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英雄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投资 > 股票 > 私募英雄

出版社:山西人民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203058472
作者:周涛
页数:355页

作者简介

《私募英雄》中有七大投资高手的故事。李驰,深圳同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3年累计收益率超过10倍。李振宁,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连续9年年均增长100%,中国十年牛市的预言者。刘明达,深圳市明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2年复合收益率近300%,国内唯一获得瑞银投资配置的私募。刘宏,上海博弘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对冲基金的领头羊,1天套利获利400万以上。石波,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年收益最高的基金经理之一,个股收益超300%。吴险峰,深圳龙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2005香港彭博财经荐股第一名,多只股票实现十几倍收益。赵丹阳,深圳赤子之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4只基金的管理者,3年收益率逾400%。

书籍目录

书中主要人物简述序言前言李驰:快乐去投资导言 享受投资思想的盛宴第一篇 李驰和价值投资之路之一:英雄莫问出处之二:价值之路之三:“行者”李驰第二篇 告诉你赚钱的秘密,信不信由你之一:同威投资理念=价值投资之二:去快乐投资之三:复利×时间=世界第八大奇观之四:慢即快,少即多之五:最难是定力之六:坚持和等待之七:做理性的驴子之八:集中持股之九:投资的唯一标准:买低不买高之十:不昕内幕消息之十一:上市公司调研没用之十二:投资要“三心二意”之十三:股市“三只手”之十四:选择持续增长的公司第三篇 市场和人性之一:市场就是简单重复的钟摆之二:求人不如求己之三:趋势投资者的“圣经”之四:多灾多难的股市之五:中心思想:女人与花之六:不看指数之七:善有善报  之八:牛市初期综合征患者的特征 之九:中国股民的悲哀三种 之十:胆量相对论 之十一:流行的谬论三种李振宁:专家型的理财人导言 资深市场人士李振宁第一篇 20年投资路之一:操练,从黑色星期一开始  之二:第一桶金 之三:转身私募 之四:做自己想做的事 之五:B股小试牛刀之六:推动全流通之七:引发大争论之八:股权分置改革启动——牛市即将来临之九:做中国最好的私募基金之十:推出信托之十一:我的财富观第二篇 取道巴菲特+索罗斯之一:投资理念=巴菲特+索罗斯之二:区分价值投资和投机之三:考虑市场偏好和偏差之四:趋势的判别之五:及时重估第三篇 一些简单的赚钱规则之一:临界点,底的信号之二:选择好企业之三:战略决定战术之四:技术也很重要之五:分散和集中之六:中国股市在市场化之七:真有10年牛市?之八:如何选择私募刘明达:最阳光的私募导言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第一篇 在梦想的起点之一:十年磨一剑之二:梦想的起点第二篇 曲折投资路之一:初识门道之二:借道股市之三:独立投资人之四:抓住网络股浪潮之五:在熊市中寻找机会之六:苏宁案例与傻瓜投资之七:大道当然第三篇 最实用的投资原则之一:如何把握大市之二:寻找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领导型企业之三:注重研究,注重调研刘宏:A股套利者的赚钱秘密导言 探索者刘宏第一篇 一路走来之一:股评家  之二:投身证券IT业 之三:起落 之四:创建博弘 之五:ETF上市 之六:英雄初成 之七:“火箭科学家”团队 之八:谋求阳光化 之九:走向国际之十:喜欢怎么过就怎么过第二篇 经典套利案例 之一:2006年4月24日:ETF瞬时套利 之二:股改期间:双向对冲锁定利润第三篇 分享对冲基金在中国的盛宴之一:什么是套利交易之二:套利与投资、投机的差异之三:对冲基金——金融皇冠上的明珠之四:中国市场——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蛋糕之五:平常人可以投资对冲基金吗?