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一跃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外国法律与港澳台法律 > 艰难的一跃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8
ISBN:9787806039526
作者:易中天
页数:228页

作者简介

法律人士或者关心中国法治进程的人,无不对美国宪法心怀敬意。美国宪法的出现究竟是人性与自由的胜利,还是利益力量左右的结果?这是一个需要回答、却又不必认真计较答案的问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美国宪法也许是政治家充满智慧而体面的“合谋”,也许是人性中自私自利的彻底释放,也许是以上诸种情况的结合。但是无论我们———这些后来人怎样想象,想要了解美国宪法以及由宪法支撑的美国的制度伦理和价值体系,都必须从美国宪法诞生的时刻说起。必须追根溯源,才能稍微触摸到事情的本质。
  《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参透美国宪法诞生过程的平台。这不仅是一部法律的书,也是一部历史的书,更是一部文化的书。书中精彩刺激的场景使我的想象游走到了那个充满期冀与困惑的时代,那个热情洋溢、奔放跳脱的时代。
  美国宪法可以说产生于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利坚合众国”不过是一个各自为政的殖民地的松散联盟。1787年5月,为解决联盟面临的诸多问题,各邦决定召开临时会议,修改邦联条例。在各邦议会代表陆续到达之后,麦迪逊、华盛顿、汉密尔顿等制宪积极分子临时提出动议(其实早有预谋),提议制定联邦宪法。这使为修改邦联条例而来的各邦代表措手不及,也使他们大为恼火。但大多数代表“不愿一事无成”的想法和务实的态度帮助了制宪分子,也使代表们能够坐到谈判桌前,以政治家的姿态进行一场艰难的看起来前景渺茫的谈判。这是制宪分子的胜利,也是美国的胜利。谈判意味着平等,意味着言论自由,意味着各方利益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制宪会议的整个过程洋溢着政治家谈判的精神,无论是制宪分子,还是反对派,以及旁观者,都可以自由辩论,充分表达他们的观点。
  由于代表们成份复杂,观点分歧,利益不同,导致他们对任何一个议题都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经常是一个代表提出方案,另一个代表就马上强烈反对,或者另起炉灶,提出新的方案,或者滔滔不绝,讨价还价。幸亏有德高望重而富有智慧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多次居中调停,也幸亏大多数代表不是那么“坚守理想”和政治主张,认识到“能做到最不坏,就是最好”。很多人包括积极制宪分子麦迪逊、威尔逊意识到必须从原来的阵地让步,才能产生看法较为一致的宪法,否则,只能是分裂或战争。但是让步又不能是无原则的让步,妥协是为了实现最高目的和坚持最高原则。只有这样,美国宪法才能在一次次讨论和修改中不断完善,不断接近“政治真理”。美国宪法经过了569次投票表决才最终制定出来,可谓一波三折,好事多磨。可以说,民主决策机制是制宪会议能继续进行而没有中途夭折的基础,也是美国宪法得以永葆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因素。正如丘吉尔所说,民主可能不是最优的制度,却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最不坏的制度。
  美国宪法自1787年制定,历二百多年几乎没有什么改动,只是根据社会的发展增加了27条宪法修正案,不能说这不是一个奇迹。

书籍目录

引言 阴云与曙光
第一章 事出有因
一 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
二 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三 费城不是梁山泊
四 光荣与权利
第二章 疑云重重
一 牵头者
二 麻烦与问题
三 摸石头过河
四 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三章 针锋相对
一 修约还是制宪
二 谁来批准宪法
三 合众国向何处去
四 蛋糕应该怎样分
第四章 剑拔弩张
一 逼上梁山
二 大帮和小帮
三 唇枪舌战
四 上帝也帮不了忙
第五章 柳暗花明
一 解铃不是系铃人
二 决不让步
三 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
四 伟大的妥协
第六章 严防死守
一 总统是个难题
二 防官如防贼
三 千头万绪
四 连环扣与防火墙
第七章 祸起萧墙
一 根本的共识
二 拒绝签字
三 最后的劝说
四 两种反对派
第八章 尘埃落定
一 旗开得胜
二 千呼万唤始出来
三 活着的宪法
四 余音与余波

余论 原则与妥协

附录一 制宪会议进程与辩论记要
附录二 制宪会议代表名单

后记

内容概要

易中天:
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美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主要著作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新译国语读本》、《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郑晓芒合作)、《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随笔集《书生意气》;随笔体学术著作《西北风东南雨――方言与文化》。另有学术论文、文艺评论、文学作品等多篇。

