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教辅 > 成人教育/自考 > 医学微生物学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509129579
页数:239页

作者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第3版)》内容简介:2009年3月,全国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专科教材第3版修订会议在北京召开。根据会议精神,组织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医学微生物学》(第2版)进行修订,并要求在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原则的基础上,着重突出专科特点和成人教育特色,以体现新世纪成人医学高等教学改革的成果,进一步适应我国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微生物种类及其与机体的关系二、病原微生物性疾病的现状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与展望一、发展简史二、展望第一篇 细菌学第1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和形态一、细菌的大小二、细菌的形态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一、基本结构二、特殊结构第三节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方法一、显微镜放大法二、染色法第2章 细菌的生理第一节 细菌的物理性状、营养与生长繁殖一、物理性状二、营养与生长繁殖第二节 细菌代谢及其代谢产物一、生物氧化特点二、细菌代谢产物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一、培养基二、培养基中的生长特点三、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四、菌种保存方法第四节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原则一、分类二、命名原则第3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及生物安全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一、物理消毒灭菌法二、化学消毒法第三节 生物安全一、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等级三、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第4章 细菌的遗传物质与变异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一、形态与结构的变异二、茵落变异三、毒力变异四、耐药性变异第二节 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一、染色体二、质粒三、转位因子四、噬菌体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一、基因突变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第四节 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一、在疾病诊断与防治中的应用二、在检测致癌物质方面的应用三、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四、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第5章 细菌耐药性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杀菌机制一、抗菌药物的种类二、抗菌药物的杀菌机制第二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一、遗传机制二、生化机制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一、正常茵群二、条件致病茵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一、细菌的毒力二、细菌的侵入数量与侵入部位第三节 机体的抗菌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二、特异性免疫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感染的来源二、传播方式与途径三、感染的类型第五节 医院感染一、概述二、医院感染常见的微生物三、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第7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一、细菌学诊断二、血清学诊断第二节 特异性预防和治疗一、人工主动免疫二、人工被动免疫第8章 球菌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二节 链球菌属一、生物学特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四节 奈瑟菌属一、脑膜炎奈瑟茵二、淋病奈瑟菌第9章 肠道杆菌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埃希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三节 志贺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四节 沙门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五节 其他肠道杆菌一、克雷伯菌属二、变形杆菌属第10章 螺形菌第一节 霍乱弧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实验室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第三节 弯曲菌属和螺杆菌属一、弯曲菌属二、螺杆菌属第11章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一、破伤风梭菌二、产气荚膜梭茵三、肉毒梭茵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一、主要种类及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12章 分枝杆菌属与放线菌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五、防治原则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三节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一、放线菌属二、诺卡茵属第13章 动物源性细菌第一节 布鲁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二节 鼠疫耶尔森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_第三节 炭疽芽胞杆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14章 其他致病细菌第一节 白喉棒状杆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二节 嗜血杆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三节 军团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诊断与防治第四节 鲍特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五节 假单胞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15章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第一节 支原体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主要致病性支原体四、微生物学检查五、防治原则第二节 立克次体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四、微生物学检查五、防治原则第三节 衣原体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三。主要致病性衣原体四、微生物学检查五、防治原则第16章 螺旋体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二节 密螺旋体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三节 疏螺旋体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二篇真菌学第17章 真菌第一节 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二、培养三、抵抗力第二节 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性二、免疫性第三节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一、标本采集二、形态学检查三、血清学检查四、核酸检测五、防治原则第四节 主要病原性真菌一、浅部感染真菌二、深部感染真菌……第三篇 病毒学第18章 病毒学概述第19章 呼吸道病毒第20章 肠道感染病毒第21章 肝炎病毒第22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第23章 疱疹病毒第24章 反转录病毒第25章 其他病毒第26章 朊粒

前言

  2009年3月,全国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专科教材第3版修订会议在北京召开。根据会议精神,组织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医学微生物学》(第2版)进行修订,并要求在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原则的基础上,着重突出专科特点和成人教育特色,以体现新世纪成人医学高等教学改革的成果,进一步适应我国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编排形式上,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本版次仍按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三部分进行编写,共3篇26章,每章后添加复习思考题。补充了近年来发展并成熟的新知识;增加了近年来新出现和再现的感染性疾病及相关微生物的致病性等内容;对不常见的致病菌和病毒只用表格列出其重要特征;弧菌、弯曲菌和螺杆菌内容合并为“螺形菌”一章。与第2版相比,本版次内容更加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更适用于成人医学专科学生的教学需要。  本次修订得到了各位编者和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教材编审委员会的热心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的学术水平有限,难免会有欠缺,恳请广大读者及同道们予以批评指正。

章节摘录

  (一)经验微生物时期  古代人虽然未观察到微生物,但已不自觉地将微生物知识运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疾病防治中。公元前,就有仪狄造酒的记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详细地记载了制醋方法。北宋末年,刘真人提出痨病由虫引起的观点。明朝隆庆年间人们学会接种人痘来预防天花。清朝乾隆年间,师道南所作《死鼠行》中,对鼠疫流行特点已有清楚的记载。但是,人类还没能证实这些传染性生物的存在,直到显微镜的问世,传染性生物学说才逐渐被确立。  (二)实验微生物时期  1676年荷兰人Leeuwenhoek,用自制的能放大40~270倍的显微镜,在雨水、河水、污水、腐败肉汁中观察到一些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的微小生物,这从客观上证实了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存在,标志着实验微生物时期的开始。但此时对微生物的研究还停留在形态学上,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仍没有得到认识。直到19世纪,法国的Pasteur和德国的Koch开始阐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及其重要性,微生物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892年,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首先发现烟草花叶病,其是由一种能通过细菌滤器、在一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致病物质引起的,这种致病物质后来被命名为病毒。1901年美国科学家Walter Reed首先分离到黄热病毒,这是第一个被证实对人类具有致病性的病毒。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对人类致病的病毒不断被发现并成功分离,病毒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图书封面


 医学微生物学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