之六:捷足先登的本土对冲基金之七:博弘的优势之八:金融顾问服务——专业化分工要求之九:反思,为什么是博弘?石波:有一种价值不可替代导言 石波的魅力第一篇 投资之路之一:君安证券操习之二:加入公募队伍之三:成功投资之四:险些错过“格力”之五:遗憾的投资之六:转投私募之七:私募和公募之八:发行产品第二篇 投资习惯和理念之一:投资是有意义的事情之二:不做价格投机者  之三:价值投资的四个表现 之四:寻找拐点行业,抓住龙头企业 之五:价值投资法和成长投资法 之六:什么是伟大的企业 之七:PE是相对的 之八:把好企业变成好股票 之九:带着眼睛看企业 之十:长期看多中国市场 之十一: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之十二: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吴险峰:踩在价值线上的 弈导言 普通投资者的榜样第一篇 理念:踩在价值线上的博弈 之一:投资理念是“估值+博弈” 之二:估值是一门艺术 之三:博弈更是一种艺术 之四:中信证券——“估值+博弈”的成功案例第二篇 基金经理是怎样炼成的之一:第一次炒股之二:学习博弈之三:实战操盘之四:学习估值之五:战胜市场之六:走向私募第三篇 投资者建议之一:形成自己的成功理念之二:投资你熟悉的企业之三:投资重点之四:如何做交易之五:学会集中持股之六:止损第一之七:给投资港股者之八:做权证的建议之九:影响最大的人和书赵丹阳:向上的力量导言 浮沉赵丹阳第一篇 从看多到谨慎 之一:初战告捷 之二:进军私募 之三:看多中国 之四:自香港始 之五:信托模式第一人 之六:2004年,回归境内 之七:2005年,做多A股 之八:转为谨慎 之九:超额回报率第二篇 超额回报的秘诀 之一:投资秘决 之二:谨慎的原因 之三:独特的调研方式 之四:如何寻找合适的企业其他私募王牌但斌:时间的玫瑰林园:加快赚钱的速度刘迅:我们想成为中国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李春瑜:协助深圳私募基金继续领先刘方生:堂堂正正做私募但国庆:拒绝交易专注投资陈神军:A to H追逐中国资产李柏林:经营牛股的人邓汉学:把私募当事业的技术派代雪峰:永远吃自己做的饭侯健:在价值投资上强化附1:目前国内私募基金公司名单附2:目前国内发行的私募信托附3:公布的私募信托基金收益率后记一后记二

编辑推荐

  中国股市黄金时代你赚钱了吗?看七大投资高手,七种投资风格,哪一种适合你。  当代中国人需要的投资智慧尽在书中!

前言

  这是一本私募基金个人记录的书籍。  从事报道这么多年,尤其跟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报道超过5年,但是,我发现,在私募基金行业,人是最有意思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比如李振宁的博学、但斌的理想、李驰的激情、刘明达的梦想、刘宏的专业、石波的开朗、吴险峰的朴实、赵丹阳的谨慎、林园的张扬、杨骏的敏感、肖华的勤恳、王丹枫的职业、刘方生的学术、李春喻的责任……每个私募基金经理。他们都是如此与众不同。  我经常会奇怪,在公募基金行业,经常看不到基金经理的个性,即使是明星基金经理,其个性也十分模糊;更多情况是,大多数基金经理的个性都被埋藏在一大堆格式化的流程、公式化程序后面,被融入在公司的个性中。这里,基金经理个性已经不十分重要,他们,好像固化在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  但是,只要公募基金经理转移到私募基金行业,人立刻变得如此丰富、立体,比如肖华、石波,一旦从公募基金行业转移到私募基金行业,他们个性立刻就表现出来。  本书主要采访了7名业内著名的私募基金总经理或负责人,他们分别是李驰、李振宁、刘明达、刘宏、石波、吴险峰、赵丹阳,之后附上《your money》理财月刊采访其他私募基金经理的文章。  我也知道,书中的文章不能描尽私募基金行业的生存状态和人物形态,但是,阅读此书,你可以知道私募基金行业中最优秀的一批人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你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这就是我编写本书的初衷。  而且,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你是投资者,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征和需求,选择模拟对象学习或者为自己挑选一个合适的资产管理者。

