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战略2020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金融/投资 > 中国金融战略202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010095622
作者:夏斌,陈道富
页数:462页

作者简介

该书从中国未来经济“四大机遇”与“四大挑战”情景起步,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发展中不可回避的汇率、资本流动、人民币国际化、外汇储备、国内金融改革、沪港国际金融中心、策略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由过去、现在到将来,从大历史角度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将上述一系列困扰决策者的历史性命题,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思索、梳理,力图按其内在应有的发展逻辑,展现出中国金融的行动纲领。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导论 一、为什么研究 二、研究什么 三、怎么研究第二章 货币金融理论:本源的回归与现实 一、抽象意义上的货币与金融 二、现实的货币与金融:不稳定的四维系统第三章 战略环境与战略方向 一、未来经济增长的机遇与挑战:战略需求分析 二、现实金融供给:“金融滞后”和“金融弱国” 三、战略方向选择:充分市场化和有限全球化第四章 大国崛起中的中国汇率制度选择 一、汇率制度选择的本质 二、不同的汇率制度与危机 三、一国如何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 四、有管理的浮动:战略过渡期的必然选择 五、未来汇率制度:转轨时期的设计第五章 中国资本账户:渐进开放 一、资本账户开放的界定 二、资本账户开放的利弊分析 三、中国资本账户:坚持渐进开放 四、渐进开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五、如何渐进开放第六章 人民币国际化:困境与期望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二、国际货币对货币发行国意味着什么 三、货币国际化:一国实力与政策推动的产物 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 五、人民币国际化:漫长的历史过程 六、人民币区域化的战略支点:离岸市场 七、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风险及其防范第七章 外汇储备管理原则的修正 一、外汇储备的本质及其长期性 二、巨额储备的负面影响与金融安全 三、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调整 四、“战略性利益”使用中的若干问题第八章 国内金融改革的战略视角 一、必须达到的两种状态 二、金融发展不足的深刻原因分析 三、未来金融的若干重大改革事项第九章 国家金融战略下的上海与香港 一、国家金融战略的重要支点:香港 二、沪港合作有助于加速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上海与香港:定位、分工、合作与前景 四、两地合作中的风险及其防范第十章 行动纲领 一、战略核心意图的另一种表述 二、四大战略目标 三、四项工作原则 四、七项主要任务结束语参考文献专栏目录

内容概要

夏斌为国务院参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等。著有《中国货币供给理论的实证研究》、《货币供应量不宜作为货币调控的唯一目标》、《关于中国30年渐进改革理论框架的认识》等文。陈道富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发表了《中国流动性报告》、《2005年中国汇率报告》、《外汇储备的战略运用》等50多篇专题报告。

章节摘录

  第二章 货币金融理论:本源的回归与现实  不论是研究中国金融发展战略,还是探讨中国金融与世界的融合问题,抑或是探索对世界金融制度的改造,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这些理论,其实都是基于对不断演化的货币金融的新认识,寻找如何正确处理其和经济关系的答案。  面对现实世界纷繁复杂的金融现象,在现实金融理论0领域中存在为数不少的“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于是生出诸多困惑。如何牢牢抓住货币金融的本质功能(货币金融的“体”),驾驭由“体”而衍生的千变万化、越来越复杂的金融现象,需要不囿于教科书的教条和偏见,追根寻源,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活生生的金融生活中,认真梳理、抽象。特别是作为“赶超型”的中国,既是一个转轨经济体,又是一个大国经济体,在未来的金融大发展中,要想不迷失方向,更需要追根寻源,弄清货币金融体系到底为何物,并据此出发,采取似乎“非常规”的行动与措施,才能力避其他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开放时几乎都曾陷入的危机漩涡。为此,作为全书下面各章有关战略内容的统领和主逻辑,本章有必要首先从抽象理论上,对货币和金融及其不断的演化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谨慎的求证。  当今金融世界与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金融世界相比,有诸多不同。在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几乎同时开始的这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三四十年内,各国金融危机层出不穷,危机频率日益提高,危机范围已由小国发展到大国,由非国际主导货币的国家发展到国际主导货币的美国。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如美国前财长鲁宾所说的,“到目前为止,这些危机似乎是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特别是经历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学术界对用传统经济学来指导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金融发展与开放,更是产生了诸多困惑,并逐渐形成共识:在发展中或转轨国家的金融开放路途中,世上几乎还不存在一套普遍适用的做法。  同时,这轮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引起各国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理论的深刻反思。发达国家所谓成熟的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制度与技术为什么会失败?传统的西方经济、金融理论存在哪些缺陷?IMF等国际组织也在反思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并提出了包括宏观审慎性在内的新思想。但是,这一切的反思是否已经足够?从更长的历史看,如果不带有任何的利益倾向和偏见,如何理解过去人们所公认的货币金融功能,在当今活生生的金融世界中具体演化出了哪些特质?  可以说,理解和把握这些特质,不仅是传统货币金融理论建设的需要,是重建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的需要,更是思考中国经济崛起,制定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期金融战略的紧迫需求。

