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准备好了吗-幻想与现实中的科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科普知识 > 我们准备好了吗-幻想与现实中的科学

出版社:科学
出版日期:2007-9
ISBN:9787030197788
作者:江晓原
页数:241页

作者简介

《我们准备好了吗:幻想与现实中的科学》包括作者对著名幻想作品(电影、小说)的系列评论,以及对这些作品背后的科学思想资源的发掘和研究。这些评论和研究又与科学的现实问题密切结合,诸如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与融合问题、科学主义问题、乐观还是悲观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等等。

书籍目录

总序
自序
一、从《黑容帝国》说起
1 《黑客帝国》与卫斯理
2 《黑客帝国》与哲学讨论
3 《黑客帝国》:一个越讲越差的故事
4 虚拟世界:幻中之幻《十三楼》
5 HAL-9000的命运:服从还是反抗——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三定律”
6 恐怖故事:盐还是砒霜——影片《战栗黑洞》的寓意
7 当李连杰遇到量子世界——《平行歼灭战》背后的量子力学与密教
二、好莱坞科的幻电影中的七大主题
1 星际文明——对未来世界的展望,对外部世界的想像
2 时空旅行——回到过去能不能改变历史
3 机器人——它们和人类的区别,它们会不会统治世界
4 生物工程——人类不能狂妄自大
5 反乌托邦——西方对专制社会的持久恐惧
6 生存环境——对未来的忧虑
7 超自然能力——我们准备好了吗
三、在科幻作品中思考科学
四、科学有没有可能发展得太快了
五、从“理性滥用”量化考核
六、宽容更有利于科学
七、面对幻想的世界
后记

内容概要

江晓原,男,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导师,科学史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
“文革”中失去上高中的权利,初中毕业后在纺织厂当了六年电工。自幼好古成癖,特别迷恋于古代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学。恢复高考后以第一志愿考入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因为感到理科的知识自学起来不像文科那样容易),1982年毕业后又考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读了六年科学史研究生,1988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的博士。自此一直在文科和理科的交界处行走。
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4年中国科学院特批晋升研究员,次年成为博士导师。长期领导着国内唯一的天文学史研究组。1999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出任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之首任系主任。2003年6月出任人文学院院长。