内容概要

周涛,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在公司、金融报道方面有所建树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驰:通过阅读李驰的投资理念,中国投资者将会有一个参照,那就是——巴菲特理念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去投资。  李振宁:他的投资生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如何去操练,从简单投资转变成一个市场前进的推动者和私募基金的管理者,以及这一切背后有着怎样的投资逻辑和财富秘籍。  刘明达:与刘明达交流,你很难听到市场中那些最常见的话题:指数、波段、热点、板块、轮动……从始至终,他似乎只醉心于一件事:寻找一家可以连续持有三年到五年以上的公司。  刘宏:他是“市场中性数量化套利型对冲基金”的探索者,从2002年就开始了数量化套利型对冲基金的研发与操作,并取得超额的回报,现在,刘宏带领着他的火箭科学家团队,每天都在沪深两市“安心地”通过套利交易“捡钱”。  石波:“投资伟大的企业”,这是石波信奉的圭臬,也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投资股票的本质是投资企业,好企业才是价值的源泉。  吴险峰:吴险峰认为,即便对于普通投资者,哪怕你是一个小散户,关于投资,首先的是形成自己的成功理念。只有这样,成功投资才会有乐趣,成功投资才能被复制。  赵丹阳:“活着是第一位”是赵丹阳的投资哲学之一。“只有那些曾经倾家荡产的人才懂得风险,知道在这个市场上赚钱是件蛮难的事情,才会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手中的资金。”

章节摘录

  李驰 快乐去投资  导言 享受投资思想的盛宴  2007年8月28日,李驰和他的深圳同威资产管理公司全体员工一起前往新疆,开始了为期三周的假期。此前,同威资产清空了所持可流通A股股票。  是时,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正被市场放在PK舞台上,之前,部分私募基金经理过早判断A股股票偏离了价值面,他们经过审慎的判断之后提前轻仓或空仓,在5000点附近,很多媒体开始鼓噪私募基金败了阵。  但让我们看看另一面:5·30之后,正如李驰说的,公募基金不断地发行,不断地快速建仓,等于基金抱团把股价给推上去了,造成蓝筹股供不应求,蓝筹股股价一涨,老基金的市值就增加很快,暂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与公募抱团取暖相比,国内私募基金在运作模式上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信托成立的私募基证券投资基,这一部分私募基金虽然业绩公开、明了,但存在操作上的诸多不便:另一类是并不通过信托募集资金,亦没有义务定期公布其持仓情况与业绩,目前多数私募基金属于此类。  李驰的同威资产管理公司就属于第二类,那么在2007年清仓其所持有的A股股票,他的业绩如何呢?  在清仓之前,李驰和他的同威资产公司共持有三只股票。分别为:万科、招商银行、中信证券。  同威投资万科自2005年开始,是时万科股价3元多,此后在万科股价7元以下时,只要有新资金进入,同威就会不断加仓,万科在31元高位完成了100亿增发后,李驰决定出掉了万科,累计计算,同威投资万科的收益率不下10倍。  类似的,同威也是在2005年开始投资招商银行,当时股价6元,到全部出货时,同威在招商银行上面的收益亦近6倍。  同威投资中信证券相对较晚,2007年4月份建仓,成本40元左右,在中信证券80元以上时,李驰果断对其清仓。  李驰的清仓行为是否意味着他看空A股后市?  不!李驰回答十分明确:清仓,并不表明他看淡后市,但是A股市盈率偏高,市场已积累了相当的风险。当然不排除以后一段时间市场疯狂,万科或许会涨到60元,招商银行或许会涨到80元,中信证券或许会涨到120元甚至更高,但是,任何人不可能赚尽每一分钱,没必要做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事。  