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小学课外读物 > 家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1-9
ISBN:9787020070909
作者:巴金
页数:398页

作者简介

《家(增订版)》是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一。《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小说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年轻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

书籍目录

导读
知识链接
《激流》总序

附录
呈献给一个人(初版代序)
初版后记
五版题记
关于《家》(十版代序)
新版后记
重印后记

编辑推荐

  《家(增订版)》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小说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年轻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

前言

  增订版说明  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对原有《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较大的改动,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要求广大中小学生阅读。为此,我们于2003年5月编辑出版了一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50种,丛书的书目均为“新课标”所推荐。  2006年,在广泛听取教育界专家和广大中小学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之后,我们又推出了“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修订版)”60种,书目上增加了若干中国当代文学的佳作和中外文学优质选本,内容上增加了介绍文学常识、提示学习思考的“知识链接”。两年后的信息反馈显示,这次修订受到了广大中小学师生的肯定和欢迎,但对人选书目仍有不足之憾。为此,我们慎重地继续扩充了丛书选目,再推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增订版)”70种。增订版除继续增加部分中外文学名著外,同时还新组织编写了“新课标”中推荐阅读的中外民间故事、中外童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等选本。我们希望,这次增订后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内容更广泛,知识更实用,针对性更强。它一定能够成为中小学生朋友的良师益友和家庭的必备藏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八年四月

内容概要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巴金早年受五四文学思潮洗礼,追求民主、平等,追求光明、正义,毕其终生从事文学创作。

