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罪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司法案例 > 递罪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806529331
作者:罗昌平
页数:281页

后记

2007年2月,当公安部的A级通缉令将周龙斌锁定为天湖爆炸案重大嫌疑人时,我的同事兼同乡欧阳洪亮被派往郴州调查。本书此前已完成第一稿,开篇正是由天湖爆炸案起步。洪亮要走了我的手稿,他惊奇地发现,当时书稿中质疑并预测的案情细节,尤其是对翻案的期许及真凶的现形,都在日后现实中得到应验。并非我是先知。2001年我初入新闻行业,出差第一站即是郴州,此后八年,郴州可谓一个贯穿全过程的新闻坐标,我无时无刻不在收集发自这里的新闻。深度怀疑,是我审视每一条新闻的基本态度;独立调查,则是我追求背后真相的唯一方法。在此,尤其需要感谢胡舒立女士、张进先生,两人的支持促成了此书的正常出版。我在这个新闻从业者梦想步入的团队中获得了独立调查的平台,尽享这些新闻前辈的指引,为今日这份新闻副产品的诞生提前了先决条件。并不夸张地说,在郴州官场过去六年的重大地震中,媒体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甚至我们已走在专案组之前,为他们提供线索、证据,史无前例地与他们互动。即使是以专业著称的舒立团队,亦支持发表了十数篇有关郴州腐案的跟踪报道,总在最关键时刻起着定音之效。这一过程,我有幸与太多的同行并肩作战,我们或众擎易举,或责任共担,或互争雄长,或接力监督。在此,我一一罗列他们的名字,表达自己由衷的敬意,并期待着更多的深度合作。本书与我脑海铭刻着他们的名字:《南方都市报》龙志、柯鸿海;《南方周末》李海鹏、傅剑锋、吕明合、鞠靖、李梁、朝格图;央视制片人刘爱民,以及记者屠志娟、李娟、马战辉;《凤凰周刊》邓飞;《南方人物周刊》江华;《新京报》刘炳路、褚朝新;《中国新闻周刊》王刚;《民主与法制》廖隆章;《第一财经日报》刘浪;《中国经济周刊》曹昌;《三湘都市报》王胜红;还有没有固定新闻单位而长期释放郴州信息的李根、胡桂生,以及湖南省委、省政府、省纪委,郴州市委、市政府和所辖县市的相关官员朋友。本书尘封三年之后得以出版,得源于《南方传媒研究》执行主编罗永新女士的引见,获得南方日报出版社总编辑周洪威先生、第一编辑室主任刘志一先生的大力指导与斧正,感谢不尽。

作者简介

《递罪:政商博弈的郴州样本》是一个发生在湖南人身上的故事。在这个芙蓉国度里,酒、辣椒、槟榔被无节制地狂饮滥食,这种暴烈的特性在金钱与权力的层层掩蔽下,通过蛛网迷宫般的血管与神经穿透各色躯体,造就了耿直的性格与顽固的劣根,并左右着现实的种种博弈。

书籍目录

序前言  红道无常人物第一卷  红与白  第一章  夺命爆炸  第二章  雇凶杀人  第三章  大秘之死  第四章  意外之渔  第五章  递罪原则  第六章  赌棍沉浮  第七章  三个不准  第八章  嘉禾拆迁  第九章  传媒合奏  第十章  集体滥权  第十一章  三赴嘉禾  第十二章  两种命运  第十三章  寡头之盟  第十四章  双重杠杆  第十五章  私家银行  第十六章  机构阳谋  第十七章  三玩市长  第十八章  诗人下海  第十九章  乡党凋零  第二十章  第一夫人  第二十一章  文人当道  第二十二章  人鬼之间  第二十三章  流水的官第二卷  红与黑  第一章  一号对象  第二章  教父前传  第三章  切割理论  第四章  螳雀之争  第五章  赵德忠案  第六章  命案重翻  第七章  棘手侦探  第八章  生死判官  第九章  西两里化  第十章  “双规”商人  第十一章  艰难对峙  第十二章  执法产业  第十三章  两头通吃  第十四章  苦主逃亡  第十五章  中间生意  第十六章  堂·吉诃德  第十七章  护矿大队  第十八章  法外行动  第十九章  三份遗书  第二十章  丑闻灭火  第二十一章  甲生甲生  第二十二章  决斗法官  第二十三章  敲诈“两极”  第二十四章  牛栏关猫  第二十五章  公民合力附录一  审判进程P附录二  参考文献附录三  作者代表作品后记