清仓之后,李驰与他的团队度过了一个轻松、惬意的悠长假期。  证券业之外,人们对李驰了解不多,但在业内,李驰有很多粉丝,他甚至被誉为“投资哲学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李驰已在中国内地、香港市场经历了多个牛熊转换,他是这十几年资本场中为数不多的“剩”者。  能够“剩”下来,并获得投资成功,就不得不提及李驰的投资预判能力。在2006年初李驰就看到,做大A股市场的盘子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选择;2007年,这一战略被演变为加大IPO的力度和大盘H股、红筹股的回归速度;现在,当一些投资者意识到二级市场投资风险时,李驰早在2006年初就开始投资拟上市公司股权。  那么,这次李驰的A股清仓行动是否同样有先见之明?或许,这些都不重要,我们看到的是:由QDII放开而引发了国内投资者蜂捅进入香港市场之际,李驰早已在香港市场持有多只绩优龙头股,其中包括金蝶、腾讯等。  作为同威资产核心投资人士,李驰为自己公司订制的目标是:做中国回报率最高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自以为一直都做到了,看看我们现在管理多少资产就知道我们不是理论家。”李驰说。  李驰还被很多圈内人称为“巴菲特中国版”,对于巴菲特投资理念,国内哪怕是初入行的普通投资者都耳熟能详,但是,当投机气氛充斥市场时,因为时空、市场的迥异,绝大多数投资者无法真正理解、实践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但我们相信,通过阅读李驰的投资理念,中国投资者将会有一个参照,那就是——巴菲特理念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去投资。当然,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李驰和同威的故事可能无法复制,但了解现世的“剩者”李驰的一些行为和理念,或许能使我们从中得到一些指引。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介绍李驰在他十几年投资生涯中不断积累、点滴呈现的投资哲学,试图让更多的投资者以思想的交流方式来切近李驰,并以此修正我们普通投资者许多似是而非、若即若离的投资观念。  我们保证,即便出自“哲学家”李驰,其投资理念,对于每一位普通投资者而言,也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正如李驰博客的名称:越不繁、越不凡@白话投资。  李驰的博客,此处要重描一笔。即便在圈内有“哲学家”之称,李驰并非故作清高隐于市。在私募基金经理中,李驰是为数不多的开设博客的基金经理之一,从2006年7月开设博客以来,一年多的时间,李驰坚持每周都会将所得所思呈现给每一个普通读者,目前其博客的点击量已超过100万。  所以,跟随李驰吧,让我们一起享受投资思想的盛宴!  跟随李驰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投资意味着紧张和疲惫。每天紧盯大盘,随着指数起伏满心焦虑,时刻担忧股价的涨跌成为多数人的投资状态。  但李驰的投资却是如此快乐!正如前面所述,李驰可以在一次清仓操作后,到新疆享受20多天的悠长假期。事实上,他每年有1/4左右的时间在全球各地周游,在结束新疆之旅后,李驰又马上邀上朋友前往埃及红海潜水。多年以来,李驰的足迹曾散布于尼泊尔山区中、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珠穆朗玛峰的路上,以及北美大陆之间……  如果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赶快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近距离地与李驰交流。或许,我们之后的投资也将不凡,也会随之简单起来,快乐起来。  第一篇 李驰和价值投资之路  之一:英雄莫问出处  英雄不问出处,这是李驰常说的一句话。在私募基金圈内,“剩者为王”的定律给了李驰以恰当的定位。  