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508615868
作者:贝克
页数:222页

作者简介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讲述了:每一天,我们的身后都拖着一条由个人信息组成的长长的“尾巴”,这只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世界。我们——点击网页、 切换电视频道、驾车穿过自动收费站、 用信用卡购物、使用手机, 而雅虎、Google这样的公司,正在以平均每人、每月2500条信息的速度,捕获我们的详细数据。是谁在关注这些数据?他们打算用这些数据来干吗?这正是美国《新闻周刊》资深记者斯蒂芬·贝克在这本极具魅惑力的书里所探究的问题,而他的回答既让人惊讶,又令人不安。一群新兴的数学精英,正千方百计地以惊人的准确性,剖析我们的每个举动,预测我们的行动计划。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我们买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与谁坠入爱河的人间风光尽收眼底,就是为了巧妙地操控我们的行为。在这本汇聚数字报告和分析的力作里,斯蒂芬·贝克展示了一个我们正在进入的鲜活的世界,告诉我们谁在支配人类。数字科学家渗透了人世间的每个领域,将我们描绘为工薪族、购物者、选民、博主、潜藏的恐怖分子、病患者,甚至是恋人。他们在公司洞察我们的电子邮件和电话记录,来推测有多少员工真正在为公司的盈利添砖加瓦。他们分析我们的购买行为,以搞清我们是在节衣缩食、瘦身,还是有新的理财计划。从IBM、Google、保险公司到奥巴马竞选团队,莫不重金礼聘身怀绝技的“数字搜客”,从一大堆数字符码中过滤出宝贵的趋势和观点……。

书籍目录

导言 你是燕子,我是驼背鲸 从数据到符号 Numerati——数字魔法师大驾光临 工厂生产差异,消费引导广告 数据世界:巨大无比的人类行为实验室 要是你点击了哀伤的歌……第一章 工薪族 在办公室电脑上敲下的文字并不属于我们 把员工“变成”数字 人脑PK电脑,其实有一拼 你生活在拿数字说事儿的地方 从量化到最优化 数据化管理的真实画面 透视员工社会关系网 制造数据的人成为数据的奴隶第二章 购物者 会员积分卡积累了什么? 未来的智能购物车 你“坐”在哪只“桶”里? 超市“动物园”中的“寄生虫”和“蝴蝶” 购物模式——消费者的DNA 计算机:辨别“真人秀”的平凡和怪异 摄像镜头里的商业故事第三章 选民 戈特鲍姆的“聚光灯”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选择政治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在想什么? 10个族群,10种人 数字化的政治版图 1%的中立选民——最后的那根稻草第四章 博主 “欲望的眼泪” 阅读博客.非计算机莫属 博主-数字-数学公式 搜索引擎透露了什么 计算机:数字时代迟钝的天才 43岁的“大男孩”——相关性制造的低级错误 博客Vs.垃圾博客:由Google广告引发的世界大战 “好”的向量和“坏”的向量 他们“订阅”博客因为有了“ping”第五章 恐怖分子 走近美国国家安全局 用“正常”来突出“不正常” 在“应用数学”的新纪元“计算”人类 “9•11”事件的“‘后’见之明” 从赌场走向反恐前沿 拉斯韦加斯的“乌鸦窝” 声音、图片、录像:最复杂的数据分析 找出“下一个朋友” 伟大的“匿名解决方案”第六章 病患者 监测健康:隐私保护权会说“N0”吗? 厨房里的“魔毯” 电子传感器的未来 奶奶,你今天刷牙了吗? 帕金森氏症老人,将不再于“黑暗中射击” “智能炸弹”——攻击癌细胞的纳米微粒 “真牛秀”和“黑匣子” 我们“认购”数据大师的成功 未来的Spare Me The Details.corn公司第七章 恋人 没有任何科学能够研究一对夫妇 在Chemistry.com寻找“未来的妻子” 荷尔蒙决定人的性格 “完美的匹配” 搜索引擎优化:一场无法结束的战役 移动电话——下一座个人数据的金矿 我和妻子终于找到彼此结语 认识森林里的树 遮羞布的选择 从数据的奴隶到数据的主人 三个流传久远的神话 2.25亿美元:“资本智商”卖了个好价钱 追赶数字的脚步 我们究竟是谁?致谢

