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印度学什么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一般管理学 > 我们向印度学什么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ISBN:9787111308775
作者:潘松
页数:268页

作者简介

第一次为中国企业界全面引入印度企业的经验
当国人对印度还是一知半解之时,印度的大型私企早已绘制好进入中国市场的蓝图
占领知识经济的三大领域横扫世界的并购大军
真正世界级的巨无霸公司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曾经通过自己的文化和深邃的佛教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依靠宗教创造辉煌的时代还会再次上演,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可能将凭借更强的经济机遇。就在我国大踏步向“G2“迈进之时,,我们的南亚邻国印度,一直 也在紧紧向前 。的确,印度在基础建设等问题上与我们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在知识经济的三大领域:金融业、制药业、软件外包等领域,都令中国同行有难以望其项背之感。而在这些领域中屡创传奇的正是印度的私营企业。本书将向你全方位介绍了印度的超一流企业,而在某种意义上,21世纪我们取胜的“秘诀”就是了解印度及其星光灿烂的私营企业群。本书旨在为中国企业 打开一扇窗,希望能够帮助中国企业 剖析和学习 印度崛起的真正秘诀。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推荐序二前言  印度赶超中国的利器:私营企业  第1章  来自印度的挑战    印度的核心优势:私营企业    世界市场,我们来了    印度精英全球化    印度软件外包业对中国的挑战    印度医药企业对中国的挑战    印度金融业对中国的挑战    “印度制造”挑战“中国制造”    中国企业当警醒  第2章  印度的“微软”:Infosys    250美元起家    成长的转折点    Infosys的管理诀窍    Infosys的核心竞争力    全球化视野    印度IT业飞速发展的动因    软件外包业中国和印度的差距    印度七大软件巨头逐鹿中原    附印度前十大软件和BPO公司    附Infosys大事记  第3章  印度制药业的领头羊:南新    南新的成长历程    印度第一个跨国医药企业    南新的创新动力    印度制药业的崛起    印度编织“制药帝国”梦想    印度制药公司在中国的扩张    中国制药业如何面对印度的挑战    附印度十五大制药企业    附南新实验室大事记  第4章  印度最大的私营银行:ICICI    印度第二大银行    印度最伟大的银行家:卡玛特    ICICI银行的成功之谜    核心战略:重视人才    穷人的银行    ICICI银行的国际化之路    印度银行业给我们的启示    印度银行业在中国的布局    附印度前十大银行基本财务指标    附ICICI  银行大事记  第5章  印度第一工商王朝:信诚工业    信诚王朝创始人:德鲁拜    举足轻重的信诚王朝    穆克什和他的信诚王朝    印度的石油王子    信诚工业的市场:世界    印度零售业的革命    信诚工业与中国    附德鲁拜·安巴尼获“终身成就奖”时发表的演讲  第6章  龙兄虎弟:信诚ADA集团    阿尼尔的信诚王朝一瞥    金融板块布局    改变印度人的生活方式:大娱乐    印度历史上最大的IPO    印度电信领域的巨人    印度基础设施领域的排头兵    信诚ADA集团和中国公司的合作    附信诚王朝大事记  第7章  横跨三个世纪:塔塔集团    恒河明珠    特立独行的拉坦·塔塔    从百年塔塔钢铁看塔塔文化    重视创新的塔塔集团    塔塔集团如何进行全球并购    塔塔钢铁并购康力斯    塔塔与中国的百年渊源    附塔塔集团的海外收购    附塔塔集团大事记  第8章  全球钢铁帝国:米塔尔集团    “钢铁皇帝”的传奇    钢铁是资本炼成的    欲吞并全世界钢铁业    米塔尔的中国攻略    附米塔尔集团大事记  第9章  从印度企业学什么    学习印度企业的创新精神    吸取印度企业的国际化经验    学习印度企业如何并购    学习印度企业如何培养人    印度是否会超越中国  附印度最大的50家公司  后记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多年来,我们一直把眼光放在赶英超美追日上,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南亚近邻印度正以万千新气象日益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新星。  印度  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世界上拥有年轻人口最多的国家(50%的人口在35岁以下)拥有一个庞大中产阶级的国家(近两亿人)33家印度私企发展出世界级的规模和竞争力,它们正是印度赶超中国的利器。  2010年1月印度媒体预测,印度经济可能在两年后达到10%的增长率,其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可在四年之后,即2014年超过中国,而2020年的中国将像现在的日本一样陷入衰退。  虽然在基础设施上印度与我们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在知识经济的三大领域——软件外包、制药业、金融业,印度都令中国同行难以望其项背;而在制造业领域,印度也在暗自发力追赶我国。  在这些领域中,屡创传奇的正是印度的私营企业——它们创造了印度85%的财富!印度私企以创新和国际化为动力,在多个经济领域整合全球资源。从石油和天然气、信息技术、制药、电信、汽车和零部件发展到钢铁、金属、煤炭和电力,横跨北美、欧洲、非洲、中东、东南亚、中国、拉美等,特别是美国居印度企业并购的首位。  作为一部印度现代经济传奇史,《我们向印度学什么:印度超一流企业的崛起与启示》旨在为你打开一扇窗,精选出印度七个耀眼的超一流企业:  印度IT巨人——Infosys公司,印度最大制药公司——南新实验室有限公司,印度最大私营银行——ICIC1银行印度市值最高、规模最大的私营企业——信诚工业,印度最大网络服务提供商——信诚ADA集团,印度最受尊敬企业——塔塔集团,全球钢铁巨头——米塔尔  这些明星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和我国同行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关系,可以预见,未来两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虚心向印度超一流企业学习,共同开辟21世纪新天地。  占领知识经济的三大领域  横扫世界的并购大军  真正世界级的巨无霸公司  第一次为中国企业界,全面引入印度企业的经验  当国人对印度还是一知半解之时,印度的大型私企早已绘制好进入中国市场的蓝图。

