可以读的。
  •     细细碎碎的,消遣一读
  •     很有意思的好书
  •     作者查阅了很多资料,勾勒出了自上古以至清末成都的历史沿革、文化掌故、风土人情,相比于今日城市的千篇一律毫无特色,作者的确捕捉到了成都的精神气息。
  •     好几年前读过
  •     乡谚民俗的部分读起来最有兴味。
  •     冉匪十多年前是下了番功夫,与众不同的视角,从传闻、笔记、笑话、民间故事、私家史乘、方志谱谍中切入成都!
  •     很有意思的一本关于成都的书。
  •     赵振铎先生是赵少咸先生的侄孙,赵先生的公子是赵吕甫先生
  •     写的太卖弄了。
  •     华丽的形容词使用得有点过度,看着想吐。写点平民视角就自恃开辟了新大陆,有点幼稚。尊重作者挖掘城市生活方面的史料但和他所崇敬的那些作家相比,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他最近的那几本书没有看,所以不作评价,但是单看那些矫情过度的书名,就骗不了我。
  •     内容安排有些杂乱
  •     可以读一读。
  •     我喜欢成都这个有性情的都市,书中所写的城市的每一个侧面都值得人沉醉其间,有历史的成都才是有吸引力的成都!
  •     出偏章
  •     去成都的路上看完的,然后看成都的路牌就有了特别的感觉。内容看起来的是比较轻松的,有些观点和看法也不胜唏嘘。
  •     早就买了,一直没读,趁去成都出差的机会挑出来看了一遍,就记住蚕丛,鱼凫,杜宇,鳖精,开明,还有屙金屎的金牛了
  •     正如书名《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这属于介绍成都书中我比较喜欢的书。作者从古而今,地量人物文化洋洋大观,文章多有作者信手拣来潇潇洒洒,作者喜欢成都(当然也是那时的成都还值得作者喜欢)的情感也跃然纸上。
  •     主要从历史来解读成都人性格的方方面面,基本的线条还是从先秦到民国,但又不可以按照编年体来写,而是从农商、交通、水利、民风等诸多方面来描摹刻画,旁征博引,又加入了自己许多深刻的思考和体会,乡土情怀浓烈,唯一的不足个人觉得在于如果结构逻辑更清楚就更好了,但是这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非常喜欢这本书,也被冉云飞老师圈粉!
  •     我们要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又如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好文讥刺,贵慕权势”的地域性心理,了解四川有很多种途径,这也是其中一种@汉安某
  •     史料丰富,论述有个人特色,细节处可看出非科班的出身。mark!
  •     本书从城市建筑、民间生活、美食盛宴、古迹寻访等角度探索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由于其四面闭塞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成都一直是帝国将相和文人墨客逃离战火纷飞、远离朝廷纷争的安身立命之地。有人说中国历史悠久但悠久的东西大多不复存在,而国外则保留了很多见证历史的文物、建筑等。的确,建筑是城市发展的最好见证和流动音符,就拿成都为例,虽然很多古老建筑由于城市发展的原因或本身结构材料问题而不复存在,但造福千万人口的都江堰大坝还依旧坚挺,成都市新建的五层高博物馆也可窥见政府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图书馆内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纷至沓来,这一切都是尊重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有形资产是我们传承文明的一个角度,无形资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历史上很多遗迹已灰飞烟灭,但仍旧不会阻挡我们了解学习的热情,这是本书给我的启示。
  •     要有多少爱,才能这样写一座城。我们行行重重,走过千山万水,哪里都是心安之处。
  •     局域网啊局域网···
  •     小学五年级时游四川,幸得见冉君一面。。今日物是人非,让人不得不叹服政治的力量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