编辑推荐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一本必读之书——写给所有渴望在Google时代领悟生活,洞悉商机的人。”——《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谁不上网?谁不用手机?谁不刷信用卡?谁不上超市用会员卡买东西?当我们被量化、被优化、被窥探、被分析、被预测,数字化时代悄然来临——不管我们做什么,数字魔法师都可以把我们变为1、2、3、4、5、6、7……

内容概要

斯蒂芬·贝克,为《新闻周刊》写作的岁月长达20多年。他的作品还经常在众多的出版物上发表,包括《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贝克还是《博客链接》这篇封面故事的合著者,他们创建的Blogspotting.net被《纽约时报》誉为50个最值得一看的博客网站。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斯蒂芬·贝克指出了当今或许最为重要的文化趋势:在数据爆炸的世界里,懂得利用数据、运用数学的权威们地位蹿升。它是一本必读之书——写给所有渴望在Googlel非领悟生活、洞悉商机的人。   ——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作者 以令人惊异的独到眼光在幽暗中搜寻,去发现我们是谁、正在寻找什么——《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是一本写在数字时代的关于发明、创造,以及渴求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的故事。   ——丹·艾瑞里 《怪诞行为学》作者 这是数字怪杰们大规模的“东山再起”——他们横扫整个现代工业,用计算机的比特与字节来复制我们,预测我们的行为……为我们带来绝妙的阅读体验。   ——唐·塔普斯科特 《维基经济学》作者之一 在这本紧跟潮流、引人注目的书里,斯蒂芬·贝克拉开时代的帷幕,向我们展示了数字奇才们已悄然潜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景。看到那些杰出人物以新的、魔法般的能力,预测我们将和谁结婚、要购买什么和在选举中投谁的票,你将会惊叹、警醒,以至深受启发。   ——丹尼尔·H·平克 《全新思维》作者 我们怎样选举、怎样购物、怎样约会,甚至怎样思考——人类世界的方方面面,都被我们在斯蒂芬·贝克这本令人着迷的书中所遇见的那些人改变了。不管这些变化对我们来说是福是祸,《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都是一本启发性和趣味性并举的稀世之作。它无疑将改变你看待生活的方式。   ——阿里安娜·哈芬顿 美政治博客HuffIngtonost创始人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工薪族正是纽约的交通高峰时段。我在47街的Hank’s热狗屋停下来,花1美元25美分买了杯加糖的咖啡,端着它乘电梯登上位于市中心的摩天大楼。走进公司,想起《华尔街日报》高高地码放在前台让我们人手一份的情景。不,这样的好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得打开电脑,上网浏览电子报刊。接下来,是更多不得不在电脑上完成的工作。在办公室电脑上敲下的文字并不属于我们我揭开杯盖呷了口咖啡,然后登录雅虎网站,收阅电子邮件,并飞快地给姐姐回了封信。接着,我从费城报纸的网站上查询棒球比赛的消息,得知费城棒球队一败涂地……上午10点,桌上的咖啡已经见底,一圈褐色的水渍残留在杯壁上。此时,我正登录《华尔街日报》,或别的什么报刊的网站。办公室的工薪一族常常能享受一些琐碎的日常活动带来的惬意,而其他类型的劳动者就没有这么走运了。一个世纪以前,手捧笔记本、怀揣计时器的管理者走进工厂,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衡量工人的工作,把工业生产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更是将统计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推向顶峰、臻至完美。今天,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对每支喷枪、每座熔炉,以至每个工人的工作状态作出分析。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并加以调整。与工人们被严格监控的情况相比,许多坐办公室的员工则享受了太多的个人自由。