图书封面


 中国金融战略2020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大金融需要大战略——评夏斌先生《中国金融战略:2020》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缪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连续30多年的高增长,年均GDP增速达到9.8%,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已经形成了由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组成的金融机构体系,以及由拆借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组成的金融市场体系,但与我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相比,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呈现夏斌先生等讲的“弱金融”现象。当前,我们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的全球经济格局及经济治理正在逐步形成。为了更好地把握发展机会并迎接挑战,发挥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应有的作用,增加中国在全球金融中的话语权,在金融领域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我国金融迫切需要从“弱金融”向“强金融”转变,夏斌先生著的《中国金融战略:2020》非常及时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未来10年中国金融发展的方向和步骤做出了战略思考。纵观全书,我认为,《中国金融战略:2020》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战略性。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我国改革开放在实施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清晰的战略,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借鉴东欧的改革经验,九十年代总结苏联失败的教训,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后,主要是向西方学习,金融领域主要向美国学习。但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也不能全盘学习了。可以说在金融领域改革中摸着石头过河,美国是我们可以摸到的最后一块石头。现在前面已经没有石头了,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的金融怎么搞,就需要我们自己定战略了。夏斌先生的这本书正好适应了我们这个时代对金融战略的需要,十分及时。2.针对性。本书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架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非常严密的逻辑分析得出了政策性实用性极强的结论。正像书本的封面介绍的那样是国之策士的精心力作。策士的作品与研究人员的作品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更注重实用性。就像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策士的作品一样,可能不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充满了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实用性很强,价值很高,如西汉初期贾谊的《治安策》等。夏斌先生著的这本书其价值大概就在此。3.实践性。夏斌先生是有丰富金融实践经验的理论工作者,所以他的许多观点既有理论上的推导,但更多的是鉴于实践的思考。他提出未来10年我国金融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和涉外金融的“有限全球化”,这对于未来我国经济金融政策制定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中国金融战略:2020》是对未来10年中国金融的前瞻性分析,其中真知灼见,为我们思考未来中国金融将向何处去这一问题开阔了思路。通过阅读本书,面向未来,我觉得以下问题值得大家关注和研究:1.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及世界经济治理变革过程中,中国应发挥怎么样的角色、起什么样的作用、争取什么利益,需要我们从战略角度深入思考。其中的金融战略是经济战略的核心内容,需要我们冷静分析、深入思考、扎实推进。2.在大国崛起过程中,建立什么样的大国金融,服务于大国崛起是当前的一个现实课题。金融既要服务于大国崛起,同时又要通过抢抓大国崛起过程带来的机遇,实现金融业自身的壮大。大国金融并不完全在于规模,而在于金融的全球影响力、全球竞争力。英国的经济早已没有全球性影响力,但伦敦仍不失为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金融却还没有相应的地位。因此,怎么样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地位相称的具全球性地位和影响的金融业是我们面向未来十年急需思考的一个战略问题。3.在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中,金融如何因势利导谋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在上世纪二次大战后,就充分利用了当时有利的政治格局,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起了美元的霸权地位,谋取了最大化的国家利益,直至今天美国仍在分享二战后确立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红利。我们现在正处于需要思考这一问题的节骨眼上。4.除了汇率、货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金融改革外,金融人才培养,以及对具全球影响的金融标准制订的参与,恐怕也是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的战略问题。特别是金融标准的制订看似是技术问题(如信用评级、会计准则、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的标准),其实涉及重大的国家利益,涉及金融稳定,也需要从战略角度加以重视。总之,未来10年,将是我国金融大发展、大变化的10年,有许多重大的理论与政策问题需要从战略上加以思考。夏斌先生著的《中国金融战略:2020》对我们思考这些战略问题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指南针,其影响将是深远的。
  •     千古锦绣文章,至少包括哲人之文、士人之文与伟人之文。哲人之文重义理,是对天地万物之应然价值的追求,比如老子之《道德经》;士人之文重谋略,是在洞悉现实的前提下谋划未来,比如诸葛亮之《隆中对》;伟人之文重气势,是驾驭义理与谋略之后的豪迈,比如毛泽东之《沁园春.雪》。故哲人之文多出自思想家,士人之文多出自国士,伟人之文多出自政治家。今观夏斌之《中国金融战略2020》颇有国士之风。        夏斌的《中国金融战略2020》之所以堪称“国士之文”,我觉得在于以下三点:第一,清晰的阐述了金融的本质;第二,在对中国金融现状与全球化未来趋势做出准确判断的前提下,指明中国金融战略的大方向;第三,为中国金融战略设计了比较现实的路径。以上三点,如果孤立的去探讨其中任何一点都比较容易,但要将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却绝非易事。原因在于抛开政治经济孤立的谈论金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首先需要对国内外政治经济趋势有一个客观正确的判断。同时,金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最高形态,其风险远大于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因此必须要有高度的智慧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平衡金融全球化与民族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这种智慧与谋略是知识分子与国士的最大区别。        