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中国建筑史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108033536
作者:梁思成
页数:329页

作者简介

梁思成,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中国建筑史》,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阐明中国建筑的特征,对每一时期的现存建筑实物逐一剖析:木构、砖石、桥梁、牌坊、宫殿、苑囿、寺庙坛观、陵墓、住宅,参阅古代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解说每个建筑形制的特征及传承关系。整体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明晰中国建筑史分期: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国以后。讲解各个系统建筑自身之优劣,解析他时他民族与我之异同。这部《中国建筑史》完成于1944年,当时却没有出版条件。50年代初虽要出版,但梁思成先生考虑要审读修订,未能出版。此后的政治运动、批判以及繁重的社会工作,使得梁思成先生始终没能再作详细修改。本次增补版所增补的图片,均为当年先生亲手拍摄,尤为珍贵。

书籍目录

总序
增补版前言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代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建筑之特征
第二节 中国建筑史之分期
第三节 《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第二章 上古时期
第一节 上古
第二节 春秋战国
第三节 秦
第三章 两汉
第一节 文献上两都建筑活动之大略
第二节 汉代实物
第三节 汉代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文献上魏、晋建筑之大略
第二节 南北朝之建筑活动
第三节 南北朝实物
第四节 南北朝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五章 隋、唐
第一节 隋、唐都市宫苑陵墓寺观建筑之梗概
第二节 隋、唐实物
第三节 隋、唐之建筑特征
第六章 五代、宋、辽、金
第一节 五代汴梁之建设
第二节 北宋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
第三节 辽之都市及宫殿
第四节 金之都市宫殿佛寺
第五节 南宋之临安
第六节 五代、宋、辽、金之实物
第七节 宋、辽、金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七章元、明、清
第一节 元、明、清宫殿建筑大略
……
第八单元 结尾——清未及民国以后建筑
附文 油印本《中国建筑史·前言》

编辑推荐

梁思成,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中国建筑史》,中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建筑历史。明晰中国建筑史分期: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国以后,整体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讲解各个系统建筑自身之优劣,解析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阐明中国建筑的特征,对每一时期的现存建筑实物逐一剖析:木构——砖石——桥梁——牌坊——宫殿——苑囿——寺庙——坛观——陵墓——住宅参阅古代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解说每个建筑型制的特征及与其他时期的传承关系。本民族的建筑文化,研习者的历史课题。

内容概要

梁思成(1901-1972),中国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章节摘录

第二章 上古时期第一节上古中国建筑之原始,究起自何时,殆将永远笼罩于史前之玄秘中。“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注一)。此固为后世之推测,然其所说穴居之习,固无疑义,直至今日,河南、山西一带居民,穴居仍极普遍。宫室与穴居可以同时并存,未必前后相替也。殷商以前,史难置信,姑集所记。黄帝(公元前二十七世纪顷?),“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当时显然未有固定之城郭宫室(注二)。至尧之时(公元前二十三世纪顷?),则“堂崇三尺,茅茨不翦”(注二),后世虽以此颂尧之俭德,实亦可解为当时技术之简拙。至舜所居,则“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注二)。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初期之都市已开始形成。“禹卑宫室,致费于沟减”(注三),则因宫室已渐华侈,然后可以“卑”之。至殷代末年(公元前十二世纪顷),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注四)。然周武王革命之后,已全部被毁。箕子自朝鲜“朝周,过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而伤之(注五)。其后约三千年,乃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予以发掘,发现若干建筑遗址。其中有多数土筑殿基,上置大石卵柱础,行列井然。柱础之上,且有覆以铜板者。其中若干处之木柱之遗炭尚宛然存在,盖兵乱中所焚毁也。除殿基外,尚有门屋,水沟等遗址在。