编辑推荐

《递罪:政商博弈的郴州样本》由胡舒立作序,江艺平、程益中、单光鼐、长平、杨斌、萧瀚联袂推荐。嘉禾拆迁的乡党暗流,纪委书纪的教父网络

前言

结识昌平,缘于他的反腐报道。2006年夏,他加盟《财经》杂志,此后,始终没有放弃他热爱和擅长的方向——反腐调查。甚至为不少新闻人淡忘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始终在这位“80后”年轻人身上燃烧,这一直让我觉得可贵。恰在2006年,中国迎来了一波政治性反腐周期的高峰。本书所述的郴州官场腐败窝案,正逢其时败露。昌平曾在《财经》参加报道上海社保案(中共上海市原市委书记陈良宇、富豪张荣坤)、北京城建案(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青岛李薇案(中共青岛市原市委书记杜世成、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问题首富”黄光裕系列案(黄光裕、杜鹃夫妇,公安部原部长助理郑少东,广东省原政协主席陈绍基,中共浙江省原纪委书记王华元)等。《财经》惯常团队作战,而昌平在团队中往往是尖兵、是骨干、是带头人之一。相形之下,郴州官场腐败窝案调查的作业方式有所不同:这一案件的调查主要由昌平独力完成。作为湖南人,昌平对此案著力甚深,且用时甚长,最后有此作品。过去数年间,郴州官场腐败系列窝案引发的舆论震荡,一直在海内外持续。在昌平看来,许多观察人士主要关注中共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中共郴州市原市纪委书记曾锦春案的性质及人事冲击波。不过,倘若综合考虑“嘉禾拆迁案”“全国第一公积金案”等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郴州系统性腐败的破坏性与后遗症,实属罕见。重建郴州政治生态环境,也是他在此次调查中的反思重点。在书中,还可感知昌平的细心与敏锐,并可分享他对表象背后的真相的持续追求。新闻是易碎品,而好的记者一生的追求,正是让新闻不碎。我赞赏昌平和我所有的年轻同仁为此做出的努力。特为此书序。

内容概要

罗昌平,1980年12月生,湘中人士,现居北京。
好诗词,习书法,报时事,自诩“人中豪杰,替补鬼雄”。
历任《中国商报》首席记者,《新京报》深度报道部主编。现为《财经》杂志副主编。
交流邮箱:zuolluo@gmail.com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过去数年间,郴州官场腐败系列窝案引发的舆论震荡,一直在海内外持续,倘若综合考虑“嘉禾拆迁案”“全国第一公积金案”等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郴州系统性腐败的破坏性与后遗症,实属罕见。  ——《财经》原主编 胡舒立留意罗昌平很长时间了,虽然素昧平生,却感觉莫逆于心,他的反腐情结,他的家国情怀,他的专业秉赋,他的职业素养,无一不告诉我,这个年轻人,注定为新闻而生。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江艺平郴州样本告诉我们,舆论监督从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升格为奢侈品,从媒体必不可少的功能器官蜕化为可以随便切除的盲肠,这已是我们“被面临”的现实。如此相对应的另外一个不争的现实是,不受任何实质性制衡的权力,已经成为最大的社会公害和毒瘤  ——《南方都市报》原总编辑、《东方企业家》发行人 程益中《递罪》印证了我多年研究群体事件的一个判断:各地的“乱子”大抵是当地上层精英或权钱交易,或权钱结合,鱼肉百姓并制造官民冲突。昌平以犀利的文笔,鞭辟入里的分析,为我们展示郴州乱象,管中窥豹,观望政情,值得一读。  ——智库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单光鼐被损害的,先是制度,再是人心,随后是文化,于是在每一个角落里,无论朝向什么方向,我们都身处阴影之中  ——南都传播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长平嘉禾拆迁事件及郴州官场腐败案,是当代中国政情的一个标本。作为中国最有锐气的年轻记者,罗昌平一马当先,手中的笔是最锋利的解剖刀。  ——《新京报》原总编辑、网易副总裁 杨斌王亚南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官僚政治时说:“二十四史实是一部贪污史。”昌平这本书体现了上述论断的当代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萧瀚