资本大致经历了土地资本、商业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几个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单向的,不可逆也不可超越的过程。金融资本是资本的最高形态,在全球化时代,大有金融统治世界之势,正如基辛格那句名言: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民;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但是,金融不是无本之源。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金融既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也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世界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家庭,只有那些政治经济军事强国才能通过金融手段攫取额外利益,否则,脱离实际的金融过度行为必将引火烧身。可见,只有与实体经济,与其国力相匹配的金融业方可为经济,为国家谋利,相反,任何将高度甚至过度发展的金融业作为最终目标的国家,必将遭受惩罚。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说明,即使强大如美国也不能改变金融的本质。        《中国金融战略2020》所体现的,正是以上看似有些保守的金融之本质。夏斌明确反对脱离实体经济去过度发展金融业,认为中国虽然是个金融弱国,但不能为了发展金融而发展金融,因为这将会引起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造成货币政策的失灵。夏斌认为中国金融的现状是“金融弱国”与“金融过度”并存。比如,有管制的浮动汇率,非市场化的负利率,资本账户不开放,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等无不说明中国“金融弱国”的现状。“金融弱国”的现状不改变,中国经济继续参加全球化必然会吃亏。夏斌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秩序的受益者,虽然不是最大受益者。中国即使不谋求金融大国,至少要谋求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金融地位,因此,无论继续融入全球化,还是推动经济与金融的相匹配,金融业的市场化与全球化都是大势所趋,这是大战略,大目标。      但是,中国是一个天生对“运动”情有独钟的国家,且不说建国后前三十年各种各样的“运动”,仅改革开放后,90年代的“开发区”热潮,前几年的“房地产”热潮,今天无论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又有上百个城市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国际金融中心”。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各地竟置自身天然禀赋的差异性于不顾,一窝蜂的“运动”不断,归根结底在于地方政府竞争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从实体经济到文化旅游市场,到今天连金融业也不能幸免。中国有许多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城市,自身实体经济,人均收入,周边环境等远未达到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但却不约而同的提出“建设××经济圈,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目标,我不知道这些地方是为了发展金融业而发展金融,还是为了通过发展金融业来发展房地产,但“金融过度”却是现实。“金融弱国”与“金融过度”并存,就像一个喜欢NBA的侏儒,只知道练习三步上篮,却不愿想办法增高。但是,任何违背金融本质的行为必遭惩罚,美国不能例外,中国同样不能例外,“金融过度”必将伴随着实体经济的萧条而崩溃。        夏斌将中国金融未来大战略概括为“充分的市场化”与“有限全球化”,这是统筹考虑现状与未来的谋之大者,也是平衡左右的中庸之道。中国的现状很尴尬。一方面,GDP总量全球第二,但金融弱国与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出口与投资主导的经济结构已经无法再持续,而且经济本身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制约以及全球市场动荡不安的挑战。因此,既要大力发展金融,更要调整经济结构,为金融战略夯实基础。可见,孤立的谈论金融改革没有丝毫意义。但是,夏斌笔下未来中国金融战略的目标与路径是清晰的,那就是通过渐进的国内金融业市场化,来推动人民币利率、汇率的不断市场化,并实现资本帐户开放,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对于一个金融弱国而言,金融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特别是目前全球市场动荡,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现状下,激进的改革不但不能改变金融弱国现状,反而会造成经济社会动荡。虽然,夏斌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金融业的市场化、全球化也是未来必须要追求的,但具体路径必须是渐进的,甚至保守的,原因还在于金融的本质,即金融是建立在一国实体经济和国力基础之上的。比如,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可以先通过发展香港离岸交易市场,在为大陆市场铸一道防火墙的前提下,在香港离岸市场开展人民币自由兑换;比如,金融中心,香港和上海“双城记”就可以了;再比如,即使人民币国际化了,但占比也不会太高,这些都是比较现实保守的做法。        国士,不是纯粹的布道者,也不是最终的决策者,而是用谋略为二者搭建一座桥梁。夏斌属于主流经济学家,但无疑是主流经济学家中的一个另类。夏斌自02年至今一直担任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并于2年前被温家宝总理聘为国务院参事。但是,他并不是那种学者型的专家。从中国人民银行到证监会,从深圳证券交易所再回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说,夏斌的中国金融战略是他在金融领域摸爬滚打近30年积累而成的。夏斌曾说,他在三四年前有了《中国金融战略2020》的构想。其实,正如李南所说,夏斌为这本书准备了三十年。在书中,夏斌没有就金融论金融,没有过多的批判现实,也没有编织一个美好但不切实际的梦想,而是从金融的本质出发,从中国与世界的现状出发,既提出远期战略目标,更为理想与现实架起了一座桥梁。
  •     由于研究领域相近的缘故,我有幸先于一般读者拜读夏斌老师和道富博士的力作《中国金融战略:2020》。之前就听说夏老师有此宏愿,翘首期待之余,心里也不免犯嘀咕:战略研究可不是中国人的强项,未来10年会有多少现在还不可知的大变化,这样一本书的受众面在哪?然而,一拿到刚刚出炉的书稿,疑虑烟消云散,顿感气息清新,文字亲切,观点犀利,思想深邃,直想一口气读完,几天里流连其中,领略逐递摊开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未来中国金融发展画卷。因为中国,世界处于二百年大变局的转折时代。改革开放前30年奠定了中国经济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尤其在过去10年呈几何级数的扩大,给世界带来的是格局性变化。举个直观的例子:2005年中国GDP赶上英国,中国人用了整整半个世纪实现了“超英赶美”梦想的一半,而接下来只用短短4年时间,中国的经济规模就达到英国的2倍,相当于在太平洋的一岸空投了一个英国。这是一个何等壮观的奇迹!中国崛起,成为全球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体,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转折还在继续。中国还不是一个强国。诸多大国光环下,潜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负环境”因素。在世界经济分工中,中国还处于低端,扮演储蓄者和存款人的角色。完成角色转化,成为世界的投资者和银行家,做好做强金融,是实现从经济大国到强国转变的关键。