前言

  中印两国的人口占世界的40%,在当前经济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印两国都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带动全球复苏的引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中印两国既有很多共同之处,又高度互补。一方面,中印都是新兴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很多共同的挑战。两国又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明底蕴,在很多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经历或感受。另一方面,印度的服务产业高度发达,特别是外包产业更是全球领头羊,而中国以前更多的是集中于制造产业,现在则更关注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增长转向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中印产业结构的差异性意味着双方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取得双赢的合作,这些增长模式和优势上的差异在两国之间产生了很有意义的互补性,并为双方创造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这也是双方企业的合作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

内容概要

潘松
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在读,目前供职于上海电气。
十多年在印度的工作经验和经历,接待过印度曼莫汉·辛格政府的七位内阁部长(包括前商工部部长纳特和前财政部部长奇丹巴拉姆)。
足迹踏遍从阿拉伯海到孟加拉湾、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到印度洋北岸那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对印度的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法律、语言(印地语、泰米尔语、梵语)和宗教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常身居恒河两岸,心系长江之畔,领悟印度乃心灵重修之地,深感从21世纪初叶开始,印度将是我们既竞争又合作的伙伴。

媒体关注与评论

  毫无疑问,印度是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之一,控制印度经济命脉的超一流企业就构成其核心机。前十大私人企业的总营业额占整个印度GDP的20%,它们的发展,就是印度现代经济成长的缩影。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黄迪南  之前的百年救亡史不论,改革开放的30年其实就是不断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在从西方不断导人市场经济、法治模式与商业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有识之士也把眼光投向同为“金砖四国”的印度。这本《我们向印度学什么》不仅让我们对这个“陌生的熟人”有细致入微的了解,也有助于为困于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提供某些观念和技术上的崭新思路。  ——《商务周刊》杂志主编 高昱  “龙象”之争不可避免地会成为21世纪商业最重要的话题之一,而围绕这一话题的论争总是容易极端化。本书最有价值之处在于,它详细指出了印度企业所拥有的、愈来愈自信的中国企业目前最欠缺的竞争力——全球化运营能力——是如何炼成的。  ——《环球企业家》执行主编 杨福  21世纪影响人类最为深远的经济趋势,当属中国、印度两个经济大国的崛起。到本世纪中叶.世界经济前三强为中国、美国、印度。这是中国第一本全面介绍印度优秀私营公司的书。当国人对印度还是一知半解之时,印度的大型私企早已绘制好进入中国市场的蓝图,这一点值得我们警醒,不要忘了我们总体领先印度不到20年。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 任伟  印度的特大型家族企业从事的核心行业都是涉及印度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如石油、钢铁、汽车、IT、电力、通信、金融、医药、粮食、经济特区、教育、房地产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如果想了解21世纪的新印度,你不得不读此书。  ——印度工商会联合会(FICCI)中国区执行董事 阿都尔  信诚集团创始人德鲁拜·安巴尼说过:“希望是你最强的武器,自信是你最大的财产。只有梦到,才能做到。”他那不惧艰难险阻的传奇一生是印度企业家的灵感之源,中国梦想创业成功的年轻人也可从他的故事里得到激励。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亚研究博士 马帅  虽然印度的经济改革比中国起步晚。而且尚处在发展的较早阶段。但印度也早就有了不少世界级大型企业,它们按照全球先进标准的要求办事,经营管理水平比较高。只要一个国家私有部门充满活力,就算是在糟糕透顶的道路上运行,也能创造出可观的经济增长。  ——《后美国时代》作者 法里德·扎卡利亚