毕业于浙江大学的李驰早在1989年初就来到深圳,先后任职于蛇口工业区、宝安集团、深业集团、香港怡东国际财务投资有限公司,见证过多起海内外证券市场的风风雨雨是李驰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李驰在证券投资行业浸沉17年,经历过三次国内市场牛熊转换、两次香港市场牛熊转换、1997年金融风暴、2001年全球科技股股灾,丰富的投资经验使得李驰善于从价值投值的基点出发,领先市场抓住机遇。  在李驰的投资哲学中,尽管“理性”是最核心的地位,但李驰本人更多属于性情中人。  李驰甚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但如果你有机会与他聊天,你会发现他的叙述如此富有激情。他语句诙谐,且字字珠玑。即使你无法见到李驰,光阅读他的博客,你也会发现他的个性如此丰富、立体,他身上饱含着太多的特征:  他很理性,强调投资的第一要诀是理性。  他很自负,自己目标是:“做中国回报率最高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自以为一直都做到了。”  他很张扬,说“我们一直有信心在任何市场、任何时期做出保本承诺,牛去熊往我们一直兑现着我们的承诺,第一不输,第二记住第一,我们和我们的客户共同做到了。”  他很骄傲,因为他说“巴菲特,叹天下何人识君!”  他很懒惰,他买进股票后,基本不动。  他很灵活,说“积聚财富亘古不变法则:低买高卖”,哪怕是持有万科这样公认的上市公司常青树,他也不会持有几十年或者一辈子。  他很诚实,说“我们的投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的可流通A股,流通A股组合仅仅是我们投资冰山中显露出的一角。我们也一直投资于国内可流通B股、A股或B股的法人股、香港和国外上市公司股票、未来可能于国内外上市的公司股权;我们是私募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PE)的混血儿,而目前的私募信托投资产品无法满足我们此类多元化投资领域的要求”。  他很坦白,告诉别人,“好公司+便宜价格:买进。”  他很有责任感,自己开了博客只是为了宣扬价值投资,说“开博初期,怀着一颗宣传价值投资的善心,坚持到今天”。  他很有创意,能说出诸如“越不繁,越不凡”、“慢即快,少即多”、“洗脑和催眠”、“中心思想、女人与花”等投资妙语。  他有些冷,那些“皇帝的新衣,领导说你行才行”、“人造美女也是美女”、“三反运动”、“该大的部位大”等分析市场的话语让人记忆深刻。  他很敏感,否则不会说“如果有朋友觉得我的预测可能影响大家的正确判断,在此正式收回前几天的一段话。”  他很随性,经常不打理自己管理的资产就出去旅游。长时间的外出度假,对于同威资产公司的同事,尤其是李驰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他有这么多优点和不足,但我们更无法否认,李驰很受人欢迎,从他开博客一年多来,其点击率超过100万人次,而且,数以万计的人认真阅读,并发表评论、参与讨论。  之二:价值之路  2004年3月13日,李驰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门口买了当时仅有的一本《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当时他在扉页上写了“好书”,“熊市里的小火炉”等几个字,2007年他再读该书时,他认为应该接上一句:“牛市里的王老吉。”  后来李驰才知道,这本发行量不大的著作是莱格·梅森基金公司的总经理Robert G.Hagstrom写的。这也难怪比尔·米勒连续十几年跑赢美股大盘了!就此他感叹,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莱格·梅森基金公司是高手云集啊!  今天,李驰已经成为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但他仍认为,要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与集中投资,有关巴菲特的书是应该放在床头枕边的,这些书不但可以为熊市集中投资打气,而且可以为牛市里投资降火去燥。但也正如李驰所言,真正的价值投资不可能是读几本书就可以嬗变的。读书、学习是前提,实践、探索才能梅花香自苦寒来。  其实,李驰也并非从一开始就悟道于价值投资,而是经历过多年磨砺才走上价值投资之路的,在见证证券市场数次风雨之后,李驰才真正成长为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但是这样回忆自己走过的道路的:  10多年前,我们还比较年轻,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收益。