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刑法 >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303098552
作者:宋英辉 编
页数:714页

作者简介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1978-2008)》的目的,在于较为全面和客观地总结1978年至2008年,尤其是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以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成果,便于广大读者系统地了解30年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争议观点及其论据,把握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状况,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1978-2008)》共分四编二十三章。每章下设若干专题,均为刑事诉讼法理论研究中成果显著且内容重要的问题,基本上可以涵盖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广度与深度。对于每个专题的探讨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概况,介绍各专题研究的发展过程,包括对该专题研究发展的脉络和每个时期研究的主要问题、代表性成果,并视情况概括其研究特点,力求反映出研究的阶段性问题,以明晰该专题在30年间理论研究的进展轨迹;第二部分系研究观点综述,力求客观、准确、全面地介绍各专题主要涉及的问题特别是争议问题的观点,该部分是全书的重点和主要篇幅所在;第三部分为研究述评,力求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各专题研究状况进行整体评论。

书籍目录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3
专题一 刑事诉讼价值
专题二 刑事诉讼目的
专题三 刑事诉讼结构
专题四 刑事诉讼主体
专题五 刑事诉讼客体
专题六 刑事诉讼行为
专题七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专题八 刑事诉讼职能
专题九 刑事诉讼功能
专题十 刑事诉讼阶段
专题十一 刑事诉讼文化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55
专题一 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回顾、归纳与反思
专题二 刑事诉讼法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与宪法、刑法的关系/62
专题一 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
专题二 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第二编 总论
第四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79
专题一 基本原则的体系
专题二 程序法定原则
专题三 司法独立原则
专题四 无罪推定原则
专题五 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专题六 控辩平等原则
专题七 有效辩护原则
专题八 审判公开原则
专题九 诉讼及时原则
专题十一 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专题十二 法律监督原则
第五章 管辖/130
专题一 职能管辖
专题二 审判管辖
专题三 合并管辖
第六章 回避/149
专题一 回避的概念和申请回避的主体
专题二 回避的事由和回避适用的人员
专题三 回避的程序、回避的法律责任及回避错误时的救济
第七章 辩护与代理/164
专题一 辩护人的诉讼角色
专题二 辩护人的选任
专题三 辩护人的诉讼权利
专题四 辩护人的职责、禁止行为和保密义务
专题五 程序性辩护
专题六 刑事代理制度
第八章 强制措施/193
专题一 强制措施体系
专题二 保释与取保候审
专题三 监视居住
专题四 逮捕
专题五 拘留
第九章 附带民事诉讼/229
专题一 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存废
专题二 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专题三 刑民关系
专题四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
第三编 程序论
第十章 侦查/257
专题一 立案程序与侦查程序的关系
专题二 侦查权的性质与配置
专题三 侦查模式
专题四 侦查权的司法控制
专题五 侦查公开
专题六 特殊侦查手段
专题七 补充侦查
专题八 侦查终结
专题九 警检关系
第十一章 起诉/305
专题一 提起公诉的条件
专题二 公诉案卷移送方式
专题三 撤回公诉
专题四 公诉转自诉
专题五 公诉裁量权
专题六 不起诉
专题七 量刑建议权
第十二章 第一审程序/335
专题一 刑事审判原则
专题二 刑事审判组织
专题三 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
专题四 证据开示
专题五 法庭审理
专题六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专题七 诉因制度
专题八 法院改变指控罪名
专题九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专题十 简易程序与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
专题十一 量刑程序
专题十二 缺席审判
第十三章 第二审程序/394
专题一 刑事第二审程序的功能
专题二 刑事第二审程序的构造
专题三 刑事第二审程序的启动主体
专题四 刑事第二审程序的审查范围
专题五 刑事第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
专题六 上诉不加刑原则
专题七 程序性上诉
专题八 发回重审制度
专题九 两审终审制
第十四章 死刑复核程序/428
专题一 死刑复核程序的基本理论
专题二 死刑核准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方式
专题三 死刑复核程序的启动
专题四 死刑复核程序的审判
第十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450
专题一 审判监督程序的基本理论
专题二 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
专题三 审判监督程序的审判
专题四 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的变更
第十六章 执行
第十七章 辩诉交易、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
第四编 证据论
第十八章 刑事证据概述
第十九章 刑事证据的种类和分类
第二十章 刑事证据规则
第二十一章 刑事证明概述
第二十二章 刑事证明责任
第二十三章 刑事证明标准

编辑推荐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1978-2008)》为刑事法学研究述评系列之一。

前言

1978年到2008年,伴随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繁荣,我国的刑事法治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事业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过去的30年,是中国刑事诉讼立法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的30年,也是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逐步迈向繁荣和辉煌的30年。刑事诉讼法学由此得以成为众多法学学科中繁荣发展、令人瞩目的主要法学学科之一。其间许多基本的、重要的和疑难的问题,都在刑事诉讼法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与争鸣,一些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但也有不少问题仍在继续争鸣之中。回顾30年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其成就,反思其得失,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为此,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经研究决定组织力量编写出版刑事法学研究述评系列(包括《刑法学总论研究述评(1978—2008)》、《刑法学各论研究述评(1978—2008)》、《国际刑法学研究述评(1978—2008)》和《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1978—2008)》)。本书作为其中之一,目的在于较为全面和客观地总结1978年至2008年30年来,尤其是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以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成果,便于广大读者系统地了解30年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争议观点及其论据,把握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状况,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为了保证本书的质量和及时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组织了精干学术队伍。

内容概要

宋英辉,河北省人,1957年5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河北省师范学院,获哲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诉讼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2年于该校获得诉讼法学博士学位。
曾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执行主任,兼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室主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刑事诉讼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章节摘录

第一编 绪论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关于刑事诉讼法学基本范畴,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学者在参考国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例如对刑事诉讼主体、刑事诉讼客体、刑事诉讼行为等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全面复兴以来,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受到学者的关注,许多基本范畴都有相应的研究专著出版,例如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结构、刑事诉讼价值等。虽然学术界关于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在许多方面尚有争议,但对刑事诉讼法学基本范畴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发展,对于形成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关刑事诉讼法学基本范畴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刑事诉讼构造论》(李心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刑事诉讼目的论》(宋英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刑事审判原理论》(陈瑞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刑事程序的法哲学原理》(锁正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刑事诉讼原理》(宋英辉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007年第二版);《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宋英辉、李忠诚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刑事诉讼行为基础理论研究》、(邓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刑事诉讼主体论》(刘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刑事诉讼的双重结构辨析》(龙宗智,载《现代法学》1991年第3期);《刑事诉讼职能研究》(王洪祥,中国政法大学1992届博士学位论文);《转型时期的刑诉法及其价值论》(李文健,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刑事诉讼文化研讨》(汪建成,载《政法论坛》1999年第6期),《刑事诉讼客体论》(张小玲,中国政法大学2004届博士学位论文)等。

图书封面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老师推荐的,对深入研究刑事诉讼法很有用。看过后才能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发表一些有意义的观点。
  •     作者是否应该考虑在刑诉修订之后,将刑诉改动的部分予以补充,那样应该会更符合修订后的一些条款,更加完整
  •     书不错,快递迅速,当当给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