章节摘录

  信诚工业有很多海外勘探区块。它在也门马利克海岸的九个区块发现了石油,并拥有25%股份,此外还获得了该国陆上另一些地块的石油勘探权;在沙特阿拉伯,除了寻求勘探机会外,信诚正在考虑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合伙并入股石化项目;在阿曼信诚有两个区块,其中的一个位于阿曼纳特的深水区,现有的地震数据已收集完毕,二维核燃料的数据也正在收集中;由于前不久在埃及石油、石化投资上有不错的战绩,信诚公司考虑在伊拉克的炼油厂升级项目中投资,并计划在埃及石油、石化和塑料业投资100亿美元;它在澳大利亚获得三个区块的勘探权;在东帝汶获得一个区块。  同时,它计划收购苏格兰的北海石油公司,虽然北海石油日趋萎缩,但穆克什认为那里有印度急需的人才,如果收购成功,将把他们用于前沿地区的勘探和开采。在危地马拉,信诚在环保炼油厂和电站项目上中标,总开支为77.3 亿美元。据可行性研究,该项目回报率可达20%。危地马拉地理位置很重要,除了接近墨西哥、太平洋和大西洋外,还靠近美国和加拿大市场。此外,信诚在哥伦比亚太平洋图马科盆地和博罗霍0区共两个区块获得勘探权。信诚工业还与ANH(哥伦比亚的油气监管机构)签署了一项技术评价协议,同哥伦比亚石油公司(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一个与该国农业合作的协议。