章节摘录

插图:生活总在想象之外!尤其是灾难突如其来时,谁会料到自己的生命将定格在这个时间刻度上?上午9时,云龙大酒店。偌大的茶室稀稀散散坐着几个人。周兵元狠狠地吸了一口芙蓉王,尔后把头仰在布皮沙发上,慢悠悠地吐着烟圈。早年矿工生涯的一些后遗症,这些年已陆续体现在他身体上。多数人劝他戒烟戒酒,但他常开玩笑:“烟不听话,所以我就'抽'烟。”隔着茶几,络哥整个单瘦的身子都埋在沙发里。这个略显沉默的同乡兼生意伙伴,从周兵元刻满皱痕的脸上读到一丝不安,但他没有追问老朋友的心事。多年后回忆起这一幕,络哥为自己当日的寡言后悔莫及。周兵元有多个身份,比如三十六湾小安矿的老板,郴州市临武县政协委员。不过,这名41岁的红顶商人正逐步将生意重心转至郴州。近两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多得令他不安。所以,他举家迁入郴州,在市区的涌泉花园购得一套大房子,还在城里办了一家企业。郴州位于衡岳之南,南岭山脉骑田岭下,是湘南粤北交界处。全市现辖北湖、苏仙二区和资兴市,以及桂阳、嘉禾、临武、宜章、汝城、桂东、永兴、安仁八县,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人口444.2万。作为湖南的南大门,这里还是内地通往珠三角的咽喉要冲。如果在长沙与广州两个省会城市之间拉一根直线,郴州正处于这根直线的中间点。周兵元的财富正是集聚于这个中间点,活动范围也从未离开过这条直线。但在旁人看来,现在的他虽已完成了财富积累,却突然变得焦躁不安,似乎想刻意摆脱某种阴影。9时38分,周兵元的手机响了。看到屏幕上的号码,他脸色铁青,嘴唇微颤。警方后来发现,这是一个神州行卡号,对照周兵元的电话簿查无此号。电话中,周兵元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对方的提议,他起身告别老友,驾着牌号为湘LA0999的黑色现代轿车赶往天湖大酒店——那是对方指定的地点。天湖大酒店位于郴州市同心路l号,隔街可见风景秀丽的北湖公园,一侧是郴州长途汽车站,与天湖大酒店同属大型国有企业郴汽集团。在郴州地图上,占地474亩的北湖公园,如一片绿叶飘落在自称是“广州后花园”的郴州城中心。错落纷乱的路网和低密度的水脉,已暗显这块过度开发的城市区域不堪都市化的重负。在巨大的城市工地上,摩天建筑正跟时间与金钱赛跑,那些看似瘦长的金属钉大楼,一次次突破极限向着更深远的天空戳去。天湖大酒店作为这里最早的三星级宾馆,以及曾经的第一高楼,拥有享誉三湘的特色歌舞表演,并招揽了来自广东、湖南两地的客商,支撑起其名列全省前茅的日均入座率。而在当地人看来,出入云龙、天湖这样的大酒店,已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面子的表露。在熟人面前有面子是国人不可剥夺的生活目的。有无面子的分水岭通常如此鲜明——无面子,小到处事无根,大到生活生命无一保障,而有面子就意味着有尊严、有资信、有财富……从云龙大酒店到天湖大酒店,自驾车约摸20分钟。周兵元没料到这是他的不归路,甚至连警方,事后也很难清晰还原他下车后发生的细节——大约在上午10时许,周兵元的车停在了临近长途汽车站的天湖大酒店露天停车坪内,熄火下车。酒店一位保安看到,周兵元在“坐骑”尾部遇到了一男子,两人在短暂的近距离交谈后,很快发生了口角,随后便是爆炸。周兵元倒在大酒店门前的立柱边,头部已炸飞到左侧通道;施爆者被炸成两截,同样尸首纷飞。生命之于他们,已在这一刻完成了一段抛物线——介于从温柔的母腹出来,到掷入冰冷的骨灰盒之间。汽车成了爆炸中的重灾物,一辆正在酒店前运行的17路公交车,玻璃车窗全部被毁;周兵元的黑色现代轿车,受到炸弹的引爆,发生第二次爆炸,已基本报废;加上另外10辆不同程度受损的汽车,残骸在现场星罗棋布。巨大的爆炸声和冲击波,将地面瓷砖掀翻。三米外,酒店大堂前的两根石柱破裂。天堂与地狱,此时只有一门相隔。30米以外,酒店对面的居民楼,长约50米的连排窗玻璃悉数被震碎。这时已是深冬,一些在睡梦中被惊醒的人,不得不将窗帘或床单挂在窗户上挡风御寒。这些似乎仍然不足以形容那种惨烈。一位目击者两年后告诉我,现场使他想起了屠夫的宰杀案板,为此他两年来没进过菜市场。警方很快控制了现场和目击者,他们小心翼翼地从现场获得提取物,包括雷管、引爆装置的残留成分。技术专家的鉴定结果是,引爆装置可能是触发式的,也可能是遥控的;从现场的破坏程度可见,炸药威力巨大,不大可能是土制炸弹。被封锁的现场,有人遥遥相望,仍能辨认周兵元的身份——谁叫他在郴州有如此广泛的人脉呢?如此一传十,十传百,他的另一生意伙伴郭鹏,通过电话告诉了他的妻子周美芝和儿子周志鹏。半个小时后,在血肉模糊的停车坪,周美芝母子一眼便确认了自己最亲近的人。在现场,没人知道另一名死者的确实身份。经法医鉴定,这名男子身长约170厘米,身上有文身,有刀疤。在案发现场的驾骑上,警方搜到了一袋现金,以及一些日常用品。一个地级市的警力,在这场少见的重大刑事案中,体现了高效的运转。他们迅速封锁现场,在完成现场勘测之后,他们又动用了丰富'的城市管理资源清理现场。不过,唯一无法清理的,是目击者及附近居民的恐慌记忆。那些细心的好事者后来注意到,接下来一周时间,时常能见到佩戴“12·23”红袖章的人员出没天湖大酒店。“12·23”,2003年12月23日的缩写,这起真实爆炸案的发生日期。这是癸未年腊月初一,雕刻时问的年针在圆盘上仅余下最后一个刻度。南方部分小城出现了久违的冰雪。天气虽然不算酷寒,但绿意也已被遮盖。跟这一年里集中发生的SARs公共卫生事件、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等触及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层面的重大事件相比,郴州的这起小事看似末端小节,不足为奇。但日后的波澜之势,其间关系因果,已暗喻一个拐点的到来。