然而,现实的中国是金融弱国,是金融滞后。要抓住未来10年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做好金融发展这篇文章,决策部门“必须要有一个金融发展的总体战略”。在作者看来,金融是一个四维系统,是一个由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金融与金融开放所构成的完整系统。然在这本关于未来10年中国金融战略的著作中,论述涉外金融政策与战略的篇幅竟然超过三分之二。这似乎有些不协调,但却是大国意识和强国视野下的一种刻意安排。中国要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货币,一个高效的金融体系,一个公认的金融中心。诚如书中所言,“厘清中国金融长远发展的应有逻辑、谋划好今后的具体部署,这既是中国经济伟大复兴中极为重要的关注点和精妙之处,也是让当今世界‘中心货币’国家及其它国家能够接受中国历史性复兴所必须要做的‘中国宣示’。”战略和博弈不一定是敌对的。作为中国学者,不仅要有大国意识,也要有大国责任感。“在尽快发展中国金融实力的过程中,与相关各国齐心协力,努力促成在世界力量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实现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有序重建,这是研究中国金融战略的世界意义”。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国际金融政策成为对外金融政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地区领导者,要积极参与、主导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货币金融合作被赋予新的内容。因此,尽管关于国际金融事务的中国战略没有独立成章,但相关的论述依然字字珠玑。作者亲历改革开放后中国金融发展的全过程。他是当局者,三度任职中国金融的心脏——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当时中国金融的新生事物——深圳证券交易所,20多年的宝贵年华直接奉献给中国金融政策的决策、制定与执行。他又是“局外人”,来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心一意研究中国金融,用另一种方式参与谋划中国金融发展。作为亲历亲为者对中国金融的认识、理解和感受,非局外人所能及。在作者看来,人民币汇率、资本账户管理、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改革是中国金融战略的四大核心内容,而且国内改革是其他三项的基础和条件。然而,对于范围极广、内容极丰富的国内金融改革这一命题,全书高度浓缩成一章,真知灼见俯首皆是,赤子之情露而不溢。这样结构的精妙,恰如棋风空灵飘逸的棋手布局。作为研究者,我更欣赏作者为学治学之道。基于丰富的实践和深厚的底蕴,作者对主流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作者没有全盘否定主流理论,没有拿西方《资本论》研究热来说事,更没有照抄照搬,简单奉行“拿来主义”,而是基于对货币金融本源的思考,探索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发展中、转轨、非中心货币、大国经济体”诸特征的国家的金融发展战略,提出“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和涉外金融的有限全球化”的方向选择,从而使其研究成果兼具一般性和特殊性,不仅是对已有理论的应用,更是对已有理论的升华。个中甘苦只有当事者明了:“在研究‘后起之秀’国家其经济、金融‘赶超’战略理论时,既应符合传统实证经济学(是什么)和规范经济学(应是什么)的研究方法,又不完全是传统实证和规范经济学分析的方法。这是成功研究中国金融战略的关键,也是最艰难之处”“。更敬佩的是作者求真务实、敢言直言的学术品质。要知道,提出“金融弱国”的结论,恐怕是要得罪很多圈内人,起码有些人是不高兴的。这需要勇气。战略是对未来的选择。本书论述的战略事关中国前途,事关国富民强,事关民族复兴,从而关系到每个人的未来。作者没有拘泥于理论的条条框框,而是基于思想者的思想,用优雅、精致的文字写意,展示一份宣示:一份中国崛起的宣示,一份金融发展的宣示,一份学者情怀的宣示,一份向世界的宣示,一份向决策者的宣示,一份向国民的宣示。这份宣示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去读去品。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了解中国政策的比看书,,,涉及了金融发展的几大方面 值得一看
  •     这本书可以掌握未来十年的金融宏观政策发展方向,不论是商业、证券、银行,都可以进一步的了解未来十年发展趋势,确实是很有价值的重要巨著。
    台湾(香港)的繁体版卖的比内地贵多了。。。
    买了二十本赠送了很多金融界的朋友,部分还特别请了夏老师签名,朋友如获至宝,说要来传家。。。
  •     虽然刚刚读到第二章,但已经感受到夏老师严谨的思维,独特的理论视觉,把货币金融理论分析的非常透彻。比教材更加贴近实际~~大赞一个
  •     送货很快,书也很好。金融大师夏老师的书,值得一读!
  •     可以好好看一下,想了解金融方面的历史
  •     人气那么高,大家都说好,显然,学习经济,关注时事,此书首选。很好,很强大。
  •     夏斌老师写的书,文字优美,逻辑框架明了,对中国金融未来的战略的详解。
  •     这三本书确实很不错。值得读者买买看看。。。
  •     研究我国金融长期战略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需要站在国家层面的高度进行思考。
  •     两个作者都是中国经济政策的智囊 含金量非常之高。内容广博,我对汇率制度、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中国宏观金融的一些肤浅的思考和见解 这里都有详细的梳理 所以读着非常畅快。感觉最精华的观点是风险控制金融体系的内在四要素平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金融行动,金融开放)视角在传统学者的药方宏观审慎监管之上。今日世界经济二次衰退阴霾密布 也与08危机时未能根据这四要素平衡对症下药有一定联系。
  •     因为作者才买的这本书,拿到以后还没详细读这一本书,这本书应该是对中国未来金融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一本书,对目前从事的工作具有指引作用。很好!
  •     我们的未来在经济,经济的未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
  •     中国金融战略2020(平装,中国金融未来十年的战略意义何在?如何决胜2021?请看国之策士、经济学大师--夏斌,对中国金融未来十...
    买了先留着,不会过期作废吧
  •     这本书一直在看,很多内容,也相当有权威,不过要花时间来读。
  •     本人刚接触金融这块,这本书真的很值得我去研究他。快递很快。当天晚上下单,第二天正午就到了。
  •     基本按照太祖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写的,白皮书风格的装帧很说明问题~~另,余永定的书评比较公道。
  •     建了一个“货币历史研究的QQ群”230137522,有兴趣的可以加入交流。
  •     看多了对公务员的妖魔化报道,以为官老爷们都是脑满肠肥,不学无术之辈。看过夏斌这本书,让人觉得至少有一批官员,是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和未来贡献热情的,是在为这个国家做事的!有这些人在,国家就有希望,给人的信心比传递的知识还更重要!
  •     以前一直从对中国金融的几个大议题一知半解,读完此书,明白了许多。这是一本值得多遍阅读的好书。
  •     首先想说的是,书的质量不错。书中内容,书写的理论层次很高。目前还没完全消化吸收
  •     也是很厚的一本书,对得起价钱,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     对了解中国金融未来有深远意义的一部好书
  •     看了之后,觉得“天”对“地”还是了解挺多,把握挺宏观,方向应该不错的。呵呵。吾等小老百姓读来是觉得高屋建瓴,无奈水平有限,只能慢慢啃。感觉上觉得“上面”还是很厉害,我们需要耐心,呵呵。
  •     老先生倒是很认真,这么多人捧场推荐,不过实在内容不怎么地
  •     一直对金融有一种畏惧感和神秘感。
    这本书把最真实的金融用朴实的言语和精确地数字给我们展现了出来。
    值得好好研读。

