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议科学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542848444
作者:饶毅
页数:304页

作者简介

《饶议科学》是著名生物学家饶毅教授近十年来发表的科学文化作品的精选集,分四个部分内容、收约50篇文章。“撩拨神经的基因”是一组科普文章,以基因、神经和行为科学为主;“令人尊敬的学者”是对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介绍和纪念文章;“享受科学的氛围”是作者针对国内科研环境和现状,有感而发的建设性意见和评论;“教育实践的理念”,则是作者对中国小学、中学、大学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评述和感想。 后两部分为《饶议科学》的重点内容,其中许多文章都是针对中国科学界、教育界不良现象,以及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有感而发的振聋发聩的声音。相当一些文章发表后都在中国科学界、教育界影响一时,有的文章在欧美都曾引起重大反响。
作者常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两天写科普文章,介绍他认为值得获奖的研究和学者,命中率之高令人惊叹。比如2002年颁奖前写的一篇文章,开列并介绍了21项他认为值得获奖的工作及相关科学家,2002年至今,每年都有获奖工作在他的清单内产生,因而被称为“诺奖预测”。
作为78级大学生和较早出国的留学生,作者一方面以自己的求学经历演绎了从国内三流大学的学生成长为海内外著名学者的奋斗史,另一方面,也以他作为学生和老师对中国、美国的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进行了诸多思考。如何刻苦、如何思维、如何看待名校?如何培养兴趣和拓展知识、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中美教育体制和理念有何差别?新东方的英语培训真那么重要吗?是不是一定要出国去念研究生?且听顶级海归饶毅教授道来。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撩拨神经的基因
社会地位的神经基础/3
行为、性格、情感与基因/6
爱母亲的化学基础之一/11
什么是男子汉:基因本质和行为表象/15
沙皇罗曼诺夫家族命运的分子生物学结论/21
分析古老DNA的困难/33
控制体重的基因和治疗肥胖的可能/35
细胞分裂的分子原理——一个值得获诺贝尔奖的科学领域/39
基因治疗/钮
第二篇 令人尊敬的学者
林可胜:几被遗忘的中国生命科学之父/47
君子爱"生",得之有道/52
邹冈:在艰难中做出杰出研究的科学家/56
纪念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60
有德有言的现代知识分子/66
居里夫人:光荣背后的辛酸/69
居里一家与法国科学院/74
居里夫人只重事业不重家庭吗/77
珍稀品种:杰出女科学家/81
二十一项值得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工作及科学家/92
美妙的生物荧光分子与好奇的生物化学家/97
三位有趣的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108
巅峰与谷底之间:诺贝尔奖得主慕拉德的曲折事业/114
学习记忆的研究和华裔科学家的一些贡献/117
第三篇 享受科学的氛围
科学环境:一个诞生了DNA模型和十二个诺贝尔奖项的实验室/123
实验室、学科、国家:智力型领袖的社会作用/129
实验室:享受科学的地方/136
从崔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所想到的/142
令人钦佩的、直率而客观的中国科学家/149
邹承鲁: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152
说也是一种做/161
诺贝尔奖和判断科学质量/165
中国在重要科学领域缺席所反映的科技体制和文化问题——2002年诺贝尔奖引起的思考/176
健康的学术环境需要许多人的努力——争论勿忘共同点/183
智力的欣赏和激励——美国科学院第十届"科学前沿讨论会"简介/186
两院院士评科技新闻的做法值得商榷/190
中国科学:显著的发展和严峻的挑战/192
国家科学规划的关键:
深刻改造管理体制、切实以科学为发展的引擎/207
第四篇 教育理念的实践
何时拒绝哈佛——闲话学校崇拜/225
海外华人的"乖孩子综合征"——从两位犹太科学家的故事说起/234
小学上课记/244
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中小学教育一议/246
建立现代化研究型大学,为持续发展造就尖端人才/249
要做有长期影响的工作/252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256
研究生的课程开设/265
怎样培养一流研究生/267
我的第一个教师节/276
学而时教之。不亦说乎/278
阳光人生——致北大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新生的欢迎辞/280
愿同学们天天过节/283
讨饶/285
参考文献和进一步的读物/293

