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雨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一般管理学 > 空雨衣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213048272
作者:查尔斯·汉迪
页数:224页

作者简介

《空雨衣》是与德鲁克比肩的“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经典作品的最新版本。
我们并非天生要当有名无实的“空雨衣”:薪水名册上的编号,经济学或社会学研究中的“原始材料”,某分政府报告中的“统计数字”。社会与组织形态的变革会对组织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努力工作的核心人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他们是否会像作者在《空雨衣》一书中所说的,遇到变成“空雨衣”的危险呢?
在本书中,查尔斯•汉迪为我们理清头绪,无论组织与个人,应该如何去管理现实中的悖论,以及如何将“空雨衣”填满。
[编辑推荐]
1. 查尔斯•汉迪,欧洲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欧洲屈指可数的“管理哲学家”,如果说德鲁克是管理学之父,那么查尔斯•汉迪就是当之无愧的“管理哲学之父”。
2.《空雨衣》是查尔斯•汉迪经典作品的最新版本,本书当年一经出版就瞬间登上畅销书的排行榜,发行100多万册,并被《财富》和《商业周刊》评为年度十大畅销商务管理书之一。
3. 查尔斯•汉迪管理思想的一大特色,就是注重不同管理文化的有机融合,在当今时代,人越来越成为组织、机器、电脑和工资的奴隶,查尔斯•汉迪这种以人为本、文化共融的管理思想理论,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时代意义。
4.查尔斯•汉迪的作品是管理者必读的经典,《空雨衣》是典藏大师查尔斯•汉迪套系中必不可少的一本,值得每一位管理爱好者收藏。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迷思
今天,许多人很幸运,不需要为生存而工作。可是问题来了,工作不是为了生存,那该是为了什么?一连串问题被提出来,各种各样的答案也蜂拥而至。对许多人而言,人生是一场挣扎,是一个迷思。
第1章 我们在哪儿
第2章 当代九大悖论
第二部分 平衡悖论的三种方法
悖论令人困惑的原因在于,它要我们接受相互矛盾且同一时间背道而驰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与相反事物相安无事。其实,人生好比跷跷板,假如我们掌握事情的原理和窍门,知道相反两端彼此的需要,那么无论居高居低都能顺心。
第3章 S型曲线:持续成长的秘方
第4章 甜甜圈原理:核心与边界之间
第5章 中国式契约:双赢的战略
第三部分 穿越悖论的八条蹊径
我们不要变成“空雨衣”,它让我们正视一件事:如何在较大的环境框架下,为个人的愿望与决策找到立足的空间。除非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够担负起若干个人的责任,否则根本没有希望穿越悖论。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改变组织结构,将更多权力下放给小单位与地方单位,以开辟出新的蹊径。
第6章 双重公民身份
第7章 逆向授权的艺术
第8章 超越利润
第9章 新型企业
第10章 虚拟办公室
第11章 人生四季之美
第12章 学习型社会
第13章 建立公平的计分卡
第四部分 找寻人生的意义
我们全都是“进化链”中的偶然。未来几十年间,世界将会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地方,我们需要借助所能找到的一切助力,确认自己在世上的位置与角色。如果我们想找寻人生的意义,那么延续感、联结感和方向感将是对抗迷思与无力的最佳解药。
第14章 延续感
第15章 联结感
第16章 方向感

编辑推荐

  欧洲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经典作品。

内容概要

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

当代最知名的管理思想大师,“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管理大师”之一,管理界的预言家、哲学家,被誉为“大洋彼岸的德鲁克”。

英国《金融时报》称他是欧洲屈指可数的“管理哲学家”,如果说德鲁克是管理学之父,那么查尔斯•汉迪就是当之无愧的“管理哲学之父”。

20世纪最具创见的组织行为大师,以“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未来工作形态”的新观念闻名于世。