在办公室的小隔间里,我们习惯于开开小差、打打瞌睡,拥有一些小小的秘密,这都没什么问题——除非我们在打盹时鼾声如雷,其动静明显超过平时,而老板此刻碰巧从你身边信步走过。在公司的管理中,老板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卖掉一套房子,完成一次试验,用一行行优雅的程序编码让老板拍案叫绝——这一切都清楚地证明:我们是公司的金员工。然而,今非昔比。在最近的10年里,我们所做的许多工作逐渐远离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文案,我们抛开手写的笔记、冷落纸介的报纸,而更多地依赖与当今网络世界紧密相连的计算机。从此以后,我们似乎与一个拥有非凡的记忆力和不可思议的时间感,可对我们却毫无忠诚可言的“同事”捆绑在一起。这位“同事”为老板工作,对我们的业绩作出评估,而完全不需要借助什么笔记本或计时器。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拥有我们在线的每一个秘密,可它“出卖”我们“没商量”,绝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或歉意。如今,或许没有任何地方像办公室一样,将我们置于某种危险的境地——我们会成为数据的奴隶,成为我们所制造的信息的奴隶!我们在办公室电脑上敲下的每一个字符,都可能被随即记录下来并进行数字化的分析。因此,那些文字并不属于我们。如果老板有兴趣,他可以浏览我们每个人的邮件列表。这样,我们平时写下的文字就赤裸裸地“躺”在他的面前。而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字体会按比例放大。此时此刻,你恐怕只能祈祷那些类似“电影”和“啤酒”的非工作词汇,千万不要比你销售的药品或给客户推荐的股票更醒目。如果你阅读了《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又会怎么样呢?老板们对我们阅读了哪些文章,可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他们还可以购买某种专业的软件,制作出“员工网络社交图谱”。通过研究这些资料,对我们的工作效率、职业的幸福指数,以及和同事们的相互关系,得出权威性结论。你究竟属于哪种类型的团队成员呢?现代科技正在努力打造探测和评估的工具。微软甚至于2006年申请过一项技术专利,这项技术可以监测员工的心跳频率、血压、皮肤电反射和面部表情。其申请报告声称,如果员工的挫败感过强、压力超负荷,经理们就会及时收到相关的警报。这个监测系统还只是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假如你所在的公司即使拥有今天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没有追踪你敲击电脑键盘时所表现的行为,那只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选择这种监测手段,或者尚未考虑这样做。而那些利用网络监测员工的公司为什么会如此强行地闯入我们的私人领地呢?它们的理由很简单: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几个世纪以来,公司一直在密切关注员工的绩效。而那些报纸的广告商之所以潮水般涌向戴夫?摩根的Tacoda网络广告公司,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对网民的行为习惯进行监测和剖析。而现在,监测之路就摆在眼前。他们会想:“对股东负有责任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网络监测的手段来提高生产率并获得更多的效益呢?”而现在,当我用他们那种目标明确的眼光扫过办公室,却体验到一种深深的怀旧情愫,眷念那些曾经让我快活的日子——那些空闲时光的悠然和无所事事的平淡。坐在位于43层的办公室,登录YouTube视频网站,我点击了一个傻乎乎的变形哈巴狗。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跳出来,摇头摆尾地唱了一首令人发笑的歌。我很想知道,我花45秒钟观看了这变形哈巴狗的表演,而公司老板从我这无聊透顶的举动中究竟能了解什么。我是变形哈巴狗的观看者,同时也是名获奖记者,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我对问题的答案深表怀疑。