编辑推荐

  诺贝尔奖是主观评价,多次发错。  放弃哈佛既不勇敢,也不新鲜。  研究生和老师工作,而不是为老师工作。  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像小学生就是好学生。  许多学校和老师不配带研究生,耽误了学生的培养。  乖孩子综合征使华人没有主见,回避责任,  扭曲了华裔族群内部的关系。  我写科普,希望以科学的东西  冲淡《百家讲坛》大谈尔虞我诈的古代史之风。  何时拒绝哈佛  怎样培养一流的研究生  居里夫人只重事业不重家庭吗  国家科学规划的关键  什么是男子汉:基因本质和行为表象  中国科学:显著的发展和严峻的挑战

内容概要

2007年9月,饶毅关闭自己在美国西北大学的实验室,全职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这是继钱学森、郭永怀等学者之后50年来,在国际上成名后壮年阶段全时回国工作的第一位国外名校讲席教授。
饶毅不但学术出众,而且敢于说话,敢于批评,被誉为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回国将满两年的时候,他推出第一本科学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文集《饶议科学》。从国内“三流”大学的学生到国际一流学者,饶毅在书中以自己作为学生和老师对中美教育的经历和体验,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观点。

章节摘录

  虽然公认彼得大帝使俄国强大了许多,他对政敌却很残忍。他也试图以严刑治贪官污吏,但是腐败问题在他任上还是愈演愈烈。对于家族王朝来说,他遇到了“接班人”的问题。他与第一任皇后的关系在婚后几周内就不好,虽然生了一个儿子,彼得从西欧回来不久就正式休掉了她,并赶进尼姑庵。以后虽有非皇后生的子女,却不能成为沙皇继承人。直到他从亲信大将门切尼可夫那里得到一位出身低微的立陶宛女子(也许是以后阿根廷的佩隆夫人一类人物的先驱),大加宠爱,以至她成为有子女参加婚礼的人物的榜样:先生育子女而后结婚。可是第二任皇后生的四个儿子和六个女儿多半早逝,只剩下两个女儿。这些皇室后代生存的情况,很容易使人推测以前为什么没有人口爆炸的问题。第一任皇后生的儿子却是不可教育好的东西,后来竟以“企图谋反父皇罪”,被判决死刑。到1725年彼得大帝死时,那“不孝之子”留给彼得的一个孙子只有9岁。最后在彼得大帝没有明确遗嘱的情况下,有权贵翻到了一纸彼得大帝赞扬其皇后辅帝有方的信,作为皇位传给彼得的第二任皇后的理论依据。

