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子部 > 百喻经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
ISBN:9787508037721
作者:史念林
页数:125页

作者简介

本书原名《百名譬喻经》,是一部著名的佛教寓言故事集。这是一部奇书,讲的是愚人的幽默故事,启迪的是聪明、智慧,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大部分故事是寓言,内容简明、有趣,寓意深刻,或讽刺或说理,或暗喻或明示,把世人的愚陋之事,把人生中应引以为戒之理,把社会上应鞭挞之恶,通过一个个形象鲜明、妙趣横生而又寓有哲理的小故事讲述出来,被称为“东方的伊索寓言”。

书籍目录

《痴华鬘》题记一 愚人食盐喻二 愚人集牛乳喻三 以梨打破头喻四 妇诈称死喻五 渴见水喻六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七 认人为兄喻八 山羌偷官库喻九 叹父德行喻十 三重楼喻十一 婆罗门杀子喻十二 煮黑石蜜浆喻十三 说人喜瞋喻十四 杀商主祀天喻十五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十六 灌甘蔗喻十七 债半钱喻十八 就楼磨刀喻十九 乘船失盂喻二十 人说王纵暴喻二十一 妇人欲更求子喻二十二 入海取沉水喻二十三 贼偷锦绣用裹(类毛)褐喻二十四 种熬胡麻子喻二十五 水火喻二十六 人效王眼瞤喻二十七 治鞭疮喻二十八 为妇贸鼻喻二十九 贫人烧粗褐衣喻三十 牧羊人喻……

编辑推荐

  本书原名《百名譬喻经》,是一部著名的佛教寓言故事集。这是一部奇书,讲的是愚人的幽默故事,启迪的是聪明、智慧,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大部分故事是寓言,内容简明、有趣,寓意深刻,或讽刺或说理,或暗喻或明示,把世人的愚陋之事,把人生中应引以为戒之理,把社会上应鞭挞之恶,通过一个个形象鲜明、妙趣横生而又寓有哲理的小故事讲述出来,被称为“东方的伊索寓言”。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部以寓言方式宣扬佛教教理的通俗读物,堪称佛经中的《伊索寓言》。