这个举动在被管理系统记录下来之前,它只花费了一点点时间,它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想到这些我怅然若失,不由得再次点击了这个视频。比那只搞笑的哈巴狗更让我感到惬意的,是我依然能在工作岗位上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把员工“变成”数字一个仲春的早晨,我驾车驶上著名的塔潘泽大桥。跨越宽阔的哈得孙河,我拐了个钩子形的左弯。然后离开纽约城,穿过韦斯切斯特县茂密的森林,朝着华生研究中心(ThomasJ.WatsonResearchLaboratory)——IBM公司全球研究中心的总部驶去。这个研究中心像一座古老的城堡稳稳地端坐在山坡上。长而蜿蜒的玻璃墙,映照着天空中如絮般飘拂的云彩。我到这儿来会见萨姆尔?塔克里逖,一位出生在叙利亚的数学家。是他把我带进了他们的整个计划,向我描述他的团队曾经是怎样构建了数以千计的IBM公司技术咨询的数学模型。他解释说,他们的想法是把所有技能的储备汇集在一起,然后再进行数学计算,找出最佳配置方式。离开时我确信,如果塔克里逖能针对人做出工薪族模型,那么,人们也可以被归类为购物者和病患者模型——简而言之,我们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可以被归类为某种数学的模型。塔克里逖和他的团队打算把IBM公司的员工“变成”数字,而现在,我得回过头去搞清楚,假如他们成功了,他们的数学模型究竟是怎样对应活生生的IBM员工,描述芸芸众生的。于是,我来到了塔克里逖的办公室。40岁的塔克里逖身材修长,他身穿一件橄榄球运动衫,球衫的下摆紧紧地塞在牛仔裤里。这身干练的装束,冲淡了那双大眼睛里装着的些许倦意。他正在参加电话会议,但依然热情地到门口来迎接我。他的办公室不大,那面没有窗户的墙壁上,白色的书写板上画满了数学计算的符号和公式。对我来说,那简直就像是一部读不懂的“天书”。塔克里逖手持话筒安静地听着,只是偶尔发出“嗯哼,嗯哼”的男低音。办公室的另一面墙上,镶嵌着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的电动格子图。这幅人工制造的杰作讲述着他过去的生活——他曾经运用数学,为老式经济建立像炼钢厂和发电站这样的模块。放下电话,塔克里逖告诉我,听说塔克里逖家族的祖先是伊拉克的武士,他们来自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后来,家族的一个分支在叙利亚定居下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大马士革出类拔萃的工科学生,塔克里逖获得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奖学金。从此以后,他沉迷于神奇的数学世界,并在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就职于IBM知名的华生研究中心,该中心距纽约北部只需开车半个小时便可抵达。这位提克里特武士的后代,如今与世界级数学泰斗们比肩而行。塔克里逖的专业是随机分析,这是一门运用数学概率从随机事件中发现规律、作出预测的学问。比如,我们收听天气预报,播音员每个月有0~6次预报在图森要下雨。在过去的20天中,有19次都播报准确,根据概率分析得知下雨的可能性每周不超过3次。假如你有3件夹克衫,其中有1件是用小山羊皮缝制的。穿上这件小山羊皮夹克衫,你在明天被大雨浇透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如果你用同样的问题,去面对1000个充满变数的事物,那么恭喜你走进了随机世界!

图书封面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作者抛出了一个时髦的话题,描述了各种领域的状况及未来的应用空间。不过可能和作者的背景的局限有关,书中却没有介绍一些可行的实现方式和具体可操作的研究趋势。我们目前不缺数据,缺少的是看得懂数据的人!
  •     出自《商业周刊》资深记者的一部关于数据挖掘和应用的书,是我第一次阅读类似的内容,淋漓畅快!通过作者的引导,我了解到人类在真实和虚拟世界中的行为痕迹能够被数学、统计学、行为认知学和心理学家收集并用来建模,从而预测人类行为,并进行“助推”,恍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心情在惊喜和惶恐之间。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并且学会利用数据就是读完此书最大的收获吧!