图书封面


 递罪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读得不是很畅快,因为读惯了小说的那种酣畅淋漓,这种纪实文学读起来不是很习惯。作者在书的结构上采取了中短篇新闻报道常用的分节手法,一本30W字左右的书分成了上下两部,近50章百余节。在每一章里作者都努力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至少塑造一个完满的形象,我很敬佩作者的这种努力,但是我必须承认,正是这种积极努力给这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这种写作方法使作品在获得单章阅读的独立性的同时也失去了整体阅读的通畅,略显破碎。如果这本书在整体结构做一做调整,应该会呈现出一种更加完美的面貌。说完缺点,再说价值。这本书的书名直接指向了内容的核心所在,这本关于郴州的书,对李曾时期的郴州做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回望,也因为事情已过去一段时间,这个回望也更加完善和独立,作者本人是湖南人,又曾任多家美誉媒体的主力记者,在反腐报道方面享有盛名,在这个书籍数量巨大却又整体质量不高的时代,我们这些读书的人很多时候也只能从这些个作者的往昔甚至光环和头衔来做阅读决定了。郴州事件应该说是持续多年才尘埃落地,当年的新闻报道里,嘉禾拆迁,天湖爆炸,决斗法官,李曾乱权,毅中骂矿都曾经先后在全国引起过剧烈的反响和讨论,作为一个缺乏新闻敏感的局外人和非专业人士,我从未把这些事件联系在一起仔细地分析过,实际上,我也缺乏这样的一种能力。这本书的出现,给我提供了这么一个契机,不过一个专业人士在给你提供帮助的同时,也附加地赠送了你一个禁锢你的视角,读者就不得不顺着作者的视角看。但作为一个仅仅想对此事件做一粗浅了解的我来说,这样是可以接受的。书中,作者从多位受访者的途径和角度努力在还原当年事情的真相,多方采访,独立整理,这正是一个记者的专业所在。但正是对这种专业精神的坚持,使作者不忍将收集到的大量多方面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切割,致使此书凌乱,读之虽获知甚多,却难言畅快。至于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递罪理论,相比而言,我倒是对这个郴州样本更感兴趣,因为这个样本实在是太特殊又太有代表性。据传闻,作者初时欲据此打造一部小说,但屡审不过,才搞成纪实文学,写实可以,小说不行,颇有些黑色幽默。此书整体的特点就是,章节零碎,信息量大,独立性强,整体阅读快感稍差。此书适合对数年前郴州事件感兴趣者翻阅。
  •     我记得应该是枕寒跟我推荐过这本书,罗昌平的《递罪——政商博弈的郴州样本》。这些年走江湖,都几乎不再用那些真实的姓名,枕寒算是其一?当年那个跟我浪迹于阎家山的惨绿少年,现在也在北京操持着他上大学时候的以梦为马。我好想还听学义提起过罗昌平,好想还有别人。因为对于传媒领域的热衷,会让我与一些事情产生一些交际。但这个名字我感兴趣倒不是因为他现在是《财经》的副主编,也不是因为这个副主编是80后。而是我做传媒记录以来,有很多篇文章出于他的手下,比如我市的杜世成案件,比如这本书的郴州系列,在我的感觉中,完成如此量级的报道,此人不应该是80年出生。如是,我会更加的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艺业俱失,也只有在周末能用一天的时间来看看书,比如这本《递罪》。这本书里,有两个词语是生疏的,但却感到贴切,其一就是红道。其二是递罪。红道相对于黑白来说,用此种色彩来表达此类物种之身份,用惯常用在红黑身上的“道”字来表达他们的处世逻辑以及行为规则,这用的很是贴切。这样的词语,也只有受过新闻训练的人才能找到。这跟着本书一样。我看到,封底的上架建议,写的是“纪实文学/畅销书”。而读下来,读者会发现,这距离“文学”有些远,离“纪实”倒是比较近。惯常读书,看的是作家们所想象的官场黑暗,商场险恶,所谓“血雨腥风”,权力、黑幕、暴力再夹杂点权术以及色情描写。这就是小说家们眼里的权术或者金钱。说是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如果这些描写来源于听说以及想象,那么可能好看,但却不真实。可是,罗昌平的《递罪》却有了另一种写法,这不是小说,这是一个调查记者写的真实的记录。所以,可能没有多吸引人的情节,却多了一份真实。多年前,从媒体出来,回到学校,想的是新闻是易碎品,退到书斋,可以有一份思考的空间。但后来发现,远非如此。甚至有些时候,寻找一些可供研究的素材都难以找到。难道观察社会要用小说吗?非也。能用的,是罗昌平这种新闻专业素质所熏染之后的书写,应该说,《递罪》写的不仅仅是郴州,也不是湖南,而是当下的一个标本。推荐给大家,读一读。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来到这个城市,所以拿来看看