图书封面


 我们向印度学什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本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印度,一个充满希望和动力的印度。我很希望自己能去印度亲身体验。书中的几个企业都是从小公司慢慢发展成为跨国企业的,与其说是企业的发展史,不如说是人才的成长史,一批有能力的领导的崛起。
  •     《我们向印度学什么》,作为一本经管类大众读物的标题,实在有“标题党”之嫌。很多人可能压根没想过“贫穷、神秘、陌生”的“阿三”能教会我们什么,尤其在经济方面。客观指标上,我们比印度早开放了13年,我们目前的GDP是印度的将近四倍,我们的贫困人口却只有印度的一半;论直观感受,在印式绿皮火车上的亲身体验,其简陋、脏乱、嘈杂直让我感到穿越回了中国的70年代;当地铁早已成为中国大城市的生活方式,09年的德里却仍是印度唯一拥有地铁的城市(孟买在建,2012年开通);德里与孟买的贫民窟占据了城市“半壁江山”,即使让咱最凄惨的“鼠族”去参观,大概也能哭着去笑着回……至于企业层面的比较,虽然对印度企业的强大和活跃略有所闻,但亲眼所见小企业的闲散和低效还是让我无法将印度私企和“创造该国85%财富”(前言)的“丰功伟绩”“对号入座”。由此可以想象,读完这本书,我“大吃”的就不止是“‘一’惊”了。不久前刚读完黄亚生的Selling China,将中国的高额FDI流入作为体制扭曲的一种信号加以阐释,通过企业的“政治性主从次序”(the political pecking order of Chinese firms),赤裸裸地展现了“中国的经济起飞了,但中国的企业却没有起飞”的局面。正反对比之下,印度的这些私企巨头取得的成就,便更让人刮目相看。等被震撼的热脑袋稍一冷却,还是发现了本书的一些不足。除了“标题党”风格不时让人感到《货币战争》式思维的“阴魂”;书的主体部分介绍了在软件业、医药业、金融业、制造业、重工业等各行各业颇具国际影响力的七家印度私企的发展历程,但大多是对其经营规模的概述,资产利润的罗列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歌功颂德式的总结。这些固然可以帮助读者快速直观地了解这些公司,但却更像是登陆这些公司的网站首页,点击一个叫做“about us”的标题所获得的结果;而作为一本书,这样的平铺直叙就显得有些寡淡,精彩不足。至少就我作为一个读者的偏好来说,我想知道的不仅仅是这些公司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what),更包括他们如何得以成功(why);不仅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还在于他们是如何在克服重重障碍的过程中形成这些竞争力?比如,考虑到信诚工业创始人德鲁拜的创业正值印度政府对各经济部门严格把控的计划经济时代,其在“许可证制度的重重限制”、在“股票交易市场在资金监管局严苛的监管下,很多公司都对上市敬而远之”的年代里“把批判者变成自己的‘粉丝’”(P109)而在孟买证交所取得了划时代的IPO成功,便更显现出传奇色彩;或者,再来看劳资关系的问题。书中的确提到了塔塔对员工福利的全面保障以及对员工价值的珍视,但这似乎不足以解释其如何做到裁员3.3万却未引发罢工(裁员毕竟意味着可能无法享受在职的所有优厚待遇)?相比之下,米塔尔钢铁收购中亚东欧钢企后的裁员却引发了当地工会的抗议,那么,米塔尔又是如何摆平工会,使其“严格的安全条例、充满活力的质量监控以及……供应商之间的物流沟通”真正发挥作用?而又是什么样的劳资纠纷,才能严重到信诚ADA的员工要谋杀总裁阿尼尔?……我们在书中读到的只是作为结果的、带着光环的一个个标志性事件,但如果其中惊心动魄的种种过程也能跃然纸上,相信不仅能使书变得更精彩,也会更方便中国企业从其经历中学习、借鉴。读完了七个加长版的“about us”,本书的最后一章才真正让我眼前一亮。作者从创新精神、跨国并购与人才培养三个角度总结了印度私企的成功经验。相形之下,我国私企的“发育不良”便“惨不忍睹”了:就创新能力而言,我们的私企既缺乏“掌控创新进程和速度的系统性方法”,有没有“吸引并保留顶尖创意人才的能力以及鼓励创新合作的机制”(P218)。作者将印度私企的创新精神分解为国际竞争与综合理念等原因。以此对照中国,则“政治性主从次序”(再次借用黄亚生的术语)带来的对低效国企的偏爱与纵容以及对私营企业的歧视与限制直接导致了后者国际竞争力的缺乏;而印度企业围绕核心竞争力这条主线展开技术、管理、服务、市场综合创新的理念,更是比国内动辄将创新等同于东一枪西一枪地建造科技园区的心态成熟不少;我们一味地倡导提高科技竞争能力,却很少就与西方企业形成合作、分工进行思考、规划,而印度企业却早早地参与国际合作,“用较少的研发投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利益”、“减少了自身承担的风险”(P220);同样是鼓励企业创新,在中国还停留在口号层面时,印度却早已给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税收减免的激励:比如,“如果将企业营业收入的2%用于研发,就可以不再缴纳‘研究开发税’”(P221)……一言以蔽之,与其说是“为中国企业全面引入印度企业的经验”,我认为更应该反思、学习的是中国的政府:学习印度放开对私企的束缚,成为私企国际竞争的后盾。