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在壳牌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后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追随本尼斯、阿吉里斯等大师进行组织研究;再后来他返回英国参与创办了英国首家管理学研究生院——伦敦商学院。
[建议上架]管理经典/企业管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说彼得·德鲁克使管理登上大雅之堂,汤姆·彼得斯将其推而广之,那么查尔斯·汉迪则赋予了管理所缺失的哲学的优雅和雄辩。  ——领导力大师 沃伦·本尼斯    汉迪的著作深得我心。组织的基本模式将如何发展,工作生涯的未来将会怎样,对于这些重要问题他都给出了深入浅出的精辟回答。阅读他的著作是我生命的里程碑,他的观点深深震撼了我。  ——管理大师 汤姆·彼得斯    汉迪总是如此的优雅,他是管理领域真正的大家,在世界众多的管理思想家中堪称翘楚。  ——《从优秀到卓越》《基业常青》作者 吉姆·柯林斯

章节摘录

  有位年轻朋友最近在伦敦一家银行找到份颇为光彩的工作,某晚我请他出来小酌,他却说:“晚上九点以前我下不了班。”我问道:“你的工作一直这样?”他答道:“那倒不是。”但又补充说:“我的同事希望我和他们一起多加会儿班,即使周末也不例外。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整体说来,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工作,而且薪水很高,只是极度耗神。  生存的公式  一家大药厂的老板曾简单明确地归纳出自己的政策,他提出了一个“1/2×2×3=P”的公式,即在5年之内,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人数减半,每人的薪水加倍,产量成为3倍,便是公司的生产力“P”(productivity)或利润“P”(profit)之所在。也许并非所有公司都可以如此明确地套用这个公式,但类似做法的确非常普遍:好工作、高薪水、高业绩,但人员更精简。这种做法据说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共识。  然而,这类工作并不适合所有人。对于希望在生活中多点空间做其他事的人来说,就不适合。无论男女,凡是希望照顾家庭者,接下此类工作都会相当辛苦。小孩固然可以托人看管,但照顾的品质却不尽如人意。一位身为人母的女性业务经理说:“每次因公出国,我都坚持要公司支付我念睡前故事给孩子听的越洋电话费。”然而,为人父母者所要做的,又岂止是在电话里念睡前故事?  一周工作70小时的确耗力伤神。虽然“效率”可节省部分时间,弥补一些精力的大量流失。但当效率运用不当时,只会落得心力交瘁。“被掏空”(burn out)这个词能够成为流行语有其根据,绝非凭空产生。过去,人类以一生47年的时间来分摊10万小时的工作时间,现在,“充实”的工作者,却将这些工作集中在30年之内。于是我们要问,真的有必要在一个肩头担子已不胜负荷的人身上增加工作量吗?在高薪背后隐藏着某种风险。有时候,最没保障的事似乎竟是提供一份有保障的工作。  在医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八成可以活到75岁。假如每个人一生的工作时间是30年,那么几乎人人在结束工作生涯后,仍然有25年的日子要打发。这25年不能算是真正“退休”,每个人都有机会在此期间另创事业。心理学大师荣格相信,人生上半段是为下半段做准备。奇怪的是,如今绝大多数人都渴望拥有完整的后半生,但却没人为此做好准备,许多人平白浪费他们的下半辈子。一位朋友说:“我只希望和以前一样。”然而,很不幸,我们不太可能继续过一样的日子。  ……

图书封面


 空雨衣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猜你应该是否定思维者~~~
  •       這是一本富有哲理的書。書中提到的中空雨衣照片可參考以下的链接。
      
      http://www.pbase.com/mmingo/image/48615855/original
      
  •     寻找人生的第二条曲线,持续成长~
  •     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的经典书
  •     这是一本放在床头、包里在任何有空的时候随便翻开一章都可以拿起来读得下去的书,当然也可以很专心地一遍遍来读。很特别的书名标示了作者对组织和个人未来深刻的忧虑——我们不愿意成为空雨衣!一个好的组织是不应该把人变成空雨衣的,但我们的大多数组织正在把人变成空雨衣。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是作者的深层而真诚的思考,也是所有真诚生活的人内心的拷问。书中最后的回答是:延续感、联结感和方向感。为了不变成空雨衣,我们需要充实自己的甜甜圈的核心、需要在工作之外发展第二条曲线;组织要超越利润、创新企业;社会要成为学习型社会。世界不断变化,但人性不变。要想基业长青,必须寻找一种个人-组织-社会共赢的途径,平衡发展。
  •     作为送礼用的,不错。推荐企业高管阅读
  •     空雨衣这个比喻特别好。对未来有忧虑,才会有思考
  •     学管理,对于大师之作,应该好好读一下!
  •     这本书算是看了最长时间的了。断断续续反反复复,写的很棒,受益良多。
  •     有点用不上,超大企业里可以用一些里面的想法,普通小企业还是老老实实的搞原生态管理吧
  •       题目the empty raincoat,指的是Charles Handy在明尼阿波利斯的公园中看到的一尊名为“无言”的雕塑,主题是一件笔直挺立的青铜雨衣,里头空无一物。Handy将空雨衣作为人类所遭受的迷思的象征:我们在世上走一遭,不是要做有名无实的“空雨衣”,如薪水册上的编号、经济学中的原始资料或是政府报告中的统计数字,因为人生的意义决不在于充当某部大机器的齿轮,终日疾转,不知目标何在。
      