  •     斯蒂芬·贝克是位观察家,他注意到我们现代人的每次活动,都被无声无息进入数字统计。比如你从一个网页进入了另一个网页;比如你从一个频道切换到另一个频道;比如你一次又一次掏出银行卡消费时;比如你开车穿过一个又一个收费站时;比如你打开手机拨通一个一个号码时:... ...所有这些行为,都被不同的系统无声无息地进行记录着。斯蒂芬·贝克的《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就企图告诉我们哪些我们没有关注的行为已经在被记录,而一群相信统计数学的人,正在从这些海量数据中研究,如何可以通过统计科学分析出我们行为模式的规律,你知道,但凡能发现规律的地方,就有人想利用它,无论是影响你的思想还是影响你的行为。比如斯蒂芬·贝克告诉我们公司可以通过分析一个员工长期发送和接收的邮件来统计你的发送对象路径和内容关键字,判断出谁是这个公司有影响力的员工,谁在工作中大量讨论和工作无关的事情,谁是那个出工不出力的人。无论是工薪族、购物者、选民、博主、恐怖分子、病患者、恋人,都逃不脱数字统计和数字化分析。作者正是通过这七种不同角度告诉我们哪些人在背后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想想看,这算不算侵犯隐私?可是假如你做任何动作,在信息化时代不论主动还是被动,你就已经被记录,除非你不选择对应的服务,可这不可能也不现实。那阻止你的信息被滥用?这样也很难,任何信息只要能挖掘出巨大的商业价值,那么被滥用是迟早的事情,这不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了解这一点,并非能让我们免于统计,而是可以让我们在面临各种事情时能冷静想一想背后的真相。比如某天你在卓越网上购物,发现它为你推荐的新书是如此对你胃口,你就明白了,你被统计了。比如你的gmail邮件总是看到你感兴趣的广告,你就明白了,你又被统计了。不仅仅是网络,任何规模运动(不仅仅指消费)背后都有人在统计人类的行为模式。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要给你植入一个想法没有那么困难,只要我对你进行足够多的统计就可以了,只要顺着你的想法去统计,植入和符合统计规律的想法没有什么难的,可怜诺兰为了一个想法要发明一套盗梦规则,我们天天接受的一切广告都在依据统计学为我们植入想法。比如孩子要优秀就得上好学校;比如美女要祛痘就得养颜排毒;比如要健康就得喝绿豆吃泥鳅;比如要获得幸福你就得相信党;等等等等,诸如此类这让我想起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多么困难,假如你真的是统计样本的大偏差,你要么是高高在上的精英,你要么是穷困潦倒的流浪汉,你的行为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一定深具情感或道德上的刁难。假如有一天,你做任何事情,都有某个方面专家跳出来,告诉你你有75%的统计概论做某件事,这是个怎样的世界?这就是我们正在发生的世界。这本书能满足你的好奇欲,但要说这本书多么优秀和出色,那到未必,这和作者讲故事的能力还不够好是有关的,至于思想深度,显然也不是这本书的长处。不过作为路上的消遣,这本书能合格。

精彩短评 (总计68条)

  •     居然把YouTube翻译成优酷,太让人失望了
  •     记者就是记者
  •     统计、调研
  •     我们这一代人需要真正了解数字原生代
  •     当庄子飞跃2300年左右的时光,来到现今的世界时,他可能会欣喜的认识到,梦蝶将会变成现实,他将会自由地在庄周和蝴蝶之间进行转换,无论这种转化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因为在不远的将来,每个人都可能会以任何一种形式、任何一种角色出现,无论是父亲、杀手、坚定的无政府主义者或者麦当劳薯片的忠实爱好者,甚至是一只蝴蝶!美国的一位专栏记者就曾在《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一书中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当你发送了一条短信、当你在网络注册了一个交友会员、当你在麦当劳餐厅刷卡消费时,大量的信息顺着网络被一些人所搜集并汇总,然后加以分析和分类。这样你就会被打上一个个标签,一位摇滚乐爱好者、一个急切等待白马王子出现的适龄未婚女子或者是一位坚定的汉堡包的爱好者。而这些数据正是那些唱片商、交友网站运营者和肯德基餐厅的所急切需要的东西,接着针对你的广告会不期而至,无论这是否是你所想要的信息。目前已经有了很多数据搜索处理公司在广袤无尽的数据海洋当中搜索大量的数据并加以分析和整理分类,并会高价卖给想要获取这些数据的客人。