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孩子学好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小学课外读物 > 怎样引导孩子学好语文

出版社:金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508258683
作者:张启明
页数:144页

作者简介

《怎样引导孩子学好语文》内容简介:第一部分,追本溯源:从史学角度说明了语文学科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第二部分,左顾右盼:从功利角度采撷了四五个小故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学没学好语文的经验和教训,又从六个方面说明引导孩子学好语文的方式方法;第三部分,善事而利器:从实用角度既做了学好语文的一般性论说,又就读写听说四方面做了专题论述。

书籍目录

上篇  追本溯源第一章  李四光等学者名流成才之秘  一、引子  二、他们学有所成靠的是什么呢  三、他们学有所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  四、语文怎么会对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这么举足轻重呢  五、这个“秘”总是难为认知的第二章  中国人历来崇尚着“识文断字”第三章  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废除前后的中国语文状况    中篇  左顾右盼第一章  为何兰兰学途生变异第二章  语文也是科学与何谓“学好了语文”  一、语文学科不是科学吗  二、何谓“学好语文”了呢第三章  臧宝轩和张欣兴的故事  一、几句“子日”竞能点拨他爬山过海  二、从不听话的孩子到听话的孩子第四章  这样引导孩子学习语文好  一、幼儿佳期,抓牢最好  二、“六抓”、“两注意”,时时做到  三、摸清底细,抓紧引导  四、明确目的,力戒焦躁  五、家校合力,步步登高  六、对愚顽、口吃和犷傲的孩子要设法引导    下篇  善事而利器第一章  绪论  一、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二、听者事之候,计者事之机  三、“多读多写”的来历及思辨  四、一个沉重的话题第二章  学好语文必须具备的良好心态——多思  一、事不三思不知悔    (一)学语文要有好的开端    (二)学语文时时警惕“三头”的冒出  二、时时留心多动脑,语文才能学得好    (一)学语文不可只埋头拉练题    (二)学语文有它的特殊性    (三)语文素质和应试能力    (四)学语文和学做人  三、世间无水不朝东第三章  学语文必须具有一种能力——把握  一、提防“祸患”之来和“溃堤”之害有办法    (一)概说    (二)学语文首先要学什么    (三)学语文其次要学什么    (四)学语文再次要学什么    (五)学语文还要学什么    (六)怎样认识学语文的底蕴    (七)从一则学生作文引发的联想    (八)“把握”的内涵和意义  二、学语文务必足时足量    (一)怎样把握学语文的底蕴    (二)学语文要有量化意识    (三)学语文并非只学字词和各种知识    (四)学语文与解决处事态度有关联    (五)学语文是个庞大的综合工程  三、学语文的丰厚价值取向    (一)学语文和锻打自己的学习品质    (二)学习品质往往散见于文章  的字里行间    (三)处处杨柳能系马,家家有路通长安第四章  学语文必须讲究的风采——师承  一、师承悉心,才能学好语文    (一)作家、学者、文魁都感师恩    (二)学语文务须师承  二、漫步语文课堂方知“师承”贵    (一)一道“尝试创新”题引发的启示    (二)师承体现了一种严肃的学习态度    (三)老师“师承”当楷模    (四)语文老师是“杂家”  三、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    (一)“师承”是什么意思呢?    (二)语文老师责任重    (三)看看昔时宋濂,想想自己    (四)“经师”与“人师”第五章  语文课堂的价值含量有多少  一、世间洞明皆学问    (一)课堂留心莫走神    (二)这节语文课说明了什么    (三)中学语文课堂这块熟悉的地方风景如何?    (四)学语文要上好语文课  二、苗从地发,树向枝分    (一)科教兴国,语文课堂举足轻重    (二)语文课堂里的“非语文”    (三)语文课堂里的读读写写    (四)语文课堂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和形成学习品质  三、春来满地花,秋至遍山秀    (一)语文课堂上的自主和自由    (二)语文课堂永远心绪飞腾    (三)老师在课堂当纤夫第六章  “噢,活动”的感情内蕴是什么  一、语文活动不可少,不能丢    (一)学语文绝对不能拒绝语文活动    (二)语文活动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语文活动都有哪些内容呢  二、语文活动的做法和意义    (一)引子    (二)课堂配合老师积极活动    (三)课下活动要明白意图,见实效    (四)自强自勉,坚持时时有所前进    (五)语文活动的意义  三、“噢,活动”一语的内蕴    (一)“噢,活动”一语有分说    (二)D老师的思考与行动    (三)语文学科的学法有特点第七章  读书务须成习惯  一、腹中有书气自华    (一)读书可以医愚    (二)不下苦功甜不来  二、路遥马劲何愁远    (一)读书要日进,不兴味寡淡    (二)读书要能展开联系和想象    (三)读书必须利用工具书  三、读书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读书主要靠熟读和精读    (二)谈谈研读和朗读第八章  写作并不难,习作苦练功  一、写作并不难    (一)简谈略说    (二)写,大略分两大类    (三)为何香菱能作好诗    (四)要哼着小调闯难关  二、习来练去出奇巧    (一)“去缚开闸”方能习来练去    (二)提高写作水平应从两方面下手    (三)关于“中考”和“高考”  三、能喜欢就能提高    (一)怎样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    (二)不可相信“天才论”和“特长论”  四、书到用时方恨少    (一)从“读”中解决问题    (二)丰富词汇有渠道    (三)技巧因需要而选择    (四)就应用部分谈两点第九章  听其言的渊源和语文能力  一、听其言浅析    (一)听其言趣谈    (二)“听其言”怎么能有这么大本领呢    (三)“听”比书面交流更便捷  二、“听话”和阅读异曲而同工    (一)一段话的启示    (二)“听”的实用意义  三、从提高听力到增强净化思维能力    (一)“听不懂”分“不能听懂”和“不会听懂”两种    (二)提高听力与增强净化思维能力  四、听的渊源奥妙在哪里    (一)听力反映听的质量,净化思维反映思维的效率    (二)净化思维的灵敏度是语文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第十章  说话是“语”,也联系着“文”  一、说话是“语”    (一)说话就是“说话”    (二)说话是一种技能    (三)说话是一种语文能力  二、要能说话,会说话  三、说话联系着“文”后记