  •     还没看完,工作太忙了!
  •     拨开国内金融发展的迷雾。
  •     夏斌老师的扛鼎之作必须顶!!!今天入手、感觉还不错、
  •     没有太空洞的理论 都是针对中国当下的问题 很值得一看
  •     理论功底很扎实,不错!
  •     这是一本很专业的关于金融战略的理论书籍,看看书后面的参考文献就知道这书有多专业了,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底,很不错的一本书
  •     非常经典的一本书,对于把握未来国内金融市场的宏观走势、国家金融政策走向有着非常好的参考意义!
  •     考虑到作者的身份及在国内金融界的影响力,看过这本书后,对中国金融系统的前景很是担忧。作者对今天的金融战略有许多的模糊定义,如何去何谈2020!
    不从国家金融战略的角度去评价,这本书接触了目前国内金融环境的许多热点议题,有相当的学术功底,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
    如果作者不是把标题搞那么大,神马战略,或许会好很多。
  •     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就因为作者的官方身份吗?因为官方所以必拍???高端装逼犯横行豆瓣啊!在我看来,关于中国金融安全在国际战略机遇期的管理问题,此书上上大好!
  •     看后对中国高层在金融开放方面的进程、计划有了一个初步的感觉。看到中国金融目前的落后与管理的糟糕,以为国中无人。通过这本书看来,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的思路,各国金融发展之路存在的优缺点,作者都有较深刻的理解。中国如何走也有较好的思路。2020十本不错的了解高层金融发展策略和思路的好书。但是专业性比较强,看的比较累,看了一个月才啃完。
  •     强过好多事后诸葛亮
  •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体现,金融又是经济的核心,而货币又是金融的核心,所以我们一定要独立自主的制定货币战略,这关系到整个华夏民族的利益,绝不能动摇!
  •     理论知识较为系统,适合系统性学习并深入研究
  •     今天刚下的单,太想早点拿到!我在书店读了一点,感觉内容相当的不错!当当网是个不错的网站,最关键的是她图书价格合理.
  •     很有战略眼光的一本书。
  •     非常值得希望了解我国金融发展的人认真阅读。而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人手一本,通过阅读和思考,结合自己的金融知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夏老师的思想,更深刻地认识我国金融发展应有的战略规划~
  •     可以通过夏斌写的东西,了解决策层的思想。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成员的东西要多看
  •     千古锦绣文章,大致包括哲人之文、士人之文与伟人之文。哲人之文重义理,是对天地万物之应然价值的追求,比如老子之《道德经》;士人之文重谋略,是洞悉现实的同时谋划未来,比如诸葛亮之《隆中对》;伟人之文重气势,是驾驭义理与谋略之后的豪迈,比如毛泽东之《沁园春.雪》。故哲人之文多出自思想家,士人之文多出自国士,伟人之文多出自政治家。今观夏斌之《中国金融战略2020》,颇有国士之风。
        