图书封面


 饶议科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以我短暂的实验经历,和对生物学界的浅显关注,发现的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有两位,一位是刘春明,一位是饶毅。在其发表的文章字里行间,看到的不只是身为科学家的严谨的治学态度,还有对学生前途的关注和思考,两位堪称教育学界的科学家,科学家界的教育学家。当然除了这两位,在学校里,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好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着一大批学生,比如郭泽坤长老。(有捧自己人的意思。。。)我喜欢用平和的语言,态度,严谨的逻辑,去叙述问题的作者,自然科学家当然更容易做到这一点,可是正如,饶毅老师在封面所言,当我们被百家讲坛的文士之风围绕的时候,有自然科学家,写一本与《于丹论语心得》《历史是个什么玩意》一样畅销的书是很困难的。人们现在急于获得的是成功的真理,入世的智慧,高尔夫球入门这些东西。“这有什么用吗?”一句话,将自然科学读物,打入万劫不复的地域。这东西,貌似没什么用,但,少了它,不行。值得高兴的是,现在松鼠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这些年轻的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在尽量缩短,我们和科学的距离,即使不支持,也请不要排斥。多知道一点,总没坏处的。曾经有nb文人说,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陈述你所看到的,让人一看就懂。我想科学也应该是这样的吧,让普通人对科学从了解到热爱,靠的就是这些平易近人的科学家。让我例举一些:邹承鲁,饶毅,刘春明,蒲木明。。。这些人存在的意义,总有一天会被大多数人承认的。
  •     因为本身是学生物的,所以很早就听说了饶毅的大名。当时在学校里,知道他和施一公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国内,心里想的是他们像五十年代的钱学森一样,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冲冲封锁,回到祖国。偶尔看到这本书,感觉亲切,一读之下,才发现完全不是一本枯燥的论文集,而是一篇篇呗作者本人称为"好玩"的事情构成的合集。前面几章介绍了一些生物,生理和社会现象的相关生物研究,男子汉,肥胖,外激素等等。特别是外激素实验,非常的聪明,在条件技术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了仪器,做出了精彩的实验。还有那篇讲沙皇血统的文章,在历史的长河几代的兴衰中,不知不觉带出了生物DNA分析。中间有点给人物写传记的意思:林可胜,居里夫人,钱永健,邹承鲁先生等等,让我们知道科学家也有普通人的一面,更惊讶于中国前辈生物学家早在几十年前就达到的科学水平,和敬佩其一生追求科学真理,不趋炎附势不弄虚作假的正直的人格。最后是一些关于中国科研体制和现状的讨论,这些问题太大也很复杂,说实话并没有太看懂,但是至少里面提到的一些黑暗的东西或多或少亲身经历过,倒也产生一些共鸣,这些需要进一步的琢磨体会。总体来说,作为一个生物科学家,能够如此犀利真实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耽误本职工作,实在是难能可贵;不仅可以写一些科学小品文,普及科学知识,还勇于在人民日报发表对于科研体制的见解和讨论;能够将老一辈科学家的光辉事迹整理成文,让更多的人受到激励,尊重他们,又能做好学院的管理,还不忘照顾好家庭,大胆的说出“家庭第一工作第二”。他是值得尊敬的一位老师,即使没有当选院士,他说过的话正一步步得到证实,相信历时间会证明一切。
  •     zz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谈饶毅落选院士——院士标准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5503759.html“我觉得有必要站出来说话。”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22日在接受本网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在这次中科院院士增选中,生命科学领域应该当选的饶毅在第一轮就被刷掉,暴露出院士评选的标准不清、投票院士是非不明。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如果不能正本清源,长此以往,不仅将使让国内的年轻科研人员迷失方向、想回国效力的海外科学家望而却步,也会使院士这个团体丧失社会公信力。”  饶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其学术水平和科学贡献,明显高于同领域进入第二轮的候选人   在王晓东看来,饶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其学术水平不仅远在同领域的第二轮候选人之上,也高于部分院士。王晓东和饶毅同在1985年到美国留学,学的都是生命科学。“我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关注饶毅,之后一直保持密切的工作交往,对他的为人治学非常了解。”据他介绍,在美国留学、工作期间,饶毅分别在《科学》、《自然》、《细胞》这三大杂志上发表论文 10 篇,对神经发育分子机理研究上做出了突破性贡献,获得同行的高度评价。从2004年起,饶毅被聘为任西北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2007年全职回国后,饶毅把研究方向从神经发育分子机制转到社会行为的神经机理分析。“一般科学家成名之后很少转型,因为这不仅需要几年的过渡期,而且失败的风险很大。在国内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如果几年不出一篇论文,定力不好的人要疯掉的,饶毅则敢于冒这个险。”王晓东说,“他开创的这个研究领域,试图从分子和神经通路的机理上,解释包括同性恋、暴力倾向、母子关系等在内的社会行为。无论从科学研究还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看,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经过几年的探索,饶毅已经成功转型。”