编辑推荐

  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家长引导学好语文。

前言

  这本书由三部分构成,是我多年来的研究和积累,也记录着我几十年的教学研究探索。  我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步入语文教坛,70年代末,我从研究作文教学的“三阶程序”入手,认识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它是由心力、脑力和恒力构成的三维组合,语文的有效参与,功力巨大无比,为孩子的成长和成才,壮行色,增智慧,驱欲而长志。我为此而辛勤耕耘,有喜悦,更有苦涩。80年代末,苦于语言信息的重重骚扰及对学生整天陷于各学科读写背抄的亢奋状态之中的同情,我想到一种能力,这就是我的“净化思维”能力。从此我叫喊于每一届高三学生中,也嚷声于周边语文教学界,得到界内同仁的重视,但已难能为力,又远水不解近渴。“净化思维”启萌于我上中学的时候,当时正值暑热弥身,与众学友交谈志向时,猛生此念。在执教高三,应对高考激烈竞争的日日夜夜里,我经过回味,思索和翻查,把念想上升到理论,认识到它对学子、对成人、对老者都有意义,有一本万利之获。它与语文的读写听说密不可分,就形成于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然而,说到现状,人们对语文的认识远远不到位。  于是,我想到了叫喊,想到了该写点东西。为此,退休前后,我开始了全面调查和专心研究,并不顾老眼昏花,辛勤而艰难地写作,以酬来者。  研究李四光等成长于民国时期的学者名流是第一站。这些学者名流斐声海内外,在著述里和教材中对他们的宣传可谓连篇累牍,而多有钦敬之名而无从效法,甚至有过负面影响。谁知道他们是花开于海外而根子却是出自祖国的肥壤沃土啊!  其次,分析造访和研究我教过的一届一届学生是第二站。这些学生大都做了父母,担负起了引导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大任。可是多有不遂意。他们有的是各级公务员,有的干着各行各业的重要工作,也有的经商、做工或务农;高中、大专或大本毕业,有的更高。可是,教育和关照孩子的成长不得力,甚至碰了壁,就苦苦叫嚷孩子和埋怨孩子,骂他笨或傻,果真如此吗?