章节摘录

  家  一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  风玩弄着伞,把它吹得向四面偏倒,有一两次甚至吹得它离开了行人的手。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音乐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已经到了傍晚,路旁的灯火还没有燃起来。街上的一切逐渐消失在灰暗的暮色里。路上尽是水和泥。空气寒冷。一个希望鼓舞着在僻静的街上走得很吃力的行人,那就是温暖、明亮的家。  “三弟,走快点,”说话的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一手拿伞,一手提着棉袍的下幅,还掉过头看后面,圆圆的脸冻得通红,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  在后面走的弟弟是一个有同样身材、穿同样服装的青年。他的年纪稍微轻一点,脸也瘦些,但是一双眼睛非常明亮。  “不要紧,就快到了。二哥,今天练习的成绩算你最好,英文说得自然,流利。你扮李医生,很不错,”他用热烈的语调说,马上加快了脚步,水泥又溅到他的裤脚上面。  “这没有什么,不过我的胆子大一点,”哥哥高觉民带笑地说,便停了脚步,让弟弟高觉慧走到他旁边。“你的胆子太小了,你扮‘黑狗’简直不像。你昨天不是把那几句话背得很熟吗?怎么上台去就背不出来了。要不是朱先生提醒你,恐怕你还背不完嘞!”哥哥温和地说着,没有一点责备的口气。  觉慧脸红了。他着急地说:“不晓得什么缘故,我一上讲台心就慌了。好像有好多人的眼光在看我,我恨不得把所有的话一字不遗漏地说出来”一阵风把他手里的伞吹得旋转起来,他连忙闭上嘴,用力捏紧伞柄。这一阵风马上就过去了。路中间已经堆积了落下来未融化的雪,望过去,白皑皑的,上面留着重重叠叠的新旧脚迹,常常是一步踏在一步上面,新的掩盖了旧的。  “我恨不得把全篇的话一字不遗漏地背了出来,”觉慧用刚才中断了的话接着说下去;“可是一开口,什么话都忘掉了,连平日记得最熟的几句,这时候也记不起来。一定要等朱先生提一两个字,我才可以说下去。不晓得将来正式上演的时候是不是还是这样。要是那时候也是跟现在一样地说不出,那才丢脸嘞!”孩子似的天真的脸上现出了严肃的表情。脚步踏在雪地上,软软的,发出轻松的叫声。  “三弟,你不要怕,”觉民安慰道,“再练习两三次,你就会记得很熟的。你只管放胆地去做。老实说,朱先生把《宝岛》改编成剧本,就编得不好,演出来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成绩。”  觉慧不作声了。他感激哥哥的友爱。他在想要怎样才能够把那一幕戏演得好,博得来宾和同学们的称赞,讨得哥哥的欢喜。他这样想着,过了好些时候,他觉得自己渐渐地进入了一个奇异的境界。忽然他眼前的一切全改变了。在前面就是那个称为“彭保大将”的旅馆,他的老朋友毕尔就住在那里。他,有着江湖气质的“黑狗”,在失去了两根手指、经历了许多变故以后,终于找到了毕尔的踪迹,他心里交织着复仇的欢喜和莫名的恐怖。他盘算着,怎样去见毕尔,对他说些什么话,又如何责备他弃信背盟隐匿宝藏,失了江湖上的信义。这样想着,平时记熟了的剧本中的英语便自然地涌到脑子里来了。他醒悟似地欢叫起来:“二哥,我懂得了!”觉民惊讶地看他一眼,问道:“什么事情?你这样高兴!”  “二哥,我现在才晓得演戏的奥妙了,”觉慧带着幼稚的得意的笑容说。“我想着,仿佛我自己就是‘黑狗’一样,于是话自然地流露了出来,并不要我费力思索。”  “对的,演戏正是要这样,”觉民微笑地说。“你既然明白了这一层,你一定会成功的。现在雪很小了,把伞收起来罢。刮着这样的风,打伞很吃力。”他便抖落了伞上的雪,收了伞。觉慧也把伞收起了。两个人并排走着,伞架在肩上,身子靠得很近。  雪已经住了,风也渐渐地减轻了它的威势。墙头和屋顶上都积了很厚的雪,在灰暗的暮色里闪闪地发亮。几家灯烛辉煌的店铺夹杂在黑漆大门的公馆中间,点缀了这条寂寞的街道,在这寒冷的冬日的傍晚,多少散布了一点温暖与光明。  “三弟,你觉得冷吗?”觉民忽然关心地问。  “不,我很暖和,在路上谈着话,一点也不觉得冷。”  “那么,你为什么发抖?”  “因为我很激动。我激动的时候都是这样,我总是发抖,我的心跳得厉害。我想到演戏的事情,我就紧张。老实说,我很希望成功。二哥,你不笑我幼稚吗?”觉慧说着,掉过头去望了觉民一眼。  “三弟,”觉民同情地对觉慧说。“不,一点也不。我也是这样。我也很希望成功。