图书封面


 中国建筑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看这本书,我总是翻开一页久久端详,把寥寥数语的解释贴在画面的细节中,体会木构的不同之美。木构的不同在于形体与结构是合二为一的,结构处处具有着现代建筑中形体才散发的美,斗拱中的万千叠嵌甚至让你瞬刻间忘掉了整体而独关心于这精巧局部。
  •     中国传统建筑和城市格局的大规模崩坏有两次,一次是上世纪初叶,大量西式砖石结构建筑的涌入,以及因通商、交通等因素新兴起的城市或造成的城市中心偏移,余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40年代,建筑技法以及城市规划理念都发生的根本的转变,造就了一批中西混合的城市和建筑,但因其地域和时代局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当时的发达地区。第二次就是现在,由房地产和政府投资拉动的全国范围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彻底破坏了一息尚存的古典城市格局,也将那些仅存的古典建筑都分割、包围在钢筋混凝土、千篇一律的现代楼宇之中。这种改变,对于古典时代的城市和建筑来说,是毁灭性的。去年去西安,看到现代化的曲江新区中矗立着一座大雁塔时,感觉很是异怪,登上大雁塔向西面瞭望,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总觉得有一种历史的割裂感。古典建筑的庄严、厚重和典雅与现在大兴土木的现代建筑的呆板、轻佻和浅薄根本不可能有机结合。很多城市的当家人都只把这些历史遗迹当做赚钱的工具,才会生出这种无知势利的理念。不过目前,这种风气似乎终于有了一丝扭转的迹象。先是复古建筑的兴起和流行,尽管仍是造假,但证明认识上已经有了提高;而现在,对于城市格局的重视、保存和恢复似乎也终于被提上了日程。在现在这个时代去读梁先生这部开创新的杰作可谓正当其时。展开书卷,看到那一幅幅老照片、独到一段段叙述,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如果不是专业的研究学习,可能读起来会有些枯燥。但这本书其实不需要精读,总体浏览先熟悉大概,了解各时代的特征,即算完成了读这本书的第一步。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旅行根本是家常的事,在旅行有机会探访书中的古建筑时,再把书拿出来,在实物面前找到相关章节精读、细读,与实物对比着读,才会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到读书和旅行的另一种乐趣。
  •     书上列举的所有建筑,我知道我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全部看遍的了,不过古建筑比较扎堆的一些地方,像山西的五台、大同,北京,西安,河北正定等等,一定要去的。去的时候带上先生的这本书,然后在古建筑里面对着书上讲的看上一天。这些古建筑的所有特征,书上基本全部讲的清清楚楚。读着书里对每一个建筑的细致描写,能感受到作者写书时花费的心血。在书末尾的附文里,作者这样写道:“这部建筑史是抗日战争期间在四川南溪县李庄时所写。因为错误的立场和历史观点,对于祖国建筑发展的前因后果是理解的不正确。例如:以帝王朝代为中心的史观,将各时期人民辉煌的劳动的创造和智慧的累积,竟说成了封建主和贵族的成就……(写于1954.1)” 现在看来,这几句被刻上深厚时代烙印的话,该是先生故意说的吧。作为一个对中国建筑史乃至中国历史有着那么深的研究的人,他肯定知道,当几十年后人们读到这几句生硬的套话,唏嘘的不会是作者的庸俗无知,而会是那个黑暗的时代。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梁思成讲的主要是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力学,不是建筑系的看起来会很辛苦,但看下去也会很有趣,看完结构学可以看看中国古建筑的绘画艺术,这个世界其实很丰富。
  •     其实是一本很薄的书,里面都是梁思成绘制的图还有拍摄的照片,梁从诫译,后面配有英文原文。深入浅出,非常好懂。因此我来分析一下红卫兵毁掉的我们家几代人共同的回忆,一座关帝庙,应该是唐代建筑。想此心里不是滋味。