我们刚进股票市场时都希望赚钱快而且数量多,抱着这个信念在A股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好多年。  当时沪深股市出现过一波行情,时间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干刀到邓小平南行讲话后的那一段时间。那时候我们的心态和新入市的股民没有什么两样,觉得进去了就赚钱很开心,但并没有想过整个行情的起落规律。后来那次行情跌下去很长一段时间,在下跌期间,我们自己也在不断总结,想弄清楚其中是否有规律性的东西。  我在思考的同时,也和一些朋友进行了交流,并不断向这个领域的杰出者学习,比如我现在同威资产公司的合作伙伴韩涛,他在投资方面有许多非常独到的见解。他一直是我投资领域学习的榜样。现在看来一些非常理性的选股方法当时并没有为人们所认识,他当时讲到的一些东西,我也没有留下强烈的印象。比如1999年韩涛就讲到同股同权的B股便宜,要买B股,之后他也一直参与B股投资,直到2001年B股开放后全仓退出,两次重仓买到翻10倍的B股。在A股里我回头看到了翻10倍的股票,但我没买到:在B股里回头也看到了,我的朋友却做到了。我就反思他为什么能做到而我为什么没有做到?  等到2001年B股开放,我的感触更深了,机会其实一直就在眼前。这个时候再回头去研究巴菲特、林奇等人,才发觉他们说的话都是出自肺腑,没有任何包装。他们成功投资的真理都包含在自己或者别人写他们的书籍中,但大家并不相信真理是那么简单。  我是浙江大学毕业的,校训就是“求是”。但我在大学里没有真正领会,来深圳的前几年中也没有做到,直到后来参与证券市场的长期投资过程中才发觉,无论是做人也好做投资也好,都需要“求是”,同时也体会到真理确实十分简单,关键在于人们往往不相信真理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为什么在牛市里还能保持一个比较正确的判断?是因为在B股开放后,也就是2001年6月政府允许内地居民可以参与B股投资之前的两个月内,市场疯狂后我们就退出了。那一次退出令我印象深刻,我也相信了以前不甚了解的价值投资理论。从那之后,我们的步伐就合上了市场的节奏。  从2000年到2001年8月份国内市场盘顶期间,投资者都疯狂了,当时甚至有开夜市的说法,随后A股迎来了大跌行情。其实,全球的证券市场现象、实质都是一个规律,当市场处于非理性疯狂之时。离大跌就不远了。  有趣的是,当中国的投资者在股市盘顶有时不我待之感时,美国已经有“夜市”了。2001年年初我正好在美国,住在一个朋友家里,我不太懂英文,所以就到超市买中文报纸,发现整版都在谈论股票。我朋友家在加州,因为美国东西部时差的原因,他是每天加早班(天还没亮,相当于夜市了),凌晨6点多就在电脑前看行情了。因为有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车之鉴,我感觉到狂热的美国股市离顶不远了,这是重要的直观因素,我感觉中国的股市一直在跟随美国股市,行情自然要慢一点。其后美国等国际市场的下跌调整是十分充分的,中国一直没有调整充分,又有涨跌停板制度,所以熊市持续的时间反而人为地加长了。  这也告诉我们,不要去谈论什么定价权,现在的证券市场应该唯美国市场马首是瞻。这不是什么志气的问题,而是市值、实力的问题。如果美国股市都不行了,中国自然会跟着下来。  另外,当时国内股市确实高到了一个非理性的地步,平均市盈率都有60多倍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它迟早要走一条类似日本股市的道路——理性的回归。  鉴于美国股市到顶和市盈率过高,我们判断前景不妙。就退出了。然后我们进入了比较熟悉的香港股票市场,但当时香港股市也没有调整到位,所以后来也调下来了一点,直到2003年下半年香港股市才起来。我们是再次回到我们已熟悉的香港股市,当时香港市场上的许多股票都跌到了非常便宜的价格区间,这给了我们机会。当然,我们与巴菲特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他可以做到一段时间完全退出定价偏贵的市场,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图书封面