图书封面


 艰难的一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书的主题很好,易中天的确是立论的高手,虽然论叙不一定精彩,但选题绝对是一流的,编辑怎么会选中易先生来做这事,真是象拉里金的金丝们打来的电话一样:这家伙帅得冒泡。易生做这类事只能说一个字,拿手。除了上述可圈可点之外,中天先生对美国宪法的理解实在看不出有何高明之处,好在中天先生在序中对自己扮演角色的认知还算务实,没有电视节目中呈现出来的那种莫名奇妙的自负,坦承这本书只是麦迪逊《辩论》的普及版。范曾在论及自己创作时,说自己“总会自然而然的进入一种神圣的自尊状态”,我看易中天先生倒是经常这样神圣附体。好在他在这本书里没附体,要不我真没耐心听他普及下去。
  •       当两百多年前,四十多个北美大陆的乡巴佬在费城济济一堂,为了自己坚持的真理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们之中谁也不能想到,几百年后会有一个和他们语言不通,地域不同绝无半点关系的异族人,用自己民族的文字,为他们超越时代的高瞻远瞩折服.并在他们的汗水,怒吼,思考,宽容之中寻找自己民族的未来.  1787年,当大英帝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时候,在遥远荒蛮的美洲大陆上,一所密不透风的屋子里,几十个礼服笔挺,汗流夹背的美国绅士,正在偷偷的改变世界.美国宪法的诞生,让世界一脚迈入了更高的文明,做为现代国家宪政最基础的蓝本,几十个美国乡绅,改变了全世界人的命运.  如今,在美国,宪法的精神已如同人间的圣经,在各个最平凡的地方绽放最伟大的光芒,拜它所赐,一种最先进的政体让美国成了全世办最自由,最民主,最具有包容力的国家.几百年过去了,这部未改动一丝一毫的宪法,它当年的诞生可不像它在后世这么光辉,说白了它是诞生不是出于一种多么伟大的壮举,而一种不得不做的妥协.两百多年前的先贤们,出于对人性不信任,不得不用这一部法典成为了人间世的约束者和权力者,从而创造了一个后世无法复制的伟大过程,而这过程本身恰恰是对人性的思考,对自由不可压抑的热爱,以及对极权的深恶痛决.易中天先生在成名之前的一本著述,<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却感人至深的文字,把我带回两百多年前异国的夏天,更清楚的看历史的诞生.  当我们对社会对体制嗤之以鼻的时候,除了愤怒和毁灭,我们已经很少想到理性和创造,如今我们仍不能像美国先贤们那样,用最平凡却最伟大的理性怀疑精神去思考.在八十年代的狂飙突进中,一股股躁动的情绪让所有人都丧失了逻辑能力,以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一夜之前完成,胜利已经近在咫尺,推崇美国精神,却忘记了美国精神的根本,美国的嬉皮士,也是从小浸润在宪法精神长大的,和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不一样,他们的嬉皮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而我们却是末世的狂欢.  国人现在最缺少的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我们的思想经过这么多年的杀戮之后,依然能有独立存在的不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跨越二百年还无法迄及那此已经做古的美国乡绅.思想的专制比摧残肉体更为可怕,他让你没有思想,没有信念,没有灵魂,而且更为你第二次觉醒设下障碍,保证你一辈子心甘情愿的做奴隶,而那些最坚强的人,就是在苦难训觉醒,并在真相中勇敢的活下去勇士.他们才是民族的希望,是文明的推动者,历史的谛造人,但我们却太缺这种人了,以至于我们的民族无人再吟唱"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白炽灯下的鬼魂在欢舞,透过浓密的黑暗,也有人在寻找烛亮这块苦难大地的星火.  
  •     在读了几本林达之后,想多了解美国的宪政历程,无意间发现易中天的这本书,因为名气,借了这本书。开头对艰难的一跃的描述让人印象深刻,全书大概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按会议内容写制宪会议的历程,第二部分写个人的反思,第三部分是按时间梳理会议的历程。第一部分,写的最让人喜欢,对制宪会议的重大分歧,制宪会议是否合法,邦权和国权的矛盾,小邦与大邦的矛盾写的都入木三分,条理清晰, 但对权利法案的描写并不够清晰,相对之前三问题的重墨农彩,逊色不少,不幸的是,权利法案正是我所最感兴趣的。第二部分开始走下坡,作者所谓的反思,并没有什么思想的火花,无非是制宪的“国父”们带上乡巴佬的帽子,然后再大加赞赏一番,反衬其平凡的伟大。而且赞扬也很无力,只是简单的附和。这书本书的一大遗憾,书名的副标为《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其实反思显得无力,说了等于没说。第三部分写的很少,只是用流水账的方式记录了制宪会议每天发生的大事,相比于第一部分,选取了另一个角度,但内容显得很繁杂,由于耐心的原因,我跳了不少页,并无一点收获。可能对一些细心的读者会有收获,但我已无耐心,全书对人名和地名出现大量重复的描述,颇有赚稿费之嫌,一些排比的论述,在我看来也毫无意义,反而是文章更显拖沓。总体来说,这本书总体还是比较客观和引人入胜的,但并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书也显得拖沓,遗憾不少。

