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国学普及读物 > 梦溪笔谈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3
ISBN:9787806780305
作者:(宋)沈括
页数:342页

作者简介

《梦溪笔谈》是中国笔记研究中被研究最多最深的本子之一,一直成为中国科学史研究的重点。然本书内容涉及甚广,人事、官政、权智,下至闾巷之言,亦是研究北宋时期典制礼仪、财役制度、军事制度的重要史料。此次整理,《笔谈》部分以文物出版社影印的元刊本为底本,《补笔谈》、《续笔谈》部分以清光绪三十年陶氏爱庐本为底本。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目录的卷首条目标题按卷排比,文中出现的人物、典籍、年号编为索引,附于卷末。有价值的各种版本序跋和《沈括事略》收于附录,以见全貌。

图书封面


 梦溪笔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我曾经遇到过两个极品一个是大学同学,刚入学那会儿天南海北聚到一起,大家都喜欢谈自己家乡怎么怎么样,我吹完自己老家人口很多以后,一个山东的小胖子接道:那不算什么,我们县有八千万人!一宿舍的人都被惊的下巴掉到了地上。小胖君这糗事被我们调侃了四年,这时候一般他都会接上一句:有什么的嘛!另一位极品是曾经的一同事,在甘肃出差,熟识的人不多,有空了同事之间扎堆吹吹牛,国与国之间的破事免不了要被提起,有位仁兄很严肃的跟我说:韩国现在还是日本的殖民地!我听了后一下子变得很迷茫,看了下周围的环境确认自己没有穿越后就准备骂他傻B,结果看他那一脸的严肃样儿,那表情就一个意思:不要反驳我,你反驳你就是傻B小胖君是很随和的一个人,错了对了不管怎么样也无所谓,为了多砍一个怪重修考试都错过,毕业后没拿到学位证回来补考还会把时间搞错,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一般都会笑呵呵的回一句:有什么的嘛!而那位同事呢却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倒不是说会有雕版刻出来那样的表情,而是有莫名其妙的自尊心,短暂的接触后就知道这样的人伤不起,不仅伤不起,而且错不起。同样的没水准的话,小胖君说出来我们只觉得好玩,那同事说出来却只能觉得他是傻B,这大概就是随和的力量吧。扯了很多闲篇,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也是一本比较随和的书,比起板起脸来一板一眼说事的正史,听沈括这个胡子被老婆拔光的老头讲讲闲篇,要轻松的多。正史不仅味同嚼蜡,而且满纸谎话,史记就敢说三皇五帝全都是生而能言,刘小三出生也是紫光铺地,白龙盘其上。那些四处挖人家祖坟去求证某将军到底带了多少兵坑了多少人的考古学家倒是没什么可说,毕竟需要有历史这门课,会有一本叫《历史》的教科书去讲一些过去的事给孩子们听。而那些专门写一本书去八卦李白和玉真公主之间有没有奸情的人,我想说省省吧,take it easy,君不见新闻有多假,历史就有多假,跟一件荒唐的事较真和理解宪法一样没有意义。于是我几乎找不到严肃的用武之地了,可能这仅仅是一个和卑鄙一样的贬义词还是听听沈老头讲故事,真真假假的都无所谓,读个乐子就好。
  •     读朱熙瑞先生等编著的《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其中一段写大学问家沈括的惧内,读之骇然,继而大笑,后又不禁低回。“沈括晚年再娶张氏,张氏不仅将其长子逐出家门,而且沈括本人“时被捶骂,捽须堕地。儿女号泣而抢之,须上有血肉者,又相与号恸。”张氏病故,人们都为沈括庆祝,但沈括“自伤之,恍惚不安”,不久便去世。“短短几十字,沈括的软弱隐忍,张氏的彪悍跋扈,儿女的痛心无奈,都在其中,最后的结尾更是意味深长。要让心理学家来分析,应该可以发现人性的复杂与隐秘吧。张氏的肆无忌惮,也许是对落魄老夫的怨恨,也许生理心理压抑造成的变态,也许是某些事件刺激得她歇斯底里。而沈括的忍让与怀念呢?或许是老夫对少妻的溺爱,或许是不能满足妻子而产生的愧疚,或许是甘心受虐而获得某种隐秘的快感。猜不透,说不得,夫妻情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能确定的是,在男权至上的传统社会,惧内的沈括是一名异类,也大概是一个笑柄,供卑微的凡人借以树立自己的正常与自信。可凡是中国传统中的异类,异类而没有变态而妖,我都不免注意,甚至欢喜。如宁可讨饭不做官的陶渊明,呵佛骂祖的禅宗,学习西方学术的郭守敬,不顾科举仕途、遍游天下的徐霞客。我想,中国少些文人诗人,政客官僚,多些这些的异类该有多好啊!惧内的沈括留下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梦溪笔谈》,这是无数纳妾、玩小脚、写艳词的彬彬君子们梦想不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括在北宋学问最为博洽,于当代掌故及天文、算法、钟律尤所究心。