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之际的城市主义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 气候变化之际的城市主义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112145324
作者:彼得·卡尔索普
页数:147页

作者简介

《气候变化之际的城市主义》有力地论证了低碳经济必须依靠土地利用、公共政策以及科技三方面的创新与整合,而并不是仅仅依靠单方面的土地利用改革或者某一可替代能源。作者通过其事务所开发的模型模拟了美国2050年的不同未来情景,并分别进行了测算,将其结果展现给了读者。变革,正在我们的文化、经济以及环境各方面蓄势待发;危机与挑战也无处不在。彼得·卡尔索普先生的著作正是对这些变革和挑战的一次探索和挖掘。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致谢
引言
第一章:城市主义和气候变化
第二章:50年的实验
第三章:迈向城市绿色未来
第四章:为城市主义而设计
第五章:城市足迹
第六章:城市格网
第七章:加州经验
第八章:四种美国的未来
第九章:可持续的未来
注释与参考文献
译后记

编辑推荐

《气候变化之际的城市主义》是彼得·卡尔索普最新的著述,记录了城市开发模式对于能源、碳排放、社会、环境以及经济方面影响的最新研究与实践,包括由他主笔的“伟景加州”项目,这一开创性的城市设计工作涉及整个加利福尼亚州,将为气候相关立法的实施提供参考,而《气候变化之际的城市主义》的大部分数据也源自这一项目。

内容概要

作者:(美)卡尔索普

名人推荐

“城市主义强调的功能混合、适于步行、人本尺度、公共交通、历史传承等核心价值,正在被卡尔索普先生在重庆、在中国、在全球付诸实践。” ——扈万泰,博士,重庆市规划局局长 “我相信彼得·卡尔索普是我们当代杰出的规划师。这本著述首次向读者直观地展现了一个现实而非乌托邦的城市怎样能够系统地解决气候、经济、生活质量等诸多问题。他在书中的理论值得每一个人都去了解并领会:最伟大而前沿的可再生能源来自于城市设计,而非太阳能板或者风力发电机。卡尔索普先生宏大的视野为我们铺筑了一条构筑未来的捷径。” ——Paul Hawken,《Blessed Unrest》作者 “人类正竭力想降低自身对于地球的破坏,并梦想着一个地球与人类共荣的未来。卡尔索普先生的这本书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思考与设计的重要平台。” ——William McDonough,MCDonough事务所创始人,《Cradle to Cradle》作者 “卡尔索普先生指出,人们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时往往忽略了城市主义,然而。为了能够应对全球变暖等问题,我们必须超越洁净能源技术层面去看待问题,反思我们生活以及营造社区的方式。这本书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营造低碳、有活力之都的蓝本。” ——Frances Beinecke,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主席。 “卡尔索普先生提出了一个双赢策略:将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有利于环和大气,同时也使人类在里面生活得更加快乐。这一理念已经得到了应征,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一理念更为广泛的实施。” ——Stewart Brand,《Whole Earth Discipline》作者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事实上,城市主义的一些简单属性比起林林总总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更为经济有效。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很多气候区,一面共用隔墙会比太阳能收集器更能有效地降低供暖的需求;合理布局的窗户和架高的顶棚比办公室的节能灯更能提供理想的照明;步行或者自行车肯定比一辆混合动力汽车更经济节能,哪怕混合动力车可以达到50英里每加仑的油耗;一条便捷的公交线比起一个“智能”高速公路来,会是一个更好的投资;一个循环利用本地余热的热电联产发电厂会比遥远的风力发电厂更为经济节能。城市主义需要和各种绿色科技共同作用,但是城市主义的效率是必然超越可替代能源科技的成本。正如落基山研究院(Rocky Mountain Institution)的阿莫里·洛文斯(Amory Lovins)所倡导的:节约下来的一瓦特电总是比新能源产生的一瓦特电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丰富的城市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理想的节约。 此外,城市设计中关于节能保育的概念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能源、碳排放和环境,而应该涵盖对文化、历史遗迹生态系统和资源的保护。保护历史建筑、机构和文化与生态一样,对于一个活跃的城市主义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另一个元素,区域性,将城市和社区放入了不断扩张的区域格局之中。如今,我们的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网络都已经远远超越了单个社区甚至城市的范畴。我们的文化个性、开放空间资源、交通网络、社会联系,以及经济机遇等都是在区域尺度上运作的——正如我们面临的很多困难一样,包括犯罪、污染以及拥堵。核心的公共基础设施,例如体育场馆、大学、机场以及文化机构等在塑造区域的社会地理格局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拓展我们的生活范围。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区域化了,因此我们的大都市形态以及管理都需要反映这一新的现实。事实上,城市主义只有在健康的区域构架的基础上才能蓬勃发展。城市主义必须跳出老城+郊区的固有模式,而发展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的区域构架,形成多级多中心的大都市区。 上述这一点对于理解城市主义和气候变化的挑战至关重要。居住在城市并非环保唯一的选择;从区域的层面着手,我们能够拥有一系列生活方式和社区类型供选择,同时还能不牺牲环境。一个精心设计的区域,配备以激进的环保策略、完善的公交体系以及绿色科技,能够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绿色生活方式。代表着大都市的纽约市也许拥有全美最低的人均碳排放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有人都要住到城里去。

