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作江南春水色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染作江南春水色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ISBN:9787222048560
作者:金成熺
页数:155页

作者简介

本书从传统物质文化的连续性观念出发,将古代与当代的染色工艺联系起来,对参考文献资料、出土文物及论著、实际调查资料、私人收藏品、植物染料染色的实验样品等多层次资料进行析解研究,以江南地区为主要讨论范围,对中国传统的染色技艺与色彩色名,以及染始、染材、色技、染工、辨色、色谱,用纺织科学的方法来讨论,加之以人文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的方式,进行一次综合性、整体性的传统染色技艺的民族文化研究。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江南与传统染色文化的关系
江南纺织文化的传统
江南与传统染色
传统纺织与染色文化系统
染始
中国古代染色技术发展基础
色彩在中国传统社会扮演的角色
染材
矿物颜料
动物染料与颜料
植物染料
染技
传统染色工艺系统
单色染
套色染
涂料套染:“香云纱”
染工
染色工作的定义
染事
染匠
练、染、踹坊
合成染料的始用
辨色
传统色名的结构系统研究
褐色在中国纺织史上的定义
清代云锦地色的色名分析
《红楼梦》的服色研究
色谱
明清时期江南传统色谱
传统色彩的再现
参考书目
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从传统物质文化的连续性观念出发,将古代与当代的染色工艺联系起来,对参考文献资料、出土文物及论著、实际调查资料、私人收藏品、植物染料染色的实验样品等多层次资料进行析解研究,以江南地区为主要讨论范围,对中国传统的染色技艺与色彩色名,以及染始、染材、色技、染工、辨色、色谱,用纺织科学的方法来讨论,加之以人文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的方式,进行一次综合性、整体性的传统染色技艺的民族文化研究。

内容概要

作者:(韩)金成熺金成嬉,1961年生于韩国釜山。韩国籍。1983年毕业于韩国明知大学家政系;1988~1992年就读于台湾大学人类学系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7~2001年就读于中国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获纺织史专业博士;2001~2003年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博士后。曾任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助理研究员、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现为“上海大景”代表,从事天然染色与服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主要研究领域:台湾少数民族的纺织服饰文化、中国畲族的纺织服饰文化、韩国古代服饰文化、中国江南地域手工纺织衣装技艺的传统文化、植物染料染色的实验、天然染料与材料等绿色纺织品的开发。主要科研成果:(1)与江阴海澜集团合作开发的植物染料染色全生态高支精纺——“天素丽”,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中国发明专利:“植物染料的制备方法”(2005年)。(3:863国家科技项目的申请与批准:“天然染料制备及其在生态纺织品开发与羊毛清洁生产中的应用技术”(2002年)。

图书封面