“此书分为十七门:曰故事、曰辩证、曰乐律、曰象数、曰人事、曰官政、曰权智、曰艺文、曰书画、曰技艺、曰器用、曰神奇、曰异事、曰谬误、曰讥谑、曰杂志、曰药议,共二十六卷,609条。与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注重经学,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全力搜罗鬼怪奇闻不同,沈括注重的是科学与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书中所载如天文,有记载如何改进天文观测仪器的,有观测太阳日长短的极细微差别的;地理方面,有考察出雁荡山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的;物理上,有论述琴弦共振、光线聚焦、磁偏角的;数学上,有由圆弧求弦长的会圆术;工程技术上,有活字印刷、指南针原理、筑堤、造塔、制闸、炼钢、炼铜;军事上,有制弩机、锻钢甲。。。。。。沈括的视野,他的治学范围,远远超越当时乃至现在一般的文人墨客,他的求真务实、追根溯源的志趣倒与开启文艺复兴的达芬奇、与提倡经验主义的培根依稀仿佛。中国士大夫们有持久的伦理追求,求其善也,因此朱熹流芳。有对自然与文化的美的追求,因此苏轼闻名。可中国士大夫却一贯地缺乏对科学与生产的兴趣,认为这个不过鄙人所为,是匠人做的事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制于人。多少伟大的雕刻家、建筑家、工艺家、发明家的成就因此被埋没。多少摇头晃脑之辈自以为是地搜刮民脂民膏而心安理得!以现代的观点平心而论,琴棋书画,比之轮子、陶瓷、车骑、采矿、缫丝的发明、运用,何足道哉!这里可以看出沈括的了不起了,因为没有沈括的记录,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与毕昇的活字印刷也许和以上人物成就一样,无法扬名于世了。更不必说”石油“由沈括首次记载与命名了。他被后世称为北宋学问最渊博的人,他的书被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恰如其分。沈括是杭州人,是北宋著名的钱塘“沈家三先生”之一。三人在《宋史》中都有传记,史载:他的从兄弟”沈遘,字文通,举进士,廷唱第一,大臣谓已官者不得先多士,乃以遘为第二。。。。。。为人疏隽博达,明于吏治,令行禁止。”不仅文才出众得高第,而且很能干,做地方官时能明察秋毫、恩威并济,“民或贫不能葬,给以公钱,嫁孤女数百人,倡优养良家子者,夺归其父母。。。。。善遇僚寀,皆甘乐倾尽为之耳目,刺闾巷长短,纤悉必知,事来立断。小民有犯法,情稍不善者,不问法轻重,辄刺为兵,奸猾屏息。”其疏阔威猛,颇有两汉大臣的遗风。沈遘弟弟沈辽,“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读左氏、班固书,小摹仿之。辄近似,乃锄植纵舍,自成一家。趣操高爽,缥缥然有物外意,绝不喜进取。。。。。。”是个偃蹇傲世的名士,王安石曾经有诗““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赞赏之,他作诗文,“雄奇峭丽,尤长于歌诗,曾巩、苏轼、黄庭坚皆与唱酬相往来。”沈括做官也是在仁宗、神宗朝间。从《宋史》记载里可以看出他是个做事很负责、认真,很有才干的官员,他和从兄沈遘 一样明于吏治,却少他的疏俊,也没有沈辽的风流潇洒。他的好处是踏实、好学、肯干。他做沭阳主簿时,大力兴修水利,“县依沐水。。。。。。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提举提举司天监时,属下“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上太史占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又能救灾,“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他任职中央后,又能实事求是,谏止皇帝的扰民举措。“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延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患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在外交上,沈括能依据资料,坚决维护北宋疆土。“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在辽强宋弱时,能这样坚持原则,据理力争,没点骨气是不行的。他也能临危决断。在知延州,前线宋军与西夏交战大败,“士卒二万人皆溃入塞,居民怖骇。