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造物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208082786
作者:[美] 爱德华·威尔逊
页数:156页

作者简介

《造物》以给一位美国南方浸礼教会牧师写信的方式,以博物学家的宽广胸怀和科学家的坦荡从容,从哲学层面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的普世价值展开了深刻的探讨。作者以酣畅的文字、生动的案例和殷实的数据,向读者阐述着人与自然各自的处境,地球生命存在的价值,导致目前困境的主要根源,以及未来的希望与出路。

书籍目录

一 造物1 给一位南方浸礼教会牧师的信:问候2 接近自然3 什么是自然4 为什么要关心自然5 来自地球的外来入侵者6 两种珍稀动物7 野性与人性二 衰退和补偿8 地球的贫瘠化9 否认及其风险10 终结游戏三 科学学到了什么11 生物学是对自然的研究12 生物学的基本定律13 对知之甚少的行星的考察四 讲授造物14 如何学习和讲授生物学15 如何培养博物学家16 公民科学五 跨越17 为生命而联盟参考文献和注释关于作者威尔逊的其他著作

内容概要

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0.Wilson),当今美国生物学翘楚,堪称20世纪最出色的生物学家和科学思想家之一。

章节摘录

  3 什么是自然  牧师,生命世界的深奥和复杂仍然超出了人类的想象,你同意这一点吗?如果上帝似乎是不可知的,那么生物圈的大部分也是如此。生物学家不停地强调,我们对于周边生命世界的了解是如此之少。人类驯化的植物和驯养的动物仅是生命多样性中微不足道的一些变异。我们开展的对生命程序的复杂模拟大部分仍缺乏真实的东西,我们甚至仍然不能制造出最低等的人造有机体。 自然中仍有很多新世界和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其中就包含要解答的奥秘中的奥秘——人类生命的意义。  但是,什么是自然?最简单的答案也许就是最好的答案:自然是在经受人类影响后仍然保持了生命形式的那一部分原生环境,自然包括地球上不需要人类就可以独自生存的所有一切。  一些怀疑者坚持认为,即使对定义作了详细的说明,也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自然世界已经被干扰,被人性化了,已经失去了原始的样子。这种观点的事实核心就是,地球陆地表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没有出现过人类的足迹,多多少少都被探险家和当地人访问过。在1955年,我成为到达新几内亚东北部萨拉瓦吉德(Sarawaget)山脉中部山脊的第一个非巴布亚人(应当承认,即便有人曾经尝试过的话,也应该是寥寥无几。当时,我还很年轻,认为自己是不会被任何困难折服)。经过四天的艰苦跋涉,我翻越了这座人迹罕至的位于半山腰的云雾林,在路上发现了一些新的蚂蚁和蛙类物种。我骄傲地将自己的成果记录在一个瓶子里,埋在山顶的一个岩石堆成的纪念碑下。但是我是在当地猎人的引导下到达那个地方的,他们经常来这片区域寻找高山小袋鼠,在林线之上的丛草地中抓那些广布于此的小袋鼠。我常常想知道,我的这些同伴们以及他们的几万年前的祖先们已经有多少次到达过这个地方,他们是经过什么样的林间通道穿越森林到达这个特别的地方的。 当然会有很多人,因为在他们之前已经有很深厚的历史了。