据王晓东介绍,除了2007年、2008年分别在《发育生物学》和《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的两篇论文,今年上半年饶毅还在《自然》和《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前者发现无羟色胺对老鼠的同性恋倾向有决定性作用,这对揭开同性恋的生理基础非常有启发;后者则发现群养动物打架少的分子和细胞机理。其中,群养动物的论文发表后,《自然综述神经科学》立即做了长篇介绍,《细胞》作为亮点予以推介。“转型成功后,饶毅今后还会有很多有趣的新发现,会发表很多有价值的科学论文。”  此外,2005年饶毅就作为通讯作者,指导他在中科院上海神经研究所的学生,在《细胞》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此前25年,我国学者从未在该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王晓东说,饶毅在国内的原始高水平论文有5篇,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当选院士都绰绰有余。  有论者认为:这次评的是中国院士,而饶毅的更多学术论文是在美国发表的。“这种说法非常荒唐,是典型的双重标准。”王晓东说,科学无国界,评院士应该是依据一个人整体的学术水平,国外、国内的研究成果都是有内在连续性的,怎么可能机械地割裂开来?“此前当选的许多院士,包括这次的多位候选人,其学术成果很多也是在国外完成的,为什么他们参评时不分国外、国内,到了饶毅就区别对待了呢?”  “饶毅对于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自己的学术研究上。”王晓东说,从1996年起,饶毅就成为中国科学院的兼职研究员,并经常回国,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分别在1999年、2002年、2004年,协助创建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其中北生所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新生力量,饶毅功不可没。”  “扪心自问,在入围第二轮的生命科学领域候选人中,饶毅的学术水平和对中国科学的贡献,怎么能说不突出?”  饶毅敢讲真话的品格,体现了一个科学家的良知。这恰恰是当前我国科学界最缺乏、最可贵的   “从个人操守来讲,饶毅也是没问题的。”王晓东说,“我最佩服的,是他不仅是获得国际认可的科学家,更是富有良知、敢说真话的学者。而敢于揭示问题不回避问题、敢讲真话,恰恰是当前我国科学界最缺乏、最可贵的。”针对阻碍中国科学发展的一些全局性、根本性问题,饶毅曾多次发表文章,进行揭露和批评,因此得罪了许多官员和院士。“回过头来看,饶毅说的话、做的事,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2004年,饶毅就和邹承鲁、鲁白,联名在《自然》增刊上发表文章指出,应在制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过程中,高度重视解决科技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去年9月,他和施一公在《科学》上发表了《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批评中国科研体制和科研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浪费资源、腐蚀精神、阻碍创新”,“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  “饶毅等人的大声疾呼,引起有关领导对科技体制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下决心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确定为‘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的三大重点任务之一。”王晓东说,这对我国科技事业的长期发展而言,功德无量。  许多科学家为了能顺利当选院士,在院士增选期间三缄其口,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饶毅则完全无视这些潜规则,即便在成为第一轮候选人之后,仍然我行我素。  针对近年来国内的妖魔化转基因现象,今年7月中旬,他连续在人民日报刊发两篇文章《转基因在美国的遭际》、《转基因是现代科技的必然新知》,为我国的转基因研究与应用鼓与呼,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  就在第二轮院士候选名单公布的前两天,也就是8月15日,饶毅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改变科学界浮躁的一个步骤——回国博士后从助理教授做起》一文,指出:在国际大学晋升副教授的时期,在中国就可以做院士。而在中国做了院士以后,各种事情就多起来,做科学的时间和精力大为减少,科学活跃期结束比较早,并呼吁尽快进行改革。  “饶毅揭示的这些问题、批评的这些现象,均关乎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根本和大局,需要业内人士站出来说话。”王晓东说,如果科学家都尊奉‘沉默是金’的庸人哲学,只顾“闷声发大财”,这些问题将难有解决之日。“饶毅是抱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的信念和勇气,一心为公、仗义执言,真正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良知。”必须以学术为唯一标准,院士投票应摒弃个人好恶   “院士既然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和终身荣誉’,其评选必定具有巨大的引领、示范作用。”王晓东说,因此,院士的标准必须是清晰的,那就是必须以学术为唯一标准。  “无论是从学术水平、学术道德还是对国家的科学贡献来讲,饶毅都远远超出此次进入第二轮的同学科候选人。因此,他落选的原因,绝不是像某资深院士所说解释的那样,是水平接近的两位候选人‘撞车’了。”王晓东说。  “水平低的人选上了,水平高的人反而落选——这说明院士评选的标准不清,成了可以随意由人打扮的小女孩。”王晓东说,这样的后果将非常可怕:国内的年轻科研人员将迷失奋斗的方向,无所适从;想回国致力学术研究的海外学子会望而却步 。  有许多分析者指出,饶毅落选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因为他“乱说话”得罪了人。“如果是这样,后果同样很严重。”王晓东说,我国的学术民主、学术自由本来就很稀缺,多数人为明哲保身选择了沉默。“如果饶毅是因为敢讲真话而落选,所传递出的信号非常危险:如果你想当院士,那就乖乖地听我的,不要‘乱讲话’。长此以往,中国的科学界将成为万马齐喑的沉默王国。这种局面无论对科学研究本身还是科技事业的大局,都将是一场灾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03年的非典,当时就因为一个院士说SARS是衣原体、不是病毒,搞得其他人都不敢质疑,即使301医院已经发现SARS是病毒!就因为大家不敢质疑权威、集体沉默,耽误了多少时间,浪费了多少资源,损害了多少人的健康?!”  有媒体刊发文章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对院士的评选标准和增选程序都做了严格规定,标准是清楚的,程序是合理的;这次增选的第二轮候选名单,也是院士无记名投票的结果,不应质疑。  “这说明有些院士没有按照规定投票,结果会更糟。”王晓东说,作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投票院士,对饶毅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和对国家科学的贡献,不可能不了解。“在知情的情况下依然投反对票,只能说他们掺杂了个人好恶和私心杂念。”王晓东说,如果院士不能以纯粹的学术标准对候选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那么院士这个群体就会像我国的男足一样,丧失社会公信力。  “饶毅落选院士不仅在国内引发强烈反映,也在海外华人科学界引发广泛关注。”王晓东说,“据我了解,华人科学界特别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鲜有不感到震惊和疑惑的。”  “作为中国科学界的一份子,我郑重呼吁两点:一、中科院院士的评选标准,必须清晰明确,以学术为唯一标准;二、院士必须坚持学术这个唯一标准,在投票时抛弃个人好恶和私心杂念。” 王晓东向记者表示,“院士评选是一个风向标,饶毅落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如果不能正本清源,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将遗害无穷。”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做为一本书来说也太对付了。。。
  •     听大牛吹吹牛~
  •     还不错。居里夫人呀。
  •     增长见识..很有趣
  •     完全因为“饶毅”这个人,而买他的书。买了之后又有很多新收获。
  •     做科学的人是啥样子的?他们怎么想的?理工科的童鞋们如何做科学怎样的心态做科学?时间过去很久,这就是我现在对这本书的印象。记得最清楚的是作者对诺贝尔奖的预测和他作为一个在科学上已有一定成就的人对待该奖的理解和心态,呵呵,评奖的人都不是领域里真正顶尖的人,没拿奖的不一定成就不大,颁错奖的事情也有发生,总之客观不神话淡然的一个态度。当然作者有长期国外的学习研究经历对国内的科研教育有颇多感慨和分析,书中最后有对童鞋们研究生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提出一些建议,还是挺可取的,多看文献,呵呵~
  •     科学家里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     2017.4 科学界的随笔,讲的都是科学界人物轶事,内容不是我的菜,仅仅算是翻完了。
  •     相当不错~~文从字顺 言简意赅 唯一可惜的是 可能更适合 生物化学相关相近专业的娃看
  •     看简介误以为是趣味科普类,能解我等对生命科学知识的渴望而不至于打击我们由于学识不够看不懂的信心。到手才知道不过是作者多年文章的总结,刚刚沾点科学的边,还是打着科学旗号的沽名钓誉之作。看样子科学家以这种方式不甘寂寞是另有收益:出书是有版税和销售分成的吧?大损以往对饶教授的尊重。
  •     必须读过呀!!!
  •     饶老师的书写的比较有内涵,很值得欣赏。
  •     原来老师那么多年前就在努力写科普了!!
  •     看后感觉生命科学好神秘,越来越感兴趣,对科学充满了无限期待~~很感谢饶毅教授的精彩博文~~
  •     好书。饶毅理性、建设性,是不多的科普科学的人。通过本书,能知道中国科学的弊端,也能开阔科学视界,真正弄懂顶尖科学家的魅力。
  •     都说饶毅教授是大科学家,看完这本书反倒没这感觉了……
  •     难得的一本将科研的书
  •     速度很快,包装的好,很满意
  •     这本书直接让我对饶毅路转粉了
  •     作者操守很好,书也还不错,锋芒稍差了一点。
  •     只能说还好吧,与预期有差距
  •     值得在不同的时期多读几次
  •     4+
  •     就是很敢说话的感觉 教育家啊
  •     : G301-53/2702
  •     2009年8月22-24日。作为我的院长,给三星是否有些苛刻呢?关键书里的内容多少他都已经跟我们讲过。我本人对他的影响不是特别好,因为他口吃不是很清楚,不管说中文还是英文。记性倒是特别号,外国教授的名字都能报上来,不过有没有忽悠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他对中国科学界现状的担忧和改革是值得钦佩的,不过从现在落选院士的事情看,他似乎还是太乐观了一些。改革是必须的,但步子得一步一步迈,他现在扯着某些人的蛋了。
  •     从美国取得优异成就后坚持回国执教的饶毅博士,通过科普化学文章让学生了解生化知识,并对国内不佳的教育体制提出建议,让中国学生在并不完善的中国教育体系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有个性化的人。
  •     一定程度改变了我的三观
  •     包装没得说,纸张、插图以及漫画等都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

