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素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专科 > 上海素描

出版社:学林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548601852
作者:程乃珊
页数:347页

作者简介

《可怕的上海人》内容简介:小小港口,她借助什么吸引世人?人文浅薄,她依靠什么征服世界?历史短暂,她凭借什么成就辉煌?《可怕的上海人》将带领读者去认识上海之人、领悟上海之道和运用上海之术,启悟读者创造成功人生!

书籍目录

家族之树常绿家族之树常绿上海是个大舞池光远坊的故事——海上百年建筑世家张氏家族三代传奇城市地标——城市生活流行色的载体外滩·上海名片·私人地图品质与风范——沉淀的美学苏州河——上海故事从这里开始还乡之路第一个国庆老派上海人是这样约会的平衡才能和谐上海的法兰西元素电车叮当天国送行者——中国及东南亚首位女殓仪师邝金枝上海绅士上海绅士——追忆经典947英语怀旧金曲老编辑王亦贤生死与共浦东情——追思一代名媛郑念女士黄头发的上海人世博世家申博星激情探戈慰藉心灵的光束母爱和母仪娜拉的出走与回归娜拉的出走与回归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不要太挺刮哦小男人和大女人不必名媛,但求贤淑上海女人“作”,香港女人“姣”上海女人的上海女人的好男人标准做头发你会吃醋吗?非诚勿扰话相亲发嗲和作嗲腔调热水瓶和咖啡壶方言和普通话方言和普通话母语乡音寻生活、做生活和吃生活野鸡我的“蜗居”生活贵族之色麻将与国粹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西餐和上海小吃上海西餐和上海小吃中国香蓝色的中秋过年祭祖年糕和年花饼干琐忆阅读的灵与肉阅读的灵与肉夏日偶感再富也不要富孩子“慢递”的魅力老校长一生最忠实的朋友——书籍你还找得那把口琴吗?钟摆人生价钱和价值绿钞票度身定做

内容概要

程乃珊,1946年生,祖籍浙江桐乡,上海教育学院英文专业毕业。1979年开始发表小说,主要代表作有《蓝屋》、《穷街》、《女儿经》、《金融家》等,都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或电影,另有翻译作品《喜福会》、《上海生死劫》、《天书奇谭》。

1991年开始穿梭于沪港两地,着重关注沪港两地文化、经济、民生的差异和缘源。2007年受意大利都灵大学之邀访问讲学,2008年经大韩民国上海文化领事邀请赴韩国访问讲学。近年致力于上海城市文化传承的研究和实录,先后出版了《上海探戈》、《上海Lady》等上海系列,并为多家传媒撰写专栏。现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