精彩短评 (总计51条)

  •     反思在哪里?
  •     这书让我真正了解什么叫三权分立及解释了关于我对美国的好多疑问。
  •     用kindle 3读完的第一本书。
  •     看的是台湾版的。 看完对第一代美国人充满了满满的敬意。
  •     一本流水帐
  •     以法治国,而不是依法治国
  •     流水账,哪有反思,你妹连写书起名字都骗人。跟林达的书不在一个档次。 三权分力再次留下深刻印象,虽然易只用了一节粗略提.
  •     易中天成名前的力作,从中可以窥视到其把握历史脉络的深厚功力。
  •     开会是个技术活
  •     买回来很久,一直未有时间读到,前几天读完后,感觉不错,老易写的文章有深度,看问题独到,很是发人深省!!!
  •     Just Amazing! 我们总有一天都要读读这本书。
  •     乡巴佬们创造了伟大的美国。
  •     感觉自己没有抓住头绪,有些晕呼呼的,囫囵吞枣了,有空再看一遍吧
  •      走过很多国家,其中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常常很羡慕这些国家的大部分人民能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相对公正的待遇和相对多的尊严。 是什么让他们拥有这些?为什么其它一些国家和人民却没有或相对差一些呢? 不是因为这些发达国家的人更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拥有更多资源,更不是因为他们运气好… 因为这些国家拥有对于他们本民族和社会“最不差”的制度。是谁为这些国家开创了这个制度?就是如本书所写的那些“先贤”们,那些拥有智慧和良知的“政治家”们……
  •     聪明的美国人,几百年前就想到如何限制权力的滥用!
  •     如果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那么华盛顿不相信道德。在易中天的笔下,1787年的那个初夏,那些如梁山好汉一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决定未来世界超级大国前途命运的代表们的故事活灵活现的跃然于纸上。也多亏了易中天,用通俗的语言,评书一般的把错综复杂的制宪过程讲的如此趣味嫣然,让我们了解到了exe格式的宪法是如何出台的,反观之我们的txt宪法,反观之“中国梦,宪政梦”发刊词的难产,怎能不让我们掩卷反思呢?
  •     想去看看富兰克林说的那幅日出图
  •     民主、自由
  •     从来没想到易中天竟然会写着类的书,他这真是借美国宪法诞生的精神理念来抨击现在的中国啊!!大逆不道,扰乱民心,实该封杀。
  •     以后会用到
  •     众所周知,宪法是人民自由的最高保障,只是有些国家能够保障,某些国家却是特意用来限制人民自由的。美国宪法经过569次表决,长达四个多月的探讨,虽然它的诞生艰难无比,却让美国的统治长治久安。当一个国家的创立者将自己至于法律之下的时候,人民也就真正的得到了自由。
  •     从第X(二or三?)流学者到第一流公知。 或名,美国制宪通俗演义之公知演绎版。
  •     美国人的制宪会议,一是慢而长,一是折衷,一是权力平衡. 很难说没有这部宪法美国还会不会是世界第一强国。但没有这部宪法,至少美国人的生活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框架制定背后的争执以及其根据的论点、观点,是精华所在。理解了“依法治国”的随意性和“以法治国”的严谨性,“法制“的粗糙和”法治“的精确。粗读一遍。
  •     易教授又做了一次历史普及。防官如防贼,防权如防火,防滥权如防洪。 没有普罗大众的自由、自立、自强意识做基础,只能是独裁强人得势。
  •     写的生动又深刻,身临其境,很有收获,怎么谈判,怎么妥协。不过美国的奠基者中也没小人,没损人不利己的,所以天朝要用,还是难。
  •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美国宪法也许是政治家充满智慧而体面的“合谋”,也许是人性中自私自利的彻底释放,也许是以上诸种情况的结合。
  •     看前面,觉得这些人是圣人,看到后面,想,他们也不过是普通人,也争权夺利,也党同伐异,也钩心斗角。但是他们在制宪会议时的光辉,却足以照亮所有的阴暗。
