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文化的历史与现实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法的理论 > 中国法文化的历史与现实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511810847
作者:里赞
页数:265页

作者简介

《中国法文化的历史与现实(甲子)》内容简介:这六十部作品,刻录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西南法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出的一种声音、沉淀的一种思考,与时人共鸣,更让后人知晓并体悟一代又一代西政人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的福祉,负责任地思考过什么、呼吁过什么。这是西南政法大学为建校六十周年所提交的一份学术答卷,也是西政人为中国民主法治发展献上的累累教研果实和片片赤诚之心!
我们真切地期待着学术界对西南政法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系列文库进行庄重批阅。更真切地期盼当下和未来的读者们细细品味、神思交游,一同探索、领悟中国法学教育、中国法治建设、中国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正道!

书籍目录

第一编  近代法律史研究 1.司法或政务:清代州县诉讼中的审断问题——侧重晚清四川南部县的实践 2.“变法”之中的“法变”:试论清末法律变革的思想论争 3.历史视角下地震灾害应对策略的法律化 4.民国婚姻诉讼中的民间习惯:以新繁县司法档案中的订婚案件为据 5.民国时期民间佛教信仰的失落——以新繁县周氏家族与僧法钲庙产纠纷案(1935~1939)为中心 6.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地方实践:以四川法政学校为例第二编  法学理论研究 1.秩序微言 2.人性恶与法治——一个形而上学的视角 3.后现代思潮冲击下的法、事实与司法独立——以司法文化的重建为中心 4.从法学之法通向司法之法——现代性一后现代范式中法的概念变迁 5.权力本位及其法制形态 6.人权保障的历史发展第三编  中国法治实践研究 1.变与不变:转型时期的中国法 2.证人拒证权的理由——一种历史文化的分析  3.认真对待拒证权 4.“一国两制”与法律选择 5.香港回归及其法律意义 6.违宪审查:价值、理论及在当代的实践 7.区域性社会发展中的法律资源配置及其意义 8.西部开发与法律资源的配置

编辑推荐

《中国法文化的历史与现实(甲子)》编辑推荐:西南政法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系列文库•西南政法大学学子文库

前言

六十周年,六十部作品。2010年是西南政法大学六十华诞。为总结办学经验,醇化学术氛围,凝聚西政情缘,学校定于2010年9月19日至20日举行六十周年校庆活动。经过认真筹备和严格筛选,我们谨向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呈上自己的作业——西南政法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系列文库。这六十部作品,集中体现了西政学术的传承和创新。全套文库共分为四个系列和两个单品,简称为“4+2模式”:即西南政法大学学术文库(此次共收录15部)、西南政法大学博士文库(此次共收录15部)、西南政法大学学子文库(此次共收录15部)和西南学术大讲堂(此次共收录13部)四个系列,共计58部作品;另有《西南政法大学校史(1950—2010)》和《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法学教育发展之路》各1部。各个品牌项目在持续性出版中通过六十周年校庆活动得到整合和提升。其中,“学术文库”涉及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哲学等多个领域;“博士文库”则集中展示我校近年来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水准,此次入选的15部作品皆为各自学科和领域中具有问题性、前瞻性、深刻性和现实性的研究成果;“学子文库”的作者主要来自1980级西政校友,意在同时纪念他们入学三十周年;“学术大讲堂”则汇集了西南法学论坛、金开名家讲坛、名人论坛及我校教师的精彩讲座,将声音固化为文字,将瞬间凝结成历史。《西南政法大学校史(1950-2010)》和《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法学教育发展之路》两书,是西政对于自己及中国法学教育发展历史的一次认真整理和回顾。

内容概要

里赞 
男,198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章节摘录

一般的看法,所谓“礼教”派和“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是对《新刑律草案》的个别条款提出质疑的张之洞和劳乃宣,而所谓“法理”派和“趋新”派的代表人物即主持制定新律的沈家本。实际上,既然“法变”是整个“变法”的一个组成部分,看一具体人物的新与旧,恐怕就不能局限于其关于一两个特定法律问题的见解,而应看其对“法变”的整体看法,更应进而考察其对清末最后十年“新政”的基本态度及其整体表现。近年史学界对西潮激荡下晚清思想、社会大变局的研究已更深入,特别是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朝野主流思潮有了更具体的认识。过去讲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时,通常倾向于将其说成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实际上,如果没有学习西方的时代需要,“中学为体”恐怕根本就不会成为世人所考虑的问题。张之洞的《劝学篇》可以说是“中体西用”论的代表作,其中讲“西学为用”的篇幅即多于讲“中学为体”者;而且他在序中明言,中学也以“致用为要”,可知全篇都重在一个“用”字上。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目的和重心显然都在“西学为用”之上。当然,不可忽略的是,张之洞已说明,这一切变革都应在坚持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之上。这不仅是清廷维持其统治的基础,实际上也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基础,沈家本等主持修律者对此并无异议。因此,坚持原则上的“中学为体”并不掩盖张之洞在实际操作层面仍落实在“西学为用”之上。更重要的是,张之洞在《劝学篇》进而指出,如今言西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是一个关键。只有从这一视角出发,才能理解《劝学篇》与前面所引的刘、张二人的“变法三折”的思想关联。

图书封面


 中国法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