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的建筑空间-传统中国与中世纪西方建筑的文化阐释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东西方的建筑空间-传统中国与中世纪西方建筑的文化阐释

出版社:百花文艺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530644065
作者:王贵祥
页数:393页

作者简介

随着文明的发展,由于文化与宗教的背景不同,不同文化闻在基本的空间模式观念上,在基本空间图式及原型空间的选择上,在空间轴线取向及主导方位确定上,在宇宙模式观念的形成上,在神圣空间的性质与内涵方面,渐渐发生了歧异。如此,便发生了空间观念上与空间形式上的种种差异。 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方面,还不仅仅因为我们对于这两个建筑体系,较之对于其它建筑体系更为熟悉一些,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所了解的文化形态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彼此能够分庭抗礼,而又各具个性特征的最具典型意义的两种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恰当地结合,关于这一点似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取得了共识。

书籍目录

再版序斋引言上篇:空间图式及其文化抉择  第一章 原初的空间    第一节 空间的启蒙    第二节 神话与空间    第三节 巫术与空间  第二章 数与抽象空间图式    第一节 神圣数字及其空问图式    第二节 空间图式的文化抉择    第三节 空间指向与主导方位  第三章 宗教宇宙模式    第一节 空间的形而上      1.宇宙中心      2.宇宙之柱      3.天梯    第二节 河图·洛书·曼荼罗·圣十字架      1.十字崇拜      2.曼荼罗      3.河图·洛书    第三节 宗教宇宙模式      1.基督教宇宙模式      2.佛教宇宙模式      3.儒教宇宙模式中篇:中世纪上帝·佛·天r的殿常  第四章 中世纪基督教教堂建筑    第一节 从所罗门圣殿到基督教堂      1.摩西圣幕与所罗门圣殿      2.穿越通往至圣所的帷幔    第二节 前君士坦丁时期墓窟、圣祠与初期基督教建筑    第三节 从君士坦丁到查士丁尼      1.巴西利卡——会众的空间      2.陵庙、洗礼堂与集中式教堂    第四节 加洛林与奥托时期      1.东西相对的半圆室      2.西部结构的形成    第五节 罗马风基督教建筑      1.环绕圣坛与歌坛的发展      2.十字交叉口上的塔楼    第六节 哥特式基督教堂      1.光轮中的基督      2.空间的“金字塔”  第五章 中国中古时代的佛教建筑    第一节 率堵坡与汉魏塔寺      1.率堵坡·菩提树·中国佛塔      2.以塔为中心的汉魏佛寺    第二节 毗诃罗与北朝石窟      1.佛法初弘时期的僧团修习之所      2.中国北朝的石窟寺    第三节 净土世界与隋唐伽蓝      1.佛经与壁画中的净土世界      2.理想空间与现实建筑的相互映促    第四节 即心即佛与宋元禅境      1.百丈清规与唐宋禅林      2.渐趋定式的元明禅寺    第五节 佛固宇宙与明清藏病      1.藏传密教·喇嘛塔·金刚宝座塔      2.象征佛国宇宙的藏密伽蓝  第六章 中国天子起居·祀拜·布政的空间    第一节 争讼千古的三代明堂    第二节 秦汉通天术    第三节 通天屋·汉魏灵台·南朝十二间殿    第四节 “我自作古”的隋唐明堂    第五节 宋明堂·元大明殿·明清大享礼下篇:东西方的建筑空间  第七章 空间的性质与意义    第一节 天启空间与原型建筑    第二节 圣域与精神空间    第三节 胎藏与种子空间    第四节 风水与气空间  第八章 空间的扩张与组合    第一节 密室·中胎·四柱间    第二节 封闭与开敞的空间    第三节 逻各斯及其空间张力    第四节 由体量撑大的空间    第五节 “大壮”与“适形”的空间  第九章 空间的组织及其序列化    第一节 力场及其空间组织作用    第二节 功能主义·纪念性·修道院规则    第三节 Cell的空间特征与作用    第四节 聚集与空间的阵列性    第五节 天地和合与宇宙秩序参考资料 文献 书目