括出东郊饯河东归师,得奔者数千,问曰:“副都总管遣汝归取粮,主者为何人?”曰:“在后。”即谕令各归屯。及暮,至者八百,未旬日,溃卒尽还。括出按兵,归仁至,括曰:“汝归取粮,何以不持军符?”归仁不能对,斩以徇。”沈括因其才识被王安石赏识,由主薄、知县、知州到转运使、直到掌管天下财赋的权三司使。以当时之习惯,为宰相所提拔、任用,就应该与恩主共进退,不论是非如何,决不能再有意见与反复,不然一定会被视为卖主求荣的阴险小人,不但当朝难以立足,死后百世之下也难以翻身。沈括之所以死后无人写墓志铭,百年后不得赦免,就是因为犯了这个大忌。从夫妻关系可以想象沈括性格并非刚直,他的性格多少偏于柔顺。处于国家危急与大是大非前,他能坚持原则,可面对夫妻亲朋上司时,他不免想以顺从求和谐。王安石的胸襟与大才,他的要回到三王之治的理想是沈括衷心佩服和拥护的。王安石赏识他,他也会顺着性子不断表现出对王的服从与赞美,这也是可以预料的。可沈括性格虽然软弱,但是毕竟有自己精密的观察和实事求是的判断。他对变法有自己的看法。被这个“拗相公”压着时,他是不敢当面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的。他看到名望更高的程颐、苏辙、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都提过,可都行不通,闹得一塌糊涂,那还是不说为妙吧。可眼看着政策有问题,这意见积累在心里,又忍不住。于是在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沈括 “尝白事丞相府,吴充问曰:“自免役令下,民之诋訾者今未衰也,是果于民何如?”括曰:“以为不便者,特士大夫与邑居之人习于复除者尔,无足恤也。独微户本无力役,而亦使出钱,则为可念。若悉弛之,使一无所预,则善矣。”充然其说,表行之。”客观而言,沈括的意见是出于体恤弱势的小民的同情,想对政策做一点调整,并非要阴谋反对王安石。但吴充是王安石的反对派,王安石又刚下台,正是敏感的时候。采纳意见的吴充首先就觉得沈括首鼠两端,很不地道;而下台后在观察政局动静的王安石更认定他是阴险的“壬人”,沈括因此里外不是人。于是王安石的同党发动攻击,吴充也没有保护沈括。“蔡确论括首鼠乖刺,阴害司农法,以集贤院学士知宣州,”皇帝念沈括的才能,“明年,复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但还是不行,“又出知青州,未行,改延州。”终究没能回到中枢。后因为“大将景思谊、曲珍拔夏人磨崖葭芦浮图城,括议筑石堡以临西夏,而给事中徐禧来,禧欲先城永乐。诏禧护诸将往筑,令括移府并塞,以济军用。已而禧败没,括以夏人袭绥德,先往救之。不能援永乐,坐谪均州团练副使。元祐初,徙秀州,继以光禄少卿分司,居润八年卒,年六十五。” 沈括为官一生,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可他软弱的个性与出众的见识,合起来破坏了官场的朋党规则,不能见容于士大夫,百代之下都被认为其阴险反复!呜呼沈括,拥有那么伟大的才华,一辈子又认真做事,落到最后,只能被少夫人连皮带肉揪着胡子出气 !千载以下,又有余秋雨先生写了一篇《东坡突围》,引用《续资治通鉴资料长编》里的一则材料,指出沈括就是苏东坡“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于是沈括因为嫉妒苏东坡而刻意陷害之的文章又漫天飞舞起来。 好嘛!沈括既背叛了王安石,又陷害了苏东坡,北宋最有才气见识的两人全彻底得罪了!能不招人痛恨吗? 中华书局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一:王銍《元祐补录》:“《沈括集》云:‘括素与苏轼同在馆阁,轼论事与时异,补外。括察访两浙,陛辞,神宗语括曰:“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括至杭,与轼论旧,求手录近诗一通,归则签帖以进,云词皆讪怼。轼闻之,复寄诗。刘恕戏曰:“不忧进了也?”其后,李定、舒亶论轼诗置狱,实本于括云。元祐中,轼知杭州,括闲废在润,往来迎谒恭甚。轼益薄其为人。”所有关于沈括诬陷苏东坡的言论的证据来源就这一条。好在北大任同斌先生在《沈括没有陷害苏东坡》一文中辩之甚力:一则王銍《元祐补录》是很可疑的史料,极有可能是托名的伪作,因为在作者当世乌台诗案的材料根本还没公开。《续资治通鉴资料长编》的作者在收录此条后附注表示存疑,而《四库全书总目》不收此书。二则材料里面的时间对不上。沈括察访两浙是在1073到1074年,乌台诗案的时间是1079年,两件事情相差五年之久。万无沈括把苏轼的反诗呈给神宗,而这材料延迟五年后才又被李、淑两位翻出来之理。何况在所谓的沈括呈诗之后,苏轼还不断受到神宗褒奖呢。三则李、舒用来打倒苏轼的材料并非来自沈括手录,而是来自苏轼好友公开印行的诗集。任先生考证:舒亶向神宗皇帝上送上“轼印行诗三卷”册子的是王诜刊印的,册子的名字叫作《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单从诗集的名字可以看出,诗集是在元丰年(1078)间印行的,这就与熙宁六年(1073)八月至七年三月之间巡视两浙的沈括没有任何关系了。 