    内容都是以前发表过的文章的集锦;的确深入浅出地传播了一些生物知识,但幽默不够。更重要的是个人观点不够犀利,都很温和,和稀泥一样,给人留不下深刻的印象。思维严谨,但文笔一般。
  •     在三联书店把这本书翻完了
  •     科学家中的教育家
  •     饶老师的青春感好喜欢!
  •     里面有些图片有错位,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不错~
  •     科普+少量八卦+对中国科学界的吐槽,文笔真是不好,内容有兴趣可以看看。
  •     G301-53/9,四区;中国科学的盛世危言
  •     饶教授不愧是大家 深入浅出 清晰易懂 原本深奥晦涩的生命科学通过教授的点睛变的十分有趣
  •     饶毅写的这本书,读自然科学专业的大学学历以上的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     高中
  •     书不错 送货也很快 得好好品味
  •     文章内容不错,但有一些写作得不好。而且明显是之前发在报刊杂志网络等的文章拼凑出的一本书,作为一本书来说,并不特别好。
  •     很欣赏饶先生的观点,敢说话在科学网上的博客很不错阿。
  •     现在发现看看这些科学家的随笔、散文或者不是科学论文的文章收获更大,这样的人才是一个立体的人。科学论文的题材和形式将科学家都精简了。
  •     这是一本文集,内容比较多,有作者为各大报科技版写的生命科学科普文,有中外科学家的八卦,还有对中外教育和学术制度的思考。对于我这样的科盲来说,这样的书还真应该多看几本,就当为自己补课了。
  •     一位资深教授的感受,站在一定学术高度,俯看中国以及美国学术制度不同
  •     想成为教育家的科学家,呵呵,我看行
  •     屡次在课堂上听到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书里是从九几年开始写的一些科普文章。。
  •     诚意之作
  •     感情真,考据精。见识好,气度深。
  •     选一节看到真实的居里夫人:当家庭教师的居里夫人和这家的长子相爱,但是男方家长嫌女方家太穷拒绝了。没办法夫人去了居里先生的实验室运气爆棚迅速一起发现放射性和新元素二度获得诺贝尔奖。好景不长啊,居里先生车祸意外死亡后夫人和他的学生也是有夫之妇的郎之万有私情,后者常被家暴也有部分内因。
  •     少量是报纸上的原文,大量是官样文章
  •     一个科学家的世界观。
  •     比较好的科普
  •     饒院近十年来发表的科学文化作品的精选集。以及 哎。。。。。。
  •     有机会要摘抄一下,饶毅大牛有立场有观点又敢发言,各种生物学科的内幕
  •     可看的不多,一堆杂乱文章,文笔也不很好。
  •     有识之士的拳拳之心,尽在笔端。不只是对生命科学的热爱,也是对祖国的热爱。可是,这个国家却难以国士待之。多希望二十年后人们可以嘲笑他,而不是十几年了这些文章读起来还是振聋发聩,国家却没有任何进步。
  •     第三章和第四章,特别是第四章特别好。第一章中关于生命科学的可以当科普来读,后两章关于科学思考的特别深刻。 知道饶毅教授,看这本书,是因为饶没有入选中科院院士第二轮。待续。
  •     想了解生物的可以读一读 不会无聊
  •     他对诺奖的看法(想当初我也预测过Telomerase的诺奖,并且次年命中)不知道是借口还是真正的坦然,在一个疑问,干脆说是有意思的事——就是现在愿意在国内做科普的都是神经生物学出身的。
  •     饶大师的书,是非常好,读后对中国科学界更加了解
  •     国内非常不错的科普,科学人文书籍。
  •     不得不说,饶毅的文笔有点差
  •     师兄说,也许饶议才算真的科学家吧 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去了解的,去受熏陶的 看完了,感觉看的还有点沮丧,那种对中国现实的沮丧,但是又感觉,有这样的科学家,也挺好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哦,看完这个后,对科学有更深刻点的认识了,也纠正了我原来很多想法,所以说,看书就是好。
  •     听过饶的讲座,人很正直,真正的科学家
  •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看过访谈,好犀利好深刻好喜欢
  •     饶sir了解得多,所以也很会“八卦”
  •     饶毅的文章写挺好的
  •     科普文章写得不错,讨论制度方面的文章没有切中要害~
  •     喜欢 饶毅是科研界我非常喜欢的人物 敢想敢说敢做
  •     喜欢饶老师写的这本科普书~非常生动有趣~饶老师是真正关心和研究大学教育的人啊!我也想写科普书,希望自己能够推动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