    夏斌的《中国金融战略2020》之所以堪称“国士之文”,我觉得在于以下三点:第一,清晰的阐述了金融的本质;第二,在对中国金融现状与全球化未来趋势做出准确判断的前提下,指明中国金融战略的大方向;第三,为中国金融战略设计了比较现实的路径。以上三点,如果孤立的去探讨其中任何一点都比较容易,但要将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却绝非易事。原因在于抛开政治经济孤立的谈论金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首先需要对国内外政治经济趋势有一个客观正确的判断。同时,金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最高形态,其风险远大于经济全球化,因此必须要有高度的智慧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平衡金融全球化与民族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这种智慧与谋略则是士与国士的最大区别。
        
    资本大致经历了土地资本、商业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几个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单向,不可逆也不可超越的过程。金融资本是资本的最高形态,在全球化时代,大有金融统治世界之势,正如基辛格那句名言: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民;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但是,金融不是无本之源。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金融既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也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世界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家庭,只有那些政治经济军事强国才能通过金融手段获取额外的利益。因此,只有与实体经济,与其国力相匹配的金融业方可为经济,为国家谋利,相反,任何将高度甚至过度发展的金融业作为最终目标的国家,必将遭受惩罚。0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说明,即使强大如美国也不能改变金融的本质。
        
    《中国金融战略2020》所体现的,正是以上看似有些保守的金融之本质。夏斌明确反对脱离实体经济去过度发展金融业,认为中国虽然是个金融弱国,但不能为了发展金融而发展金融,因为这将会引起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造成货币政策的失灵。夏斌认为中国金融的现状是“金融弱国”与“金融过度”并存。有管制的浮动汇率,非市场化的负利率,资本账户不开放,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等无不说明中国“金融弱国”的现状。“金融弱国”的现状不改变,中国经济继续参加全球化必然会吃亏。夏斌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秩序的受益者,虽然不是最大受益者。中国即使不谋求金融大国,至少要谋求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金融地位,因此,金融市场化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这是大战略,大目标。
      
    但是,中国是一个天生对“运动”情有独钟的国家,且不说建国后前三十年各种各样的“运动”,仅改革开放后,90年代的“开发区”热潮,前几年的“房地产”热潮,今天无论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又有上百个城市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国际金融中心”。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各地竟置自身天然禀赋的差异性于不顾,一窝蜂的“运动”不断,归根结底在于地方政府竞争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从实体经济到文化旅游市场,到今天连金融业也不能幸免。中国有许多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城市,自身实体经济,人均收入,周边环境等远未达到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但却不约而同的提出“建设××经济圈,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目标,我不知道这些地方是为了发展金融业,还是为了通过发展金融业来发展房地产,但“金融过度”却是现实。“金融弱国”与“金融过度”并存,就像一个喜欢NBA的侏儒却不愿想办法增高。任何违背金融本质的行为必遭惩罚,美国不能例外,中国同样不能例外,“金融过度”必将伴随着经济萧条而崩溃。
        
    夏斌将中国金融未来大战略概括为“充分的市场化”与“有限全球化”,这是统筹考虑现状与未来的谋之大者,也是平衡左右的中庸之道。中国的现状很尴尬。一方面,GDP总量全球第二,但金融弱国与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出口与投资主导的经济结构已经无法再持续,而且经济本身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制约以及全球市场动荡不安的挑战。因此,既要大力发展金融,更要调整经济结构,为金融战略夯实基础。可见,孤立的谈论金融改革没有丝毫意义。但是,夏斌笔下未来中国金融战略的目标与路径是清晰的,那就是通过渐进的国内金融市场充分市场化,来促进人民币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对于一个金融弱国而言,金融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特别是目前全球市场动荡,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现状下,激进的改革不但不能改变金融弱国现状,反而会造成经济社会动荡。虽然,夏斌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金融业的市场化、全球化也是未来必须要追求的,但具体路径必须是渐进的,甚至保守的,原因还在于金融的本质,即金融是建立在一国实体经济和国力基础之上的。比如,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可以先通过发展香港离岸交易市场,在为大陆市场铸一道防火墙的前提下,在香港离岸市场开展人民币自由兑换;比如,金融中心,香港和上海“双城记”就可以了;再比如,即使人民币国际化了,但占比也不会太高,这些都是比较现实保守的做法。
        
      国士,不是纯粹的布道者,也不是最终的决策者,而是用谋略为二者搭建一座桥梁。夏斌属于主流经济学家,但无疑是主流经济学家中的一个另类。夏斌自02年至今一直担任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并于2年前被温家宝总理聘为国务院参事。但是,他并不是那种学者型的专家。从中国人民银行到证监会,从深圳证券交易所再回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说,夏斌的中国金融战略是他在金融领域摸爬滚打近30年之后形成的。夏斌曾说,他在三四年前有了《中国金融战略2020》的构想。其实,正如李南所说,夏斌为这本书准备了三十年。在书中,夏斌没有就金融论金融,没有过多的批判现实,也没有编织一个美好但不切实际的梦想,而是从金融的本质出发,从中国与世界的现状出发,既提出远期战略目标,更为理想与现实铸造了一座桥梁。
  •     很专业的一本书,从不同层面描述未来的经济发展走向,给读者提出了发展方向,适合企业家阅读,同时感到自己知识的欠缺。
  •     很深刻,学术性较强
  •     只能说一个字,棒。
  •     很值得购买,有意义
  •     中国金融战略2020-国务院参事夏斌老师大作,值得一读
  •     货币金融的实质:人类之间的一种信任
  •     很有思想性,也很深刻。可惜的是,写的太长了,不够精炼,甚至语句欠通。全书48万字,要能提炼到30万字,一定好得多。若能缩减至25万字,或可成经典之作。
  •     确实是一个战略家 有理论有应用
  •     中国化的经济学理论,读到未来战略的时候心潮澎湃,作者的视角高于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金融类书籍,十分受益
  •       夏斌中国金融战略一书的几点看法
      
