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算计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561766736
作者:江晓原,刘兵 主编
页数:303页

作者简介

《科学的算计》主要讲述了:一批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传播等等领域的研究者,因为有共同的价值理念、思想倾向和关注的问题,而成为多年的朋友,被称为“科学文化人”。诸同仁志同道合,气味相投,本“君子和而不同”之旨,在《851M:我们的科学文化》中各抒己见,贡献出自己最新的思想和最具创意的文章。
“科学文化人”追求的理念:适度讲科学;凡事别做绝;工作凭兴趣;生活重感觉。

书籍目录

主编絮语:算计与智慧特稿 田松:同父异母的兄弟:传统纳西族的署自然观及其现代意义 徐保军、刘华杰:科学家每年应当发表几篇文章?——来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SCl论文数据的暗示专题 陈自富:几乎不可能的战争——关于《智能简史》的思考 姜波:重返286时代 江晓原:三十年媒体之变迁:电台·电视·互联网演讲 江晓原:误导与重构——科学的图像 吴国盛:技术的本质对话 王一方、张大庆:当代医学的精神转身——“新医学模式”30年评论 钮卫星:“宽面条”是这样抻出来的——劳埃德《古代世界现代反思》中的科学史观解读 高唏: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 陈蓉霞:哈维与血液循环理论的诞生人物与访谈 翻译:穆蕴秋:对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一次访谈 散木:两个“竺可帧”——沪版《竺可桢全集·日记》足本与京版《竺可桢日记》摘选本比较读 甘子钊口述:救亡图存:中国科学的永恒使命游记与随笔 吴燕:佘山记阿里巴巴:伏地魔之子论纯科学推进的进度 熊姣:魔瓶被打开之后科学文化书籍信息 江晓原:科学文化书籍信息(四) 吴燕:科学文化原版书简介(四)学位论文摘要 王延锋:皮克林科学建构论研究 杨惠玉:《通报》在西方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的角色 李娜:居里夫人传记在中国的传播及性别研究《我们的科学文化》约稿

编辑推荐

《科学的算计》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适量的科学是好的、应当的,但少了或多了,都是不合适的,都会引发问题。  ——阿里巴巴如果说一个电视观众在电视机前通常只愿意表现出小学文化程度的话,那么一个为了寻求娱乐、放松乃至发泄的网民,又处在匿名状态下,他愿意表现出什么文化程度呢?  ——江晓原人不是技术的主人,而是现代技术的传宗接代者,技术通过人来不断地延伸自己,人不断地按照技术的逻辑来运作。结果是人被技术赶着走,人对技术的不断创新实际上是技术实现自己的进化,人是技术进化的工具和手段。  ——吴国盛重返286时代,并非要将计算机技术拖回技术低水平阶段的过去;重返286时代,意味着最大限度根除企业对技术和市场的垄断;重返286时代,也包括提醒计算机生产厂商和计算机用户不忘共同思考“技术发展与人类命运”这样一个并非时髦的课题。  ——姜波一方面市场化不足,卫生资源的配置与运营被缺乏公正与效率的体制、机制所困,无法实现优化运作;另一方面又过度市场化,放任各种利益集团按照赤裸裸的商业逐利规则盘剥作为社会弱势人群的贫病者。  ——王一方

章节摘录

插图:特稿田松:同父异母的兄弟:传统纳西族的署自然观及其现代意义身边的大地是人类所生存的现实环境,人类时刻与大自然打交道,需要对自然中的事物进行描述和解释。从现代的角度看,先民的描述既不系统又不准确,先民的解释也常常充满着神秘的事物。而在传统社会中,人类正是在这种自然观的主导下与自然相处。在原始民族看来,大自然中充满着各种精灵。这些精灵与天空中的神祗和地下的鬼怪构成了传统人类的生存空间。人与天和地的关系,就转化成人与神祗和精灵之间的关系。而在纳西族的观念中,自然的精灵——署,与人的关系更加特殊——他们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兄弟关系是纳西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这种独特的环境伦理使得纳西族能够与自然长久地和谐相处。1 署,自然的化身“署”在汉文化中没有直接的对应物,意译有“龙”、“龙王”、“孰龙”等译法,音译有“署”、“苏”、“术”、“斯”等译法。中国纳西学的先驱李霖灿采用了“龙王”,但是,他马上又说:麽些族所谓的龙王,其涵义远较汉人者为广,不但泉源湖沼有所谓的水龙王,山川亦有龙王,树木亦有龙王,甚至于有巉崖龙王、大地龙王等名目。由麽些经典上的探讨,所谓的龙王等,简直就是“渺小人类”以外大自然的形形色色。举凡山林池沼源泉河流土地湖泊……无一不有专掌其事的龙王存在。

图书封面


 科学的算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书干货很多,人文信息浓厚,很多都是来自前沿理念,对现在社会科技发展的反思。现代人误解原始民族要么刀耕火种(破坏环境),要么自然崇拜(保护环境)。其实由于自然观的不同,同一地域,不同的民族还是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例如凉山彝族主要砍林烧山和不断迁移,比邻的纳西族则对未知事物保持敬意和距离而不砍树也不种树。对于人工智能的追问:1,机器真的能产生意识吗?2,世界可以完全形式化吗(符号、连接和行为主义)?3,智能机器具备创造性吗?4,机器能存储物质世界全部信息吗?为什么电视节目有低俗化趋势?因为观众观看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娱乐和放松,不是为了寻求教育和思考,也就是只得在电视机前只愿意表现出小学文化程度而已。现今科学的三大误导:一、科学等于正确。但是,其实科学是动态的。讲一个东西是不是科学,主要不是看他的结论正确与否,而是看他所用的方法、所工作的那种方式和程序;二、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或解释一切事情)。但是,有些是信念问题,但没办法也没能验证过,例如失败的计划经济;三、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那就是说公众没权质疑科学,科学带来的问题只能靠科学解决吗?不是的,很多还是靠人文。科学概念误导带来的后果是公众对科学的迷信和崇拜让商业和科学技术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却也容不得科学精神----怀疑自己。所以更应该避免把科学知识凌驾于其他知识之上。人作为动物有双重缺陷的(1,属于生物上的早产,没法生下来就自己活动:2,没有自己的本质,没有天赋,要靠技术生存)。文明史的本质就是技术史。技术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是人类自我塑造的方式,是世界的建构方式,是世界和人的边界的划定方式。但过去的技术是多元化,因地制宜的,不像现代技术。本来是造福人类的,现在是普遍(标准)化,具有挑畔性的,让人无法逃避的,造成不可预测的,没法通过自身解决自己的问题。中西医论争在于人们对于人文性、(局部)地方性知识流脉有多大的兼容性。人的健康与否取决于躯体、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虽说科技发达,但网络和屏幕的诊断只是服务(病人)工具,更多的应该关注实境中的病人,直面病人真切的诉求和体验,抚摩病人的额头。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价值标准。现在科学应从古代历史吸取经验教训,这样有利于与自然相处。书中还提到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成了生理学研究的基础、两个版本的竺可桢比较才能还原历史上更为真实的这个科学家和教育家、建国后科研发展和现存问题(过于市场化和行政干预)、女性科学家传记如居里夫人的不当视角运用(通常男性注重主人公的思想经历及变化和精神人格,女性则注重生活经历)、一些科学文化的荐书目录等。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杂散作品,拼成一本书。承认我是看书标题党( ̄▽ ̄)"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