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设计 > 福建土楼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ISBN:9787108031754
作者:黄汉民
页数:366页

作者简介

全书以大量土楼建筑和聚落为实例,对福建土楼的聚居方式、防卫系统、建筑技术、空间特色、楹联文化及其历史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将福建土楼这一世界传统民居建筑中绝无仅有的瑰宝完整地呈现给世人。作者现任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自1980年起一直进行福建土楼研究,作过深入的实地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还为本书手绘了许多建筑结构图。本书是中外建筑师的收藏书,也是感兴趣的游客可信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壹章  土楼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福建土楼“发掘”的历史  二、福建土楼研究的历程第贰章  丰富多彩的土楼形式  一、圆楼  二、方楼  三、五凤楼  四、土楼的变异形式第叁章  福建土楼的概念界定第肆章 福建土楼的聚居特点  一、聚族而居是汉民族共同的聚居特点  二、福建土楼奇特的聚居方式第伍章  福建土楼的奇特之最  一、最著名的土楼  二、最早列为“国保”的土楼  三、最大的土楼  四、直径最小的圆楼  五、建造年代最早的土楼  六、最高的土楼  七、最壮观的土楼  八、最别致的土楼  九、最华丽的土楼  十、最先辟为旅馆的土楼第陆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宜山宜水宜家宜室的二宜楼  二、犹如“飞碟”从天而降的田螺坑  三、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洪坑村  四、淳朴自然如诗如画的石桥村  五、从“物境”到“情境”再升华到“意境”第柒章  坚不可摧的防卫系统  一、特殊的社会环境  二、适应固守的平面布局  三、牢不可破的土楼外墙  四、神奇绝妙的洞口防卫  五、神秘的传声筒与地下通道  六、牢靠严密的防卫体系第捌章  古老独特的建造技术  一、福建土楼的建造工序  二、夯土墙及瓦顶的施工技术  三、土楼灶台砌筑的风俗第玖章  适宜居住的楼内环境  一、土墙对室内温湿度的调节作用  二、适应居住卫生要求的楼层布局  三、巧妙实用的厨房设计  四、亲切宜人的内院天井  五、绝非十全十美的居住环境第拾章  向心有序的建筑空间  一、土楼内外空间尺度的强烈对比  二、土楼空间序列服从封建的礼教仪规  三、土楼空间的内向性与向心性  四、居住空间的竖向分配与线状组合  五、客家圆楼空间的完整性与统一性  六、闽南土楼空间明确的私密性层次第拾壹章  朴实完美的建筑处理  一、庞大庄重的屋顶  二、朴实粗犷的墙身  三、活泼统一的窗洞  四、端庄显眼的入口  五、富有韵律的木构  六、巧妙拼接的井台  七、装饰华丽的祖堂第拾贰章  破解圆楼的成因奥秘  一、福建圆楼的世纪之谜  二、与粤赣两省土楼的比较  三、客家土楼从方到圆的转化  四、福建圆楼的根在漳州  五、从城堡山寨演变到圆楼  六、福建圆楼成因揭秘第拾叁章  催人奋进的匾额楹联第拾肆章  神奇美妙的传说故事  一、余娘娘的传说  二、姑嫂夸楼的趣事  三、土楼御敌的记录  四、建造土楼的故事  五、风水先生的把戏  六、土楼兴衰的轶事  七、“落户秘鲁”的土楼  八、土楼里盛传的笑话  九、海峡两岸的亲情第拾伍章  迫在眉睫的保护开发  一、科学普查至关重要  二、推动多学科深入研究  三、抢救保护迫在眉睫  四、申报“世遗”推动保护  五、开发土楼旅游促进土楼保护结束语——走向未来的福建土楼福建典型土楼一览表福建典型土楼分布图附录一:The History of Beehive-shaped Homes附录二:生土建筑实验主要参考书目后记修订版记