  •     读几天想几天,磨了好久,读得非常非常慢。是一己私利还是民族大义,是看眼前还是计长远,我是有多爱看英雄颓废,多爱看智者踌躇。制宪会议是一段怎么也读不够的历史,里面有我最感兴趣的东西——群体内部制衡和个人原则拷问,都能让人心有激荡。制宪会议是个人迹,是堪称当时社会精英的一系列人物智慧和高尚道德的结晶;也是个神迹,就像个放在桌子边沿的茶杯,随时可能摔得粉碎却最终得以奇迹般地保全,它不可重复只能被膜拜。易中天写杂文不行,说历史到底还是把好手,而这本书也算是他的历史书里相当有水准的一本,不妄评亦够客观,态度很是平和,这让我有点惊讶。
  •     一群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做了一个个伟大的妥协。现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模仿美国,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是从一场关于民权的讨价还价中产生的。
  •     非常详细的讲诉了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诞生的过程,但是看不出作者的反思在哪里,不知作者写此书目的到底为何
  •     精心设计的制度比任何人都可靠、有效
  •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胡适的一篇文章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也许确实如此吧,虽不能效仿,但我觉得本书其中一句“不纳税,无代表”成了所有无论企业,政府,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     还不错。通俗的语言,激发了我对美国宪政的兴趣,并且大致了解清楚诸多美国国父的关系。
  •     听人多道转述说易中天教授,得意不是品三国,而是这本艰难的一跃,遂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冲动。说实话自从知道要读将是政治法律宪政类题材的书,或多或少的会有抵触情绪,我也无法追根溯源的寻找抵触缘由,我只想到了一点,是不是曾经被迫学习过太多枯燥的主旋律的论调,就愈发极端的在我的喜好字典里将所有这类题材贴上,厌恶的标签。大略看下来,看明白了,易中天看得出对美国建国
  •     还是应该去读《辩论》,吃别人嚼过的东西总是感觉怪怪的
  •     美国宪法诞生的过程。不错
  •     好繁杂冗长的一本书啊,把美国宪法诞生时候的事情说得很清楚,读起来却不那么吸引人。
  •     好书看得就是舒服,看得时候,脑子里会呈现一幅画面,就好像置身于他们当时的会场。
  •     流水账的味道过于明显,不过总体而言,还是让人深受启发,政治,其实就是博弈。美国的伟大,是否也在于编制宪法时,那种摸着石头过河,不管黑猫白猫的精神和做事的态度呢?
  •     流水帐。。
  •     叙事为主,少了些对法理的深入探讨,当作科普读物不错
  •     易先生说书说上瘾了,可惜在美国制宪这段故事上说栽了,就像韭菜种到了水稻田里。
  •     妥协与中庸,是好制度出台必不可少的
  •     完整再现了制宪会议的过程,重点描写了席位之争、总统产生等几次重大争议,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很适合作为大众普及读物。不足是太过着墨于诞生,思考与借鉴谈得太少,与书名不符。叙述方式偏流水化,数据化,文笔魅力不足。
  •     几乎把所有的篇幅都给了诞生,敢问,反思呢?
  •     更多地描述为美国宪法的诞生,对于反思其实并没有多好,更未直接提出多我朝制度的建议,对美国国父们的了解有些帮助,可惜本书没到南北战争开始就结束了~
  •     民主需要妥协,即使你是100%正确。——奥观海
  •     有人帮你读历史,有趣。
  •     简述美国宪法的诞生,个中曲折、辩论、妥协、折中、偏执等等,由邦联到联邦,每邦都有自己的利益权衡,为个人利益考虑的不多,这些先哲们观点的交叉碰撞都是为了一个理想,让这片国土呈现一个新的体制,推动时代潮流的前进。
  •     真正表现在文字上,易中天老师还是基于事实的,并不像在电视媒体传播时表达过多的个人见解,这本书更多的是陈述美国制宪会议的史实与伟大,赞叹这一群半人半神的乡巴佬是如何引领美国走向一个独立民主的国家。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