  •     绪论先点明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国古建之特征,中国建筑史之分期以及两部重要的建筑古籍。其后,按照绪论所划分的时期,逐一研究论述。每个时期基本依:(文献记载)本时期建筑大略,本时期建筑活动,本时期建筑之实物以及本时期之建筑特征的主题成文。梁公与林徽因每亲自踏足各地寻访古建,亲手丈量绘图和拍摄,故考据严密且真实可信。梁公更是谙熟古籍文献,行文时而旁征博引,令人佩服。一遍读过,即明晰建筑史之分期,又可把握各时期建筑形制的特征及传承关系,可谓建筑史学必读之作~
  •     梁思成建筑大家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文并茂,文字易懂,是一本好的史书。
  •     很钦佩梁思成先生,虽是多年前的作品,但较系统讲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知识,对于认识古老的中华文化很有帮助。
  •     梁老先生是极少数能被称为大师的人物、他的作品每一本都是都称得上经典、想要了解中国建筑他的作品是一定要认真拜读的、值得收藏
  •     专业名词看着相当吃力,不过好在看图就够了,细节上真是赞叹不已。
  •     这本中国建筑史,是我想要的。
  •     三联的书总是能让人感受到诚意。每次翻开都有一种净手焚香的冲动。看完之后对梁思成路转粉,之后去看了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
  •     朋友送的,艰难翻完了。线索清晰,前言后记意味深长。比《穿墙透壁》更能融入我的知识框架中。林微因也是奇女子。
  •     不求甚解地看了一遍:一是赶时间还书;二是看不懂。算是仰慕已久而一睹真容。要再看些其他平易些的古建读物,再配合《图像中国建筑史》重看。
  •     虽然还没能看完 但是深深地欣赏梁思成先生 印刷质量不错 也适合收藏 学建筑的应该入手一本
  •     读跋千篇不如原画一观,期待山西行
  •     正在研究,不是很懂,但是对中国建筑有了一点了解
  •     梁思成大师在30年代,遍访中国各地,调研中国古建筑。于抗战期间,艰苦完成这一部 近代第一部中国古建筑的书籍 详细论述中国建筑的发展、幸存(当时)古建筑的相关资料。当为中国建筑研究的开山巨著!
  •     梁思成的教学文稿,有些东西讲的不太透彻,手绘稿很棒
  •     梁思成先生的定鼎之作,内容好,长知识。
    作为一个非建筑专业的门外汉,读一读这样的一本书着实受益匪浅。
    给了满分,因为这是一本好书。
  •     中国建筑史,太好了!!!!!!!!!!!!震撼!!!!!!!!!!!!!!!!!!!!!!!!!!!!!!!!1梁思成,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 《中国建筑史》,中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建筑历史。 明晰中国建筑史分期: 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国以后* 整体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讲解各个系统建筑自身之优劣, 解析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 阐明中国建筑的特征, 对每一时期的现存建筑实物逐一剖析: 木构——砖石——桥梁——牌坊——宫殿——苑囿——寺庙——坛观——陵墓——住宅 参阅古代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 解说每个建筑型制的特征及与其他时期的传承关系。 本民族的建筑文化,研习者的历史课题。
  •     这之后 很多的中国建筑却以不多了
  •     梁思成先生的书太经典了、大师风范让国人在传統建筑的知识方面得益多多!三联书店出的此套书也太好了!希望当当多搞些活动,能早日集齐梁先生的大作!当当网发书快!值得贊!
  •     想了解中国的建筑历史,必读啊~
  •     在读
  •     刚收到,还未来得及读,中国的建筑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     engine rd_340
  •     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建筑的爱是非常深切的,而他本人在专业上,又在美国接受过顶级的建筑专业学习,而在人品上,他也是中国学者的楷模,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的专业论著,既精准,又才华横溢,充满激情。所以,学建筑的中国人都应该好好读读他的著作。