我们都是一样。所以在课堂上先生的称赞,即使是一句简单的话,不论哪一个听到也会高兴。”  “对,你说得不错,”弟弟的身子更挨近了哥哥的,两个人一块儿向前走着,忘却了寒冷,忘却了风雪,忘却了夜。  “二哥,你真好,”觉慧望着觉民的脸,露出天真的微笑。觉民也掉过头看觉慧的发光的眼睛,微笑一下,然后慢慢地说:“你也好。”过后,他又向四周一望,知道就要到家了,便说:“三弟,快走,转弯就到家了。”  觉慧点了点头,于是两个人加速了脚步,一转眼就走入了一条更清静的街道。  街灯已经燃起来了,方形的玻璃罩子里,清油灯的光在寒风中显得更孤寂,灯柱的影子淡淡地躺在雪地上。街中寥寥的几个行人匆忙地走着:留了一些脚印在雪上,就默默地消失了。深深的脚迹疲倦地睡在那里,也不想动一动,直到新的脚来压在它们的身上,它们才发出一阵低微的叹声,被压碎成了奇怪的形状,于是在这一白无际的长街上,不再有清清楚楚的脚印了,在那里只有大的和小的黑洞。  有着黑漆大门的公馆静寂地并排立在寒风里。两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在门口。门开着,好像一只怪兽的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每个公馆都经过了相当长的年代,或是更换了几个姓。每一个公馆都有它自己的秘密。大门上的黑漆脱落了,又涂上新的,虽然经过了这些改变,可是它们的秘密依旧不让外面的人知道。走到了这条街的中段,在一所更大的公馆的门前,弟兄两个站住了。他们把皮鞋在石阶上擦了几下,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着伞大步走了进去。他们的脚步声很快地消失在黑洞里面。门前又恢复了先前的静寂。这所公馆和别的公馆一样,门口也有一对石狮子,屋檐下也挂着一对大的红纸灯笼,只是门前台阶下多一对长方形大石缸,门墙上挂着一副木对联,红漆底子上现出八个隶书黑字:“国恩家庆,人寿年丰。”两扇大门开在里面,门上各站了一位手执大刀的顶天立地的彩色门神。  二  风止了,空气还是跟先前一样地冷。夜来了,它却没有带来黑暗。上面是灰色的天空,下面是堆着雪的石板地。一个大天井里铺满了雪。中间是一段垫高的方形石板的过道,过道两旁各放了几盆梅花,枝上积了雪。  觉民在前面走,刚刚走上左边厢房的一级石阶,正要跨过门槛进去,一个少女的声音在左上房窗下叫起来:“二少爷,二少爷,你们回来得正好。刚刚在吃饭。请你们快点去,里头还有客人。”说话的婢女鸣凤,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脑后垂着一根发辫,一件蓝布棉袄裹着她的苗条的身子。瓜子形的脸庞也还丰润,在她带笑说话的时候,脸颊上现出两个酒窝。她闪动着两只明亮的眼睛天真地看他们。觉慧在后面对她笑了一笑。  “好,我们放了伞就来,”觉民高声答道,并不看她一眼就大步跨进门槛去了。  “鸣凤,什么客?”觉慧也踏上了石阶站在门槛上问。“姑太太和琴小姐。快点去罢,”她说了便转身向上房走去。  觉慧望着她的背影笑了一笑,他看见她的背影在上房门里消失了,才走进自己的房间。觉民正从房里走出来,便说:“你在跟鸣凤说些什么?快点去吃饭,再晏点恐怕饭都吃完了。”觉民说毕就往外面走。  “好,我就这样跟你去罢,好在我的衣服还没有打湿,不必换它了,”觉慧回答道,他就把伞丢在地板上,马上走了出来。  “你总是这样不爱收拾,屡次说你,你总不听。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觉民抱怨道,但是他的脸上还带着笑容。他又回转身走进房去拾起了伞,把它张开,小心地放在地板上。  “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觉慧在门口看着他做这一切,带笑地说,“我的性情永远是这样。可笑你催我快,结果反而是你耽搁时间。”  “你总是嘴硬,我说不过你!”觉民笑了笑,就往前走了。觉慧依旧带笑地跟着他的哥哥走。他的脑海里现出来一个少女的影子,但是马上又消失了,因为他走进了上房,在他的眼前又换了新的景象。  围着一张方桌坐了六个人,上面坐着他的继母周氏和姑母张太太,左边坐着张家的琴表姐和嫂嫂李瑞珏,下面坐着大哥觉新和妹妹淑华,右边的两个位子空着。他和觉民向姑母行了礼,又招呼了琴,便在那两个空位子上坐下。女佣张嫂连忙盛了两碗饭来。  “你们今天怎么回来得这样晏?要不是姑妈来玩,我们早吃过饭了,”周氏端着碗温和地说。  “今天下午朱先生教我们练习演戏,所以到这个时候才回来,”觉民答道。  “刚才还下大雪,外面想必很冷,你们坐轿子回来的吗?”张太太半关心、半客气地问道。  “不,我们走路回来的,我们从来不坐轿子!”觉慧听见说坐轿子,就着急地说。  “三弟素来害怕人说他坐轿子,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觉新笑着解释道;众人都笑了。  “外面并不太冷。风已经住了。我们一路上谈着话,倒也很舒服,”觉民客气地回答姑母的问话。  “二表哥,你们刚才说演戏,就是预备开游艺会的时候演的吗?你们学堂里的游艺会什么时候开?”琴向觉民问道。琴和觉民同年,只是比他小几个月,所以叫他做表哥。琴是小名。她的姓名是张蕴华。在高家人们都喜欢叫她做“琴”。她是高家的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现在是省立一女师三年级的走读生。  “大概在明年春天,下学期开始的时候。这学期就只有一个多礼拜的课了。琴妹,你们学堂什么时候放假?”觉民问道。“我们学堂上个礼拜就放假了。说是经费缺少,所以早点放学,”琴回答道,她已经放下了饭碗。  “现在教育经费都被挪去充作军费用掉了。每个学堂都是一样地穷。不过我们学堂不同一点,因为我们校长跟外国教员订了约,不管上课不上课,总是照约付薪水,多上几天课倒便宜些。据说校长跟督军有点关系,所以拿钱要方便一点,”觉民解释说。他也放下了碗筷,鸣凤便绞了一张脸帕给他送过来。  “这倒好,只要有书读,别的且不管,”觉新在旁边插嘴道。  “我忘了,他们进的是什么学堂?”张太太忽然这样地问琴。  “妈的记性真不好,”琴带笑答道,“他们进的是外国语专门学校。我早就告诉过妈了。”  “你说得不错。我现在老了,记性坏了,今天打牌有一次连和也忘记了,”张太太带笑地说。  这时大家都已放下了碗,脸也揩过了。周氏便对张太太说:“大妹,还是到我屋里去坐罢,”于是推开椅子站起来。众人也一齐站起,向旁边那间屋子走去。  琴走在后面,觉民走到她的旁边低声对她说:“琴妹,我们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  她惊喜地回过头,脸上充满光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发光地盯着他的脸,好像得到了一个大喜讯似的。  “真的?”她问道,还带了一点不相信的样子。她疑心他在跟她开玩笑。  “当然是真的。你看我什么时候说过谎话?”觉民正经地说,又回头看一眼站在旁边的觉慧,加了一句:“你不相信,可以问三弟。”  “我并没有说不相信你,不过这个好消息来得太突然了,”琴兴奋地含笑说。  “事情倒是有的,不过能不能实行还是问题,”觉慧在旁边接口说。“我们四川社会里卫道的人太多了。他们的势力还很大。他们一定会反对。男女同校,他们一辈子连做梦都不曾梦到!”他说着,现出愤慨的样子。  “这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我们校长下了决心就行了,”觉民说,“我们校长说过,假使没有女学生报名投考,他就叫他的太太第一个报名。”  “不,我第一个去报名!”琴好像被一个伟大的理想鼓舞着,她热烈地说。  “琴儿,你为什么不进来?你们站在门口说些什么?”张太太在里面唤道。  “你去对姑妈说,你到我们屋里去耍,我把这件事情详细告诉你,”觉民小声怂恿琴道。  琴默默地点一下头,就向着她的母亲那边走去,在母亲的耳边说了两三句话,张太太笑了一笑说道:“好,可是不要耽搁久了。”琴点点头,向着觉民弟兄走来,又和他们一路走出了上房。她刚走出门,便听见麻将牌在桌子上磨擦的声音。她知道她的母亲至少还要打四圈麻将。  三  “我们这学期读完了《宝岛》,下学期就要读托尔斯泰的《复活》,”觉民对琴说,他的脸上现出得意的微笑,他们已经走出上房,刚下了石阶,向着他们的房间走去。“下学期我们国文教员要改聘吴又陵,就是那个在《新青年》上面发表《吃人的礼教》的文章的。”  “吴又陵,我知道,就是那个‘只手打孔家店’的人。你们真幸福!”琴兴奋地、羡慕地说。“我们国文教员总是前清的举人秀才,读的书总是《古文观止》一类。说到英文,读了这几年还是在读一本《谦伯氏英文读本》。总是那些老古董!我巴不得你们的学堂马上开放女禁。”  “《谦伯氏英文读本》也是好的,中国不是已经有译本吗?听说叫做什么《诗人解颐语》,还出于林琴南的手笔,”觉慧在后面嘲笑道。  琴回过头看他一眼,抱怨道:“三表弟,你总爱开玩笑,人家在说正经话!”  “好,我不再开口了,”觉慧笑答道,“让你们两个去说罢,”他故意放慢脚步,让觉民和琴走进了房间,他自己却站在门槛上。