图书封面


 气候变化之际的城市主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尽管本书讲述的是美国的现状、城市历史以及可行的环保措施,但其经验与教训对于中国的意义是显著的。它展示了人口、变化的经济、公共政策与环境危机是如何相互影响并作用于城市开发模式。例如,联邦高速公路投资、个人住房贷款免税、高速的经济发展以及婴儿潮人口的激增,这几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在二战后形成了“美国梦”,从此郊区住房和汽车就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标签。同时,城市环境被工业污染,而郊区自然环境良好,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丈夫工作妻子务内育子,而环境问题、种族隔离以及贫富隔离、市中心衰败等问题还未能够引起人们的警觉。政策、人口与经济都与美国梦的标签想吻合,它成为了几代美国人引以为豪的生活方式。然而,美国的经济结构在迅速的从制造业往第三产业转移,很多以制造业为主,经济较为单一的地区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失业率增加,中产阶级收入降低;以往的婴儿潮一代如今都已经成为空巢一族,人口开始老龄化,家庭规模减小,单身家庭增多,市场上对于小户型住房的需求增大,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无法再承担起维修以及修剪草坪等大住宅的维护和保养,从而转向服务齐全的城市公寓,而住房供应结构仍然固化在郊区大住宅上,其后果就是零八年的美国房地产崩盘;另一方面,油价持续增加,而很多家庭都需要两辆汽车来满足夫妻两人的工作通勤需求,算上不断上涨的交通成本后,以往价廉物美的郊区住宅变成了家庭的负担。同时,交通堵塞、空气污染、土地的侵占、市中心的衰败、社会隔离等等问题也愈发严重。由此,美国的规划界开始了反思。反思的过程中出现了几个主要的人物,其中最为中国读者熟悉的莫过于简雅各布斯。但真正形成规模、以一种改革运动的形式出现,并且影响力逐步扩大的,要属新城市主义。彼得 卡尔索普作为新城市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这本新书不但汇总了之前美国规划界的思考,最重要的是结合了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这一时代的主题,提出城市主义是最为经济可行的环保措施。按照他的说法,即“果园中低垂的果实”,伸手可得。往往人们谈到环境与城市的话题时,总离不开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高科技字眼,而卡尔索普指出,这些绿色科技固然重要,但只有在可持续的城市主义奏效之后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因为城市主义能够在能源需求上着手降低人们对于环境的影响,而绿色科技是在供给上发挥作用。倘若一边花费巨大成本来拓展绿色科技,一边却放任城市沿着高能耗的方向发展,那效益将会抵消,或者按照卡尔索普的说法,是“小猫追着自己的尾巴跑”。践行可持续的城市主义之前,规划师需要能够对现状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美国现有的规划体系其实是由现代主义所引导的一种工业化高效生产的思考模式。卡尔索普将其总结为三个特征:专业化、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以往肩负着公共空间、廊道以及交通等多种功能的街道降级成了单纯服务于小汽车的工具;居民背景丰富的社区按照种族、年龄和收入被分割成了不同的住宅区;相互兼容相互巩固的不同土地利用被分开设置;同时规划设计行业内部也划分了不同的专业,各个专业闭门造车,不相往来。这些专业又在政府部门中对应着同样缺乏沟通的各类平行部门。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卡尔索普引入了含有三个元素的新设计思想:人本尺度、多样性和节能保育。同时,他强调了区域协作的重要性,呼应了他的前一本著述《区域城市》中的观点。了解了现状,更新了思想,接下来卡尔索普向读者展示了新的规划工具:城市足迹和城市格网。城市足迹可以取代现有土地利用规划方法,不再按照功能将城市划分成独立而单一的地块,而是按照混合利用的“场地类型”来分类,包括五个基本元素:社区、中心、片区、保护区以及廊道,从而确保了土地利用混合的实现。城市格网则是一套新的交通设计方法,它转换了现有以小汽车为中心的道路设计思想,而赋予步行、自行车以及公共交通优先权并平衡了机动车交通的效率。城市足迹与城市格网都体现了人本尺度、多样性以及节能保育的设计思想,同时创立了有效的机制来实现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结合。对于初学者来说,本书是结合美国社会经济转变的历史来了解新城市主义的入门材料;同时,在中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通过数据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以辅助城市规划,而本书所大量引用的“伟景加州Vision California”项目正代表了美国在这一类型规划项目上最为前沿的成果,对于专业人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此外,卡尔索普所提出的“城市格网”与“场地类型”等新规划工具也值得中国的规划师反复思考:我们现有的规划体系(包括整一套规划规范和标准)是否需要修改?规划从业者是否应该跳出单纯执行规范的角色来质疑现有的规范?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新城市主义的入门书籍
  •     还没读完 有参考价值
  •     图纸太少,无图无真相
  •     内容浮于表面,喊了很多口号。
  •     总觉得有些话重复了很多很多遍,在各种场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