前言

  拨乱反正以后,黄汉民是最早研究中国民居的人之一。1982年,他完成了关于福建民居的硕士论文。福建是他的故乡,20年来,他一方面为建设故乡作了许多杰出的贡献,一方面利用一切机会继续研究民居,把福建全省跑了几个遍,不断有著作出版。10年前我到福州,他拉开柜子门,给我看一摞一摞的资料,晚上在他家里,吃着鲜龙眼,听他讲他对福建民居的分区特征等等学术上基础性的看法,使我大为兴奋。蛇年将尽,马年还差两天,一早收到他托人带来的厚厚一叠书稿,是《福建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我立即坐下来,一天不动弹,把它读完。这是目前关于福建土楼的最详尽、最全面、最深人的著作,它不但是中国民居研究的重大收获,也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大收获。我钦佩而且高兴,于是,除夕之夜,放下手边催得十万火急的稿子,要为这本书写几句话。  写这样一本书,当然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要作许许多多实地调查、访问,要查阅许许多多资料、方志。黄汉民是怎么干的呢?他已经当了好几年的福建省建筑设计院院长兼总建筑师,这可是一件烦人的公职,要管组织、行政、业务,还有想不到的婆婆妈妈的事。有一次,在去南靖的车上,我听他用手机跟福州通话,原来是调解院里一对夫妻吵架闹离婚。我问他,怎么院长还得管这种事?他说,家庭不和就会影响情绪,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工作,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公事。当了院长,他照样要担任很繁重的设计工作,不但福建省内的工程常常指定要他主持设计,还有境外、国外也要他带头去打开市场。他开车带我在福州市里兜圈子,刚指给我看左边一幢楼是他们院设计的,右边马上又有了一座。虽然是转眼就闪过去,但我还来得及看出这些建筑都是出色的精心之作,很有新意。  又当院长又当建筑师,够教人手忙脚乱、筋疲力尽的了,他居然还一丝不苟地做他的学术工作,真是不可思议。

内容概要

黄汉民,福州人,1943年生,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82年获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现任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建筑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生土建筑分会副理事长、建筑师分会理事、福建省建筑师分会会长。

建筑设计作品福州西湖“古堞斜阳”景点、福建省画院、福建省图书馆、福建会堂,均荣获福建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建设部优秀设计三等奖。

出版专著《福建土楼》(台湾“汉声”版)、《福建传统民居》、《客家土楼民居》、《老房子——福建民居》(与李玉祥合著),主编《中国民族建筑——福建卷》,参编《福建文化概览》、《中国建筑艺术全集-23·宅第建筑·四·南方少数民族卷》。