图书封面


 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家》这部小说写于五四时期,以高家三兄弟为主要人物,描绘了高家大家族的没落,揭示了反封建的主题,是五四时期最为鼓舞人心、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但是,这部小说我个人认为配不上如此高的评价,它不过是乘了时代的东风罢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只就作品不问时代和作者的话,放在现在。也就是个二流网络作家的作品;更别提它和同时代作品相比了。《家》的平庸之处有三:一、 人物塑造过于平面。这就不得不提那位传说中被塑造的最立体的人物高觉新。他纠结在先进的学问、爱情和长房长孙地位的矛盾之中。可他的矛盾是如何表现的呢?全都是从他的嘴里说出来的:“我也是一个新青年啊!”“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中国作家不应该完全像雨果,把读者当傻子,什么都从嘴里说出来。中国文学艺术手法的精髓在于留白。很显然,正是因为觉新的纠结没有留白,所以读者对他的看法就是:他活该。说到纠结,不由的想到周萍。他一登场就很纠结:在外醉生梦死,神情憔悴不说,老大不小,还被他爸爸骂。曹禺就是不说,我们也知道这个人很悲剧。周萍的纠结在于命运:他不想“无抵抗“,可命运却开了个狗血的玩笑,这才是情节的力量啊!这就引出了《家》的第二个硬伤:二、情节设置低幼化。书中我最看不惯的就是觉民觉慧和觉新吵,说他是“无抵抗主义“。在我眼里,他们就是拣软柿子欺负,有种你们和高老太爷去吵啊!典型地没有抓住主要斗争对象。还有鸣凤死得也莫名其妙,觉慧对她是真爱,还是在知晓琴对他没意思后另找替身……造成这些硬伤的原因是作者过分想将革命气质融入作品,在功底不足的情况下,情节变得无厘头,人物甚至变得无人性(觉慧为了写什么劳什子文章害死了前来和他道别的鸣凤)。为了革命而不断鼓吹,有意思吗?三、作为一部革命性作品,前瞻性、反思性不够。纵观《家》,它所鼓吹的就是“青年们,快挣脱束缚,走出封建家庭吧!”走出去之后呢?觉慧最后也就坐着一小船漂走了,觉民娶妻生子了,觉新拉扯俩孩子,作者对革命的导向又在哪里呢?说到反思性,我的男神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反思革命的不彻底,在《药》中反思人民对革命的不认可。这些就是为什么鲁迅在中学教育中虐我千万遍,我却依然待他如初恋的原因。时势造就不了鲁迅,鲁迅却成就了一个时代!当然,以上也不能完全怪巴金,毕竟那时他才二十几岁,太年轻了。经典确实不容颠覆,但不能否认这里面是有点“时势造英雄”的味道。我们要做的是多分析事物的本质,多反思事情的利弊,作出高于时代的作品,让我们来成就时代。2012-10-14
  •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动荡不安,硝烟四起,封建制度摇摇欲坠,新思想、新文化,不断冲击着旧思想、旧制度。封建制度的典型代表——高老太爷,强势了一生,临了才恍惚明白,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最终撒手西去。秉承“作揖主义”的大哥觉新,原以为只要协调好各方,就可以掩耳盗铃、安度一生,然而接踵而来的悲痛,终将他打醒,方才看清眼前。勇敢追求光明的觉慧,踏上新一轮的求知旅程。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成为新时代的霸主。《家》以小见大地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集中融合了这些矛盾,以朴实的文笔将一个个激变娓娓道来。