 私募英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入行的时候看的这本书。不过回头再看,发现写得比较夸张吧。书中人物我也见了七七八八了,大家其实都是平凡人,只是恰好处在了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建议不了解过去那段时光的人可以看看,当作纪实文学。
  •     牛金荣2008年,金融世界,风雨飘摇。上周全球股市下跌,源头来自一向披着诸多光环声名显著的金融巨子,当这些巨子抛却新衣之后,带给全球的是一片股灾。连续的下跌,再次跌出了法国又一金融大鳄的丑闻,一个小小的交易员绕过了所有风险控制,悄悄建立了自己的期货头寸,高达66亿美元的损失不只打跌了兴业银行的股价,对一向秩序严密的金融世界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极强的讽刺,风险控制有吗?信誉到底是什么?也许只是那些昂贵写字楼、光鲜衣着以及高薪包装过的真实谎言…….国内,风光了两年的共同基金在去年第四季度首现季度亏损,在本年度的第一个月成绩惨淡,出海的QDII,一路哀歌,如果说过去两年是共同基金成就神话的两年,08年也许就是中国共同基金走下神坛之时。一场金融秩序的重建也许在全球即将拉开。下跌的日子是最清醒的日子,它可以让我们真正去思考:在金融机构中,最值钱的到底是什么?它们可以提供给投资者什么?相信在08年初,在这个以股灾开始的年头,最有效的投资者教育已经开始了。经济观察报资深财经记者孙健芳的作品《私募英雄》——中国七大投资高手征战股市纪实--书正式出版,对于想了解中国私募基金这个行业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本很值得看的书籍。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私募基金操盘人的实录,记录了私募基金行业里面最顶尖的一些人物的投资历程、投资理念、操作思路、成败得失。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了解到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看到每个人操盘特性,比如李振宁的博学,但斌的理想,李驰的激情,刘明达的梦想,刘宏的专业,石波的开朗,吴险峰的朴实,赵丹阳的谨慎……..本书汇集了北京、深圳、上海三地私募基金行业最优秀的人物,除了7位主人公外,你还可以看到其他私募行业11顶尖人物生存和投资特征,也可以就此看到中国私募基金在夹缝中生存的现状。在西方社会,对冲基金(私募)是富人们理财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它的分配方式,它不同于共同基金,私募基金的投资人和操盘人,利益捆绑在了一起,相对于共同基金业绩只考核相对业绩,即相对于大盘指数是涨是跌,私募基金更看重绝对收益,因为不为投资人赚钱,他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再加上灵活多样的投资手法,使得对冲基金能够在调整市场中、甚至熊市中战胜指数基金,在投资世界里享有比较高地位的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也正因此,私募基金在海外无论是设立还是募集都比较宽松,因为投资人自负责任,他们作为高收入人群,有足够的判断力来承担高风险与收益,替自己的钱负责。国内的私募还刚刚起步,期间有太多的灰色地带,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从投资能力上看,很难确定操盘人的业绩是否可持续,可复制;从道德风险上看,也很难做出一个判断,私募基金操作人是否将投资人利益一致对待?如果没有足够的道德与监测,相信私募基金同样也可以操作老鼠仓,不同的投资人可能获得的待遇是完全不一致的…..这也就是公募基金近期推出专户理财备受诟病的一点,投资人怎么可以确定公募的基金公司对分配方式不同的两类投资人给予同等待遇呢?散户,基金公司只拿到管理费,专户,可以与投资者一起分享投资收益,二者的投资平台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共同基金的投资平台是广大散户贡献利润的成果,却让少数大户——至少要5000万以上的专户去分享?谁能够相信没有利益输送,风险怎么控制,谁去管呢?有一句话难听的话,叫屁股决定脑袋。所有的行为如果通过利益趋动的角度去分析,就可以找到最深层次的原因,易方达最好的基金经理已经放下手中的公募准备去做专户,至少说明了一件事——专户理财的客户可以‘配备“最好的基金经理。