图书封面


 造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1. 图书馆随手借的,书很薄,看起来没有压力。2. 书读起来很流畅,文笔堪称优美。作者写这本书时都70多了吧,看得出他对生物学是充满感情的,对各种物种有种基督徒对主的热爱。所以这本书适合用来激发年轻人对生物学的兴趣。3. 强调物种的多样性的重要其实就是基督徒的爱的衍生,就是万物平等。4.书提到的如何培养博物学家的论述很值得一读,口气平易近人,没有一般专家的姿态,“给他买一个小的复式显微镜,现在用不到一块滑板或者是去迪斯尼乐园的机票的价格就可以买到。” 再看看我们的烹饪菜单:“盐2克,青椒切成1.6厘米,热油,收汁...”,我个去。5. 如何教授生物学?作者的建议是:1)自上向下地教。先勾勒出一个整体,以免学生失去兴趣。 2)延伸到生物学外。3)聚焦于解决问题。考虑学科间的集中和交融。“将来最好的综合教育似乎是应该较少的面向学科,而较多面向问题。” (我们就会死读书,不会提出问题,不会综合性的思考问题而只知道标准答案)。4)精深与广博。要有T字形的知识结构。6. 人都喜欢大海,喜欢住的地方靠山朝河,喜欢稀树大草原(我很喜欢)... 原来都是基因进化留下的,也可以叫阑尾,因为这些东西只对原始社会的狩猎部落才有用处。
  •     断断续续花了一周时间读完威尔逊老爷子的《造物:拯救地球生灵的呼吁》,这本12万字不到的薄书之所以看的这么慢,正是因为我太喜欢这本书的内容,不舍得用猪八戒吃人参果的方式糟蹋掉它。每天抽半小时左右读2~3个章节,就像品一壶香茶,虽然获益良多,从中弄懂了为什么我从小就喜欢各种小动物的原因,但曲终人散终有时,读完后觉得有必要将我从书中学到的知识整理并分享出来,作为我个人对这本书的回报吧。首先开篇,威尔逊老爷子就部分修正了我的三观。我从小看过不少夸张的文学影视作品(比如银英,高达之类),以为只要世界观的大方向不同,那么就算人生观,价值观相同甚至相近,也可能道不同不相为谋,甚至成为一生之敌。没想到老爷子这个无神论者居然有勇气给一位信奉上帝的牧师写信,希望获得其帮助,最终联合宗教和科学,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两种力量,来防止物种的灭绝,地球生态系统的恶化以及因此导致的天地万物的贫瘠。很伟大的设想,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我联想起前段时间看过的《穷查理宝典》里提到的:“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果然,老爷子在随后的几个章节里重点讲解了如果任由人类不加节制的破坏自然环境,最终人类将会招致自取灭亡的窘境。而如果我们联合起来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物种,则会出现这样的美景:“我们对生物圈了解的越多,它就表现出越多的复杂和美丽。它就像一口魔法井,你从里面提取的越多,就有越多的东西可供你提取。”很有说服力的方法,受教了。“当今人类世界的飞速发展,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觉得人类可以跳出自然规律的限制来获得绝对的自由。但如果有一种更聪明的智慧生物可能正这样评论着我们:这是一种妖怪,一种新的古怪的物种正蹒跚走进我们的宇宙,他们具有石器时代的冲动,中世纪的自负和鬼斧神工的技术。这种结合使得这个物种对于那些决定其能否长期生存的力量缺乏敏锐的反应。”老爷子上面的描述没错,如果真的有外星智慧生物在观察着我们人类,我相信在TA们的观察报告中肯定会有相当大的概率显示人类将走向自我毁灭之路。但是,这个概率绝对不是100%,因为人类中还是有不少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些自我毁灭的因子,并在竭力消除这些因子的影响。老爷子向牧师写信,并将这封长信整理出书,正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也正是人类社会在历次生存危机中挺过来的希望所在和出路之道。随后,老爷子在“为什么要关心自然”一节里提到了我近期正在怀疑的基因改造技术到底对人类有没有副作用这个问题。这个疑问起因来源于前段时间了解到的华大基因自主研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相关新闻,如果这项技术仅仅停留在检测阶段还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再往前迈进一步,可以对基因进行改造,来规避某些遗传病的风险,最后达到实现类似《高达SEED》里的调整人(coordinator)的程度。那一旦这种技术全面推广开来,对人类社会会有什么影响?