  •     真实中国
  •     未看之前,我一直在想,郴州腐败窝案发生几年了,怎么没有谁以此为题材写反腐小说?看完后才知道,写小说未必能出版,而纪实文学形式出现能出版,尤其是该案例本身就令人震惊,大开眼界,值得一读!
  •     典型的地方官商生态和贪腐链条,和我的家乡相似
  •     分析很好,文字稍逊
  •     作者其实野心很大,并不是简单纪录贪腐或拆迁个案,而是试图以郴州群贪为例刻画基层治理的困顿与迷乱,以致呼吁深度改革。体例虽散但神不乱。
  •     在国内这种环境下面,政商是分不开家的,书名:递罪政商博弈的郴州样本。作者是不是想说:还有n多个样本等着有良知的媒体人去发掘~~~
  •     作为一本书而言,松散零碎,有待商榷。
  •     过于浮光掠影,文字太散
  •     地方政治环境的真实写照!
  •     与介绍有一定的差距
  •     我是郴州人,在郴州这个边远老区发生的事都是我们经历过或耳闻过的,但不够细致,看了这本书对盘踞在郴州的贪官们的嘴脸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本书是正版,发货速度快。
  •     当做媒体报道的后续跟进版更好
  •     很好!
  •     质量很好 爸爸很喜欢的书
  •     对郴州事件又一个比较全面的描写
  •     80后的作者让人佩服,真枪实弹的叙述令人难忘,良好的专业素质让我敬佩。 1、基地组织曾派五人潜入中国制造恐怖事件: 一人去上海炸立交桥,结果转晕于桥上。 一人在北京炸公交车,结果没挤上车。 一人到福建炸超市,结果遥控器被盗。 一人入广州炸高楼,结果被保安狂揍:“叫你讨薪,叫你上访!” 看到同伙们失败,最后那人潜入郴州炸矿成功,死伤数百人。但他回基地后半年都没见新闻报道,遂被组织以“撒谎罪”处决! 2、胡长清那句:“牛栏关猫,进出自如”。
  •     过多陈旧的属于某种报告文学的修辞,且谈得似乎并不清楚,至少对我这种对官场并不了解的读者来说如此
  •     没有简单的叙事,而是由叙事引申出对制度的思考。这是一个真正的记者该有的立场。
  •     第一部反腐纪实类书,看到了一个与平时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
  •     看到南周江艺平推荐的书就买了,值得一看。
  •     关心目前中国的可以看看
  •     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
  •     叙事结构略显凌乱。粗略描写了近年来中国媒体的一个截面。技术细节上自我重复较多,作者似乎很在乎“报道平衡”,但在最新的报道理论里,这不是一个必需原则。
  •     还有可改善之处
  •     看完跟朋友推荐这本书,他们看这书名都认为是广场小说。其实里面的案例有看头,作者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不同领域专业人士的观点,也有看头。
  •     这是个让人钦佩的哥们。可惜这书可读性太低,抱歉没读完。
  •     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感觉自己以前太单纯了。
  •     调查能力出色,书写能力有限。固给三星。
  •     不受约束的权力真可怕。
  •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读得不是很畅快,因为读惯了小说的那种酣畅淋漓,这种纪实文学读起来不是很习惯。作者在书的结构上采取了中短篇新闻报道常用的分节手法,一本30W字左右的书分成了上下两部,近50章百余节。在每一章里作者都努力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至少塑造一个完满的形象,我很敬佩作者的这种努力,但是我必须承认,正是这种积极努力给这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这种写作方法使作品在获得单章阅读的独立性的同时也失去了整体阅读的通畅,略显破碎。