图书封面


 我们准备好了吗-幻想与现实中的科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作者江晓原是一名自然科学史专家,近几年关注幻想作品,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将这一系列文章改编之后就成了本书。书中江谈论了科幻电影中的科学,伪科学,还有对当今学术界的思考等等。与普通的科幻爱好者关注科幻作品中的科幻构思和故事情节不同,江更为注重作品中的人文内涵。他对“科学主义”在国内外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探讨了西方科幻中盛行末世悲观论调的渊源,对科学与伪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思考。他质疑传统对于科幻应担负起“科普”责任的看法,因为“科普”一般许诺将人类带进美好的科技未来,但现在西方科幻普遍对未来持有悲观态度。科幻作品中担忧的一些现象,现在已有端倪,如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等等,光靠科学的发展来解决一切问题是不可靠的。这些论调无疑给怀有“科学主义”情结的我泼了一盆冷水,但这是一个好兆头,惟有接触不同的观点,才能使人考虑更加全面。
  •     说实话江蜀黍的影评在铁杆科幻/幻想片影迷看来实在说不上是有营养。作为我国知名的科学工作者(我一直在想要不要看在《12宫和28星宿》的面上把他算作科学家),他把文艺作品提升到理论高度上的能力可能还不如豆瓣上的很多影评人。但是就我所知,江蜀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愿意将学术跟些“不严肃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扯上关系的50岁以上的著名科学工作者之一了,这一点就特别值得表扬。毕竟,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妙趣横生的科普作品在国内还是少数,我们缺少像马丁·加德纳,伽莫夫这样的大师留下传世的经典科普作品,虽然现在把江蜀黍称为大师还为时过早,但是精神可嘉。除去本书前四章由科幻电影引发的科学思考,我反而觉得本书的精华在后半部分,对待学术的态度,科学与伪科学的关系,如何看待幻想与现实。如果说一部成功的科幻电影就能够引发大多数的观众对于科学技术产生一定的思考,那么对于科学史观的看法则不一定是每一个普通读者能够很容易获得的。我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学文的,阅读科学从不本着要研究什么,只是希望从另外的视角吸取些什么。读毕本书的后三章,最大的收获居然与这段时间来所研习的跨文化交际不谋而合——理解与宽容,说白了,还是和谐,然而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待科学,抑或确切的说,对待脱离“主流”的科学的态度,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待科学普及,抑或确切的说。对待那些并不“阳春白雪”的科学普及的态度,显然,太不和谐了。
  •     读完了,,,感觉经受了一场花雨,有种高中时候看第十放映室的感觉,而且更有深度和内涵。自己原来的看法更加确认和加深了:“科学不是真理,它只是人类创造出来寻找真理的工具之一”。原来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很多,而且不乏更高层次的人。整篇下来,除了接触了很多听过名字或者没听过名字——总之大多数都没看过的科幻电影、科幻小说——之外,印象最深的就是两点。。第一,科学研究应该有禁区。关于这个,以前也有过很多很多模糊的想法,但是没有作者总结的这么清晰。科学带来的问题并不总是能用科学解决,那些触及了人类伦理底线或者生存底线的研究,部应该进行。第二,量化考核与末位淘汰制在学术上的弊端。之前从没接触过这个,也没思考过,,如今方意识到。末位淘汰制是无法长久实行的,,同时,学术研究和经济一样,无法被计划,所以量化考核只能造成大量学术泡沫。上班闲暇,思考到量化考核的问题,于是去上网机百度了下,,高兴地发现很多高校已经开始了反思和改革的步骤,看来明天一定会更好。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小白文。。。
  •     看看还好,没什么实际的意义,还不如买本果壳中的宇宙有收获!!!
  •     建议搞VR及科研工作的人,看看人文是如何看待技术发展的。
  •     《机械公敌》片头的三定律字幕的背景并不是作者以为的宇宙,而是水...好吧比较失望
  •     本人局的這書不適合我~很一般!~
  •     让我们对现在的所谓的“科学”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义。
  •     不错的随笔集,在轻松阅读中学到不少东西
  •     科幻电影推荐大全
  •     虽然是本文章汇编,写的很有趣
  •     我们准备好了吗:幻想与现实中的科学这个商品不错~
  •     看过很多江晓原讲科幻电影的文章,所以买了这本书,这书应该是他发表的各种科幻电影文章的集合,江晓原电影评论我觉得写得很好,既有电影内容又有现实评论。只是有些文章略微有点重复。
  •     和期望的内容有差距,是一本杂集~没有什么中心的众多小杂文的集合!
  •     没见过跑题跑的这么厉害的,不过里面有些东西还不错
  •     《机械公敌》片头的三定律字幕的背景并不是作者以为的宇宙,而是水...失望
  •     内容对我的专业很受启发
  •     入门书。
  •     大一暑假,科技人文的”休闲“书籍
  •     江晓原的论文与书也看过一点,这本更类似随笔。该书在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与未来之间游走,从我一贯偏好的科幻电影入手,涉及21克、骇客帝国、蝴蝶效应、13楼、银翼杀手、2001太空漫游等等经典,杂以时事评论与高科技前沿,针对当前学术作假及伪科学等问题也有尖锐言辞,科学性与文学性兼备,文笔流畅,不愧为国内科学史第一人。所谓科学,不过是每一次真理之门被推进之前的必然谎言。但这谎言,是必然,也是被需要的。何为幻想,何为现实,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     挺好的啊~我还记得讲十三楼和异次元骇客
  •     大失所望。太浮躁了。即不科学,也不有趣。虽然是想在两者中找平衡。
  •     我喜欢这本书,很喜欢里面推荐的电影(电影里的一些台词也很经典),特别是对电影的解说,诠释,我觉的很到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