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1世纪初期自然灾害态势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自然科学总论 > 中国21世纪初期自然灾害态势分析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01
ISBN:9787502937355
作者:高庆华

作者简介

本书在总结2l世纪前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基本态势和发展趋向的基础上,依据致灾自然因子的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和人类活动及社会因素的致灾作用,预测了21世纪初期中国重大自然灾变发展趋势和区域分布,然后通过对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对社会减灾能力和自然灾害损失程度进行了区域评估,指出了21世纪初期中国自然灾害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巨灾高风险区,提出了以综合减灾和减灾系统工程为核心和重大减灾策

书籍目录

一.21世纪前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基本态势和发展趋势(一)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二)中国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区分布(三)21世纪前自然灾害发展的主要趋向(四)二.21世纪初期中国重大自然灾变发展趋势初步分析(一)21世纪初期致灾自燃因子的变化规率与发展趋势(二)人类活动和社会因素的致灾作用(三)21世纪初期中国主要灾变发展态势预测<

章节摘录

  1.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环境的致灾作用  环境与灾害的形成与地球的运动和变化有关。地球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在“渐变”与“突变”交替过程中发展演化。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曾出现多次比现代自然灾害规模与程度大得多的火山爆发、岩浆活动、海侵与海退、气候剧变、生物灭绝等事件,不过当时没有人类,尚不能称为灾害,只能称为“灾变”。而在灾变事件之间地球及其各个圈层的缓慢的渐变现象,则常视为地球环境的变化。这种观念一直延续至今,如气候逐渐的变化常作为气候环境问题,而气候突变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则视为气象灾害问题,实际上两者是相互联系的,都与气圈的自然变异相关。这是环境与灾害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环境与灾害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安全与发展,而许多环境与灾害问题则是由人类社会活动诱发或加重的,说明环境与灾害都具有社会属性。  在许多论著中我们已经谈到,有联系的自然灾害组合而成的总体称为自然灾害系统。自然灾害的联系性受控于地球各圈层运动的相关性,如果认识到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与地震灾害、生物灾害分别是由地球的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运动和变异及彼此相互作用引起的话,则不难理解自然灾害系统的产生乃是地球整体运动的反映。同样,地球环境的形成与演变也受控于地球各圈层的运动,那么环境与灾害就寓于同一个有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它们的产生必然与地球的整体运动、全球变化乃至天体的运动和变化相关,属于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的子系统(图2-14)。  中国地域广大,环境复杂多变,一方面有丰富的物产,秀美的河山,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自然变异和人类社会活动,特别是近年来人口剧增,过度利用资源,破坏环境,以及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盲目发展。

图书封面


 中国21世纪初期自然灾害态势分析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