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的钱途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财政税收 > 天下为公的钱途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48204596
作者:唐东生
页数:295页

作者简介

《天下为公的钱途: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研究》选取政府理财模式问题进行研究,以政治学和行政学的视角审视政府理财模式公共拓展问题,《天下为公的钱途: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研究》把政府治理模式视为政府理财模式中起着灵魂作用的顶层结构,进而进行了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理论分析、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的历程回顾等内容。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综述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第二节 关于政府理财模式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政府理财模式的含义
二、政府理财模式的内容
三、政府的职能结构
四、政府理财模式的类型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框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创新
第一章 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公共性与政府理财模式
一、公共性的含义
二、公共性的主体
三、公共性的政治含义
四、政府理财模式的公共性或公共型理财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二、新公共行政理论
三、治理理论
四、府际关系理论
五、公共财政理论
第三节 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含义
一、政府治理模式公共化拓展
二、政府资金筹集模式公共化拓展
三、政府资金运用模式公共化拓展
四、政府资金配置模式公共化拓展
第四节 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动力机制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三、推动公民社会成长
第二章 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的历程回顾
第一节 政府治理模式的公共化历程
一、政府理财理念的公共化历程
二、政府治理结构的公共化历程
三、政府职能的公共化历程
第二节 政府资金筹集模式的公共化历程
一、税收制度改革
二、公共收费制度改革
第三节 政府资金运用模式的公共化历程
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二、部门预算改革
三、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第四节 政府间资金配置模式的公共化历程
一、“划分收支,分级包干”模式
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模式
三、财政包干模式
四、分税制模式
第三章 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国际借鉴
第一节 政府治理模式的国际借鉴
一、理财理念的国际借鉴
二、治理结构的国际借鉴
三、政府职能的国际借鉴
第二节 政府资金筹集模式的国际借鉴
一、倾向公平的税收制度
二、以税收为主的政府收入结构
三、以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
四、严格的非税收入管理
第三节 政府资金运用模式的国际借鉴
一、以公共服务为主的支出结构
二、分工、制衡的预算体制
三、民主、科学的预算决策
四、刚性、高效的预算执行
五、独立、绩效的预算监督
第四节 政府间资金配置模式的国际借鉴
一、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
二、明确划分政府职能
三、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政治原则
四、根据支出责任与财力的匹配性设计转移支付和地方公债制度
五、运行机制讲求民主、科学、法治
第四章 中国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的主要成就
一、政府治理模式公共化进展明显
二、财政实力逐年增长,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加强
三、预算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功效初步显现
第二节 中国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治理模式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政府资金筹集模式方面的主要问题
三、政府资金运用模式方面的主要问题
四、政府间资金配置模式方面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中国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诸问题的根源
一、理论认知偏差
二、路径依赖惯性
第五章 中国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目标模式及进路(上)
第一节 中国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目标模式
一、中国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总体目标:建设公共型理财模式
二、中国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三、中国政府理财模工公共化拓展的实施步骤
第二节 政府治理模式的公共化拓展:健全公民偏好显示机制
一、重塑理财理念
二、重构治理结构
三、重理政府职能
第三节 政府资金筹集模式的公共化拓展:公共化与规范化
一、遵循税制发展规律进行税制改革
二、构建倾向公平的税收制度
三、严格非税收入管理
第六章 中国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目标模式及进路(下)
第一节 政府资金运用模式的公共化拓展:公共化与规范化
一、调整政府支出结构
二、深化预算决策改革
三、深化预算执行改革
四、深化预算监督改革
第二节 政府间资金配置模式的公共化拓展: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政府间资金配置模式公共化拓展的行政生态建设
二、一改革政府层级与财政层级
三、改革政府间的职能与支出责任配置
四、完善政府间的财力匹配
结论
一、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理论基础与时空坐标
二、政府理财模式公共化拓展的目标模式及进路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主体多元性。治理即表示,由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公私行为体、力量和运动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在参与从公司到社区再到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集体行动。 (2)权威发散性。治理意味着除了传统的国家权威,还有各类非国家、类国家或超国家的权威构成治理行动的权威来源,当然,这不排斥国家或政府在其中起主导或者掌舵作用。 (3)双向互动性。治理中的权力运行方向从过去的单一向度、自上而下的线性统治关系,转为上下互动、彼此合作、相互协商的双向协作关系。 (4)策略灵活性。治理强调行动策略的灵活性,既可采取正式的强制管理,也辅之以必要的协商谈判;既有正式的法律规章,也不排斥运用一些非正式途径以达到目的。 (5)利益共享性。治理主张各类相关主体在互信、互利基础上,求同存异,互谅互让,解决问题,实现共赢。 当代治理运动的兴起是现代社会转型与发展的产物,在当代公共管理中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一,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弥补政府缺陷、纠正市场失灵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各具其长,各有所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人呼唤新的管理方式,期望以治理机制应对市场或政府失灵。第二,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促进法治与廉政。治理体系通过协调政府与公民或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利益矛盾,加强这些主体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全、团结和社会秩序,促进政府官员勤政廉政,奉公守法。第三,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增强社会公正与责任性。有效治理要求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管理程序科学,要求公共机构正确管理公共开支,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第四,元治理(自组织的组织)能够设计机构制度,提出远景设想,促进各个领域的自组织及其安排的相对协调。第五,促使人们在变化的环境中培养较强的创新和学习能力,通过对话与制度化谈判达成共识,建立互信。第六,推动政府与公民的良性合作,应对现代社会千差万别的决策问题。第七,治理理论对官僚制理论的超越。治理被认为是实现公共服务效益、效率、公平的基本工具,可以作为构建国家和社会新型关系的分析及解释途径,促进传统政治、行政制度的变革,构建一种分权化、公民参与、多中心的公共治理网络。

图书封面


 天下为公的钱途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