 染作江南春水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韩国人金成熺在中国留学二十年,醉心研究中国的传统印染,这本设计讲究的书籍,就是她多年对文献资料、出土文物、私人藏品、实地调查、实验样品等等多层次资料的解析成果。图文并茂,严谨精彩,知识人文艺术多重享受。看这样偏门的书对领域外的人有啥意义呢?书的目录如下:第一章:江南与传统染色文化的关系,讲述江南纺织文化的传统、江南与传统染色、传统纺织与染色文化系统;第二章:染始,讲述中国古代染色技术的发展和色彩在中国传统社会扮演的角色;第三章:染材,讲述矿物、动物、植物染料与颜料;第四章:染技,讲述传统染色工艺系统、单色染、套色染以及涂料套染;第五章:染工,讲述染色工作的定义、染事、染匠、练染踹坊、合成染料的始用;第六章:辨色,研究传统色名的结构系统、褐色在中国纺织史上的定义、清代云锦地色的色名分析以及红楼梦的服色研究;第七章:色谱,讲述明清时期江南传统色谱和传统色彩的再现。不怕累赘的抄袭目录如上,意思是想说明提纲与结构的逻辑与方法,比如有客户委托做一个研究“山居文化”的报告,掌握了技巧也能快速的忽悠那么一个伪似专业的提纲唬人。可是客户要求一个月内提交全文,就可以把这本书给他看,告诉他金成熺用了二十年。不过,现在很多书就是这样炮制出来的。
  •     中华帝国在时装上的衰落与颜色系统有何关系?客观分析会认为它的衰落与中华文华的衰落有关,与国力的衰弱有关,与闭关锁国有关。这些都是对的。但这就是全部吗?不,这些都只是时装外部的社会原因。从时装内部来说,也有许多原因,至少在我看来,与颜色系统的消失就有关系。纺织技术、染色技术,款式……这些决定时装本身的存亡,颜色系统作为时装本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时装的影响决不是可有可无的。金成熺在《染作江南春水色》一书中探索了中国古代的“五原色”,“先秦时代,产生了中国独特的五色与间色的色彩区分思想……西汉时期,董仲舒以儒家思想阐发阴阳五行说,并将五色与五方、五时等组合联系,运用于衣色制度的色彩搭配,构成了区分贵贱的服色标志。”在五行中,木火金水主管的是春夏秋冬与东南西北四方,土居中央。五行莫贵于土,五色莫盛于黄,代表土德的黄色象征了皇帝,这就是皇家颜色是黄色的原因。五色、五时、五方的对应是:木/青/春/东;火/赤/夏/南;土/黄/孟夏/中央;金/白/秋/西;水/黑/冬/北。五色与五行也样,也是相生相克。相生相克便带来了许多间色,比如木克土,则青黄合为绿;金克木,则青白合为碧;火克金,则赤白为红;水克火,则黑赤合为紫;土克水,则黄黑合为骝。青赤黑白色则为正色,也就是中国的“五原色”。中国传统认为,穿衣要穿正色,间色比如紫是认为不入流的,低贱的,如《论语》言“恶紫之夺朱也”。《韩非子》云:“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五素不得一紫。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甚。”关于贬斥紫衣的故事,历史上很多。不止一次作为禁色。这种将颜色从政治、伦理的角度分为三六九等,也是造成中国色彩系统式微的原因之一,我认为。颜色发展到后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色名的结构系统。这套系统非常人文化、让人诗意地联想,但绝对不够科学。比如《扬州画舫录》中,紫绿色叫“枯灰”,白绿色叫“余白”,浅红白色叫“出炉银”,浅黄白色叫“密合”,青白色叫“虾青”,深青叫“佛头青”。再如《红楼梦》中,“月白”今人理解为月亮一样的白色,实事上却是青蓝色。东方哲学是形象的、东方的颜色命名也是形象的,都很诗意,但是,这种“原始思维”的命名方式,却不利于体系的更新与传播,所以中国哲学在世界上严格地说不被承认,中国的颜色体系也很难自我继续与普及,更不用说“全球化”了。全球文化的发展是往科学与直接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往诗意也迂回的方向发展,颜色命名体系的诗意化,正是它式微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染作江南春水色》一书中,个案地分析了“褐”的消失。