老爷子对此的观点如下:“除了通过基因替代法治疗明显的遗传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或镰状细胞血症外,人类基因组的改变只会带来风险。最好是按照人的本性,通过改变我们的社会惯例和道德规则来更好的适应我们的基因,而不是一直试图去修补基因。”是的,我们人类的生理演化和二十万前差别不大,但我们所面对的环境结构和文化背景已迥然不同,但试图通过基因改造修补来解决问题并不可取。我觉得,通过对人类心理学的研究,规避人性和源自我们基因中的弱点,发展演化出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新道德规范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对大自然投入更多的关注,如果我们放任目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那么到了21世纪末,地球上的很多物种甚至一半物种都会消失,而这将导致大量尚未被人类发现并可以善加利用的各类资源以及其他产品和福利将会永远从地球上消失。而且,环境保护决不能忽略掉那些不起眼的虫子和杂草。蝴蝶效应的启示正如此:消灭一种昆虫,就可能让一种植物无法繁殖而灭绝;该植物的灭绝,又会导致以该植物为食的鸟类或动物所灭亡;而这又可能导致人类可食用的生物资源的减少,最终让人类为争夺不断减少的资源而引发战争,将人类重新带回黑暗野蛮时代。虽然我们人类目前处于地球生物圈的食物链顶端,但哪怕我们不经意的毁灭掉食物链最底层的虫子和杂草,最终也可能让我们自身陷入无法自拔的绝境之中。之所以我们人类会被大自然所吸引,喜欢优美的自然景观,老爷子提出了这样一个解释,即“热爱生命的天性”,意思是说人类天生具有对生命和生命过程的亲近倾向。从小孩到老人,不管什么地方的人都会被其他物种所吸引。而“热爱生命的天性”在我们选择工作和生活地点的时候将体现出来,不论我们的种族,文化背景的区别,我们都倾向于选择一下三类特征的环境:1、喜欢住在高地,可以远眺和俯视远处散落分部着乔木和灌木的风景区;2、喜欢接近大草原而不是草坪和封闭的森林;3、喜欢靠近水体,如湖泊,河流和或大海。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演化,现今的人类在栖息地环境的选择上仍旧有这些偏执的选择,老爷子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满足生存和繁殖的需要,而符合上述三个特征的环境则可带给我们的大脑心理上的安全感,让我们感觉更加平静,并减轻我们的焦虑感,而这能让我们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不仅如此,随着我们对人性和生物界的科研工作的开展,这两种人类的创造性力量将会融合在一起。核心伦理将会发生改变,我们将会回过头去爱护所有的生命,而不仅仅是珍爱我们人类自己,这正是老爷子提到的“热爱生命的天性”发展进化所能达到的最终阶段。所以,《三体》中所描绘的黑暗森林法则可能仅是一个假想,随着智慧生命体的进化,宇宙中可能会出现爱护所有生命的高级智慧生命。但不管如何,我们对外星生命还是应该保持警惕之心,不要不加防范的和外星生物交流。尽管我们人类拥有“热爱生命的天性”这一印刻在人性中的光明一面,但现实的生物生存环境恶化及物种灭绝速度仍旧不容乐观。从2004年发布的《IUCN红皮书》以及2014年发布的《IUCN红皮书》统计数据来看,十年时间里,海地两栖类动物的“受到灭绝威胁”的比率从32.5%上升到了41%。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大灭绝——75%的物种消失——可能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内发生。而要解决这个看得见的危机,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野生生物保护地和海洋保护地,其投入成本大概仅占全球各国GDP之和每年总产出的千分之一,而且我们还将从所保护的自然区中持续获益。随着我们对自然的研究,我们创立的生物学等一系列新的科学知识体系,而这些科学知识也为我们人类更好的生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指引和启发。而且,目前我们仅对地球上可能不到10%的生物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如果我们加大投入,为地球上的每个物种准备一个电子页面的生命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Life),我们才能从完备的信息中获取预测物种和生态系统的能力,并在更加可靠的细节基础上,就人类对居住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不单如此,我们人类还将从这本生命百科全书中获益,能更快地发现那些适合农业的野生植物物种、能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基因以及新的药物,能够更好地预测和种植病原体、有害植物和动物入侵种的爆发等等。