通过这样,广告商会找到他的目标客户、总统候选人会找到他的潜在支持者、政府机构会找到恐怖分子,而医疗机构则可能会随时获得你的身体健康状态并在事前或事后给予你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当然,目前工作还在进行当中,结果可能并不准确、定位也许会出错,但是所有的工作正在加速的向前推进,而错误率可能会越来越小。这就意味着,无论你是否愿意,你的每一个日常动作都在不断地“出卖”着自己,将你自己的信息数据源源不断的发送到浩瀚的网络世界,而这些数据最终还是会以对商家有利可图或者对你也有益的方式反馈到你的身上。这就意味着,如果庄周经常出现在离地5米以上的空间、并经常采集花粉和花蜜、同时又经常去小溪边喝水的话,可能某家数据信息处理公司会把他当做一只蝴蝶,而动物园的蝴蝶馆则会向他发送一封入住邀请信。数字化的趋势来势汹汹并且势不可挡,每一个企业、机构、政府和消费者、一切生活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人都要接受这个现实,并且努力的适应它、利用它。除非你有足够的财力或者权力支持你有能力不接受世俗社会的某些评定标准和服务,否则你将别无选择。你必须将自己数字化,把自己变成一堆优化的0和1的字节组合,以便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中生存,而付出的代价则是接受无尽的垃圾广告的轰炸和隐私被暴露的危险。也许只有本.拉登或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样的隐形富豪才能有能力坚持自己不被数字化的立场。既然如此,那么如何将自己数字化,如何自己的数字组合更加优化,如何让自己的信息符合自己的目标才是每个人、每个企业所该做的事情。而如何识别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如何有效率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并针对这些信息作出正确的反应也是每个人、每个企业同时要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对于公司来说,在数字化的趋势中也许要面对以下的变化:对于目标客户的精确定位比有诱惑力的广告内容更加重要。在数据信息搜索分析水平越来越高的未来,企业可能要集中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获取数据,找到各种经过精细分类的目标客户。那种花费高额费用制作精良的广告,然后播放给经过粗略分类的目标客户的做法将会越来越少。与其花费100万元制作一部精良的广告片放送给10万个观众,不如花费99万找到特定的1万个客户,并将花费1万元成本的广告放送给他们。可以预见到的是那些本身就有着较强采集数据能力和分析数据能力的公司将会在未来占有越来越多的商业先机和先动优势。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和内涵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TPS和MIS、ERP将成为管理企业内部的简单工具,终将沦落为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基础工具,而真正意义上的IM(信息管理)和BI(商业智能)将成为挖掘企业价值并创造利润的中坚力量。信息对于企业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使用过公司服务或产品的现有顾客的有关数据,还包括所有的潜在顾客的有关数据。丽婴房所要瞄准的客户将不仅仅是那些刚住进妇产科的女士,还应该包括哪些在交友网站上渴望建立家庭的适龄男女,也包括渴望为孙儿提供高质量产品的社区老年大学学员,当然前提是丽婴房要能够获取到这些人的信息。同时,如何把适合的广告或者商业策略发送到适合的人的眼前,也是IM系统和BI系统所必须解决的难题。这就意味着将来的商业社会将是一个极度充满了个性化的社会。也许一个公司要制作成百条广告发送给不同的人,这将耗资巨大,可换来的可能是广告效应的极大提高或者完全是打水漂(因为蝴蝶并不是真正的蝴蝶,可能只是庄周而已)。比如9月上旬你刚刚在网络上用GOOGLE搜索了一下东方明珠的有关图片,又发了一条短信告诉你父母公司将在国庆期间放假十天,而三天之内,无论是上海水族馆还是101层观光厅的商业智能系统都在策划着如何搜索更多的数据以便给你发送为你量身定做的优惠活动。不断的精细筛选客户并潜移默化的改造客户将是CIO们持续的工作指标。未来诸如麦德龙和家乐福这样的大型超市,会在你的购物车上的电子屏幕或者信箱里投放和别人不一样的广告,这样会促使你去购买更加不实用或者折扣不厉害不够低的商品。