  •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到: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巴金老人所著的《家》正是处在这种矛盾的环境中,一方面是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残忍,另一方面是时代新生者的叛逆激进。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到社会的黑暗,又在这矛盾冲突中看到了一个大家族的悲欢离合、分崩离析。对于一个封建大家庭来说,沿袭祖训、传宗接代都是每一代不可避免的责任。高老太爷一生就为了看到四世同堂的欢乐,而作为长房长孙的觉新,他肩上的担子更是重若泰山。他的名字中有一个“新”字,但他不受新思潮的灌溉,为人怯懦忍让,做事奉行“无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他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个衰落中的家,长辈的专横、弟弟的责怪都化作苦水往肚子里咽,但命运终究还是没能眷顾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抵就是如此。他的悲剧或许从一开始就可以制止,但他必须反抗,必须同旧制度、旧时代决裂,如果他这么做了,那他就是把整个家族提前带向崩溃,但他怯懦的心性使他看不到新时代的光明,他就只能依附旧制度生存下去。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命运。在他和觉慧的分歧因觉民离家出走而 达到白热化程度时,他也仅能抱怨一句“没有一个人谅解我”。我们可以理解,但不能同情。与觉新的性格恰恰相反,觉慧从头至尾显示出他反抗的坚定性。他热血方刚、豪情万丈,把自己从虚伪的人道主义家庭中剥离了开来。他的精神是富裕的,物质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对那些苟延残喘在大家庭里的寄生虫他无时不表现出他的嘲讽,最后终至出走。可能我们会在他决定抛弃鸣凤的那一刻对他感到失望,但正是这种情感与使命的较量使得觉慧的人物形象逾显鲜明。值得庆幸的是,巴金并没有把整部小说拖进黑暗社会之口,而是借助觉慧的逃脱让五四运动者们看到光明。我庆幸没有生在那个时代,但又为没能生在那个时代而感到悲哀。读完《家》再反观现代人利益至上的原则,我感到失望、可悲。先辈们打破一切旧制度的执着却换来现代人的贪图安逸、浑浑噩噩。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不合理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活得不庸碌。在以往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这也就决定了《家》中大多数女性的悲剧命运。她们不懂得如何争取自己的幸福,理智常常被感情所打败,想打破世俗又在乎世俗的眼光。鸣凤的自杀是一种成全,是她保全自己、保全爱情的唯一出路。梅的死亡是境遇所致,但却成了牺牲,惨遭封建礼教的扼杀,又为琴的幸福铺了一条血路。而瑞珏的死则把整个悲剧推向了高潮,是对旧制度最有力的控诉。前不久春晚小品喜乐街引起女权主义者出来“伸张正义”,不少网友对此反感。且不说中国是否真正存在女权主义者,女性地位这一问题却值得深思。我们对社会评头品足,为什么不能看看自己有些观念实在糟粕?我们可以对过去的制度痛骂,为什么又顺从于现代社会的观念?四代不够,那要经过多少代人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一本 《家》不够,那要多少笔者呕心沥血?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部觉得很好是真的 棒
  •     #高考十大名著
  •     纠结了一下,还是给了五星。虽然岁月的沉淀能让真正的作家写出更深刻的文字,提出更合理的方法,但青春的激流本身就打动了我!
  •     因为要做发表在仔细的读,感觉真的不错
  •     我读到的还不是这本,但是实在是阉割版。
  •     不是很喜欢巴金的书,《家》也不喜欢,。情感过度洋溢。
  •     看过还想再看一遍的书 总觉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出来的都是人才。