从人才的角度来看,除了英语水平确有差距(比如中国银行的客服很可能连什么是bank draft都不知道,由此,姑且推断中印在掌握英语的高端人才方面尚有差距),中国企业家在勤劳、创新、敏锐、灵活等方面都不见得比印度同行差。市场经济本就是适者生存。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在层层(政治)桎梏下摸爬滚打地壮大,又为什么不能相信,更友好的融资环境、更简便的行政程序、更有导向性的政策优惠照样可以帮助它们在更大的舞台上斩获一席之地?如今,印度的主流媒体几乎“天天喊超越中国的口号”,用各种靠谱或不靠谱的预测试图说明印度的GDP增速何时超越中国,中国的人口红利何时终结,等等。如果就此复发“被害狂想症”,似乎有失中国“泱泱大国”的“体统”;但若就此摆出一副“G2老大帝国”的姿态而对现有制度不做任何反思,则越来越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领导下的“权贵资本主义”(crony capitalism)之后果几乎也可想而知。当这样一本系统介绍印度私企巨头在国际化潮流中发展壮大之经验的著作呈于眼前(尽管不够深刻丰满,但却充满诚意),我们的政府,是否也可以此为契机,认真地向印度学习如何释放私企的活力——至少首先不去人为地施加扭曲?(读这本书的另一个收获,便是激发了我对吴晓波《激荡三十年》的阅读兴趣——在了解的印度私企巨头的成长轨迹之后,迫不及待地想要反观中国的民营企业。相信从中会看到宏观政策扭曲背后的更多微观实例。可是……我现在应该做的是憋论文!憋论文!)
  •     印度是个充满差异的国度。这是我一个星期体验下来的最大感受。行前,特意向潘松先生索要了这本书。连同我从网上购买的其他印度书籍都一并认真阅读。很有幸,这次短暂的印度旅行是和潘先生一起同行。因此,亲眼目睹了不少印度大企业的运作,也和这些企业有了第一次的接触。在这样一个分割严重的国度,向大企业学习的确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潘先生是个很爱读书学习的人。我们每次停下来等待的时候,他都抓紧时间阅读手边的报刊,随时了解印度当地的新闻、综述等等。估计他的书也是这样积累出来的。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觉得印度有好多值得学习的
  •     很不错的一本书,改变了原本对印度的一些偏见,我们应该重新看待这个国家,他的崛起速度远超我们的相像~~
  •     主要介绍了知识经济三大领域:IT外包(infosys),制药业(南新),金融业(icici银行),印度著名的四大集团:信诚工业,信诚ada集团,塔塔,米塔尔钢铁公司。全书角度主要是私企国际化经营/并购。介绍infosys的文字写得不错。
  •     看了后受益匪浅
  •     视角不够新,有标题党嫌疑,好处的比较详细具体,做资料收集看看还不错
  •     是一本很不错的书,有时间可以看一下。
  •     说的很彻底
  •     空
  •     还比较客观~
  •     我们的邻居是面镜子,值得不时照照
  •     认真看完这本书,只想说一点,觉得印度在与世界接轨方面——这也是我国喊的最多的,是踏踏实实走的,也确实走在我国前面,也应该走在喊口号的人前面,
  •     邂逅:2011.3.16.借于文图; 旅程:2011.3.16.-2011.3.21.; 地点:家中、各种教室图书馆; 提出的问题值得关注,视角好,但公司介绍基本上属于官网首页about us的level,挖掘不够(相同题材让吴晓波去写,大概会拿捏得更好~)。最后一章的启示是全书的亮点。由黄亚生的selling China而引申阅读,读完表示:1、SOE及其背后的gov读了这本书,难道不感觉腰疼么?!2、迫切想读吴晓波的中国民企系列,读完可能会有更清晰的比较框架。
  •     未来印度之于中国如同目前中国之于日本。阿三已经不是以前的阿三了,经济上必将成为中国强大的竞争对手。Infosys、南新、ICICI、心诚工业、塔塔集团、米塔尔集团。。。。。。
  •     觉得印度的民主和拖沓的官僚作风很搭配吖
  •     印度的私营企业是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主力
  •     作为一个知识普及类读物,写的还好,比较浅也情有可原,嗯,国际化、人力资源
  •     书不错,我很喜欢,送货也很快
  •     印度,IT外包强国,因为想了解印度IT产业的发展,而购入了此书。
  •     介绍性的书。感觉还是有点雾里看花。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