      这个迷思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生产物质财富的本源是最求幸福,但在物质充裕的同时,每个人的灵魂却反而空洞而充满困惑
      
      ***************************************
      
      Handy在第一部分提出了困扰当今人类社会的九大悖论:
      
      1.智慧成为新的资产,可这种资产很难转移,无法衡量,并且每个人拥有的机会都是平等的
      
      2.人们为了财富而工作,却又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淘汰一部分人,使其失去收入,由政府赋税救济。整个社会也因此处于零和的状态。
      
      3.人们通过将工作标价来提高生产力,却导致许多民众丧失技能,甚至失业的副作用
      
      4.时间的商品化:我们为了钱而如同浮士德般出卖自己的时间,富足之后又会愿意花钱换取时间的节省
      
      5.富裕的假象:富国向销售的商品,穷国买不起。于是富国不得不输出资本和技术,帮助穷国富起来。尽管这对于富国国内的工人并不是好消息。
      
      6.看不见的组织:组织要求对成员的控制,却又要给予员工独立工作的授权。正如那个故事——老管理者告诉新管理者:“好的是,12000人为你工作;糟的是,他们并不知道有这回事。”
      
      7.世代差异:每代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与前一代不同;但在规划未来时,又理所当然地认为下一代应该和这一代相同。
      
      8.自我实现与团队至上的矛盾
      
      9.正义的两难:人们追求公平,即每个人能够平等地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将勤劳的人与懒惰的人划上等号,这又是一种不公平。
      
      ***************************************
      
      那么,如何平衡这些悖论?Handy讲了3种方法:
      
      1.S型曲线
      
      曾经帮助我们走到今天的途径,今后却不再有效。换句话说,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跑赢时间。
      
      S型曲线即一条正弦曲线,我们不能在过了波峰之后再弥补,而是要在即将到达波峰的时候,利用仍然充裕的资源和信用,开始新一轮的S曲线增长。原始曲线和新一轮曲线之前的橄榄形区域,是一段混乱的时期。这是很好理解的:在顺风顺水的时候,着手推翻现有的做法,对任何人都是困难的。
      
      如何确定自己处在曲线的什么阶段?作者认为,组织与个人,每2-3年,就一定要寻求新的方向。
      
      尽管我们不太可能早早放弃第一条曲线,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过去”并不是我们通往“未来”的最佳指引,并为此做好准备。
      
      2.甜甜圈(中间实心,周围空心),用来解决悖论的空间维度,即如何接受一对矛盾的概念。
      
      甜甜圈的核心部分,使我们在工作上或其他人生角色中必须做的事情。但核心不是全部,在外围我们要开辟弹性空间,超脱单个职责的束缚,发挥个人的潜能,实现对人生的终极责任。
      
      人们都讨厌束缚,但较大的空间不见得令人喜欢。因为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更多的错误。做的不够,可能比做错了还要严重。
      
      对于个人来说,为了实现工作上的“甜甜圈”,可以将以钱为目的的核心工作,和其他工作,组成一个工作组合(Portfolio)
      
      读到这里,我明白了过去研究IBM Enterprise 2.0时没想明白的问题,为什么组织要扁平化和社会化?其实是为了让个体和组织的边缘都更有弹性,形成个体和组织的甜甜圈(其实更像是鸟巢的形态)。所以,未来的组织不是一张普通的网,这个网有紧致的内核和弹性的外延。
      