  •      我花费了近两个月的晚上时间终于看完了 结果高考不考了!!
  •     又是高中敷衍老师的结果。很不好看。
  •     补
  •     为了考试全看完了,,,_(:з」∠)_但是觉得不是我的菜啊
  •     巨大家族的历史
  •     自己做主
  •     终于读完了它…………最煽情的还是鸣凤跳河和珏难产时候的描写……唉,可怜的人儿啊……
  •     真的是封建礼教害死了这些人吗?是觉慧害死鸣凤,觉新害死了梅。口口声声说的追求自由不过是表面的虚伪,骨子里还是同长辈一样的点头奴。虚伪虚伪虚伪,个个都是无能的人。
  •     生亦反抗,死亦反抗。没有绝对永远的服从,只有不断向前的信念。
  •     少数读完的高中生必读书……
  •     我高一的时候 看的 现在觉得 初中和高中是我读书最多的时候
  •     还好, 曾经的记忆啊!
  •     觉得用力太猛。另外,我非常讨厌那个觉慧!自己用忙着愁国家大事的理由多次冷落鸣凤,上课的时候知道鸣凤被逼嫁以后用民国总统的忧国忧民考虑半天决定舍弃爱情为国家前途而奋斗,回去以后发现鸣凤死了就怪这个怪那个,啊——呸!!!
  •     难得读过能哭的书,写得很富有青春的气息。很能唤醒沉睡的灵魂。
  •     虽然不是很喜欢巴金,但是感觉家还是不错的。语言稍微平实了点儿,但是整个结构思路,还有比较出彩的心理描写都比较生动,立体。
  •     不过是时事造就的“经典”
  •     激情澎湃
  •     封建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笼罩浓缩在一位封建大家长对一个家庭的控制
  •     同样是展现旧家庭与新思潮的冲突,表现力不及张爱玲的《金锁记》
  •     虽说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其中的人物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家,不仅是归宿,是港湾,有时候也是束缚,是锁链。
  •     我对觉新的印象最深。。还有做法事那个剧情
  •     对不住老妈,只读了开头一点就没能读下去。想来还是那时太年轻,不知成年人生活愁滋味。
  •     封建家庭。读这个对我来说是一种体验歌感受吧
  •     应该算是到目前为止读过最多遍的一本书了吧~但是书都不懂被谁拿去了TT
  •     觉慧这个影响最太叫人反感
  •     在那个年代有这样一本书 一定是要加一颗星的
  •     不合格的「小說」
  •     初中读的一本书,犹记着鸣凤投湖的心酸。是一本好书,只是那个时候看的讽刺中国旧社会的书太多,不免有些审美疲劳了。
  •     话说高中的时候还蛮喜欢这本书的。只是《春》《秋》一直没看。
  •     高考语文必备( ´・ᴗ・` )
  •     高中看的,背负了太多历史使命的小说。跟《红楼梦》是不一样的。
  •     五四主旋律,反小共同体,弘扬国家主义。
  •     高中时读的了
  •     钱梅芬和李瑞珏当真是一对好CP
  •     时代不一样 语言风格不同 不过 很好的一部“名著”吧
  •     高中被逼看的 看完发现还不错呀
  •     这个版本实在是..
  •     那个时候,毁灭与被毁灭都很容易。
  •     情绪化太严重,部分论点太绝对,除了祖父和高觉新以外的人物其实刻画的不是很到位。不过也可以了解一下礼教对中国的禁锢和旧式士大夫丑恶的一面。
  •     不管怎么样 在过往那个新旧主义相撞的年代 有勇于冲破旧时代的勇气就已经值得称赞 旧时代下牺牲品太多 也该让人们看清了固步自封所带来的影响
  •     丫鬟,悲惨少女,心理描写挺好。
  •     穿过滔滔岁月,看压迫与反抗,看众生百态。
  •     旅游时打发乘车时间看的,前面一点好无聊,后面很好看,原本还以为很枯燥,其实很精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