图书封面


 东西方的建筑空间-传统中国与中世纪西方建筑的文化阐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有心人可以看到,中国和西方的建筑不管是按照功能还是样式都可以分为两种:园林(多以休闲娱乐为主)和宫殿(包括衙门、法庭等,多以政治功能为主)。中国式园林讲求的是建筑的意境,要求“虽由人造,宛自天开”, 具有绘画的特点,不很注重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等。这与中国古典文化艺术和美学传统是分不开的。从“境生于象外”到“以天合天”再到最后“意境”的提出和发展,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更将其运用到建筑行业,力图用有限的材料表现出无限的世界,也就是达到老子所说“妙”的境界。一般都呈现某种婉约、纤丽之态,因此,中国园林给人的感觉便是“人与物化”,似乎在蜿蜒的曲廊中、在景与景的相互隔断和连接中真正达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就像圆明园,采用了中国南方的风景,规模小巧,外观朴素,以水隔断,力图再现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与此相对的,是以故宫为代表的皇家建筑,以其封闭性、宏大性、神秘性向世人展示着皇权的尊贵和不可侵犯。如果画一道中轴线,可以发现两边的建筑都是一一对应并且涵义深刻的,甚至连那以木料为基础横向扩展的建筑结构样式都在暗示这天朝的权威和皇权的长远呈递。从“左祖右社”到“前朝后寝”,中国皇宫布局严整,具有强烈的政治寓意。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西方的园林采用的是以十字形交叉路口的喷泉为中心,称为水法,大都气韵恢宏而且动态感较强,能表现出某种奔放和热情。将植物和建筑依地势排列成规则几何型的这种方法,形成极为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风格园林。园林中以凸显王权为基础的广场显得极为开阔,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规模宏大、轴线深远的府邸中间,显示出西方人平直和开放式的审美情趣。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则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他们强调应以外部空间为主,称中心广场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同时,以教堂为代表的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这种样式在巴洛克和哥特时期风靡一时。我们可以从几个世纪前的手稿和现存的教堂中看出,彩色的琉璃窗和极力上送的穹顶使所有到达教堂的人都在第一时间内感到一种巨大的压迫力。这种压迫力产生的结果便是人现实肉体的渺小和对于灵魂飞升接近天国的渴望。与西方的皇权相比,教权在人现世生活的作用和影响力从中可见一斑。教堂在这个时期已经不仅仅起到建筑的功能,而是更多地作为一种“神物”,一种人与上帝沟通的手段来出现;通过展现出艺术的不断完美和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来证实上帝的荣光照耀着他的全体信徒。中国的佛像雕塑似乎也有类似的宗教功能,不过这已经是另一个研究的话题了。从维特鲁威建筑学笔记的分类来看,这种东西方建筑的不同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1中西方建筑材料的差别。中国采用的是木料、斗拱式,因而本身并不能承担太大的压力,只能横向发展,以面积的巨大来展示权力的无限膨胀;也正因为木料结构,使之具有很好的采光和通风的功能,同时也更具有灵动性和透视感,更完美地体现了中国美学中“虚室生白”、虚实结合的概念。西方采用的是石料,因而可以向上发展,但同时厚重的石料也限制了它的飞跃感,用于教堂等宗教气氛浓厚的领域确有局限性。幸而西方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发明了穹顶和玻璃窗,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状况,不可谓不是建筑史上划时代的发明。2中西方文化和设计理念的差异。中国建筑理念也可以用“和”来表示,它强调的是建筑作为人居环境的局部与周围整体事物的和谐,强调个体要融入到整体之中,要“情与镜偕”,这样才能达到中国传统理念中的意境之美。作为一种“集体”的美,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西方的设计理念则是要将个体突出,表现出其独特性,当然,这个所谓的“个体”也只能是教权或者皇权的象征。在丹纳《法国大教堂》一书的描述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突兀的高耸入云的教堂矗立于原野之上,成为地标性的建筑。从反落到倒卷的托架上的圆和托着拱的支柱,都被一条纤细的如同希腊定线的阳光勾出轮廓。3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开阔的帝国使中国统治者在拥有广袤土地的同时,也充满着对这个巨大帝国的强烈不安全感和失去可能性的恐惧。并不那么湿润的北方气候,猛烈的阳光加上凛冽的寒风,使三进三出的大院成为首选。封闭性在这种环境下更好地实现了自身的发展,甚至渗透到民族性里面。西方则不然。在温暖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滋养下,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以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这与古希腊就开始的民主制和海外贸易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4中西方权力来源的差异。中国的皇权一般是世袭制,而且跟西方宣称直接来自于上帝的教权相比,有一种名正言顺的气势。西方的教权与王权的对立使政治权威被分成教会政权和世俗政权两个部分。教权虽然控制了大部分的世俗权力甚至在某些时期大大超过了皇权,但在另一方面,教权仍然很难大肆扩张它现实势力。因此中国皇权下的建筑会呈现出威慑力和封闭性,而教堂则呈现出神秘感和开放性。5 最近听几位修行人,他们称教堂的穹顶这种圆锥形的建筑是聚能的,有利于在里面修行。不知道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疑问。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非常好。主要写的是宗教、建筑和宗教建筑:西方、印度和中国的超越界的异同对各自建筑的影响
  •     上学时在图书馆看过
  •     为了王贵祥老师的课买了这本书还没有仔细看,真是惭愧,为了这门课能够轻松通过,先来祈福~
  •     结构清晰,信息量很大(认真脸,不要想歪),好书。
  •     这是本文化杂集
  •     木有标记,翻出来标一下,很好看噢
  •     空间写得很好
  •     明堂~
  •     很不错的建筑文化研究,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读起来很舒服。清华的老师就是学术功底扎实
  •     部分
  •     本来已经在图书馆把这本书借到并看了一遍,觉得非常有价值的一本书,就买下来了。
  •     非常棒,慢慢读,不要急^_^
  •     【PDF】【田园城市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67802/
  •     王贵祥老师博士论文发展而来,从东西方文化入手探讨基督教建筑、佛教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的共性和差异。里面旁征博引,写的很深刻。就是主线逻辑有点散。
  •     这本书适合多读几遍,会很有收获
  •     很好很好非常好。
  •     太文化了
  •     两种文化分庭抗礼,虽然读的时候迷迷糊糊,但还是硬着有头皮读了下来,想要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就要一砖一瓦的去触摸。
  •     博学通人,呵呵。
  •     好
  •     恩,还要在看看才能说
  •     Thebookisfantasticallyexcellent....ButDangdang'sdeliverychargeisquiteexpensiveindeed....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