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改革论集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陈锡文改革论集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
ISBN:9787802342095
作者:陈锡文
页数:209页

作者简介

《陈锡文改革论集》主要内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参与的伟大事业。经济学家是非常活跃和有贡献的群体。这套丛书各卷的作者,都是这场伟大变革的亲历者和直接参与者,是长期为改革开放建言献策的经济学家。他们之中有改革开放之初已年过古稀的老一辈经济学家,最年轻的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有的主持或者参与过关于改革和发展重要课题的研究,有的参与过党和国家关于推进改革开放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这些经济学家的贡献是人们所公认的。
《陈锡文改革论集》的文章大多是过去30年间对中国经济改革和政策制定发生过直接影响的调研报告、政策建议、理论著作,向读者展示了陈锡文对当时改革方向的思考和阐述,对中央政策的解读,以及在政策探索中的理论交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献价值和理论价值。
本套丛书的发起人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王梦奎,积极加盟的15位作者都是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书籍目录

作者自序
国民经济的格局变动与乡镇企业的发展
〔1985年〕
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正确对待农民
〔1990年〕
90年代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1992年〕
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1998年〕
关于停收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和教育集资一年的建议
〔1999年〕
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1999年4月〕
粮食供求形势转折和农业结构调整
〔2000年〕
新阶段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2001年〕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
当前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2006年〕
当前农村土地政策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2006年8月〕
关于在农村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2006年11月28日〕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
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7年6月〕
关于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形势和主要政策问题
〔2007年9月6日〕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007年10月〕

前言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30周年,也是农村开始改革的30周年。各方面尤其是理论界、学术界都在以各种方式回顾、思考、总结这对于我国极不平凡的30年的历程。今年花开季节,收到了王梦奎主任给我的来信,他要求我选择若干篇这些年所写的文字结集成册,以供中国发展出版社编辑丛书出版。王梦奎同志是我的老领导,我曾作为他的部属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多年。因此,受梦奎同志之邀、能将自己的一些文字结集交由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发展出版社编印出版,我深感荣幸。  我是从事农村问题研究的。40年前,我从上海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许是10年的农村经历,使我在恢复高考后的志愿选择中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农业经济系。有幸的是在入学的第一年年底,就遇上了党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遇上了农村改革的序幕被徐徐拉开。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更因为赶上了这样一个农村发生巨变的时代,当然就对农村发生的变革和理论界对此的讨论格外关注,并利用假期频频到农村实地调查,由此也就选定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我的著述很有限,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日子里,要选择若干篇文章结集作为丛书之一出版,确实很感不易。但自己毕竟亲身经历了农村改革这30年,作为对这一伟大历程的纪念,似乎有义务也有责任留下一些表达自己亲身体验的文字。为此就选择了这十余篇文章。我国的农村改革历程,是党所领导的亿万农民群众为追求自身美好生活而进行伟大创造的光辉历程。农村改革中的许多经验都是由基层和农民群众创造的,理论和政策工作者所做的更多的是在实践中了解基层和农民的期盼,总结他们的成功做法,再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按照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实际,将这些经验总结、提炼和升华,使之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更顽强的生命力。在过去的30年中,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而从各方面做出努力的农民群众、农村基层干部、理论和政策工作者何止千万人,对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与得失进行过理论、政策上的概括和论述的文章和著作也何止千万种。我的这些文章,仅仅是从我个人经历的角度发表的若干一己之见,其目标也在于引起人们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发表更多的真知灼见。  编入这个集子的十余篇文章,是按成文或发表的时间排列的,其中有些是公开发表过的,有些则是尚未发表过、当时是为工作所写的内部材料和建议,但在选编时,均未对内容和文字做过修改。

内容概要

陈锡文,祖籍江苏丹阳,1950年7月10日生于上海。1968年9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1982年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1985年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90年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农村研究部副部长、部长,1999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兼农村研究部部长;其中1994年至1998年被借调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2000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后,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共第十六、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始终从事农村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参与了自80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政策的绝大部分文件的起草工作。发表的论著曾获得过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1992年被评为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社会兼职: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监事,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兼职教授。

章节摘录

  国民经济的格局变动与乡镇企业的发展  〔1985年〕  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的产值,占到了我国社会总产值的13.3%,乡镇五级工业企业的产值合计,占到了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1%。乡、村两级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净值,已相当于1983年全国独立核算国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总额的14.11%,而在乡镇企业中就业的非农劳动力,则已相当于1983年全民所有制各部门非农就业劳力总数的62.27%。1984年国家财政收入净增数的14.5%,全国税收金额新增部分的19.5%,来自于该年乡镇企业新增缴纳的税金;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的19.7%,来自于乡镇企业的原煤产量。这些数据表明,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乡镇企业都已占有了不容被人轻视的份额;对乡镇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评价,再也不应该仍局限于农村内部。  近年来,乡镇企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1984年,乡镇企业的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40%;而1985年第一季度,乡镇企业的产值比上年同期又增长了51%。这种超高速度的增长,使乡镇企又一次成为整个经济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乡镇企业高速增长可能带来的利弊,当然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但要分析清楚乡镇企业之所以会高速增长的原因,却不能不涉及对国民经济增长原有模式和机制的评价,也要涉及到对今后国民经济发展及其格局变动的判断。因此,即使是只对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问题进行评价。也应当将乡镇企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格局问题联系起来分析。本文谈些粗略的意见。  ……

图书封面


 陈锡文改革论集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一位农村工作专家的真知灼见,良知与无奈。
  •     农业改革的权威,与农村经济相关的人士值得一读。
  •     陈老师的头脑里装着的都是三农的事情
  •     感觉很贴近农村实际,又有政策高度,非常好
  •     2011.11.3购于当当,6日收到。
  •     本书收录的论文均围绕三农问题展开讨论,部分论文成文较早,与现今农村现状有一定出入,但我国农村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历历在目。非常值得学习!!陈锡文老师实是我国农村问题最权威的专家。
  •     仔细读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