      余永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夏斌先生是中国金融学界最受尊敬的学者之一。拜读夏斌先生的大作《中国金融战略》一书,收益匪浅。夏斌先生在该书中的讨论中囊括了当前中国金融中的几乎所有主要问题。没有对中国金融活动与发展的深入了解,做到这点是不可能的。我自己在心里做了一个测验:看看我是否能提出夏斌先生在该书中没有提出的重要问题。答案是否定的。我提不出什么新问题。
      夏斌先生显然试图在《金融战略》一书提出一个认识与分析中国金融问题和发展的理论框架。首先,夏斌借用帕金斯教授的话强调了中国金融研究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对于中国的经济学家,特别对于接受过西方博士项目培训的经济学家来说,主要的挑战在于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对中国至关重要的实际问题中。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就必须思考什么是对中国真正重要的问题,而并非什么是当时在西方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如果你根据在美国的经验认定你所应该做的解释,照搬哈佛经济学或麻省理工经济系最有名的五位经济学家的模型,那就错了。当然你可以这么做,而且这也有可能为你博得在国际学术界的声望,但也有可能意味着你的研究对中国就不会那么重要了……中国经济学家想要这么做也不是不可以,但它本身对中国的任何实际问题是不会有重大贡献的。”对于这个观点我无条件赞同。
      基于对于中国金融实践的任务,夏斌提出了金融 “四维系统”的概念,即金融系统是一个由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金融、与涉外金融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基于“四维”系统性的思考,并结合中国的特点,夏斌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对于这一体系,我将在最后提出一些简单批评意见。下面先谈谈我对夏斌的一系列政策主张的看法。简单来说,我对夏斌的各种大政方针几乎没有不同意见。
      夏斌指出:在未来一个历史时期内,或者说在到2020年前后的战略过渡期内,作为金融的总体战略方向,只能选择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和涉外金融的有限全球化。对此我完全赞成。夏斌认为:中国金融战略的核心内容有四项:人民币汇率、资本账户管理、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改革。对此,我也基本没有异义。
      对于夏斌所提出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如战略过渡期内必须选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必须仍然坚持资本账户渐进开放的原则、大国经济体的崛起,必然要求加快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必须抓紧修正外汇管理的原则,我更是完全赞成。
      夏斌对外汇储备使用的观点不但正确,而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不少人认为,外汇储备是央行通过向市场投放货币买来的,是央行的资产,“不能动”。夏斌指出:殊不知,既然是央行投放货币买来的,为什么市场(包括政府)如果再用人民币(包括发债筹人民币)向央行购回,就不可以?就不能称为合理的市场行为?何况,如果市场主体用人民币向央行购汇,用于进口和境外投资,还可减少境内货币供应过多压力,提高国民净福利和企业竞争力,并不妨碍央行对资产负债表风险的控制。夏斌接着谈到由“藏汇于朝”部分转向“藏汇于民”的问题。夏斌指出,决策者要相信,经历多年市场化历练的民间力量,在用汇收益上,并不亚于官方。而且,这一历史性的一步,是早晚必须迈出去的。同时,民间用汇的过程,又有利于国内货币供求的平衡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其储备风险分散在各经济主体,也有利于减轻国家集中承担风险。夏斌的这些观点无疑都是正确的。不过我想补充一句。为什么企业和居民一开始就把外汇卖给了中央银行,为什么民不想藏汇于己?例如,农行上市筹集了二百亿美元后,为什么马不停蹄地把这些外汇统统卖给央行? 答案很清楚:没有理性人希望平白遭受汇率损失。因而,所谓合理使用外汇储备的问题离不开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水平问题。
      夏斌提出了我国对外金融政策的若干主张:
      (1)应始终如一地支持IMF的改革,力争人民币进入SDR的篮子,支持IMF和联合国有关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的SDR方案等议案。
      (2)支持各区域货币、“货币同盟”的研究和发展。
      (3)以各种方式,支持亚洲金融合作(包括“上合组织”),实现区域性风险救助机制。
      (4)以人民币跨境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为推动力,通过中国央行与各国、各地区央行的货币互换合作,以中国的经济实力,寻求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多种途径。
      (5)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应投入更大的精力,牵头组织、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亚洲经济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亚洲又是高储蓄、外汇储备最多的地区。通过发展亚洲美元债券市场,推动亚洲经济的发展,不仅对亚洲经济、对中国经济与金融战略的实现是有利的,而且可迂回制约主要国际货币滥发的现象。
      (6)结合人民币“走出去”进程,用好中国对外的美元援助、美元贷款、用美元购买亚洲债券等活动,促进发展中国家和东盟国家的发展,寻求在进一步推助经济全球化、亚洲经济一体中的中国利益。
      (7)支持国际组织关于全球“宏观审慎监管”和“全球金融监管治理”的制度措施,减少杠杆效应,稳定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同时要学会“以我为主”的思考,给中国经济发展多留些“空间”,不追求国际金融监管引领者的虚名。
      这些主张是完全正确的。
      在中国金融改革方面,夏斌也提出了一系列正确主张。但我对他提出的,中国要重视的不是美国“大而不能倒”的问题,恰恰是“小而不能到”的问题的看法,有所保留。我以为,中国同样存在大而不倒的问题。而且可能比美国更严重。四大银行占压倒优势地位,不是一件好事。