      如果这本书在整体结构做一做调整,应该会呈现出一种更加完美的面貌。说完缺点,再说价值。这本书的书名直接指向了内容的核心所在,这本关于郴州的书,对李曾时期的郴州做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回望,也因为事情已过去一段时间,这个回望也更加完善和独立,作者本人是湖南人,又曾任多家美誉媒体的主力记者,在反腐报道方面享有盛名,在这个书籍数量巨大却又整体质量不高的时代,我们这些读书的人很多时候也只能从这些个作者的往昔甚至光环和头衔来做阅读决定了。
      郴州事件应该说是持续多年才尘埃落地,当年的新闻报道里,嘉禾拆迁,天湖爆炸,决斗法官,李曾乱权,毅中骂矿都曾经先后在全国引起过剧烈的反响和讨论,作为一个缺乏新闻敏感的局外人和非专业人士,我从未把这些事件联系在一起仔细地分析过,实际上,我也缺乏这样的一种能力。这本书的出现,给我提供了这么一个契机,不过一个专业人士在给你提供帮助的同时,也附加地赠送了你一个禁锢你的视角,读者就不得不顺着作者的视角看。但作为一个仅仅想对此事件做一粗浅了解的我来说,这样是可以接受的。
      书中,作者从多位受访者的途径和角度努力在还原当年事情的真相,多方采访,独立整理,这正是一个记者的专业所在。但正是对这种专业精神的坚持,使作者不忍将收集到的大量多方面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切割,致使此书凌乱,读之虽获知甚多,却难言畅快。
      至于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递罪理论,相比而言,我倒是对这个郴州样本更感兴趣,因为这个样本实在是太特殊又太有代表性。据传闻,作者初时欲据此打造一部小说,但屡审不过,才搞成纪实文学,写实可以,小说不行,颇有些黑色幽默。
      此书整体的特点就是,章节零碎,信息量大,独立性强,整体阅读快感稍差。
      此书适合对数年前郴州事件感兴趣者翻阅。
  •     了解中国县级政治结构的书。#kindle#
  •     官场政治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劣官驱逐良官”,永远是这些规则,永远重复着这些闹剧。
  •     觉得幸福就举行的风景邂逅相逢
  •       
      我记得应该是枕寒跟我推荐过这本书,罗昌平的《递罪——政商博弈的郴州样本》。这些年走江湖,都几乎不再用那些真实的姓名,枕寒算是其一?当年那个跟我浪迹于阎家山的惨绿少年,现在也在北京操持着他上大学时候的以梦为马。
      我好想还听学义提起过罗昌平,好想还有别人。因为对于传媒领域的热衷,会让我与一些事情产生一些交际。但这个名字我感兴趣倒不是因为他现在是《财经》的副主编,也不是因为这个副主编是80后。而是我做传媒记录以来,有很多篇文章出于他的手下,比如我市的杜世成案件,比如这本书的郴州系列,在我的感觉中,完成如此量级的报道,此人不应该是80年出生。如是,我会更加的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艺业俱失,也只有在周末能用一天的时间来看看书,比如这本《递罪》。
      这本书里,有两个词语是生疏的,但却感到贴切,其一就是红道。其二是递罪。红道相对于黑白来说,用此种色彩来表达此类物种之身份,用惯常用在红黑身上的“道”字来表达他们的处世逻辑以及行为规则,这用的很是贴切。这样的词语,也只有受过新闻训练的人才能找到。
      这跟着本书一样。我看到,封底的上架建议,写的是“纪实文学/畅销书”。而读下来,读者会发现,这距离“文学”有些远,离“纪实”倒是比较近。惯常读书,看的是作家们所想象的官场黑暗,商场险恶,所谓“血雨腥风”,权力、黑幕、暴力再夹杂点权术以及色情描写。这就是小说家们眼里的权术或者金钱。说是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如果这些描写来源于听说以及想象,那么可能好看,但却不真实。可是,罗昌平的《递罪》却有了另一种写法,这不是小说,这是一个调查记者写的真实的记录。所以,可能没有多吸引人的情节,却多了一份真实。
      多年前,从媒体出来,回到学校,想的是新闻是易碎品,退到书斋,可以有一份思考的空间。但后来发现,远非如此。甚至有些时候,寻找一些可供研究的素材都难以找到。难道观察社会要用小说吗?非也。能用的,是罗昌平这种新闻专业素质所熏染之后的书写,应该说,《递罪》写的不仅仅是郴州,也不是湖南,而是当下的一个标本。
      推荐给大家,读一读。
      
