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121075117
作者:李道亮 编
页数:519页

作者简介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分为总《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理论发展篇、基础设施发展篇、信息资源建设篇、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篇、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篇、行业应用篇、区域发展篇、国际经验篇、发展战略篇、专家视点篇、解决方案篇、案例篇、大事记、附录等15个部分,共约40章内容。

书籍目录

总报告理论进展篇 第一章 农村信息化理论框架   第一节 农村息化的内涵   第二节 农村信息化的内容   第三节 中国农村信息化体系框架   第四节 结论和讨论 第二章 农村信息化评价   第一节 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节 农村信息化评价方法   第三节 结论和讨论 第三章 农村信息化资源整合   第一节 农村信息化资源整合框架   第二节 农村信息化资源整合内容   第三节 农村信息化资源整合方法   第四节 农村信息化资源整合体制和机制   第五节 结论和讨论 第四章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第一节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框架   第二节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模式类型   第三节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第四节 结论和讨论    农村信息资源建设篇 第五章 农村数据资源建设情况   第一节 农村数据资源建设的现状   第二节 农村数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农村数据库资源建设的对策和展望 第六章 农村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第一节 当前我国农村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   第二节 农村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三节 加强农村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 农村信息平台建设   第一节 农村信息平台建设的现状   第二节 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农村信息平台建设的对策与展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篇 第八章   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情况   第一节 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的现状   第二节 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的对策与展望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 农村信息员的发展情况   第一节 农村信息员发展的现状   第二节 农村信息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农村信息员发展的对策与展望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第十章 农村信息服务组织建设情况  第一节 农村信息服务组织建设的现状……农村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篇行业应用篇区域发展篇国际借鉴篇发展战略篇专家视点篇典型案例篇江苏调研篇大事记

编辑推荐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是适合农业信息技术和农村信息化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前言

  从《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出版之日起,就开始思考《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的总体框架、内容安排、编写人员、进度安排,是继续按2007报告框架来更新内容,还是重新设计框架增加内容?在组织人员编写方面是继续由本人团队成员完成,还是发挥国内相关专家积极性和创造性,邀请国内的相关专家集体来写?若组织全国专家,如何解决组织效率相对低、风格差异大的风险问题?在内容上要开展什么样的创新?回顾一下从构思到开工,从框架构建到内容确定,从落笔撰写到行文修改,从历次讨论到本书定稿,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感受,都凝结着全体编写组成员的努力和汗水,欣然写下下面的话作为本书的前言,与各位农村信息化同行及读者共勉。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的理论构架是在本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更多的偏向农村信息服务,虽然信息服务是农村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但毕竟不等于农村信息化,因此《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的理论构架一开始就考虑突破07报告内容框架。幸运的是2007年底江苏省信息产业厅非常前瞻性的公开向社会招标开展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的研究工作,本人团队在众多竞争中幸运胜出,承担了该项具有开拓意义的工作,虽然研究过程反反复复修改,最后还是确定了包含农村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信息资源建设、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信息化技术应用5个体系的农村信息化工作框架。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下,形成了《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基本逻辑构架,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就尽力围绕该框架展开。《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从风格上更理论化一些,缺乏全国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实践性强的案例,缺乏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具体应用,因此对各地农村信息化实践指导性偏弱,08报告尽力突破上述缺点,加强实际应用篇幅。同时,也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对属于框架内容但数据不全的部分进行了删减。

章节摘录

  第二节 农产品加工信息化的研究成果及应用  一、水果内外观品质在线检测信息化  机器视觉在水果内外品质在线检测信息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机器视觉又称计算机视觉,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迅速成长起来的,是指计算机对三维空间的感知,包括捕获、分析、识别等过程。它是计算机科学、光学、自动化技术、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机器视觉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图像的获取、图像的处理和分析、输出或显示,一般需要CCD摄像机、检测装置、传送带、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等设备。在水果分级过程中,水果位于传送带上方,CCD摄像机配置在传送带的上方及周边,在传送带的两侧安装有检测装置。当水果通过CCD摄像机时,CCD摄像机将通过图像采集卡将水果图像传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对图像进行一系列处理,确定水果的颜色、大小、形状、表面损伤情况等特征,再根据处理结果控制伺服机构,完成分级。该方法无损水果质量,能减轻人工分级的大量劳动和人为误差,速度快,精度高。  日本的水果分级作业多为集体作业,即果农将各自生产的水果集中到所属农协水果分级场地,经统一分级后推向市场。由于果农的管理水平不同,栽培环境各异,往往导致水果质量不同。过去因人为进行评价,常常出现矛盾,现在,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随机取样,计算机通过随机取样图像可以计算出这个图像内水果的大中小、优良中差等个数及受损情况、所占比例,并做出综合质量判断,这种方法省时省力且客观公正,而且还可将每个果农的果品品质信息存储在信息管理中心主机里,随时均可加以利用,指导水果生产。  传统的机械式、电子式水果分级流程先是由人工进行等级分级,后由数台相同的机械电子设备分别自动完成大小分级,分级过程为半自动化。而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式取代了人工分级,可不分先后地进行等级和大小的同时自动分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全自动图像处理式分级系统。在水果分级过程中,水果位于传送带上,CCD摄像机配置在传送带的上方及周边,在传送带的两侧安装有无损伤检测装置。当水果通过CCD摄像机时,水果的颜色、大小、形状、表面损伤情况等均被记录下来,通过这些数字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即可完成一般分级作业。若想进一步了解内部质量情况,可通过无损伤检测装置测定糖度和酸度等指标。  处理式分级系统因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图像使信息数字化,例如,我们可将颜色数值为90~100的规定为优级,80~89为良,损伤面积超过总面积1%降一级,超过3%降两级等,类似这样的工作均可进行量化。

图书封面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