  •     图文并茂。经典。最近看了央视的中国古代建筑,提到了这本书,好不容易找到,定当好好品读。
  •     文白杂之,又经常大段大段的古文文献直接引用,看得我好痛苦。
  •     首先,书的包装还是很不错的,纸张的质感也不错
    本书是梁思成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而完成的。从书中可以明显看出梁先生的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
    每有引用古书典籍必标明出处。每处举证的建筑必亲自走访,实地测绘拍照。就算是没有照片的,也由精细的手绘呈现出来,尽可能让读者一目了然。
    书中图片几乎占了半本书。每读此书都如同身临其境随同梁思成林微因踏遍祖国千山万水,寻访古建踪迹
  •     初学建筑者,了解建筑史非常有必要。
  •     大师之作 时间为轴线的确接受更容易 中国建筑博大精深 是应该深刻研究
  •     木结构的借鉴意义
  •     大作
  •     用半文言文写的
  •     从对北京古建筑痴迷开始,自己打算系统了解中国古建,梁先生这本书始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营造学社的成员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度量、分析、存影……将建筑理论系统薄弱的中国古建完整整理。该书文字考究,建筑和历史融为一体,可惜先生被建国后政治运动所扰,没能如愿将其进一步梳理和增补。虽为建筑外行,但此书实在是中国古建之经典。
  •     梁先生和林先生们的功绩,然而北京也不是那个北京了。
  •     封面优美,可惜是平装,不耐翻,看的时候比较小心。讲中国建筑史必以大木作制度为核心,重视结构与力学之美,梁公走得非常明白(当然这本书还有另一条塔的线索),相比而言伊东忠太的中国建筑史就走得偏了。
  •     记得几年前看完《中国古建筑》纪录片之后就去图书馆看了这本书,当时是磕磕跘跘看完的
  •     这本书是我们老师推荐的,所以就打算买来看看,果然非常好看,值得那些想了解中国建筑历史的学子品味一番啊。。。。。。
  •     书不错,但是自我觉着没有中国古代建筑史好
  •     梁思成老先生毕生所学写成的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之一,对我们认识古建和中国社会文化有大裨益
  •     看完只好说不明觉厉,只做见识
  •     翔实又不失风雅,只是有些过专业,让懒惰虫不能尽情投入。还是佩服尊敬梁思成先生做过的一切。
  •     【2016-116】梁先生此书成书在李庄,那是抗战时期了,其中许多观点在五十年代出书前修正了。五十年代,北京城大拆特拆。拆掉城墙城楼,目的是建那个广场,为了大型群众集会。梁先生为此非常痛苦,还被斥责为了拆掉的那点儿东西“哭哭啼啼"的……不晓得梁先生晚年有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不过也许不。杨绛先生也说过,很多人问她和钱钟书为什么不离开中国。她说中国是我的家啊……离家去国的滋味应该也不好受。研究中国建筑,事业毕竟在中国。
  •     当当的包装实在不敢恭维,不论买多少都是一张塑料袋包过来。这次又有擦伤。心疼~
    看过大象出版社人物传记系列之《永远的困惑——梁思成》,当当上却一直没货。
    《中国建筑史》是梁的心血之作,希望能通过这座桥梁更好的了解大师、走近历史。
    感觉定价挺高的,又一直75折,看到65折赶快出手。刚收到,发现又涨回去了。
  •     不如梁的《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好看。也许是因为本人悟性不足。梁的大作。
  •     每一个学建筑 学设计的都应该看看梁思成的书,作为大家的林梁那种兢兢业业的测绘照片记录的不仅仅是当时的情景,似乎在当今也是值得学习的。
  •     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对结构来说也是必要的!
  •     对中国各时期的建筑物(宫殿,陵墓,寺庙,桥梁,木砖,牌坊等)感兴趣的可赏之,书中有实物图和平面图配文,易理解。因是战时民间学社考察,建筑物地域性较为局限,园林和民居一笔带过,可参考李允鉌先生写的《华夏意匠》。同营造学社的李敦桢先生《中国古代建筑史》也是可以读一读。