它是一种间色,但在学界存在关于过个定论的争议。褐在诗经中指的是最低等的布衣,“无衣无褐,可以卒岁。”郑玄认为“褐,毛布也”。到了中世纪之后,褐指的是“短衣”。比如“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梦亦寒曾是我的笔名)。在染色上,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说》中,“荷叶煮布为褐。”《多能鄙事》中,“生纱以皂斗子铁铫内煮褐色。”都指的是如何让衣料染成褐色的方法。“褐”作为一种颜色,在元代出现,清代时却很少见到这种色码,今天则将它叫作茶色,以及相近的颜色,很叫叫褐了。我认为究其原因,是这“褐”这种命名方式过于诗意、模糊(诗意与模糊一直是对等的)、不科学,亦名词亦形容词,所以它最终会消失掉。褐色的消失只是一个个案,正是一个个这样的个案构成了中国颜色系统的衰落,今天中国虽然有2500多种色名,但国际时装惯例并不使用中国的系统,大家直接就“粉红”“浅绿”等直接而抽象地使用那些从三原色派生出来的色相环。中国色码系统的衰落,肯定会影响到中国时装。数百年来中国时装再没有大面积地影响过国际时尚,这其中,就有色码系统的原因。以上只是读《染作江南春水色》一书后的一点想法,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作者写了二十年,详细地考察了江南的纺织、染材、染技、染工、辩色、色谱……是不可多得的一本颜色人类学著作。这种钻研的功夫叫中国人汗颜。但遗憾的是,只印了三千册,并且定价较高。两年来,我曾在书店里数次拿起它又放下,因为最近要写一本小说用到染色方面的知识,便在“淘宝”网上买了此书,打折出售,只花了三十多块钱。《染作江南春水色》,典型地体现了优秀著作在中国当下的命运。
  •     草木染,即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布料上色的方法。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色类的茜草、红花、苏木;黄色类的郁金、荩草、栀子、姜金和槐米;青色类的用蓝草制成的靛蓝,黑色类的皂斗和乌桕等等,它们经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术,可变化出无穷无尽的色彩。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彰施第三”对草木染色工艺法记载很详尽:“大红色(其质红花饼一味,用乌梅水煎出。又用碱水澄数次,或稻稿灰代碱,功用亦同。澄得多次,色则鲜甚。染房讨便宜者,先染芦木打脚。凡红花最忌沉、麝,袍服与衣香共收,旬月之间其色即毁。凡红花染帛之后,若欲退转,但浸湿所染帛,以碱水、稻灰水滴上数十点,其红一毫收转,仍还原质。所收之水藏于绿豆粉内,放出染红,半滴不耗。染家以为秘诀,不以告人。)、莲红、桃红色、银红、水红色(以上质亦红花饼一味,浅深分两加减而成。是四色皆非黄茧丝所可为,必用白丝方现。)、木红色(用苏木煎水,入明矾、五倍子。)、紫色(苏木为地,青矾尚之。)、赭黄色(制未详。)、鹅黄色(黄蘖煎水染,靛水盖上。)、金黄色(芦木煎水染,复用麻稿灰淋,碱水漂。)、茶褐色(莲子壳煎水染,复用青矾水盖。)、大红官绿色(槐花煎水染,蓝淀盖,浅深皆用明矾。)、豆绿色(黄蘖水染,靛水盖。今用小叶苋蓝煎水盖者,名草豆绿,色甚鲜。)、油绿色(槐花薄染,青矾盖。)、天青色(入靛缸浅染,苏木水盖。)、蒲萄青色(入靛缸深染,苏木水深盖。)、蛋青色(黄蘖水染,然后入靛缸。)、翠蓝、天蓝(二色俱靛水分深浅。)、玄色(靛水染深青,芦木、杨梅皮等分煎水盖。又一法,将蓝芽叶水浸,然后下青矾、五倍子同浸,令布帛易朽。)、月白草色二色(俱靛水微染,今法用苋蓝煎水,半生半熟染。)、象牙色(芦木煎水薄染,或用黄土。)、藕褐色(苏木水薄染,入莲子壳,青矾水薄盖。)。附:染包头青色(此黑不出蓝靛,用栗壳或莲子壳煎煮一日,漉起,然后入铁砂、皂矾锅内,再煮一宵即成深黑色。)