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国富论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101087949
作者:亚当•斯密
页数:849页

《国富论》的笔记-第55页 - 第一篇第1-6章

开篇以劳动分工说起,阐明劳动分工的优势,环环相扣,引出劳动分工的原因,接着阐述劳动分工受到的影响因素。由此,有关劳动分工高一段落。由于劳动分工使得物质得到了极大满足并产生剩余,进而将剩余的物质进行交换,产生了商品。由于商品直接交换不方便,限制了市场的大小,货币作为中间媒介开始出现。
剩余的物质因为交换而变成了商品,商品具有自身的价格和用来交换的价格。紧接着作者阐述这两个价格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细细读来,不仅佩服作者深厚的洞察力和总结能力,只是很多内容显得冗长。也可能是由于是翻译版本的原因,部分段落读着比较乏味。

《国富论》的笔记-第三章 劳动分工受市场大小的限制 - 第三章 劳动分工受市场大小的限制

《国富论》的笔记-第四章 货币的起源及其功用 - 第四章 货币的起源及其功用

《国富论》的笔记-第二章 劳动分工的根源 - 第二章 劳动分工的根源

《国富论》的笔记-第一章 劳动的分工 - 第一章 劳动的分工


这一章主要是说明分工是提成生产力主要行为。由于分工,使得生产劳动上获得了专注的价值,减少了工作的转换成本。
当然分工也会受到行业不同的对生产力提升则不会那么明显。比如农业生产上的分工就不会比工业化生产上由分工带来的生产力提升那么明显,这受致于土地产出有着一定的能量极限。比如每亩地的产能如果单以稻米为依,可以最高也就是2000斤,而要再向上提升,并且这种生产产能的提升并不一定是由于分工特性所导致的,所以不论你是如何的分工,最终的结果也不会相差太大。
分工、机器都对生产力带来了非常大的提升,那么分工和机器,哪一种是质的提升,哪一种是量的提升呢?我本来以为分工是量的变化,机器是质的变化,但是后来细细一想,又觉得,分工才是质的变化,机器的加入是量的变化。虽然机器的出现,带来的产能上的变化是巨大的,但是无论如何也都是在分工结构下的一种量级的增长。而分工却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增加情况下,只是变动了结构,则产生了几何量级的增长。如果没有分工的情况下,只以机器的出现,恐也难以出现工业化现象。
放到社会,分工现象也表现得非常明显。不是所有个人或是企业需要成为全能单位。而是需要借由与他人的合作才能完成这个社会巨大的运作。
另外,斯密认为:真正的分工是需要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之上的,是需要一种契约式的交换。这也使得他认为由于动物是不会进行交换从而判断动物是不可能有分工的。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是一个充分分工的产物了,我们拿出任何一个家用物品都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分工合作的方式生产出来的。斯密拿了毛衣来举例,一个毛衣是需要从原材料端、生产端、运输端、销售端等众多的分工合作才能穿到你的身上。
我是带着问题来看这本书的,其中一个问题是:经济发展是否都是在以牺牲地球资源为代价的。
我在第一章读到的是分工是如何提升生产力的,但是我却得到另一个感受:分工也加速了人类消耗物质资源的速度。不是分工导致了物质资源被消耗,而是加速了消耗。所以我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地球物质资源为前提条件的。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人类的减少。而折中的方法是减少消费和消费可再生资源。但是人类的存在特性导致了人类的减少只能以自我毁灭的因果形式体现。并且我也从中感受到了一种作为人类无法超越的自然力量,这也是人与神之间的巨大差别。全人类是生存在一种集体无智慧状态。我们所能看到的任何集体行为多是缺少智慧的,无一不是带着低等动物的特性,尽管人类会用文化来包裹它。


 国富论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