图书封面


 百喻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两天,临睡前看点《百喻经》,一次服十篇,就可打发十天的无聊了。这经书曾见鲁迅提起过,说是可以当文学书来看的。我看着看着,越看越是本笑话集,也有几个故事是从前听见过的,只是略微改动了一点。比如刻舟求剑的故事,这上面求的是另一样东西,那个字不认得,也许还是剑吧,只是做标记的方式有点变化,是画那水的波纹,然后到了另一个地方,看见了同样的波纹,就下水去找。虽是一样好笑,寓意却有些不同了。空中楼阁的故事也许最为有名,鲁迅就是因了它而提到这书的。昨晚看见一个故事,可说和从前听过的笑话是一模一样的了,笑话说,有人吃饼,吃到第七个的时候吃饱了,就只肯付这第七个饼的钱,因为前面六个饼没让他饱,是骗人的。这《百喻经》真是一部愚人的传奇,很小的时候,曾听老人家讲过一套呆头女婿的故事,可惜都忘掉了,这套故事应该还在吧,奶奶的葬礼上,她娘家的侄子们请了个小戏班子来热闹热闹,因为老人家是爱热闹的,以此表表孝心。当晚,上演的就是呆头女婿的故事,就在我家院子里,楼上楼下,邻居家的楼上,挤了许多的人看,他们应该看过不止一遍了,看到可笑的地方,就预先笑起来,然后笑话就在笑过之后一板一眼地上演,于是又是一场哄笑。奶奶死于高龄,走得也安详,我没有眼泪可流的,不过也没笑的心情,在人群中给逗乐了一回,觉得有点怪异,就走掉了。想来小时候所听的故事也是从这戏文中来的,而这戏文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书中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在火上验金子的成色,另一个人偷了一块,藏在布里,结果烧过的金子把布给引燃了,不但偷藏的金子败露了,自己的布也烧掉了,以此来喻剽窃佛经的行为。我不知道这些雷同的故事发端于谁,它们的源头应该不是书本吧,它们能够不躺在书本里,能够流传在不识字的人的口中,不是很好么。可惜,它只是成了笑料,人们笑的同时,不知道自己正与笑话中人一样可笑。《百喻经》里的故事,我看着象反推出来的,现实中很难有这样呆的人。然而,我们都是这样的呆人。已达彼岸的人看着我们的行为,无异于我们的看笑话中人,而这笑话正是彼岸的人们跟据我们的行径编造出来的。人心若似人面,人也就会每天地清洗它了,街上时常能看见脏到人见人嫌的乞丐,人心若顿时现形,满大街有几个人能比他干净呢,这些嫌他脏的人却嫌不到自己。我看《百喻经》就是这样,笑话着笑话,又觉得自己就是笑话,然而我还不能象看笑话似的明显地看出自身的可笑来。十二月七日(一○)三重楼喻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作楼。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譬如世尊四辈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余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罗汉果。亦为时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无有异(一九)乘船失釪喻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釪堕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后当取之。行经二月到师子诸国。见一河水便入其中觅本失釪。诸人问言。欲何所作。答言。我先失釪今欲觅取。问言。于何处失。答言。初入海失。又复问言。失经几时。言失来二月。问言。失来二月。云何此觅。答言。我失釪时画水作记。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又复问言。水虽不别汝昔失时乃在于彼。今在此觅何由可得。尔时众人无不大笑。亦如外道不修正行。相似善中横计苦困。以求解脱。犹如愚人失釪于彼而于此觅(三二)估客偷金喻昔有二估客。共行商贾。一卖真金。其第二者卖兜罗绵。有他买真金者烧而试之。第二估客即便偷他被烧之金。用兜罗绵裹。时金热故烧绵都尽。情事既露二事俱失。如彼外道偷取佛法着己法中。妄称己有。非是佛法。由是之故烧灭外典不行于世。如彼偷金事情都现。亦复如是(四四)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从本以来常无有乐。然其痴倒横生乐想。如彼痴人于半番饼生于饱想。世人无知以富贵为乐。夫富贵者求时甚苦。既获得已守护亦苦。后还失之忧念复苦。于三时中都无有乐。犹如衣食遮故名乐。于辛苦中横生乐想。诸佛说言。三界无安。皆是大苦。凡夫倒惑。横生乐想
  •     那句“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在我看来是点睛的话,却没有解释,好象电影到了高潮时突然结束了。网络上是肯定没解释了,我GOOGLE过了。希望大家能帮我解答。
  •     《百喻经》读到一半的时候,以为可以当一部笑话集看,只是不能畅快地笑,一是这些笑话都简单荒诞到极点,现实里不大可能发生,二是虽则如此,还是觉得那可笑之人中有一个自己,三是每个笑话后面都紧跟着一段说教,这说教未免跟得也太紧,有点扫兴。不料读到最后,有这样一段话等着我:    此论我所造  合和喜笑语    多损正实说  观义应不应    如似苦毒药  和合于石蜜    药为破坏病  此论亦如是    正法中戏笑  譬如彼狂药    佛正法寂定  明照于世间    如服吐下药  以酥润体中    我今以此义  显发于寂定    如阿伽陀药  树叶而裹之    取药涂毒竟  树叶还弃之    戏笑如叶裹  实义在其中    智者取正义  戏笑便应弃原来这正是一本寓教于乐的书,而且寓得这样露骨。智者取正义,戏笑便应弃。作者想得很美,却有些失算。这些故事流传到民间,演变成了纯粹的笑话,那段扫兴的说教给抛弃掉了。故事本身还可以有它的寓意,却与作者的本意两样。这倒更接近于文学了。在作者看来,这样的说教是有损于佛法的,在作者眼里,佛法才是蜜,喜笑语才是苦。可是俗人对世界的看法就是这样颠倒,以为喜笑语是蜜,佛法是苦的。向这样的人们宣扬佛法,无异于请他们吃黄连。于是,这样的说教本身也可以编成一个笑话。他制作的东西,对他本人而言,不是裹着糖衣的药,而是涂着黄连的糖。然而为了他人能够接受,他不得不以他人的甘苦为甘苦。然而他人也并不颠倒得正好与作者想象的那样。既是为了糖衣才吃药,为什么不把糖衣从药上剥下来吃呢。如果一个小孩子很想吃糖,又只有药上的糖衣可吃,他竟懂得将糖衣从药上剥下来,将药丢在一边,只吃那糖,不是很聪明么。药可不能乱吃。如果人不以为自己有病,他为什么要去吃药。如果人知道自己有病,遍寻良药而不得,他又怎会因为药的味道而拒绝服药。寓教于乐的毛病就在这里,乐可以万民同乐,药却不是百病包治的。裹在糖衣里的药,也许什么人都可以吃得下去,却不是什么人都应该吃。所以,一层糖衣不能省去对症下药的程序。再说,万物处在同一世间,对世界有各自的看法,不同的世界观也不应该称之为病。猫吃老鼠,何病之有呢。寓教于乐的东西在今天让人皱眉头,其原因就是乐得不纯粹。糖并不一定要裹着药才可以甜,那么乐为什么一定要找一个教育意义作理由呢。而且有些教育意义的苦味实在不是因为它是良药,而是它太老套了,直教得人腻味,这些人人都腻味了的东西,还愁谁不知道呢,又何苦寓于乐中,再教给人。寓教于乐的方式本身就成问题,更何况那所寓之物是否值得教育人也成问题。更何况寓教于乐不但弄寓没了纯粹的乐,也寓没了纯粹的药,两样都败坏了。由于众人已不是得了病不肯吃药还想着吃糖的三岁小孩,寓教于乐的东西不受欢乐,实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忽然想起西天取经的故事,对于历经八十一难十万八千里的唐僧而言,佛法又是何等滋味呢。那是历尽千辛万苦的甘甜吧。《百喻经》成为笑话集,可以说是事与愿违,却也是不得不然的事情,谁让他向一帮以听笑话为乐的人们施教呢。本来就是以愚人能接受的方式对着愚人说的,却期望智者来取正义,弃戏笑,未免有些缘木求鱼了。难得的是这些笑话都拥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在那样一个视角看世人,世人就是这样可笑。无独有偶,俗世的笑话集子《广笑府》里,也有不少以僧人为笑料的笑话,也很好笑,我觉得那是很纯粹的笑话,纯粹得可能会给提倡寓教于乐的人删节掉。也许单纯的好笑真的会把人教坏吧。在一只猫的眼里,人世还不知好笑到什么程度呢。为了人世的庄严,一只眯着眼奸笑的猫是应该踢它一脚的。十二月十三日