章节摘录

  第叁章 福建土楼的概念界定  多少年来许多宣传媒体都把福建的土楼称为“客家土楼”。1982年我完成的福建传统民居研究硕士论文中也是把土楼民居称为“客家土楼”。以后随着调查区域从永定、南靖扩大到整个闽南地区,才发现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漳州市所属的10个县区都有土楼,泉州市所属的安溪县、南安市、惠安县也有土楼,尤其发现不仅永定县的客家人住土楼,闽南广大地区的闽南人也住土楼。在闽南的南靖、平和两县与永定交界的地带也有客家人的土楼。但据不完全统计,闽南人居住的圆楼、方楼的总数比客家人的还要多。所以把这些土楼统称为“客家土楼”是错误的。  平和县和华安县单元式土楼的发现更是震惊了学术界。直到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还有这种与永定客家人土楼布局迥异的单元式土楼,它的平面布局是各户自成单元,单元内有独立的楼梯,不设走廊连通各户。而客家土楼则是靠内侧回廊联系各户,以公共楼梯上下。两种平面布局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不同的居住理念,而两种土楼的外观却完全相同,这种差异引起了各学科学者极大的兴趣。  至于客家土楼,除了福建永定县的圆楼、方楼、五凤楼之外,还包括江西赣南的土围子、广东粤北的围龙屋、粤东北的客家围子。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学术界的视野拓宽了。将不同形式的土楼作比较研究,更深入地掌握各类土楼的特点,然后再来界定福建土楼的概念,自然会更加确切。  什么是土楼?许多人单单从字面理解,把凡是由土墙建造的楼房都叫做土楼,这是不确切的。用夯土建造或土坯砌筑的小楼房全国各地都有,这不足为奇。这些并不是人们通常最感兴趣的称之为“土楼”的民居。在福建,“土楼”这个概念约定俗成,已经有了它特定的含义,它正是特指用夯土墙承重的、规模巨大的楼房住宅。这里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夯土墙要真正作为建筑的承重结构,而不是像有些传统木构建筑那样,夯土墙只是作为围护结构;其二它应该是聚族而居的大型楼房建筑,而非独门独户的单幢小楼。这种大型土楼是闽、粤、赣三省的一些地区独有的奇特的居住建筑。在闽、粤、赣三省的土楼建筑中,国内外学者最感兴趣的是福建的圆、方土楼,为什么呢?只要把粤赣的土楼与福建的土楼作一对比就可以看出原因。先说粤东北的客家围子,其平面为三堂两横或三堂四横,四周围屋,占地很大,层数不高,更像一个小城堡。粤北的围龙屋,固然前方后圆颇有特色,但它只是单层建筑,防卫性相对较差。再说江西赣南的土围子,其平面绝大部分为方形,占地很大,层数不高,外观较为平淡,且多数围子相对独立,很少形成群组。而福建的土楼与它们相比占地相对较小,楼层较高,防卫功能突出,且成组成群形成聚落,其视觉形象更为优美,加上单个独立的土楼圆形、方形这样十分肯定又极其简洁的造型和庞大的体量、斑驳的土墙,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巨大,确实令人震撼而惊叹。  为什么要建造成如此封闭的形似堡垒的住居?为什么要建成圆形?为什么会出现内通廊式和单元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平面形式?夯土墙怎么能建造四五层的高楼?一系列问号成了一个个难以猜测的谜,福建土楼的神奇之处也正是世人最想探求的奥秘。  所以,要给福建土楼下个定义,这个定义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勾勒出福建土楼的特色,又能与其他地区的土楼相区别。经过深入思考、反复推敲,我以为给福建土楼下这样的定义也许是恰当的:  福建土楼特指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地区那种适应大家族聚居、具有突出防卫功能,并且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重的多层的巨型居住建筑。  这个定义包括多重含义首先福建土楼是多层的巨型居住建筑。粤北客家围龙屋为单层,粤东北的客家围子内部堂屋是单层,外周围屋至多两三层。赣南土围子多数也是两三层。而福建圆、方土楼多数三至四层,五凤楼的后堂甚至高达六层。所以用“多层”和“巨型”居住建筑来表达才能真正反映它的特色,这也与层数相对较少的粤赣两省的土楼以及小型夯土墙民居相区别。其次表明了福建土楼主要分布的地区——福建的闽西和闽南。再其次,福建土楼的结构类型显而易见是土木结构,由夯土墙承重是其突出的特点。而福建的土堡,外观与土楼很相似,其外围土墙类似厚重的城墙,墙上设有防卫走廊,但土墙与木结构楼房相互脱开,夯土墙只作为围护结构,不作为房子的承重结构,正所谓“墙倒屋不塌”。所以说“夯土墙承重”这一点使福建土楼区别于福建土堡。江西的土围子,其内外墙是承重的土坯墙,或“金包银”式土墙,即土坯和砖墙混合承重,所以“夯土墙承重”这一点又区别了福建土楼与江西土围子。至于适应大家族聚居和具有防卫功能这两点是与粤东北客家围子及赣南土围子共有的不能不表述的特点。只是福建的圆形、方形土楼,底层、二层不开窗,楼更高、更加封闭,因此防卫功能更为突出。