  •     罗昌平举报的刘铁男已经被双规了,现在又牵出了些其他官员,案件还在发酵。三年前他的这本书中展现了他对于中国各种规则的烂熟于胸,人也很有钻研精神,展现的素材很多。只是作为一部作品,章节比较零碎,虽然信息量大,但整体阅读感觉不好。
  •     还原了个案的方方面面,一个庞大的递罪(作者语)系统,合毕还是稍显凌乱,勾勒不出一个完整的画面。
  •     作者是好的,题目是好的,逻辑链条应该也是好的,但是和期望有差距。
  •     虽然书中文字错误较多,但内容翔实,发人深省,看完后对政治生态有了全新的认识,是该用制度反腐了,郴州十年之殇不知何日才能恢复,同时,也庆幸我们躲过了那样的灾难统治期,期待明天更公平。
  •     郴州腐败案的全景描述,其中纪委书记滥用双规到了巅峰状态。
  •     编排是在让人蛋疼。。。
  •     新闻,还是需要新。如果想写成书,而又不在深度上下功夫,读起来就很无聊了。
  •     我很佩服他的努力;可问题是他的知识文笔和品味都不怎么样。
  •     挺好的,推荐购买
  •     每个人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书。
  •     看书长智慧
  •     内容有些庞杂,仍勾勒出了基层惊心动魄的政治生态,与打铁记互为立体,算是对过去十几年问题的一个反映。尤记去年刘案审结发去短信祝贺,老师的平静。法治的中国任重而道远
  •     写得很大胆,难怪很难买到。全书逻辑不甚清晰,内容前后有重叠,是比较明显的缺点。
  •     详细分析了官僚体制的本质特征。得益于作者记者的身份,材料详细具体,难得一见,是本好书。
  •     记者治史终究比不上史家
  •     第一次阅读罗昌平,病榻上差不多一口气读完的书。
  •     触目惊心
  •     权利失控的典型~ 现在对政法系统都有点恐惧。。。白道与黑道的结合---红道~
  •     在叫嚣温情进步博爱平等正能量的中产精英的视野之外,西朝鲜奴隶制社会里,生活之重下生命之轻的屁民们面对的是爆《纸牌屋》这种不入流的操控手段出翔的“无政府主义”的“政府”。可恨而无奈的是,屁民们仍然相信或者欺骗自己相信明天会好起来。更可恨和无奈的是,屁民们还相信只有通过“相信”明天会好起来,明天才会好起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