  •     浅 别相信文艺青年!!!!
  •     文字简洁优美,对中国建筑发展做了较为相识的介绍,从古代文献实物入手,总结归纳了各时代的特点。内容较为专业,普通读者阅读起来略吃力。
  •     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学习鉴赏中国古建筑,了解中国建筑文化。感觉收获颇丰!
  •     梁启超先生并不只是一位建筑师,也是以为中国建筑史学家、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建筑和文化遗产,非常指的我们尊重。他的《中国建筑史》明晰了中国建筑师的分期、阐明了中国建筑的特征。想了解中国的建筑史,这是必读的书目。
  •     虽对中国建筑史的诸多支流未能全善涵盖 却的的建立了主要流派嬗变之清晰构架 梁林二位先生执着田调实在可敬 且成果硕硕 梁先生在认识与观念上也十分卓然过人 全书对于理解建筑 理解历史 有静水深流之功
  •     中国建筑史,非常好的一本建筑书
  •     参考用
  •     中国古代建筑爱好者的必读之物!
  •     对于了解中国建筑之历史亦是非常好的一本,精美的插图,很是值得细细品读。
  •     很佩服梁思成能够在那么艰难的时刻坚持自己的信念,我对历史以及建筑史一直很有兴趣,但是由于学习场所关系一直学到是西方建筑史,所以很希望能了解一下东方的建筑中蕴含着什么含义,书里面图片内容丰富,希望能让我的疑问得到解答...
  •     同济、清华的建筑那么有名,不就源于他们夫妻二人吗?他们的力作,即使不学建筑,也能读读,可以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
  •     昔非今比
  •     值得一读的书,让我对古建筑有了基本的了解,至少以后出去游玩的时候,看到寺庙和塔不会再把它看成一个死物,而视若无睹。
  •     真是大家风范的一本书。
    原本就对中国建筑感兴趣,这本介绍得很系统。
  •     一提林徽因,想必大家是知道的。相比之下,林的先生梁思成的名气反倒不如,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央视出过一部纪录片《梁思成和林徽因》,我对梁林的了解也是得益于此片,虽然之前早就听说林的盛名。也正是在此片中,我得以指导梁思成先生著作此书的艰辛,在抗战时,更显得难能可贵。
    建筑我也是不懂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阅读此书,毕竟,书的魅力总是不及人的。
  •     书质量不错,梁思成写的中国建筑史,那当然好的没话说啦...
  •     梁思成先生的建筑史经典著作,基本上是入门必备教材。
  •     书的整体感觉不错,作者的生平也让我觉得有必要拜读一下他的力作。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还能对国内建筑抱以十二分热情的建筑思想家,我想知道他想给我们传达的信念和执着。
  •     很欣梁身上的那种担当
  •     我是非建筑专业人员,之所以看中国建筑史,不得不承认是缘起林徽因,以及对梁思成的好奇,大学时代曾借书读过一次,因故只看了一半,现在正式买回收藏,也是回顾未看完的历史。梁思成是严谨的学者,但不失稍许的浪漫,字里行间,其实可见那一些小心情,小情怀。对于中国建筑这一瑰宝,我这样的外行人,可窥一隅,足矣。
  •     这是梁先生早年著作,虽然不甚全面 ,但在中国建筑史方面,开创先河,应无人出其右。内容有些比较专业 枯燥,但对专业人士应该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     很系统的了解中国的建筑。不错的书
  •     为中国的建筑骄傲
  •     作为一个非建筑专业的真的只是走马观花。
  •     建築史的必讀之作
  •     细读了前五章,图多且经典,用语确实言简意赅,幸亏没用此书入门。
  •     学学中国古代的建筑,和我们国家建筑的发展,不错
  •     过去看过梁先生的《中国建筑史》,你会发现这份对中国建筑的爱已经溶入了梁先生和林先生的血液里。值得多读几次的好书,也以此纪念逝去的梁先生和林先生。
  •     这本书通俗易懂,从中国建筑的起源,讲到上古时期、两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建筑,最重要是里面的各个古建筑的资料。有些建筑至今尚在,也有很多建筑已经拆毁了。很能体会当年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用心与艰辛。