图书封面


 福建土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临时决定去厦门,顺便看土楼。出发前在书店看到黄汉民的《福建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粗略翻翻,作者是建筑师,福州人,附有大量彩印照片和手绘平面及剖面图,专业人士+本地人+多年研究,应该错不了。飞机上匆匆看了第一章,不禁赧然。果然认识有误,把福建土楼等同于客家土楼。殊不知,闽南人也有土楼,甚至圆形土楼更可能源自闽南人。只因为永定客家土楼自1957年首先被发现介绍成名,而闽南土楼迟至1980年代才被发现。黄汉民指出两者外观造型相同,但是平面布局差异极大,客家土楼以内通廊式布局为主,而闽南土楼以单元式布局为主。前者强调平等性,无论尊卑长幼房间面积大小基本一样,而后者则强调家庭户的私密性。现存土楼的建造年代从明嘉靖年间直到20世纪80年代。福建土楼具有中国民居中不多见的高大体量。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指出的:“至少从第一个黄金时代——即大黄金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结束时起,将近两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政府一直禁止人民在建筑上作任何改变和追求任何进步。历代王朝都有一种建筑法规,规定人民房舍的最高限度,也规定只准使用什么质料,什么颜色和什么图案。如果有人不遵守这个规定,或拒绝传统的矮小简陋的形式,发挥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筑一栋高大宽敞,空气流通的巨厦,他就犯了‘违制’的条款,会受到跟叛逆一样同等惩罚,最严厉时可能全家老幼一律处斩。这种畸形抑制,直到十九世纪还是如此。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当时的清政府还下令禁止人民仿效西洋兴建两层以上的楼房”。福建土楼高大体量一方面是闽西和闽南地区的历史地理条件决定的。客家土楼集中在永定东部和南靖西部;闽南的漳州各县和泉州部分县区均有土楼分布,属河谷低山丘陵地貌,山势陡峭,可耕地很少,在河谷可怜的些许平地上建房,只能尽量减少用地,增加层数,才能同时满足聚居与防卫需要。另一方面,南迁的客家先祖大多是各代各朝的达官显贵,如此的身份地位使他们有资格享受居住高大宽敞的建筑;当他们迁徙到闽粤赣地区,格外重视读书求仕,代代不乏公侯将相,因此能够继续居住政府认可的贵族住宅。为什么建土楼?最直接的原因应属防卫的需要。漳州地区从唐以后的南宋,直到元明清连续的战乱,促使了土楼的发展。从漳州下辖各县地名可窥见一斑:何为南靖?“地处福建之南,取安定之义曰南靖”。何为永定?“为长治久安计,曰永定”。何为平和?“冦平民和曰平和”。另外,还有诏安,华安,漳平等。土楼密集区属山区,荒山野岭,飞禽走兽出没无常,危及人畜生命;客家人从中原地区迁入闽粤赣地区,“客而家焉”,与当地土著“蛮獠”难免要起冲突;客家人的南迁均发生于乱世(第一次是晋末“五胡乱华”,由黄河流域迁徙往长江沿岸,尤其是江左地区;第二次是唐末“黄巢起义”直至五代纷争,由长江流域辗转至江西东南,福建西南和广东东北一带;第三次是宋末金元南侵,由江南至闽粤赣一带退到广东东部/北部甚至北越地区;第四次清初,由于反清复明被驱往更偏的南方甚至海外;以及“湖广填四川”;第五次是太平天国末期,逃到南方更偏僻的山区和海外),农民起义不断;朝廷鞭长莫及,唐高宗为巩固东南边陲,设漳州,派陈元光驻兵统治;此外,明末倭寇来袭,建土楼聚族而居实乃防卫之必要。土楼的防卫功能突出表现在对外封闭,高大厚实的外墙。三合土(黄土,石灰和沙子拌合),有些还掺入红糖水和秫米浆,夯成土墙,最厚的甚至超过2米,高达4-5层。土楼跟外界的通道仅限大门,后门或者边门。大门用双层木门,外包铁皮,大门顶上还有竹管,可从二楼往下注水形成水幕保护大门,应对火攻。