      3.中国式契约:基于同理心的妥协,带来双赢。
      
      如何把握妥协的度呢?妥协的是利益,而不是原则。不懂相互妥协的通常下场就是囚徒困境。
      
      ***************************************
      
      然后,作者提出了穿越悖论的八条蹊径:
      1.双重公民身份:讲的是建立共同愿景
      2.逆向授权:讲的是组织的新形态。即成员授权给中心,外围业务单元保留专业的能力,而中心负责协同和基础服务,如同一种黏合剂。同时,中心在形式上可以分散甚至虚拟化。
      这里,作者提出,一个基本业务单元,应以130-150人的规模为宜
      3.超越利润:公司的目标不应是单纯的挣钱,而是为了让这个组织可以持续地发展得更好,而不是更大
      4.新型企业:以股东制为核心的美式结构,不见得要作为主导。德式和日式的结构也许更好。
      5.虚拟办公室:组织将由棱角分明的“钻石”变成弹性的“泥巴”
      6.人生四季之美:人生的安排也可以弹性。作者自己提出了一种四阶段的划分,坦率的说,并无新意。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观念上认识到,人生是可以通过工作组合的方式动态安排和变化的。
      7.学习型社会:Robert Reich将现代美国劳动人口分为三类:例行工作操作者(如工人)、个人服务提供者(如医生)和符号分析者(如分析师、律师)。符号分析者只占人数的20%,却占领了绝大部分智慧,并因此垄断了财富。学习型社会,就是要打破这种智力的垄断。
      8.建立公平的计分卡:麦克纳马拉谬论说明,金钱作为社会的唯一度量是非常危险的。对于个人来说,只有更多地将人生体验的度量从金钱中抽离出来,生活的品质才能提升。
      
      ***************************************
      
      最后,作者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层面,同这些迷思斗争之后,我们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寻找的圣杯是什么?
      1.延续感:无论是亲子间的情感还是企业的基业长青,我们追求的都是对未来的责任感
      2.联结感:很好理解,人是社会的
      3.方向感:说白了,我们需要愿景,需要信仰
      
      ***************************************
      不要对这本书抱太高的要求,它不是指引人类到达精神彼岸的神谕。只要作者的思考能触动我们心中的某一点,就足够了。
      
      最后提一点,Handy对语言的掌控也无愧于大师的身份,紧致而平实,读起来感觉很好。
      
  •     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od
  •     给4星因为这书用一个我很熟悉的原理串联了生活中许多细节,是让我有共鸣却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个人兴趣的有效组合,生活中重要元素孰轻孰重的适当抉择,一个企业管理的张弛有度,有序而自在的生活节奏,一个品牌的永续发展,竟然就是同一回事。或许有人觉得体系陈旧,但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体验。还是推荐。
  •     一般般,。。。
  •     正在啃,很喜欢
  •     养老问题不光中国有,英国佬也面临着退休后,养老金不足以养活退休老人。怎么办?清华教授说去养老院洗衣,种花,换取有偿报酬,也只有这一条路了。
  •     湛卢文化出品,此书佳品。
  •     書是正版的,內容很豐富,很好
  •     “空雨衣”这个隐喻本身有点意思,不过,书本身也就是个“空雨衣”
  •     空雨衣 - 查尔斯·汉迪
  •     并没读出太多干货。。。
  •     还没读,整体感觉不错。
  •     来来去去就那么一两个观点炒来炒去。
  •     可以说《空雨衣》跟《饥饿的灵魂》和《思想者》保持一致,也可以说内容基本重复~
  •     “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地方找到自己的新方向。我们不能等待伟大人物指引我们方向。我们要自食其力,在黑暗中点燃自己的小小火焰。”
  •     朋友推薦的書。書很好,快遞夠快了,打開的時候包裝什麼的都很好,書乾淨,品相也很好。
  •     归纳的很好,谢谢分享。
  •     看了一半,还是有点收获。推荐
  •     在这次旅程的飞机上读的,除了“空雨衣”这个隐喻本身很有味道之外,其他部分并没有太多感受。而大量以东方文化(日本和中国)的举例也不是我所感知的中国文化。比心理预期差很多。
  •     喜欢看这类书的应该不多
  •     了解了很多东西,很专业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