共同基金的专户理财一旦推出,必将成为中国特色,公私不分的基金,也许会毁掉中国的公募。当然,不同的看法也同样存在,我一位好朋友,一位极其出色的基金经理上周递交了辞职信,问他“为什么不做专户收益也高”。他的回答极其坚定,“就是不能什么都占着,什么便宜都占着,真正的私募不是专户”。讲了这么多的话,你可能会明白,<<私募英雄>>中所有的存活者,都是不容易的。在时下的中国投资环境中。能够存在、发展、延续、肯定有自己的特色与执着。在<<私募英雄>>中一书中所提到的私募基金经理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丹阳,赵丹阳也是国内浮出水面最早、最近在市场上引起巨大争议的私募基金经理名人。赵丹阳很敏锐,他在2002年就开始考虑设立投资中国内地的私募基金;他很前瞻,开创了国内私募基金借助信托模式设立的新渠道;他很果敢,当市场与自己的投资理念不符时,能够抛却暂时利益的诱惑,坚定地关闭自己的基金,这是一种坚持,尽管有人说,在海外,私募这样做很正常,但在中国,许多行业欠缺的就是“正常”,我们需要更多像王石一样坚持不行贿的商业领袖,像赵阳一样不该赚的钱,能赚也不赚的投资者,他们是真正的勇者。由此,我也相信,赵丹阳他不会在这个投资界消失。在投资世界中,有句话就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对私募基金来说,没有过往,就没有未来。当然更有勇气的还是我们的作者,能够在中国的私募基金——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阵营中,去筛选出他们的采访对象,这需要勇气,还极需要洞察力。孙健芳是我认识的财经记者中极其敬业的同行,遇到她的每一次,都在繁忙的工作状态,瘦弱的身体拖着大包,采访中,美丽的大眼睛里都是认真与执着。在制作此书的过程中,我知道他们核对了每一个数据,每一份业绩。投资需要能力与勇气,更需要道德的约束。财经媒体需要洞察与预判力,认真甚至到较真的探究精神,这样真实的投资世界才会少有谎言与欺骗。
  •     每个成功的投资者,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们的特点是:树雄心、立大志;善于学习别人经验,不断磨练,反复锤打,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学习,敬畏市场,市场是最好的老师;敢于面对困难,一时慢就是一世快,复利乘于时间=世界第八大奇观。求人不如求己,善于学习他人,完善自我。相信自己,成就自己。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垃圾
  •     价值投资被说得太简单了。。。
  •     大致翻翻就可以了 真的没必要去买
  •     7位投资界的大咖,犹如七剑下天山让你的投资思路醍醐灌顶,讲述了上一轮投资牛市中的投资方式。若能在目前的市场中在出一本私募英雄2讲述在长达7年的熊市中,各位战将的投资思路及一直在坚持的投资方法,或可以给我们这些跟随者更多的借鉴。
  •     割裂感太强 不管理念对错 起码不协调
  •     坑爹书 原谅我当时无知的灵魂
  •     介绍7位私募基金经理
  •     对几个玩家的成长历程和经验做了一些白描和勾勒。
  •     就吹吧你~~~
  •     有些书就是拿来翻翻的,毕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阅读博客,了解一点,有个重点
  •     明显不如民间股神那么透彻
  •     书不错,但是里面的人就很垃圾了!
  •     Absolutely rubbish..
  •     结论:(1)成功各有各的寂寞和执着;(2)股市有这帮私募在搅和,他们的行为典型地间接影响股市
  •     烂的一逼...
  •     当个备忘录看看吧,一般般。
  •     比较不错
  •     相较于《私募江湖》东西多了
  •     感觉大部分投资者,都是在某一时段某一地点做着相同的事儿。感到石波、李振宁蛮厉害的。
  •     剪报文学
  •     还不错 很多细致入微的东西可以借鉴。
  •     故事讲的不错,对中国私募有个简单了解。
  •     第一个人最好 越后面越奇怪
  •     有一定的收获!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