      在一篇评论中,不断对被评论文章表示赞同也不是一件好事。因而,我想简单谈一下对夏斌大作的一点遗憾之感。首先,以爱因斯坦所阐述的科学体系的标准看,夏斌的著作还不是一个分析的体系。讨论金融发展,既可以用假设演绎法也可以用历史方法。但夏斌的方法两者都不是,还是中国传统的“摆观点法”。其次,由于方法所决定,书中的一系列观点不能说已经得到证明,虽然我对这些观点都表示赞成。第三,与前两点相关,夏斌著作中定量分析显得比较薄弱。最后,中国学者还必须考虑同西方同行交流的问题。中国学者对中国经济的运行的了解是外国学者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如何让外国同行了解我们的观点呢?我们必须学会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话语体系。否则我们只能自说自话。没有交流和正面的辩论,我们的经济学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当然,我对夏斌著作的这点批评只不过反映了我的个人偏好。夏斌本来就没有打算按我说的这种方法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必须承认,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下,夏斌的方法论可能更具有合理性。
  •     写的非常好,就是比较难。内容也非常丰富。如果是专业学金融的人士值得一读。
  •     渐进式改革的金融版。
  •     新的理论,论据详实,很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
  •     值得阅读,目前正在阅读中。
  •     既有节本的理论和逻辑介绍,也有深入浅出的宏微观分析和经济形势分析,最重要的是结合了十几年的金融实践,所有分析都不拘泥于理论原教旨,源于实践、富含理论又高于理论,很好的书,百读不厌。
  •     好书学习中。
  •     这本书是去年正直春暖花开的4月份看的,前半部分写得非常有见地,让人耳目一新,后半部分就有点泛泛而论了。
  •     好书,夏斌很有远见,值得多读。
  •     在研读中,,,
  •     书中内容阐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概括,并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描绘
  •     还没有全部读完,不过已是受益匪浅。我是个金融业的外汇,但夏老师在书中基本讲所有的概念都有清楚的说明。全书前面是理论,后面是对理论基础的推演,感觉是言之有物,开阔人的眼界,是本很好的书,价格高了些,但物有所值
  •     书挺好的的,有启发意义
  •     说了等于没说!看了等于没看!
  •     从金融行业领导者的角度来看到中国金融发展趋势,值得好好看!
  •     这几年的时间里,看了很多“过瘾”的书,货币战争啊,华尔街的什么什么啦,总觉得迷惑的很,因为不知道这些对我们有什么用处,我们国家究竟在金融方面有些什么主张,措施,不得而知。看了这本书的一部分,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已经对我们国家的底细有点眉目了。值得一看。虽然书价有点高,但打折下来,加上本书的质量保证,感觉还是很值得。
  •     强烈推荐《中国股市20年投资智慧》
  •     等待中,希望不要让我失望....
  •     内容不错,但有错处
  •     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挑战,其实不在经济本身,而在经济之外。“之外”为何物?作为赶超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中国,其经济发展最大的福音,是期盼有一个有效率决策体系的出现,拜托于民主政治制度框架的早日降临。
  •     堆砌词藻。你会觉得书写得好像和作者的名头不相符。不堪卒读。 不是我有多高水平,等我拿到手一看,书封上和封底上,有那么多大牌牛人帮作者写书评,再看看作者自己在前言里提到有几个赞助,在“合同压力”下,完成了这本书。我就知道糟了!
  •     夏斌老师的集大成之作,系统阐述了未来中国的金融战略及实施步骤,建议无论是金融从业者还是研究者拜读.缺点在于论述略显拖沓,在不同章节有重复,注释不是那么清楚,对有些问题的阐释还可以再通俗一点,但无论如何,瑕不掩瑜.
  •     站在中国的角度阐述中国的问题,教科书类的书。值得一看。
  •     非常好,适合有一定金融知识的人阅读。
  •     高瞻远瞩
  •     如果你关心中国的金融问题,而且具备基本的金融基础知识,那么推荐你读一读这本学术著作。记住,这不是一本以娱乐性和可读性为目标的畅销书,它之所以畅销是因为我们都很关心未来中国的金融发展。
  •     发展趋势,很有看透
  •     这本书还行,新鲜的东西有限,第八章第十章可以看看。
  •     既不是演绎法也不是历史方法,只是摆观点。或许未在其位的缘故,我是看的很糊涂。
  •     没大看明白 没重点感觉
  •     对中国十年以后的金融发展,这本书有清楚的思考
  •     中国需要金融人才,需要战略,需要金融层面的反击,这本书有深度,建议合理。人民币的国际化要一步一个脚印!
  •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期货培训部强烈推荐
  •     刚收到书本,还来不及看,书本印刷质量精美,内容很详细。
  •     这本书写非常好,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阐述的很详细。
  •     现在感觉,只看第四章就可以了,其他章节废话实在太~~~多~~~了~~~
  •     太厚 略 挑看
  •     值得认真看的书,看到内在的中国的金融情况,佩服作者
  •     一直很喜欢夏斌所长的文才,其远见非一般经济学家所能比
  •     工作需要,要考虑公司战略方向,这本提供了不少市场的展望
  •     夏斌老师是国务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对中国的金融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 此书理论加个人观点 让人收获很多。
  •     这本还不错。。作为一个中国书
  •     还没有看完,内容很多。。。
  •     未来的发展很可能就是这样
  •     夏斌老师写的书,对中国金融未来的战略的详解。有见地。
  •     终于读到大牛人写的书了,好开心~~
  •     头一天晚上下的订单,第二天中午就送到了,送货非常快,书也很好!给买家好评.
  •     内容丰富,很有前瞻性。
  •     上海将会是未来的纽约,金融必须发展壮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