四则苏轼对政敌念念不忘,却从未在文集中表示对沈括的敌视,反而收藏着沈括送给他的自制烟墨并在墨上作铭。他自己明确指出陷害他的敌人之中,并没有沈括。苏轼在《乞郡劄子》写道:“昔先帝召臣上殿,访问古今,敕臣今后遇事即言。其后臣屡论事,未蒙施行,乃复作为诗文,寓物托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而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因此言臣诽谤,遂得罪。”在《杭州召还乞郡状》中写道:“李定、何正臣、舒亶三人,构造飞语,酝酿百端,必欲致臣于死。先帝初亦不听,而此三人执奏不已,故臣得罪下狱。定等选差悍吏皇遵,将带吏卒,就湖州追摄,如捕寇贼。”都肯定乌台诗案发端于李定之流。苏轼的同时代人以及以后的宋人笔记中,都均没有提及沈括给神宗呈送诗集刻意陷害的事实。 五则苏轼的亲友在文集里对沈括表示好感,如果真有其事,这种表示理应被删去。至此,我想,余秋雨先生的论断和一切尾随余先生关于沈括的谣言可以休矣。不过这些议论人倒可以看出议论者的人品,就始作俑者秋雨先生看来,沈括陷害苏轼是出于嫉妒,他写道:“我真不想写出这个名字,但再一想又没有讳避的,还是写出来吧:沈括。这位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不小地位的著名科学家也因忌妒而陷害过苏东坡。。。。。。。历史学家们分析,这大概与皇帝在沈括面前说过好话有关,沈括心中产生了一种默默的对比,不想让苏东坡的文化地位高于自己。。。。。。当然,在人格人品上的不可亲近,并不影响我们对沈括科学成就的肯定。”余先生真是厚道,”我真不想写出这个名字“,可他还是写了。他不说是自己猜的:沈括因为嫉妒,因为恐惧苏东坡的文化地位高于自己而陷害朋友。他说”历史学家分析“,可他又不告诉我们是哪位历史学家分析的。对于余先生,我真不想多说什么了,更不想去替历史学家分析。他在文革的所作所为,他在汶川地震的表现,好事者不妨看看,他写的《钟山碑文》大概还在矗立着吧,这足以树立余先生的”文化地位“了吧。另一个证据是教师节上海市政府和教委给“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授牌。对此,他表现出一贯的谦虚,他说:“听到成立工作室这个消息后我曾作过几次努力,希望删去‘大师’这两个字,但没有成功。这是教委的一种架构性的设计,要改动有一定的难度。后来我想,比‘大’字等级更高的是‘老’字,一个人先成‘大人’才能成为‘老人’,那么,既然我已经做了大半辈子的‘老师’,那就后退一步叫叫‘大师’也可以吧。”这样的大师,不知道天上的苏先生、王先生、沈先生作何感想,我想”壬人“两字似乎有确实的着落了。我同意任同斌先生文章最后的论断,我把它抄在后面作为结尾:我不相信沈括会陷害苏轼,因为沈括是一个天文学家,他观测星球的位置,观测月亮的运行,要为人们安排闰年闰月,他的胸怀必须像天空一样清澈,像宇宙一样宽广。我不相信沈括会去告密,因为他是一个忠臣,面对辽国索要土地,朝廷上下一片慌乱,皇帝执政六神无主,涉外大臣相互推诿,沈括勇担重任,将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强敌,有勇有谋,据理力争,为国家赢得了尊严,也赢得了边境的安宁,使得神宗才有兵力平定交阯的骚扰。在生死存亡面前尚且从容应对,他会因心胸狭窄而行龌龊之事吗?为了否定或者肯定我的答案,我仔细地翻阅有关材料,又将《续资治通鉴长编》熙宁七年八年的记载逐月逐条阅读,我看到了沈括的忠诚、智慧,看到了沈括的忠烈、胆识。他的襟怀犹如大海,汹涌澎湃又包容万物,所以他不可能去干哪些蝇营狗苟的事情。沈括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像苏轼,也像王安石、司马光,都是以悲剧谢幕。但他们各自有以不同的方式,将才智展现给后人,同样值得我们去尊敬和崇拜。和以上的考据文字不一样,这段文字充满了带着天真的敬意,可我尊敬这种天真和敬意。
  •     记得中学时候很着迷UFO之类的东西,有些文章提到梦溪笔谈里面,讲述了很多古怪的UFO现象,所以就读了一遍,没发现啥UFO,到是看到了挺多生活常识。比如古人认为化学里面的银镜反映很神奇,认为这不就是点铜成金嘛,哈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读过。
  •     没怎么懂
  •     有意思=w=
  •     小時候對知識的迷戀 完全可以從對這本書的迷戀中敲出端倪來 只是 也過了好久才知曉 相比知識來說 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值得去追尋。
  •     文人小品 经典
  •     只想说古代学者知识面真的好广。。
  •     我看的那个是紫色封皮的,似乎版本较老.内容很有趣.