。附:染毛青布色法(布青初尚芜湖千百年矣。以其浆碾成青光,边方外国皆贵重之。人情久则生厌。毛青乃出近代,其法取松江美布染成深青,不复浆碾,吹干,用胶水参豆浆水一过。先蓄好靛,名曰标缸。入内薄染即起,红焰之色隐然。此布一时重用。)。”书中记录了二十六种颜色染色:1、做大红色染剂的原料只有红花饼,染前要先用乌梅水煎煮红花饼,再用碱水漂清几次,可用稻草灰水代替碱水,功效是—样的。多澄几次之后,颜色就会变得非常鲜艳。有些染坊为了省时省钱,会把准备染的布先用芦木水染成黄色打底。红花最怕遇到沉香和麝香,如果把红色的衣服与这些熏衣的香料放在一起收藏,一两个月内就会褪色。用红花浸染过的丝绸,如果想让红色褪掉,只需把丝绸浸湿,上面滴几十滴碱水或稻草灰水,就能把红色完全褪去,恢复丝绸原来的本色。把漂出来那些红色的水用绿豆粉吸附之后收藏,再用于为其他布料染红色,颜色一点也不会改变。染坊把这个方法作为一种秘方收藏,轻易不肯外传。2、3、4、5、要想染莲红、桃红、银红、水红等色,所用的原料也是红花饼,颜色的深浅根据红花饼的分量来决定。但是要注意,黄色的茧丝没有办法染成这四种颜色,只有用白丝才可以。6、染木红色,要用苏木煮水,配上明矾、五倍子方可染成。7、染紫色的方法是,先用苏木煮水染成底色,再配上靑矾作为使颜色容易附着的媒染剂。染赭黄色的方法不详。8、鹅黄色要先用煮黄蘖水染出底色,再用蓝靛水套染。9、染金黄色要先用芦木煮水染色,然后用麻秆灰水淋过,最后放碱水漂洗。10、染茶褐色则是先用莲子壳煮水染,再以靑矾水作媒染剂染成。11、染大红官绿色要先用槐树花煮水染底色,再使用蓝靛色套染,最后用明矾来调整颜色深浅。12、染豆绿色先用黄蘖煮水染,再用蓝靛水套染。现在还有一种用小叶苋蓝煮水套染的颜色,名叫萆豆绿色,非常鲜艳。13、染油绿色要先用槐花水稍微染一下,再使用靑矾水作媒染剂。14、染天青色是先把布料放入靛缸中稍染变成浅蓝色,之后再用苏木水染。15、染葡萄靑色要先把布料放入靛缸中染成深蓝色,再用浓一点的苏木水染成深色。16、蛋靑色要先用黄蘖水染,之后放入靛缸中再染。17、18、翠蓝和天蓝这两种颜色都是用蓝靛水染成的,只是颜色深浅不同而已。19、玄色,是先用蓝靛水染成深青色,再放数量相同的的黄芦木、杨梅皮煮水染。20、另一种方法是先浸在煮过蓼蓝嫩叶的水里染,然后再放进靑矾、五倍子一起浸染。但用这种方法浸染,布和丝绸就会变得容易腐烂。21、22、月白、草白两种颜色,都是只用蓝靛水稍微染一下就好。现在的方法是用苋蓝煮水,煮到半熟时浸染。23、象牙色是用黄芦木煮氷稍微染一下,或者用黄土染。24、藕褐色是先在苏木水中稍微染一下,再用莲子壳、靑矾水稍微染一下。25、另附:染包头巾所用的深黑色,不是在蓝靛缸里染成的,而是把栗子壳或莲子壳在水中煮一天,捞出壳后剩下的水再加入铁砂和皂矾,在锅里再煮一晚,就染出深黑色了。26、另附:毛青布的染色法。青布最开始是在安徽芜湖流行起来的,现在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由于这种布经过浆碾后发出青色的光,故而边远地区和外国都把它作为贵重布料。但是人们用得久了又想变换新的品种,所以近代出现了毛青布,制作的方法是选用淞江出产的好布,先染成深青色,不再浆碾。吹干之后在掺胶水的豆浆水里过一次水,再放到装着最上等蓝靛染料、称为“标缸”的水缸内,稍微染一下迅速取出,蓝色的布上就会些许泛些红光。这种布曾一度广受欢迎。色谱和部分文字来源于韩国人金成熺《染作江南春水色》,来源http://book.douban.com/subject_search?search_text=%E6%9F%93%E4%BD%9C%E6%B1%9F%E5%8D%97%E6%98%A5%E6%B0%B4%E8%89%B2&cat=1001资料来自玉唅《明朝那些色彩》。链接http://tieba.baidu.com/f?kz=1110526286#10006-tsina-2233789-34263-d9a075dcc76ed8ad7026e95cc7e8dbcb韩国人金成熺在中国留学二十年,醉心研究中国的传统印染,写成《染作江南春水色》。这本书是她多年对文献资料、出土文物、私人藏品、实地调查、实验样品等资料的研究成果。