墙身窗户设置也有讲究,一楼厨房甚至二楼粮仓一般不设窗户,三楼以上卧室有人用时才开窗,内宽外窄。有的顶层还设了望台,观察敌情,架设枪台。为什么建圆形土楼?黄汉民认为,方形土楼完全可以满足防卫的需要,为什么要建成圆形土楼?事实上,方形土楼确实早于圆形土楼出现。从方到圆,是整体结构和使用功能趋于合理的过程。黄汉民从建造的角度出发列举了圆形土楼优于方形土楼的种种好处:圆楼消灭了方楼四角光线暗,通风差,临近楼梯噪音大的角房间;圆楼房间均等,利于家族内部分配;圆楼围合的内院面积大于方楼;建造圆楼房间比矩形房间省木材;圆楼构件统一,容易建造;圆楼的屋顶比方楼更简化;圆楼比方楼更抗震,能均匀传递地震力。从风水的角度来说(客家人善风水,据说杨筠松第一个把风水术带入客家),圆形土楼不管坐落在什么位置都无所谓负阴负阳或向阳向阴,总有一半以上部位接受阳光。且不像方楼的角可能碰上煞气,任何方向的煞气都会沿圆楼墙面切线滑走。撇开风水不说,圆形土楼形象鲜明,曲线比四平八稳的方形更夺目更深入人心,比如高迪的巴塞罗纳。
  •     去了趟南靖之后,对土楼十分上瘾,回到厦门虽然只有半天的时间,还是特地找了个书店,想买些关于土楼的书。在南靖住在和兴楼里时,楼主处陈列有两本关于土楼的摄影书,但在书店都没有找到。找到的就是这本,价钱有点贵,但看上去内容丰富,还是买了。没令我失望。黄氏为建筑学家,尤长福建乡土建筑,在土楼方面应该是首屈一指的权威了。此书曾有更早一版本,此为修订本,出版于08年土楼申遗成功之后,想是又更新了些内容。此书以专题展开,但也有一节专门介绍比较有特色的土楼。不幸的是,这次去南靖所看的塔下与河坑两村的里的土楼,尽名落孙山之后。在建筑上有特色的土楼看来还是以永定居多,南靖值得一提的也就是和贵、怀远、顺裕等楼。河坑与田螺坑两处的土楼虽然有成群的壮观,但单个却未必精致。除介绍外,书中对土楼的历史有个极佳的考证,我以为接近一篇博士论文的水平,虽然资料还欠缺点。此行之前我对土楼的印象就两点:永定和客家人。只是最近在中央四台《走遍中国》节目的片头片尾屡屡看到”福建土楼,福建南靖“的广告,才知道有南靖此地,知道此地亦有土楼。看了土楼之后,自然都会有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会修成圆形的?如果土楼只是方形的,一定不会得到今天这般的注意。中国的房子从来都是方形布局,方形土楼只不过修得高几层而已,但肯定是没有西藏的大喇嘛庙壮观的。而圆形的建筑在中国却稀奇得很,我能想到的好象仅北京天坛一处。更重要的是,圆形土楼不仅在修建之难度上要高,在功用上似乎也无明显优于方形土楼之处。那何苦麻烦来着呢?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到底谁是土楼的始创者,真是客家人?黄氏的考证我以为很有说服力,而其结论是,土楼之始创者其实是闽南人,而之所以取圆形,其历史渊源则是从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平叛的军队在九龙江以西建于圆形山顶之上的营寨、再经明朝时闽南当地为对抗屡屡侵袭之倭寇而修建之圆形山寨继续,而演化而来。而客家人在江西与广东,同样是聚族而居,同样要防御当地土著之骚扰,却从来都只是修方形的围屋、或半圆形的围龙屋。另外,客家土楼与闽南土楼有一重大区别:客家土楼是通廊式,各家由一共同之围廊沟通;而闽南土楼则是单元式,各家间都有墙阻隔,只是共享院中天井而已。
  •     不知道是09还是10年碰巧跟着母亲在广州与福建的沿海城市中穿行,路经汕头等地,发现路边各式各样的XX楼。有陈家楼,张家楼,等等,当时觉得很搞笑,有点不屑之情。在飞机上总算是翻完了这本书,语言功底一般,但是还是能感受到作者对福建土楼的珍惜,XX楼是冰山一角,有一个系统的群居文化。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去了趟南靖之后,对土楼十分上瘾,回到厦门虽然只有半天的时间,还是特地找了个书店,想买些关于土楼的书。在南靖住在和兴楼里时,楼主处陈列有两本关于土楼的摄影书,但在书店都没有找到。找到的就是这本,价钱有点贵,但看上去内容丰富,还是买了。
      
