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百科知识 > 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1
ISBN:9787532369096
作者:田松,唐丁华(绘图)
页数:142页

作者简介

在中国,存在着成千上万的民间科学爱好者,不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很多人文化程度不高,却一心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也有很多人致力于永动机的发明,或者把推翻相对论作为目标。
如此众多的民间科学爱好者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动机又有哪些共性?他们可能的出路何在?这就是本书的主题。

书籍目录

第1章 江湖科学在行动第2章 永动机如何动第3章 哥迷:哥德巴赫使劲猜第4章 成功?等到苹果也烂了第5章 行为分析:八仙过海,苦追不休第6章 心理分析:撞遍南墙不回头第7章 社会背景:灵机一动,铁杵成针第8章 传媒:不知所措,四顾茫然第9章 问答第10章 条条大路通哪里?后记

图书封面


 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他们是一群刻苦的人,一群爱好思考的人,一群勇于为事业献身的人,一群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几乎一无所知的人。--《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这是一本由社科院专家撰写的小书,作者由于在单位内部挨整,于是被分配去专门接待民科的专家,通过长期的切身体会,作者详细的分析了民间科学家的种种表现,这本书简直就是作者的血泪史,写满了对民科偏执、变态和无知的斑斑控诉。很多人小时候,充满梦想,都做过挑战永动机、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和相对论的伟大理想,这作为启迪智力的游戏很有好处,但若不能及时掂量清楚自己的斤两,变成终身的偏执追求就非常愚蠢了。民间科学家们,就是这类蠢人。他们普遍缺乏基本的科学教育,喜欢使用不知所云的新名词,却坚信自己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样的表现造成了他们与社会和其他人无法正常沟通,他们将这解释为:天才不能为社会所容纳--当然,天才就是自己。他们长期坚持要推翻相对论,或者致力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低级一些的打算发明永动机。有个家伙没学过高等数学,却致力于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在几年痛苦的摸索过程中,发现了几个简单的函数公式,他如获至宝,以为这是巨大的发现;狂喜后向亲属们奔走相告,他妹妹不堪其扰,于是给他买了一本高等数学;当他亲眼看到费尽心血搞出来的成果,是书本上早已存在的公式时,才发现几年的工作都白费了。他们不仅缺乏知识,还不具备基本的理解力,但却有旺盛的精力和殉道般的自信,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论点,把所有反对者都累垮;从手法上来看,和现在的玉米非常相似。于是,对手们纷纷消失了,但他们却仍然不可能被“科学共同体”(即科学界)所接受。别人指出你的漏洞,你却视而不见,只是堵住耳朵喃喃自语,谁还会理你?他们郁闷难当,只能通过受迫害妄想狂来缓解自己的落寞,所以他们会到处控诉受到传统科研机构的压制。偏巧,在近年的媒体大潮中,大量未受科学训练的文科生把持了媒体的各个层面,于是,很多稀奇古怪的伪科学新闻纷纷浮现。前两年,我在成都市颇有影响力的报纸《成都商报》上看到一则连续跟踪了3天的新闻:第1天:记者发现了一个奇人,可以赤手拿着裸露的电线而不触电,记者大声称奇,声称要请科学家对他进行研究。第2天:记者专程拜访大学教授,该教授语带讥讽的说,这家伙肯定是只单抓着火线或零线,只要穿双绝缘鞋,当然屁事没有,如果让他同时抓着火零线,电不死他就让他来找我算帐……第3天:记者向该奇人求证,发现他确实只能单抓火线,于是……这种错误,不仅仅是未受科学训练的文科生容易犯,即便那些普通的理工科学生也对“在未证明真前,就是假”的严谨科学标准毫无概念,以至于理工科都学到硕士了,都时常被伪科学的东西所欺骗,大谈什么水晶头骨之谜。从这个角度上,也反应出我们科学教育的失败。所以,作为心理阴暗、受过点科学基础训练的理工科毕业生,阅读《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的感觉是非常有趣的;当看到一群如此努力和执著的人,在琐碎和毫无价值的问题上近乎偏执的献出毕生精力时,一种恶意的快感油然而生:他们的愚蠢是如此的明显,即便资质平常的人面对他们,也会获得上帝般的优越感。只要人类一息尚存,这类愚蠢的人就会在我们身边随时出现。曾经在黄埔军校就读的学员黄维,也在解放军战犯管理营中琢磨着设计永动机,还专门向周恩来同志申请到了试验经费,结果当然不出所料。国民党为啥会完蛋,从这件事情也可窥一斑。其实,我小时候也曾长时间的研究永动机,还动手制作过若干模型;说到这里,我也开始心潮澎湃,马上把CQ拉了过来,还给他找来一把舒适的椅子,泡上一杯热茶,然后煞有介事的对他说:我设计的永动机是这样的……
  •     感谢田松教授,那些没有受过学院教育而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人有了一个新身份:民间科学爱好者。只是田松教授花了大量笔墨论述了民间和业余的区别,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的区别,却唯独没有对科学这个词做一下考量,实在是遗憾。什么是科学,能够被证伪或者证明的就是科学。数学并不是科学,因为公理无法证明。 因为数学是基于公理体系的,数学的一切都是公理推导定理,定理公理证明其他,而公理是无法证明的。根据科学的要求,所有的都是可以推理证明的。数学不符合这个要求,所以就不是科学。众所周知,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问题,却不知研究他们的人怎么就成了“科学爱好者”,真是好笑多。另,既然田教授也说行文的时候"难以压制内心的文化优势,难以克服居高临下的笔意"。那么,也没有什么好说了····只是,还想问一句,田教授认为“民科”是偏执的、病态的,甚至拿来精神病人做比较。那么,田教授对所谓“民科”的看法算不算偏执呢?==========================突然又想起一则旧闻,前不久,北大教授孙东东公开发表“老上访专业户,至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精神有问题”的言论。田教授也是北大的吧,真想不到北大教授原来还都兼职心理医生啊···
  •     看来作者田松是个与民科打过很多交道的专家了,写来颇多切身经验。也许是与民科们交往中吃了些苦头,所以特别强调对于科学活动的正确理解(顺便抨击了下大众传媒对科学形象的误导),而且特别强调科学共同体中的规范。但是对于民科们这份对于科学的过分的热情,也实在是不好处理。读完这本书,作者似乎是想把民科们引导到天文观测、博物观测、环保运动甚至行为艺术领域中。作者认为民科们具有一种理想主义的献身精神,并且他分析了这种理想主义的来源。但是我认为其一支撑民科的动力不光是理想主义(虽然理想主义是重要部分);其二问题不在于理想主义而在于理想主义走向歧路,也就是说理想主义在现实中遇到阻碍和转向。如果简单地只提理想主义,有一棍子打死一屋人的嫌疑。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看看
  •     可怜可笑
  •     孙老师应该出本书讲讲民间哲学爱好者的故事。
  •     理工狗专门写了一本书吐槽!
  •     对于孜孜不倦追求“伪科学”的民间科学家们,这是一幅活生生的讽刺肖像。普及他们的无知和科学家的无奈
  •     行文随意
  •     果然是教授口吻啊···
  •     稍微归纳一下,民科的特点:坚信自己的理论是个重大发现;不与专业人士对话;喜欢创造新词汇;逻辑混乱;喜欢做无意义的手工层面的发明;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看起来像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但理想往往是严重超越具体问题的。。。。。。
  •     这帮民间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如同初恋,根本不了解也不愿了解,只是疯狂迷恋着自己脑海中的幻想
  •     我要当民科!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