  •     这本书迁延多日,总算看完,内容相当受益;最后一篇附文,三联能够保留,真的是很结实的一记耳光。
  •     对传统建筑有了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装帧编辑都非常清晰 纸张再轻一点就更好了 暑假匆匆翻阅一遍 林洙写的增补版前言还蛮耐读的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黑她 第一章绪论 介绍中国建筑总特征 木构 对称 重建 师徒相传 介绍朝代划分方法和主要参考书 学术严谨 后面八章按照朝代顺序介绍古代建筑 从上古到民国 参考各类史书 每章先概览朝代更迭 建都选址 主要建筑 再附以实例详细介绍现存实物 最后总结该时段建筑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第七章有非常详尽的历代斗拱 梁头 殿堂平面 外观 佛塔演变图 清晰详尽 另外实物图几乎都是中英双语 时不时有作者或林徽因出现于图中 工作中的林徽因要比端坐的美得多 美中不足是本书关注点在于建造方法 几乎可以说是中国木构技术史概览 对于当今留存的江南园林一笔带过实在可惜 如果历史能再给他一些空间 该有多好
  •     看懂的不足三分之一,但还是很喜欢,这种书嘛本来就不是让你一遍看懂的,以后会经常翻来看,有冲动想跟着这本身走一遍,看到一个在旁边的大空白处做批注。
  •     草图画的超厉害,只看图片就能感觉到建筑的进化史历程
  •     为写论文匆匆扫了一遍后,觉得自己不配写论文。敬佩先生古朴简洁的文笔和严谨的考据。
  •     斗拱的世界简直美。我要去看专业教材了~
  •     在另外一本版本里看到评价在扯他的八卦不能忍,林洙的存在真是让人明白了先生“义无再辱”。不太适合入门读,所以还是准备去找清华的教材那版读完再看一遍,很多细节的术语都要边看边查,但是读这种大家之书真的是停不下来的。
  •     如题,对中国建筑及其历史感兴趣的必读!
  •     梁思成的经典作品,内容翔实,图片颇多,与文字对比更能对书中描述的斗拱等铺作、纹饰有所了解,这本书将中国历史的建筑演变讲述的很清晰,学术化的语言更具权威性,但很少讲到中国建筑的思想内涵与建筑形式,只是理论化的叙述。但叙述很完整。
  •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 中国艺术个性即为所传承的民族特点、文化个性。
  •     书已在手,梁先生的手稿真美
  •     终于看完了呢,但觉得一遍还是不够
  •     用这本书和潘谷西老师的那本书应对着学习建筑史,梁思成的建筑史是按时间来的,潘谷西的建筑史主要是按类型分。脉络不同,可以相互印证,加深记忆。
    另外,梁思成先生为中国建筑史学做出的巨大贡献,去品读一下梁大师的作品。也算是对其的一种缅怀。也可学习他那种在艰苦环境下的严谨治学精神。
  •     梁思成的专著,虽然不是五折,我很满意;要想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必读书之一吧!!!
  •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
  •     这么美,真想飞啊!
  •     对于中国建筑的了解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     1、建筑与绘画诗歌雕塑等均为人类艺术之形式,然其突出的实际使用之功效又使其有所不同,由建筑之形式和考虑可见先人之智慧和美学之深。2、建筑之于历史不可分割,历史的发展与朝代的更迭,塑造产生了风格不同的建筑形式,透过建筑遗迹也可透视历史之一二,相互印证。3、国人一陋习为不注重保护前朝建筑,至大量古建消失殆尽,今稍有意识,独特的风格应保护发展。4、我国之古建中木构建筑是重要特色,柱梁斗拱,砖石之墙并不承重,所以可墙倒而屋不塌。
  •     再读一遍吧
  •     一生在建筑的理论和历史上苦心孤诣,把即将失传的建筑技术保护了下来。建筑不仅是物质,而且是精神,只有传承了精神,才会源源不断,生生不息,这才是真正的永恒。
  •     研究中国建筑
  •     看看中国的建筑 知道来龙去脉
  •     了不起的教材,其中可见营造学社工作之勤勉艰辛。以现代建筑研究的眼光写历代建筑史,读起来真是太美了。可惜不是建筑专业,遇到一些专有名词感觉一时反应不过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