  •     宋代百科全书,有些奇人异事蛮有意思。
  •     只是浅浅翻过,并未细读
  •     印象最深刻的是古法煮肉,吃货,没救了
  •     写的很简单,但是很深刻,有一种古代百科全书的感觉。
  •     沈括好厉害!!官又大!懂的东西又多!!!什么都会!!!!!
  •     十分佩服,对先代所传下来的东西无不敬仰。
  •     中学时代。初三
  •     略生涩嗷。。。各种器件都要靠YY
  •     资料过度丰富,有真伪不辨之嫌。但是可以当百科,可以当故事,可以当史籍。
  •     上初中的第一次看这本书,就觉得是一本宋代的百科全书。后来再看就体会其中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一头雾水
  •     包罗万象
  •     天文地理,坊间传说,百科全书
  •     仅对奇 兴趣
  •     震惊于古代的科技
  •     这本只是翻过
  •     我高中读过的不是这个版本,现在想来,那个封面特丑!
  •     我只是看段子的~~~
  •     虽然有的是错的 可是真的好有可读性 好看啊
  •     翻过
  •     最喜欢神奇,异事,杂志。10年买的,现在才大概翻完。看见“”虹能入溪涧饮水”就想起虫师。
  •     非常喜欢沈括的写字,比起其他一本正经的古籍我更喜欢一副坐下聊聊的沈先生。只看了关于石油,which is 水边沙石相间的地方慢慢溢出的可以燃烧的液体,的一部分,发现原来早在一千多年他就意识到石油在未来会有大作用,虽然只是因为发现了石油燃烧的烟灰有更好的墨质。ps、原来那时就各种砍树了。
  •     爱看这种八挂小文
  •     有几篇挺搞笑的……= =
  •     牛逼。开着上帝视角看里面的一些内容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有趣的。而且古人真是聪明啊。
  •     “此工之巧制,后人不能造。”古代的百科全书,有纠错,也有推崇迷信,时代的局限性所至。还是不错
  •     抄完的第二本古书 - -
  •     “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     高中的时候看,还是有挺多看不懂
  •     9m d7 5o6 4m 9mg ta b7 tm7 ro7f noa k7a 8m tm 96fb noa y7fj7f 97 9m nom bm6fb 9m o7 9m da na c6g 97 no7f 9m o7f 9mg pa roa 97 ha6g pa7 o7 na c6g jm eaf 97 yg d6a nomg t7 ta j6f nogm omg 4m pa6g la6f y7f da 86 96g 97 roaym j7fb7 ro7pm7 ym nmg 4m 46g ym pafb o6g nom ta 47f.
  •     唐宋史料笔记丛书 金良年点校 校勘记列于每卷卷尾
  •     沈括真是个惊世骇俗的天才!
  •     读完就忘了O O
  •     看古代的大百科全书,除了故事篇还算可以吸纳外,博物奇事部分大多就是笑话了。
  •     想 和 思 早就在很久之前得到体会
  •     这个版本的好处是章节目录有小标题,而且字号大,,,但是没有专名号。。。
  •     沈括这个人太有意思啦!原来古代也有这么博学的段子手!
  •     个人觉得《梦溪笔谈》是和《阅微草堂笔记》配合起来读的下酒菜
  •     作者还真是喜爱思考善于观察生活啊………………不知道千年之后未来人看我们的科普书会不会也有类似感受。
  •     有时候睡前看看,书里内容涉猎太广 还没有读透 不过! 超级棒!
  •     个人感觉辩证,艺文,技艺,杂志几卷不错,象数,乐律两卷感觉略显枯燥,异事,谬误两卷有趣可玩味,小百科吧。
  •     仰慕已久,终于可以一观庐面了。
  •     沈括真是博学多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吹得了牛扯得了蛋,读起来挺有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