即便你在超市里拼命寻找也许都很难发现那些低价倾销的商品,因为优惠广告是滚动播放的,而当你走过的时候,恰巧播放的不是你所想要看到的信息。这一切都源于,这些超市的信息管理系统发现你的会员编号专门在超市购买打折最优惠的商品,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给超市创造的利润几乎为零。具有较高正确率的数据挖掘公司将是新的商业契机。可以预见到的是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数据挖掘公司,他们以统计学家、数学家和IT高手为主,并集合了众多的社会学家、消费者心理学家组建成各种各样的团队。他们花钱从各种门户网站或者通讯公司甚至医院购买大量的数据,经过各种各样复杂深奥的统计分析和数学计算,得出有着较高正确率的数据信息分类表。并将这些数据产品高价出售给需要他们的公司、政府和组织,或者最终被大公司所收购,为他们所用。这样的数据挖掘公司,可能就是未来的另一个GOOGLE。而在这场数字化的社会进化过程当中,个人应该怎么办?个人将面临着种种好处和坏处,好处就是你将享受到非常多的个性化的服务或者广告,而且是恰到好处的。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可能看不到有关死亡金属摇滚乐队演出的订票广告和街头热舞的实况转播。你也不会因为通过中介买卖过一套房子就不断接收到贷款公司的短信轰炸,你会在经常搜索浦东新区的二手房价格、并且刚刚去调查过自己的信用报告之后才收到此类的短信。相反,你面对的可怕坏处就是你的个人隐私可能毫无保留,不需要人肉搜索,任何一个商业公司可能都会知道你的各方面的细节,并加以分析挖掘,得出你的人格心理报告和气质类型报告。也许你在周五刚刚和情人偷偷幽会过,而隔天就会收到如家快捷的钟点房优惠预告,最倒霉的是这条短信恰好被你敏感的老婆所发现。此时此刻,庄周或许正在努力的采集花蜜和花粉,以便装扮成一位事业有成的植物专家,而动物园的信息管理系统却固执的认为,他就是地球上现存的最稀缺的某种蝴蝶。
  •     一般吧,我不喜欢这种风格的书
  •     稍后上书评。这本书的故事总是一开头很挑起我胃口但读下去却味如嚼蜡了。
  •     很棒
  •     110104-0119 虚拟现实 物连网和传感器 数字分析人类消费行为
  •     看不进去 有点无聊
  •     这既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一种灾难。因为数字可以让需要帮助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但同样的数字也会被其他人用来针对不需要帮助的人,使其不胜其烦。所以,数字是一把双刃剑……
  •     信息量好单薄
  •     以数字之心,当有数字之目。
  •     数字时代 值得快节奏的社会人思考
  •     对那个厨房里的魔毯感兴趣
  •     关键就是描述了一个趋势和现象 分析和抽象还欠缺 翻译不错
  •     给公司买的,属于领导看的书
  •     大数据的前身?
  •     不知是内容本来就很啰嗦还是翻译水平问题,很后悔花时间全部读完。推荐只读前五分之一,其余内容可以称作赘述
  •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在说,现在的电子商务或其他IT行业是两种一等一的人才合作才发展的。一种是数学天才(统计学),另一种自然是电脑专家。 他们在不断的分析我们每天产生的数字碎片,然后根据这些东西分析你的爱好,分析你的习惯,甚至人品,最后来影响我们的生活。就像在卓越买东西... 阅读更多
  •     数学建模很好玩
  •     案例写的有点意思。
  •     其实有一点老生常谈的意味了。。 叙述风格有点像《世界是平的》,诶。。个人其实不大喜这种风格。。 不过例子们还是不错的
  •     读完《大数据时代》后 读了这本 案例丰富 理论较少 就数据科学这整块而言 都是这样 还在理论形成的过程中 应用倒已是铺天盖地
  •     翻译较差,很多地方不知所云。
  •     当我们数字化,我们被数据分析,科技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营销更精准;个人的隐私空间将极大的缩小,生活虚拟化的成分将极大增加。
  •     只见抛砖,未见引玉。
  •     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作者抛出了一个时髦的话题,描述了各种领域的状况及未来的应用空间。不过可能和作者的背景的局限有关,书中却没有介绍一些可行的实现方式和具体可操作的研究趋势。我们目前不缺数据,缺少的是看得懂数据的人!