      没令我失望。黄氏为建筑学家,尤长福建乡土建筑,在土楼方面应该是首屈一指的权威了。此书曾有更早一版本,此为修订本,出版于08年土楼申遗成功之后,想是又更新了些内容。
      
      此书以专题展开,但也有一节专门介绍比较有特色的土楼。不幸的是,这次去南靖所看的塔下与河坑两村的里的土楼,尽名落孙山之后。在建筑上有特色的土楼看来还是以永定居多,南靖值得一提的也就是和贵、怀远、顺裕等楼。河坑与田螺坑两处的土楼虽然有成群的壮观,但单个却未必精致。
      
      除介绍外,书中对土楼的历史有个极佳的考证,我以为接近一篇博士论文的水平,虽然资料还欠缺点。此行之前我对土楼的印象就两点:永定和客家人。只是最近在中央四台《走遍中国》节目的片头片尾屡屡看到”福建土楼,福建南靖“的广告,才知道有南靖此地,知道此地亦有土楼。看了土楼之后,自然都会有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会修成圆形的?如果土楼只是方形的,一定不会得到今天这般的注意。中国的房子从来都是方形布局,方形土楼只不过修得高几层而已,但肯定是没有西藏的大喇嘛庙壮观的。而圆形的建筑在中国却稀奇得很,我能想到的好象仅北京天坛一处。更重要的是,圆形土楼不仅在修建之难度上要高,在功用上似乎也无明显优于方形土楼之处。那何苦麻烦来着呢?
      
      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到底谁是土楼的始创者,真是客家人?黄氏的考证我以为很有说服力,而其结论是,土楼之始创者其实是闽南人,而之所以取圆形,其历史渊源则是从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平叛的军队在九龙江以西建于圆形山顶之上的营寨、再经明朝时闽南当地为对抗屡屡侵袭之倭寇而修建之圆形山寨继续,而演化而来。而客家人在江西与广东,同样是聚族而居,同样要防御当地土著之骚扰,却从来都只是修方形的围屋、或半圆形的围龙屋。
      
      另外,客家土楼与闽南土楼有一重大区别:客家土楼是通廊式,各家由一共同之围廊沟通;而闽南土楼则是单元式,各家间都有墙阻隔,只是共享院中天井而已。
  •     看人文景观类读物就应该看研究几十年的老专家写的。
  •     资料详尽、知识性强,要想求取个中趣味的话恐怕会失望了。
  •     借到的貌似是新版的。。作者的图画得很好啊。
  •     个人认为是 关于 土楼的书中最好的了 图文结合
  •     插图真是都太可爱了!!超详细!!推荐!!!
  •     看照片很特别 亲自看过实景觉得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对书大概一翻
  •     介绍的不错
  •     带上这本书去看土楼吧。还要带上《永远的家园》。
  •     关于集合住宅公共空间的设计很值得学习和思考
  •     LP《福建》的稿债总算还完了,目前为止最难产的一本,把土楼看到吐写到吐却也爱上了它。黄汉民老师是土楼专家,这本书也应该是目前介绍土楼最全面的一本了。
  •     讲的还是很详细的~
  •     将土楼进行了一定的分类与总结,对建造的部分描述较为细致。但有一些纰漏让人困惑,如作者将土楼内的祭祀场所全部写作“祖堂”事实上,就我所观察到的土楼(南靖,永定,初溪),这些地区的乡民将祖堂设于楼外,楼内被祭祀的均为观音,而非先祖。
  •     fascinated!!!
  •     我超后悔去土楼之前没有看到这本书啊,各种捶墙掀桌!内容非常精彩,不看的话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曾经都错过了什么……再去一次,下次以平和县为重点。关键在于上次看到的是最经典的几个土楼,但是完全忽略了整个进化的历史,而且只看了客家土楼,乃至说出“客家土楼最具代表性”这种不负责任的话来,闽南土楼也十分惊人啊,我表示很惭愧好嘛!
  •     拜倒~我要去福建!!
  •     由物及情,由情及意。依山临河,潺潺流水掩映黄黄土楼。高低错落的屋顶与起伏的山峦遥相呼应,道不尽的田园诗意与山村画意。
  •     回去一定再去土楼看看
  •     对于了解土楼来说,是非常全面有益的书籍。
  •     一位建筑师一辈子老老实实写这样一本书算福分了
  •     先行万里路,后读万卷书。
  •     考究详尽,圆形土楼是迄今为止最爱的中华传统建筑了!
  •     我看的好像是缩减版,图配的不是很多也不够详尽。有机会看看三联出版的。
  •     除了台湾 汉声 的那版,这一版算是很棒的一本介绍土楼的专著了。
  •     难怪黄说客家人不喜欢他。。。
  •     陈志华作序说,这是当时总结的最好的研究土楼的成果。和其他的比较了下,图多且为精准的手绘,照片多,讲解也比较到位。非专业的人也可以看。
  •     照片拍得好好,插图画得好好
  •     科普知识,长见识之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