内容概要

张启明(曾用名张耀生),没读过师院,也没学过中文系。1962年7月肄业于河北张家口市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工民建专业,因国家教育调整回家务农。1963年1月步入教坛,教过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语文课。任教40余年。41岁时,业余补修了中央电大中文专业,著述颇丰。

章节摘录

  中国的语文,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字字有讲究,句句有意韵,段段篇篇有内涵,有美感。历代劳动人民崇信它,就着眼于“识文断字”,想方设法读书学语文,时时传佳话,代代出英伟。正因为如此,张三有了疑难解不开了,经识文断字的人一指教,立刻就豁然开朗了;李四铤而走险,想打架斗殴出恶气,听识文断字的人三言两语一说,懂得了小不忍则乱大谋之理,立刻就息事宁人;马五想贪不义之财已久,并包藏祸心,识文断字了之后,竞能洗心革面。痛悔以往,未出祸殃倒霉;事后还多次思忖,私下窃汗,翻然醒悟。为什么呢?因为会用脑多思了,懂得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能空城楼上弹琴不乱,身边只有两个琴童侍立,城门大开,几个老弱残兵打扫城门大道,竟能吓退了司马懿父子的英武之师。如果诸葛亮不识文断字,不能神机妙算,能做得到吗?也许你们说,这是个文学形象。可是文学形象也是识文断字的作家塑造的啊!《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肯定不会识文断字,他火眼金睛能征善战,还能识妖辨魔,爱憎分明,保唐僧西天取经,终成正果。他也是个文学形象,是识文断字的吴承恩把个妖猴人格化、形象化,代表了正义的心声和无往不胜的意愿。当看见电视屏幕上孙悟空腾云驾雾,上天宫吃蟠桃,入地宫斗阎罗的生动场面时,谁不欢呼雀跃呢?是作者把观众的激情调动起来了。难怪历代的中国人,谁碰到难事,谁有解不开的疑团,都愿找识文断字的人指点迷津,自己也总想方设法把孩子送给学校,交给老师调教,以满足使孩子“识文断字”的美愿。  当然,像诸葛亮那样的识文断字很不简单,而平民百姓可“断”不起。只要能做到“识文”,会认字,写字,能读浅易文章,也就够了。用上五年、七年工夫,也能赔得起,又能走遍天下,与人共事,也能成就一番事业。这些人当中,民间乡土作家不说,民间艺人也不算,就是行医的、从政的、做工的、当账房先生的、领兵打仗当军师的等,有大作为而名噪一时者何其少啊!  这点“识文”的水平,最高也超不过现在的小学三四年级。现代汉语已经很先进,就文字工作而言,删减了众多异体字,简化了繁体字,又合并了一些不致产生歧义的同音同义字,走了一条“以简驭繁”之路。像现在读了六年的小学生,“识文”大体上已是足够了。  下面说说“断字”。断字内容多而杂,不是简单的事,需要长期积累磨炼。断音识义,断形辨音,断字义识虚实,断音读分轻重,等等。这些个“断”很琐碎,出现场合也无定数。“断”文言文就更麻烦。就是给一段白文加标点就相当麻烦,断不清不能明义;因为古人的原文很少用标点,或者没有标点。现在读的有标点的文言文都是专家们点读过的。断字义也不易,如“脱有祸固所不辞也”的“脱”,现在说“如果”,“固”现在说“本来”。

图书封面


 怎样引导孩子学好语文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