  •     数字挖掘的在一些社会领域的应用,也是数据挖掘的一种非学术宣传,普及数据挖掘思想可以,但没有太多意义。
  •     有点重复,新东西不多。
  •     非常啰嗦的用不同的例子讲同一个道理
  •     总体不错 统计的入门书
  •     不论现代社会是否被标签为“监控社会”,我们的生活正在被一双双看不见的眼睛所注视,被看不见的手所操纵。在享受个人化信息服务带来的方便之余,也许需要反思:这样的生活真的是好的生活么?另一方面,我们这么生活,是为了什么?
  •     开始还很有意思,后来就看不进去了,其实说的很多内容类似于科普。
  •     可以启发创意
  •     原来我们可以这样思考问题!生活可以变得这样的有趣!
    换一个角度想问题都好呀1
  •     依靠数字,然后被数字吞噬。只是翻译的书总是觉得语句奇怪难懂。
  •     正在看,比较有新意
  •     看完这本书,又发现了QQ跟踪我逛淘宝的事实,觉得有些可怕,只要一上网,一切行踪都被记录下来了。我们应该掌握基本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依然可以做我们热爱做的事情。
  •     父亲推荐我看,很不错,推荐!
  •     什么嘛==!
  •     讲得有点泛,没怎么看懂。。。。
  •     没怎么细看,感觉没有太多实质的内容
  •     关于行为的统计,大部分数据都是唬人的,不过我们确实可以拿出一部分说事,谁让大部分人就愿意相信12345
  •     描述了统计分析在商业中的应用,也是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缺乏的短板,推荐阅读!
  •     对我来说有点抽象,或者说是太过具体。书中说的数字不是我买书时想理解的数字,却是最贴近我们的数字。
  •     是我看过的最不知所云的书!全书从头到脚就是在数学模型前面加各种华丽的形容词。是搞文艺创作人写的科普书
  •     我觉得能有数字看透这个世界是一件很伟大但又很可悲的事情。斯蒂芬·贝克的思考能力太强大了,可不代表他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     作为从事金融业的人士,数字让我们对现实更加珍惜更加理性。值得一看,也适合新手了解。
  •     看完这本书,又发现了Q跟踪我逛淘宝的事实,觉得有些可怕,只要一上网,一切行踪都被记录下来了。我们应该掌握基本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依然可以做我们热爱做的事情。
  •     完全的,丝毫的不涉及数据分析专业或工作的非互联网人士,想了解粗浅概况,也许适合。于我而言,性价比太低。。。
  •     好书
  •     其实很快就可以看完了,扫扫标题就知道了。
  •     nonejbsense
  •     知识信息太少,陈述有些过于冗余
  •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到底在想些什么?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不可避免的面临被统计、被复制、被预测甚至被消费的命运。统计学家通过对我们过去行为的总结和分析,然后建立起计算机模型,从而实现对我们的克隆,并对我们将来可能的行为进行预测
  •     泛泛而谈的科普作品
  •     没多少实际内容,建议大家不要买。
  •     ①作者作为一个观察家,通过日常事务观察到了大数据的各种现象,内容比较浅,2008年的书,现在看来内容已经有些过时了; ②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觉得看起来没什么太大兴趣,看完了开篇介绍和第一章,基本都在介绍大数据出现在人们的各种生活里,已经预测到下面的内容;看完比较鸡肋,于是决定有时间的时候再看吧。
  •     书中描绘的很多东西已经慢慢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何取得隐私与便利之间平衡是个课题。前两年看这本书的话应该会觉得很新鲜,现在就有点平常了。且不够深入,翻译得不好
  •     这本书详细讲解了信息时代我们的数字生活,明白了信息之于每个人的重要,以及它是如何为一些人所利用,作者思想先进,又是美国资深记者,读后长见识啦。
  •     值得一看这类书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     书中写到了数据在当代商务中的巨大作用,但是没有多少可操作的方式。
  •     过于通俗科普的读物,讲的正是兄弟我们在做的事情
  •     废话连篇。
  •     世界将来是数学的。翻译巨烂
  •     当人们都被浓缩提取为一个个数字,统计图表上的小点,被分析,被预测,啧,神奇的咧
  •     全书归纳下就两句废话: 1.人的行为可按特定维度量化 2.信息技术通过对量的运算使人类行为一定程度上可测和可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