为了拯救生命的多样性,以及与自然和平相处,我们应该更加广泛的分享生物学知识,并应用科学发现来解决人类问题。而培养人类对自然的关怀的最佳阶段就是儿童时代,每一个儿童都是刚刚起步的探险博物学家,所以要多多鼓励小孩亲密接触自然环境,培养TA们亲近动、植物的知识和能力。在TA们青少年时期,让TA和别人一起去冒险,到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和国外。让TA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所有东西。当这个过程接触的时候,他可能会选择律师、市场营销或军人作为职业,但他在生活中将会成为一个博物学家,并且会因此而感激你的。自由的探索会带来学习的乐趣,个人主动获取知识会产生对更多知识的渴望。对这个新奇的,美丽的世界的掌握,会给每个孩子带来自信。博物学家的成长就像是音乐家或是运动员的成长:天才由此而杰出,庸者获得终身享受,人类则从中受益无穷。书的最后,老爷子更是道出了:“让我们跨越世界观的局限,联合科学和宗教这两种最重要的力量,来共同拯救自然,让我们为生命而联盟”的美好愿景。虽然我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是我想,这样一封利弊分析有理有据,语言生动流畅又发人深思,还兼具可操作性提议的长信,应该可以说服任何一位对生命充满热爱的人士,加入到地球保护者联盟中来吧。总得来说,这本书对喜欢大自然和热爱生命的人来说超赞,唯一的缺点就是书中的插图质量惨不忍睹,希望国内能陆续引进威尔逊老爷子更多的精彩著作。我相信,今天我们为保护地球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将帮助我们子孙后代拥有一个更蔚蓝美好的地球。
  •     编辑的本意是想打马赛克么恩?!印刷超极差这是有生以来买的插图印刷最差的一本书完胜所有盗版书和报纸,B超都比丫清楚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威尔逊化身牧师,为生态环保布道,比较感性的书写方式。
  •     居然是一本散文,但是很美,像Ent大新开的公号一样,既科普可读性又高,像是在给被搞脏了的大脑洗澡。读完还觉得像是用文字看完的一部纪录片。当面对生命和存在的真正问题时,可能会发现我们的分歧其实没那么大。佞徒神棍想用速食般的知识碎片诈骗来自己从未有过的存在感;博物学家却能放下情绪,和完全不同阵营的人,谈论共享知识的美。
  •     自然,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生存的条件,更是生命的活力,我们应该放慢推土机,放下伐木锯,还自然一个完整,给自己一片荒野去遐想。尽管很难,但刻不容缓,脆弱的生命等不起。
  •     威尔逊晚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作为无神论者,威尔逊在这本书中号召科学和宗教联合起来,并以向牧师写信的方式来科普为什么要保护地球生物,足可见其用心良苦。我更感兴趣的是,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科学及生物学本身的一些理解,包括对现代生基因工程的保守态度。
  •     诚恳的博物学家给牧师的信,语言不晦涩,易读性强
  •     大家写的对于生物的入门,作为几十年的事业,的却有他自己的见解。
  •     这本写的并不好,至少说服力不足,如果我是个浸礼会牧师我是绝不会被他打动的。发现威尔逊对技术发展的态度有点消极啊。插图都是什么鬼,糊成一片了都。
  •     生气
  •     全物种基因图谱既无可能也无意义
  •     “大自然对人类心灵的吸引即‘热爱生命的天性’:从小孩到老人,不管什么地方的人都会被其他物种所吸引。。。不是基因规定了人性,人性倒不如说是心理发育的遗传规则,发育规则不是绝对的,他们给我们提供了选择权,这就是人的自由意志。。。自由的探索会带来学习的乐趣,个人主动获取知识会产生对更多知识的渴望。对这个新奇的,美丽的世界的掌握,会给每个孩子带来自信。”这本书对喜欢大自然和热爱生命的人来说超赞,唯一的缺点就是书中的插图质量惨不忍睹。
  •     科学无神论者向一神论者“喊话”之作。但说服力明显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某些人将科学作为一种信仰,这就降低了科学在其他信仰面前的优势地位。 作为科学文化书籍看看,可以放松身心。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