精彩短评 (总计45条)

  •     很浅显易懂,值得收藏
  •     很浅显寓意深刻不愧为一本好书
  •     书的质量好,内容不错,值得阅读,值得购买!
  •     字好大,空距也开,感觉这十几页就可以讲完的东西用了100多页
  •     。。。。。忘了。
  •     故事都很有意义,关键的问题是注释不是很详细,对于文言文基础差的读就有一定难度;我也没看过其他版本的:(
  •     需要我们多加思考
  •     非常好,故事简单明澈,微言大义,看了心情很舒畅!建议现代人多看看!
  •     这本书值得一读 纸张也不错 薄
  •     很喜欢这个版本,薄,没有多余的解释。书籍本身的内容就更不用说了。喜欢这种题材的书籍。而且喜欢古文。呵呵……
  •     非常好看,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我们每天都在做很愚蠢的事情而不自知。
  •     还没有看呢,看了再评。
  •     书的内容是很好的,而且没有一大堆没用的翻译,注释的也不错,但是我收到的这本比较旧了,封面不太干净,要想收藏的,可以去买金陵刻经处的印本,几十块,很有收藏价值
  •     高僧教化,深入浅出,晓喻世人。
  •     佛家经典,值得一看,推荐
  •     读起来确实费力,如果对古文不感冒的人
  •     金陵刻經處
  •     字体够大,应该是本好书
  •     建议大家都来读
  •     富含智慧哲理的故事集,很值得一读,也值得与亲朋好友分享。
  •     内容简洁 发人深省 但是古白话 不是白话文 要有一点文言基础
  •     很好,比实体店便宜,值得一读
  •     原来许多故事都出自这里。
  •     建议大家都来看看
  •     非常有寓意的一本书,因为看到《书剑恩仇录》里和尚的对话,所以买了这本书,很有启发。
  •     。很喜欢以故事为基础来表达佛学真理,每个故事都很经典,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没有翻译,只有个别词语的注解,有些文章理解起来有点费劲,要好好动一番脑子才能想明白,总体感觉,书不错,值得一看。
  •     纸张不错,但是没有白话解释,古文基础差的,看起来可能稍稍吃力些。但还是不错的,喜欢。
  •     拿起来翻了一下还不到一分钟,书就脱页
  •     如果佛教像書中所說這樣膚淺,大家可以把佛學丟了。好比百家講壇那樣曲解低俗。其中67中,以物欲和物欲比較本就惡搞,我不覺得成書之人佛學有甚麼境界。
  •     古文 便宜 内容精彩
  •     很受教
  •     很精短的小故事,很有启发意义
  •     淨化心靈。澄清。好!如果喺繁體版就更棒了,對啊!如果喺繁體版就更棒了!
  •     这本书不错,希望朋友们都看看,一定会有不错的收获。
  •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11日捐赠
  •     薄薄一本,还没看,相信不错,没损坏,字迹也清楚。
  •     挺好的,佛教比喻有些特别之处
  •     文章的注释稍微少了一点,有点让人费解
  •     非常喜欢这本书啊,都是干货!!!
  •     很好吗,很喜欢,人生的真谛
  •     插图很好看,内容也全面
  •     强说理,隐说理,到处是比喻。
  •     其实我是在少林寺买的线装本
  •     发货了才告诉没货了,可是明明还有的啊,下单的时候价格很低然后就说没货了么?
  •     个中滋味自品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