图文并茂,严谨精彩。对于热爱中国色彩、醉心植物染色工艺的同仁值得一读。补充说明:古代使用过的植物染材种类很多,单是文献记载就有数十种,常见的染料有:1、红花:同时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其中红色素较具染色价值,《齐民要术》曾对民间提制红花染料的工艺作了详细描述。2、苏木:又名苏枋,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海岛有苏枋国,其地产此木,故名。”属豆科常绿乔木植物,在云南、两广、台湾等均有生长,并且早在西晋年间,就已广泛使用。苏木所染出来的红色与红花色相相近。3、蓝草:应用最早、使用最多,《诗经》中就有“终朝采蓝,不盈一担”的诗句,说明春秋时人们确曾采集蓝草用于染色。而台湾早期一袭青衫,用的就是蓝草染色。4、郁金:是我国最早带有香味的布料染色材料,《本草纲目》记载:“郁金生蜀地及西域,染色是用其茎。染妇人衣鲜明,惟不耐日炙,微有郁金之气”。5、紫草:可做紫色染料,与椿木灰等含铝较多的媒染剂作用可得紫红色。李时珍说:“紫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除上述植物外,古代还以茜草、槐树(槐蕾)、板蓝根、五倍子等植物作染色材料。要看色谱去这里 http://www.douban.com/note/188921267/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2011年4月。喜欢。
  •     赞!
  •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论文。内容非常详尽,引用的相关资料也很到位,值这个价钱。
  •     2013
  •     书做得很精致,作者也很用心,科普的部分还不错,涉及到研究?的就只能呵呵了……
  •     少有的中国传统染色工艺参考书,但遗憾错误略多。
  •     很好的书,对色彩的材料研究很细致,印刷排版都挺好,对中国古代的色彩研究很有帮助
  •     书非常之好。令中国汗颜的是作者是一个韩国人,我并不排斥韩国专家,我是想知道中国就没有人关注传统色彩吗?唉。。。。
  •     染作江南春水色,愧杀多少江南人。
  •     1、2天送达,书封面略发黄,有一点折痕(不是在边上),换了一本,好一些。里面都是很新的,合格证还在呢。... 阅读更多
  •     是想要的书,慢慢看~
  •     前半部分各种资料罗列啊还以为翻开了百度百科,后半部分的色彩展示不错,但是作者自己的东西太少了!
  •     內容嚴謹詳盡,值得閱讀。
  •     书的内容什么的还不错,就是对纸质什么的有点失望,其他都还算满意。
  •     内有“江苏金坛出土XX”
  •     论文写作学习资料,但是比较浅
  •     排版,印刷都非常好,我很喜欢
  •     曾经斥巨资买过一本还好像是原价,缺心眼的送人了,好想要回来啊~。。。。后来我斥巨资又买了一本,并且结识了作者。。
  •     传统服饰色彩复原这块不知道国内有没有在做,这本书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起点的~
  •     好书,我承认自己太无知了,真切的被扫盲了。
  •     很好的书,纸张印刷质量很好,内容也是我需要的。很满意。
  •     《天工开物》《多能鄙事》《碎金》《辍耕录》古代人比我们精致讲究多了
  •     挺具有專業性的書,但對學生党來說不一定值得入手,裡面歷代器物色譜這部分挺有用的嗯。沒記錯的話……@Loudy_ 少女妳是對“褐”那部分感興趣吧?
  •     我原先想象的是一本诗情画意似的书,其实不是的,里面有很多的理论数据,引经据典也很多,书的印刷不是太好有些粗糙,我想要是铜版纸会更好吧,毕竟里面有很多色谱比较,会更清晰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