章节摘录

  家族之树常绿  四世同堂是中国传统最令人羡慕的一种最高境界的生活方式,意寓长寿、和谐、富足和团圆,尽管内里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分家始终被视为家道败落之兆,所谓“树倒猢狲散”!反过来讲,在社会福利保障远不如现代的传统中国社会,这种“饭匀在一起吃”的大家庭式生活方式,对突发性灾难或家庭重大经济变故,有相当抗衡力。笔者经历过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生活,随着20世纪60年代太祖母高寿去世,特别1966年“文革”受“黑串联”等莫须有罪名的威胁而彻底解体。开放后各房陆续移民海外,要再同堂聚合谈何容易!期间风风雨雨七八十年,家族之树在各地开枝散叶,回忆其中细节逸事颇有传奇性,竟也可以是一部新版《红楼梦》。  我们程家原籍为安徽休宁人,为避太平天国迁至浙江省嘉兴府桐乡县梧桐镇落籍,从此我们就成为桐乡人。中国传统,五代为一服,程家宗谱排行为“汝”“树”“传”“家”“宝”;此为循环沿用,今时尚话为“滚动运作”,以示程氏支脉生生不息之  意。旧时老家桐乡程氏祠堂有家谱定期修续,最后一次修续为1946年抗战胜利后修续“家”字辈,所以我哥程家濂(1944年生)正好轧进去,解放后至今就再也没有修续过,不知这份家谱还在吗?家谱其实是最客观、最原始的社会档案!从前有一句话:“只要凭着国际歌的旋律,就能在世界每个角落找到同志。”  这话今天当然值得商榷,但是我绝对相信,只要凭着家谱中名字的宗辈排行,再配上籍贯,全球任何一个华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根。  太祖父程汝盛,字震权,在杭州张公馆(前清山东巡抚)做账房先生,后又在张家女婿、北洋政府总理孙宝琦(他的孙女就是张爱玲的后母)家做账房先生,并在乡间开爿小小的蚕种栈“久盛号”,太祖母就在乡间养蚕种桑,辛勤劳作。太公早在我出生前已去世,照片上的太公一脸严肃、不苟言笑,一看就是凡事一点一划的,想来绝不会做假账。由他立下的节俭、用功、谦和、孝顺、互助的家规一直被小辈记住,可以讲是程家家风。从前老上海说的“好人家”,其实并非指家财身价,而是指家风家规。  太公先后育有十一个子女,但最后长大成人的只三子一女,即大伯祖树棠(字不详)、二伯祖树榛(字慕颐)和祖父树槦(字慕灏),姑婆慕英。大伯祖树棠英年早逝,祖父常告诫我们:要永远记住大伯祖对我们家做出的牺牲。早年太祖父财力单薄,为帮助家计,大伯祖(树棠公)早早辍学去南浔启泰酱油店学生意,后任职大掌柜。大伯祖母则留在桐乡与太祖母一起种桑养蚕,正如茅盾在《春蚕》中所述。婆媳俩形同母女,起早摸黑,她们孵养的蚕种名驰桐乡梧桐镇,一时有“久盛号蚕种为最好”之说。古语长嫂如母,祖父与二伯祖对这位嫂嫂是一世尊敬。祖父常说,他少小时脑后拖的辫子(时属晚清)都是慈爱的大嫂为他梳编的。祖父和伯祖是一辈子记住大哥的恩的。  后来家境好转后,祖父和二伯祖及太祖父合资在杭州孩儿巷建造中西结合的三层洋房一幢(几年前才被拆迁,原址已建起省医院)。为答谢大伯祖对全家的牺牲,这幢房子一直由大伯祖及其后代居住至动迁拆除。就此大伯祖家的支脉就在杭州开枝散叶,故而,我们与其后代也疏离了。

图书封面


 上海素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与程乃珊先生——对了,在上海话里,“先生”一词其实是不分性别的。我们这一代人上中学时,对所有老师,不论男女,全部是称“先生”的。程先生说她曾经担任中学教师多年,因此称她为先生是绝对不错的——应该说神交已久。八十年代,程先生曾多次造访天津,在《今晚报》发表一些访谈之类。那时我也在天津工作。当然,本人与程先生相差级别太大,不可能见到她,但因为是上海老家来的名人,有关程先生的文章是每篇必读的。现在想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程先生赞美京津河北一带的英雄豪杰时说提到的那句“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我想,那种恰如其分的“溢美”之词,一定会让在地的听者读者十分受用的。回国这几年,经常看到程先生出现在上海电视台的各种节目,特别是曹可凡先生主持的节目上,侃侃而谈她心目中的上海,尤其是“老上海”,深有同感。这次,又读到了程先生的《上海素描》,更是感同身受,在此记下一点读后感吧。程先生的文笔,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既不雄壮豪迈,也不激情澎湃。只是娓娓道来,用词也很平淡,就像相知相悉多年的老友之间的叙旧。但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贵气,一股傲气,一股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大气。也许,这就是上海人所推崇的“有腔调”吧。对于“上海人”这个词,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过去是有点带“贬义”的。直到今日,地域之间交流已经如此频繁的今日,“新上海人”已经大有取老上海人而代之的趋势的今日,连上海话也已经逐渐式微的今日,却还是有人会给上海人戴上各种各样诸如“小气”,“会算计”之类的帽子。然而,程先生在《上海素描》这本书里,对这种指责,没有申辩,没有驳斥,丝毫没有要挑起“吃大蒜的”与“喝咖啡的”之间的争斗的意思。在程先生这本书里,找不到任何的“义正词严”或“理直气壮”。程先生只是在慢慢叙述着一个个日常的往日的家人朋友在上海的平凡往事。可是,正是在这些一点都不惊天动地的往日情怀里,洋溢着典雅,洋溢着精致,洋溢着豁达,洋溢着程先生所钟爱的“海派”气质。上海,上海——为什么每一个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或在上海生活过的人都会有一种铭心刻骨的,至死不渝的上海情节呢?这不是每个人都能解释的。程先生在本书中,也没有试图去解释。但只要真正用心去读它,相信读者是会体会出来的。如果要我来解释,我想,这大概就是我在为刘再复先生的《思想者十八题》一书写的读后感中所提到的那种“贵族气质”的感召吧。近来“老上海”的话题是愈来愈热了。程先生的《上海素描》是其中的很有份量的一份子。谢谢程乃珊先生,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读这本书,从而读懂老上海,老上海的精神,老上海的气质,老上海的情怀。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一些零碎的上海闲话,家事家史,翻翻还是可以。
  •     母上大人说这本书非常好看
  •     写人物比写事物的篇幅大,当然,喜欢历史细节的还是不错的选择
  •     了解很多老上海的历史和传奇人物
  •     虽然书的内容不错,但书的封面有破损,表示有点不开心,希望卖家以后小心
  •     大致浏览了一下。非常好。说起来程乃珊的父辈程学樵与我父亲是同学,都已作古也。视书如睹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程乃珊今天早晨去世了
  •     内容比较丰富,可惜程女士文笔一般。
  •     大家程乃珊的作品,值得阅读。原汁原味的描写上海之作
  •     程乃珊一贯的风格...以后是看不到了
  •     一直喜欢上海女作家的书,尤其陈丹燕描写旧上海的。这本书没写出味道来,有些文章是在报纸上发过的小杂文,像个旧闻汇集。
  •     描写上海的书,都想看.
  •     没陈丹燕的好 不过四人已逝 也算纪念
  •     我喜欢程乃珊的书,但这本书与作者之前的作品相比不够理想,感觉出版有些仓促.
  •     缅怀程乃珊先生。
  •     程乃珊女作家四世同堂的纤细描写,回味无穷!
  •     老妈要求买的,稍微瞄了几眼,还可以。另外谢谢快递大姐台风天送书,感动哈
  •     非常好看
  •     程乃珊是炫富狂魔,上海人的风骨解释的很好,穷也要穷出精致
  •     先生终于出新书了!先生的书每本都收藏。怀旧的上海人和喜欢上海的人都会喜欢先生的书!
  •     “上海这座大舞池,不用入场券,却是势利的名利场。”可谓之恰当而中肯的比喻。//然而记述人物事件的方式却乏善可陈。更糟糕的是,我不自觉地认为这似是笔者一部炫耀自身家世的作品。篇章间有重复内容,注释顺序前后颠倒。望有改版有增进。
  •     一个时代,一个名媛,致敬
  •     前半段介绍老上海历史和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传奇经历颇有参考价值,后面似乎是充数而塞进一些以前的文章,与主题无关,属粗制滥造之作,失望
  •     从前去上海时一个书店老板推荐我看程乃珊写的上海,因而记住了这个名字。现在读完她笔下的上海,认为她的文字太过于平稳,就像新闻论述稿,没有上下起伏。同样是长大上海的女作家,张爱玲的华丽,陈丹燕的柔美,王安忆的绮丽成为她们的一个特点。相比之下,程就乏味得多了。当然,她的书我只读了这本,所言可能不全面。
  •     “女孩子可能生得不漂亮,但可以长得很漂亮。”“钻石固然晶璀华贵,但棱角太锐,太显锋芒,做人不可如钻石......""再富,也不要富孩子。”在程乃珊的笔下,当年那批老上海留给我们下一代精神上的教诲和财富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她通过对老上海生活上细致入微的描述,带领我们感受到了当年那批人的风采以及我们所能传承下去对精神财富。
  •     帮同事买的,程乃珊的书近期热销,不错。
  •     和上海阿姨拉家常
  •     还可以吧。没有期望的那么好!
  •     本人是老上海的粉丝,也是程老师的粉丝,她的描写老上海的作品,都是必看的。
  •     写的真好啊
  •     能如此书写老上海的风情世故、名人轶事的作家,恐怕以后难寻了。
  •     刚刚收到还没有读呢,但是很期待。喜欢她的作品。
  •     真没有陈丹燕写得好啊,不过人都走了,也不多评说了,过几天4.22还是她的忌日。然后书里的小毛病也不少的,英国大名鼎鼎的wedgwood有几次出现都变成了wegwood,这大概是校对的问题了吧。
  •     上海宁看看,长点老上海的见识。
  •     程乃珊笔下的上海总是那么有味道。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上海绅士,上海名媛,品质与风范,无论你在哪个城市,都得对她的沉淀有所了解,上海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力荐!!!
  •     其中有几篇写得很不错,跑上来几篇像家族广告,不喜欢.
  •     程乃珊的文章是我I喜欢的调调
  •     上海资深女作家写的一部小说,对上海的历史、曾经的辉煌、时髦都有独特的描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